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征噶尔丹后,康熙有没有消除准噶尔的乱象?还是左宗棠深谋远虑

三征噶尔丹后,康熙有没有消除准噶尔的乱象?还是左宗棠深谋远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287 更新时间:2024/1/27 10:33:05

康熙逐一平定中原的时候,噶尔丹也在逐一攻占中亚诸国,实现了自己地盘上的大一统,建立了准噶尔汗国。此后他又将手伸向了西藏、青海,甚至有往甘肃、陕西动兵的迹象。

一旦动了甘肃,那就是彻底切断了清廷和西域之间的联络。一旦进入陕西,那就是要威逼中原王朝的统治地位了。

因此康熙一不做二不休,在收拾完吴三桂、郑经等人以后,发动了对噶尔丹的亲征活动,经历了长达7年的时间,噶尔丹才被康熙彻底征服。其意义还是相当重大的,至少保证了清朝的大一统状态。

至于影响力,其实是没办法跟左宗棠收复新疆相提并论的。因为康熙征服噶尔丹以后,噶尔丹汗国境内依旧是各路诸侯争雄的状态,而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将这里设立成为了一个行省,意义重大。

从噶尔丹和康熙的活动时间线,看他们俩基本处于各忙各的状态。

1644年,明朝灭亡的这一年,噶尔丹出生。10年以后,也就是1654年,康熙皇帝出生。也就是说噶尔丹比康熙大了10岁。

康熙元年,小康熙当时只有8岁,就登上了皇位。噶尔丹这个时候已经到达拉萨,开始学习藏传佛教的知识,深受赏识。

康熙8年,康熙皇帝16岁,带着一帮侍卫,将全程鳌拜征服,正式亲政。26岁的噶尔丹接见俄国使臣,并且将其投入大牢。

康熙11年,噶尔丹取代僧格成为准噶尔的首领,并且得到了康熙的认可。第二年也就是康熙12年。康熙发动了平定三藩之乱的工作,一时间大清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康熙17年吴三桂病死,康熙20年,吴世璠自尽,康熙终于彻底平定了三藩之乱。可这几年噶尔丹也没有闲着。他利用清廷无暇西顾的原因,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

康熙16年,噶尔丹攻杀鄂齐尔图车臣汗,第一次尝试入侵青海。康熙18年,噶尔丹带兵3万,攻占吐鲁番、哈密等地,将势力延伸到了甘肃张掖地区。康熙19年,噶尔丹横扫南疆,灭亡叶尔羌汗国,第二次尝试入侵青海。

康熙20年,康熙正在打理平定三藩的善后工作,噶尔丹带兵西进,陆续征服了中亚各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准噶尔的大一统工作。

康熙22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击败了郑克塽的海军,彻底平定了孤悬海外的郑氏家族。同年噶尔丹将政治中心设立在伊犁河谷,确立了自己在准噶尔地盘上的权威。

康熙22年到27年,康熙忙着跟沙俄之间交涉。陆续打了几场雅克萨之战以后,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噶尔丹则越过了杭爱山,开始进攻土谢图汗的地盘,

也就是说,在康熙29年以前,他们这对冤家,其实一直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耽误谁,谁也不打扰谁。但是当各自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后,互相看彼此就不顺眼了。

三征噶尔丹,康熙帝彻底击败噶尔丹。

第一次交锋:在康熙29年,噶尔丹率先有了动静,他带着3万骑兵沿着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直奔北京城而来。这是为了抢掠?还是为了征服?我们搞不清楚。

康熙也毫不客气,派遣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带领10万大军出密云、喜峰口,与噶尔丹交战。并且派康亲王杰书前往呼和浩特,阻断噶尔丹的退路。

噶尔丹初次与清军交战,便斩获颇多,可惜清军手里有红衣大炮,这玩意儿是骑兵的天敌,所以最终噶尔丹以失败而告终,匆忙逃回准噶尔。

第二次交锋:康熙34年,噶尔丹再次带着3万骑兵,扬言又借了沙俄6万鸟枪队,南下打算攻打漠南。康熙再次发兵10万,兵分三路出击。

第一路9000人,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从兴安岭西出发。第二路4.6万人,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孙思克带领,从呼和浩特、银川出发。第三路3.4万人,由康熙皇帝亲自带领,从河北赤城出发。

第二年,费扬古设下埋伏,以400人作为诱饵,引诱出噶尔丹的上万骑兵,噶尔丹在这一战中几乎损失殆尽,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窜而走。

第三次交锋:其实经历了这两次交锋以后,噶尔丹的实力基本上已经瓦解了,噶尔丹汗国的地盘也基本都被康熙所征服。

可是噶尔丹死都不愿意投降,还召集起了自己的残余部队,打算再次与康熙交战。无奈之下,在康熙36年,康熙再次亲征,这次就是耀武扬威来了,其实随便派个小喽啰都能收拾了噶尔丹。

噶尔丹的手下们望风而降,他的大本营也被他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给占了,在走投无路之下,噶尔丹只能选择自尽。长达7年的三征噶尔丹彻底宣布结束。

总结:康熙亲征噶尔丹,并未消除准噶尔地区的乱象。

既然噶尔丹被灭了,那么西域地区应该安宁了吧?其实远没有达到安宁的程度。因为康熙只需要名义上的臣服,不需要实质上的统一,这是很难受的。

数侵喀尔喀,圣祖三临朔漠征之,噶尔丹走死。其兄子策妄阿拉布坦遁伊犁,传子及孙,从孙达瓦齐夺其位。乾隆十九年,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先后来归。二十年,执达瓦齐,准噶尔平。二十二年,以阿睦尔撒纳叛,霍集占附之,再出师。---《清史稿》

也就是说其实噶尔丹被灭了以后,西域依旧是各路诸侯们占领的地盘。他们除了在表面上臣服于清朝以外,压根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

这也为后世皇帝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比如说策妄阿拉布坦在康熙晚年发动了叛乱,攻占了西藏。罗卜藏丹津在雍正朝发生了叛乱,攻占了青海。大小和卓在乾隆朝发生了叛乱,这都是没有将西域设立为行省的隐患。

最牛还是左宗棠,他在灭了阿古柏集团以后,立刻上书慈禧,表示这么搞可不行,必须要在这里设立行省,才能方便日后的统治。因此西域成了新疆,这才稳住了西部的局面。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看看其为人,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藩为什么吴三桂最强,吴三桂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吴三桂多活几年能平定三藩之乱

    历史就像一部宏大的百科全书,妄图通过只言片语去了解一个人,这种思想和做法是不成熟的,不仅不成熟,甚至还有些幼稚。参差不齐的军事战争,兴衰交替的江山社稷,错综复杂的政治利益,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勾勒出一幅偌大的艺术绘画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呈现着一些说不清楚的神色。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需要全面透

  • 三朝老臣张廷玉配享太庙,极尽殊荣,最后为何却险被乾隆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表彰他对大清的贡献,清廷领导人雍正在临死前下了遗旨,给了他配享太庙的待遇,他也成为了整个清代唯一享有配享太庙待遇的汉臣。什么是配享太庙?说白了就是大臣死后可以将自己的牌位放在供奉大清已故皇帝的太庙中。在世的皇帝每逢重大节日举行祭祖仪式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进入太庙,给先帝和供奉在太庙的大臣磕头。能

  • 专家打开苏麻喇姑墓,进入墓中欣喜查探,却揭穿康熙百年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麻喇姑的陵墓,苏麻喇姑墓里的真实情况,苏麻喇姑墓发掘视频

    在电视剧的演绎当中,小时候的康熙得了天花,命悬一线,而苏麻喇姑小时候村里也爆发了天花,她也曾经得过,而且她还知道怎样可以治疗天花。她为康熙采来了草药,用过之后,康熙便神奇地痊愈了。虽然这只是电视剧的演绎,不过在历史当中,苏麻喇姑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她与康熙的关系也非常不一般。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在苏麻

  • 她是康熙不起眼的女儿,却被雍正封固伦公主,孙子娶了乾隆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雍正乾隆是什么关系,康熙雍正乾隆的功绩对比,康熙最宠爱的两个女儿

    固伦纯悫公主生于康熙二十四年,生母为通嫔那拉氏。那拉氏原先只是康熙后宫的一名贵人,父亲常素保不过是七品的监生,不过,康熙朝妃嫔等级制度森严,妃嫔晋升要求极为苛刻,能够被封为贵人,对于那拉氏来说已属不易了。不过,根据那拉氏只生下一女的情况来看,她在康熙后宫也就是昙花一现,此后再也没能生育,终康熙一朝位

  •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第一个投降?猪队友郑经在他背后扯后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耿精忠帮清廷平定郑经,三藩之乱中的耿精忠,耿精忠为何杀郑经

    耿仲明是毛文龙的养孙,袁崇焕诛灭毛文龙后,这小子就跑后金去了。随后成为了清朝的靖南王,坐镇福建。按理说耿仲明的小日子算是比较不错了,所以他也没有反叛之心。他儿子耿继茂继位以后,更是圈地大兴土木,建造了浩大的靖南王府,因此也不会有反叛之心。可是等到耿精忠上台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康熙要撤藩了!过去藩

  • 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农民精神”:土到极致的“学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国藩最顶级的智慧,曾国藩的思想精髓

    对许多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朋友来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本屈辱史,但真正读懂中国近代历史的朋友来说,近代清朝末年时期其实是人才辈出的开启。一想到清朝末年的统治,出现在大众脑海中的就是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懦弱,翻开历史这一页的背面我们会发现,藏在人物背后的不一样的光芒。在政府官员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近代政

  • 中国最早的文字并非甲骨文!甲骨文只是商朝的一种简体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商朝,甲骨文商朝,最早的中国文字是甲骨文吗

    文字在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那么中国文字到底是何时起源呢?今天有一种现象,为了证明中华文明有XX年历史,往往把一些不属于文字的符号认为是文字。文字是一种符号,但并非所有符号都是文字。裘锡圭先生认为文字是“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那么文字应该是社会发展到需要记录语言时,才从图像符号里脱

  • 古代赫赫有名的两地:周朝西岐商朝朝歌,现在位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朝后期的西岐与朝歌谁大,商朝的都城朝歌是现在哪,商朝时期的朝歌是现在的哪个地区

    因为我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很多具有悠久历史背景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城市和地区。从这些地区遗留的古迹中,所蕴含的朝代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历史王朝的迁徙轨迹。其中,以位于中原的河南省和位于西北的陕西省,名气最大,传承最为悠久。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历史经过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关于商周的历史,大部分人从书籍

  • 读《出师表》发现问题:诸葛亮北伐成功,刘协和刘禅谁来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生卒同年,以至于有人怀疑诸葛亮就是金蝉脱壳的大汉天子刘协——我们只能说大汉天子,因为刘协并不知道有“汉献帝”这个谥号,他只知道刘备给他上的“孝愍皇帝”谥号,可惜没有人承认。诸葛亮就是大汉末代天子刘协,当然是不靠谱的说法,因为曹操不会把女儿嫁给假皇帝,刘备也不可能让真皇帝给自己打工,诸葛瑾更不敢管

  • 曹操在太行山道和汉中险途上,依然诗兴大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的生平事迹及名句,曹操北上太行山,曹操的才华简介

    曹操是三国时期开创了魏国基业的一代枭雄,其不仅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和一统北方的卓越军事才能闻名于世,也凭借出众的文学才华和传世的多篇名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建安文学时代。由于拥有军事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曹操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描写其征战生涯的,其中有两首描写行军艰难的诗作非常经典。其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