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朝元老张廷玉,因为一个小细节得罪乾隆,80岁高龄被抄家

三朝元老张廷玉,因为一个小细节得罪乾隆,80岁高龄被抄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78 更新时间:2024/2/6 15:21:42

李鸿章牛不牛,曾国藩牛不牛,他们都没有得到这个待遇,唯有张廷玉,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啥叫“配享太庙”,就是去世后,把自己的牌位放到太庙里,陪着皇帝一起,接受后人的祭拜。在古代,这是为人臣子最高的荣誉。

张廷玉是妥妥的大才子,29岁就中了进士,然后被康熙发掘,提拔到了礼部侍郎的位置。

雍正登基后,张廷玉更是大放异彩,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七年,军机处成立,张廷玉和怡亲王胤祥,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一起,成为军机处的首批成员。而军机处,更是在张廷玉的一手操作下,逐步完善职能,取代了内阁,成为大清朝的最高权力中枢。

可以说,张廷玉就是军机处的联合创始人。

然而,乾隆登基后,张廷玉逐渐失宠,虽然仍居高位,但是也成了边缘人物,更是在80岁高龄的时候,惹怒了乾隆,引来了“抄家”之祸。

虽然最后乾隆还了他的清白,但是这一顿折腾,也让张廷玉吓得不轻,4年后病逝在家中,享年84岁。

将遇良才,雍正就是张廷玉的“伯乐”

张廷玉出身于名门,父亲张英,是康熙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妥妥的京城“高干子弟”。

康熙三十六年,26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可是,因为当年他老爸是最大的主考官,他得回避,只好等了3年,3年后,张廷玉果然高中进士。

因为张英的关系,张廷玉得到了康熙的召见,在畅春园里,张廷玉当场赋诗一首,赢得了康熙的好感,当场任命为“南书房值守”,官居四品。此后,张廷玉不断得到提拔,到康熙去世前,已经位居礼部侍郎。

雍正继位后,大力进行改革,一扫康熙晚年暮气沉沉的样子。作为日更8000字的“大清第一博主”,雍正对笔杆子的要求是极高的。

最后,雍正相中了张廷玉,引为心腹。

雍正用人,没有严格的满汉区别,只要有才,都可以得到雍正的赏识。张廷玉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断得到提拔,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官居大清一品。

雍正七年,因为连年对西北用兵,雍正需要频繁的召集大臣议事,因为内阁的办公室在太和门外,离雍正比较远,于是,雍正就在隆宗门内的一间屋子内,成立了“军机处”。

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蒋廷锡,三人成为军机处的首批成员。

在清朝,军机处不算是朝廷内的一级机构,他只是一个临时机构,担任军机大臣的人,都有自己专门的官职,比如户部尚书,大学士,吏部尚书等等。

军机处的人数也不固定,主要看皇帝的心情,他喜欢谁,就可以把谁拉进军机处。军机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身居高官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一种是负责具体干活的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

但是,随着军机处权力的不断增大,他逐渐取代了内阁的职能,成为大清朝最有权势的中枢机构,即便是大学士,六部尚书,如果不能入值军机,那也要低人一等。

六部尚书还好一点,不入军机,最起码还是尚书,实权部门。大学士就比较惨了,本来是自己的活儿,都被军机处抢了,如果不能入值军机,那就没活儿干了,虽然是一品官职,但是却没有任何实权了。

1735年,雍正病危,任命张廷玉,鄂尔泰,允禄三人为托孤大臣,并留下遗诏:“张廷玉死后可配享太庙”。

雍正之所以这么做,有两层意思:

第一,老伙计,我先走了,我在下面等你,以后到了太庙里,我坐中间,你坐我两边,咱俩还能唠个嗑。显示雍正对张廷玉的亲密。

第二,为张廷玉保驾护航。雍正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走了,就没有人保护张廷玉了,留下这个遗诏,是一种宣扬:“张廷玉是我的人,你们都悠着点”。

乾隆继位后,对张廷玉倒是很客气,继续重用,让他担任皇子的师傅,兼管翰林院,张廷玉还抽空编纂了《清圣祖实录》、《明史》、《大清会典》、《皇清文颖》、《清世宗实录》、《玉碟》等重要典籍。

不过,很明显,张廷玉已经被边缘化了,因为乾隆的作风,和他老爹完全不一样。

晚年糊涂,因小事惹怒乾隆

学历史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个词,叫“康乾盛世”。这个词,不是现在才有的,最早喊出来的,就是乾隆本人。

为什么乾隆不说“康雍乾盛世”,而是“康乾盛世”?就是因为他不认可他父亲的那一套,反而更欣赏爷爷康熙的一套,所以,故意淡化雍正的存在感。

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个工作狂,而且是一个很强势的君主,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都是在雍正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雍正也确实为乾隆攒下了不少的家底,到他去世前,给乾隆留下了高达5000万两的国库收入。

乾隆不喜欢,他的一生就是玩,花招老子的钱,还把他老子的功劳给一把抹去。

所以,对于雍正留下来的人,乾隆虽然不敢明着罢官,但也是逐渐边缘化。鄂尔泰死后,乾隆立马提拔了满人钮祜禄·讷亲为军机大臣,排名在张廷玉之前。

在乾隆朝,汉人大臣的地位明显下降,庙堂之上,满汉矛盾又开始加剧。

张廷玉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加上自己年纪大了,于是,就决定激流勇退,向乾隆申请告老还乡。

乾隆心里冷冷一笑:“你都配享太庙的人了,还不撅着屁股为大清国干到死吧,还想退休,没门”。但是,表面上,乾隆还是要小马屁拍着,对张廷玉再三挽留,实际上只有两个字:“不准”。

张廷玉都快80岁的人了,出门都得人扶着走,每天颤颤巍巍的往军机处走,也实在是有失体统,让人感觉到,这大清国真的没人可用了吗?可着一个老头使劲儿的“薅羊毛”。

于是,乾隆就同意了张廷玉的请求,准许他告老还乡。

张廷玉高兴坏了,长舒了一口气:“可算是平稳着陆了,这下可以放心回家养老了”。高兴之余,张廷玉就有点大意了,第二天没有亲自去乾隆那里谢恩,而是派自己的儿子去了。

乾隆生气了:“张廷玉,我是不是给你脸了,你还没离开京城呢,就这么快把我给忘了”。开军机大臣会议的时候,乾隆就对着大臣们发起了牢骚,把张廷玉给一顿数落,还下旨,让张廷玉亲自过来说明问题。

巧了,军机大臣里有一个人叫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学生,下了朝后,他就赶紧去给老师通风报信。

张廷玉也是老糊涂了,圣旨还没有下来,他就赶紧一路小跑去乾隆那里说明问题,这下乾隆更生气了:“我圣旨还没有下,你怎么知道我要召见你,是谁走漏了风声”。

乾隆最恨大臣们营私结党,尤其张廷玉还是汉人大臣,是乾隆防范的重点。

这下,张廷玉衣锦还乡的梦想破灭了,他被乾隆夺取了一切爵位和荣誉,但是,“配享太庙”是雍正定下来的,乾隆不敢随意剥夺。

这个时候的张廷玉,真的是灰头灰脸,在朝廷里横着走了一辈子,没想到落得这么个结局,也罢,最起码还是自由身,赶紧回老家,离开京城这是非之地,才是最重要的。

可惜,天遂人愿,张廷玉越是想走,他就越走不成。乾隆的皇长子永璜去世了,张廷玉作为皇子的老师,必须要留下来参加葬礼。

这个时候的张廷玉,那还有心思参加这些活动,他的心早就飞回安徽桐城老家了。不等葬礼结束,张廷玉就再次提出了离开京城的请求。

乾隆又生气了:“你就那么着急走,你还有没有一点良心,永璜好歹是你的学生,你的心怎么这么狠”。

这一次,乾隆不再装了,直接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其实,他早就看张廷玉不顺眼了:“汉人大臣那么多,凭什么你就能进太庙”。

虽然一撸到底,成了平民一个,但是张廷玉还是挺高兴的,总算是保住了一命,已经非常幸运了,离京申请通过后,马上带着老婆孩子就回到了老家桐城。

人要是倒了霉呀,喝凉水都能塞牙缝,张廷玉就验证了这句话。

回老家没清闲两天,官场上出了一件事,四川学政朱荃因为贪赃枉法被查办了,恰巧,这个人是张廷玉推荐的,而且两家还沾亲带故。

乾隆再次找到了“搞”张廷玉的机会,他派人到安徽桐城,名义上是“收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赏赐的一切物品”,实际上就是一场抄家行动。

带队是钦差大臣德保,200名士兵,一拥而入,在张廷玉家里翻箱倒柜,企图找到张廷玉反对朝廷的蛛丝马迹。

他们知道,张廷玉作为文人,面对乾隆的一再处罚,一定会在家里写一些辱骂皇帝的话。

可惜,让他们失望了,张廷玉所有的文章里,写的都是“皇恩浩荡,吾皇万岁”这类词语,根本没有任何不恭敬的话语。

德保只好悻悻而走。

事后,乾隆“甩锅”德保,说这是德保的私自行动,不是他的本意。还把所有抄出来的东西都还给了张廷玉。

张廷玉已经被吓破了胆,赶紧给皇帝写奏折:“臣有罪,请皇帝治臣得罪”,那意思就是说:“你赶紧给我定个罪名把,反正我也跑不了了,早死早超生,省的这天天提心吊胆的”。

没有十足的证据,乾隆当然不能给张廷玉定罪。可是,张廷玉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没几年就在老家去世了,享年84岁。

临了,乾隆还是良心发现了,觉得自己是不是做得有点过分了,最终还是把张廷玉给安置到了太庙。

张廷玉,也成了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人大臣。

有人说,大清的衰落,就是从乾隆开始的,所谓的“康乾盛世”,根本就是乾隆自己的自吹自擂。

其实现在来看,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乾隆在位的时候,正是世界工业化革命开始的时期,农耕文明彻底被工业文明赶超。

而我们的乾隆皇帝,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花招老爹的钱,泡着江南的妞,最后还把“落后挨打”的锅甩给了自己的孙子道光。

从他对张廷玉的处理来看,乾隆也真得庆幸,他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如果他生在晚清,不一定能比光绪好到哪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历史百小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不长久,为什么唯独清朝是个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吗,清朝政权失败原因,清朝消灭了几个民族政权

    相比之下,同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清长寿了不少,从十六世纪初努尔哈赤建立清朝前身大金开始,到十九世纪初大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走下皇位为终,清朝在中华历史上行进了296年之久。那么,同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清朝为什么可以如此长寿?金朝和元朝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历史拍成了散沙?究其原因,无非是大清在发展的

  •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有30万精锐,为什么还是没能恢复汉人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藩之乱中的吴三桂,吴三桂叛乱真实历史,吴三桂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

    局势最盛之时,吴三桂几乎攻占了整个南部中国,手头握有兵力三十余万,无论占据的地盘还是兵马数量,都不输于当时的满清朝廷。然而可惜的是,这场叛乱只持续了八年即被平定,吴三桂及其家人,也都没能活下来,兴复汉人天下的愿望,也终究破灭了。相信不少人在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一阵叹息,甚至拿它来和明初的靖难之役

  • 两江总督吃了3年白菜,被雍正满门抄斩?背后的真相是鱼肉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时期两江总督,两江总督对清朝有多重要,两江总督最后怎么样了

    答案是否定的!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主要是这个人着实可恶,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种人的存在就是对雍正的羞辱。那么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故事。雍正年间,有一个大官名叫唐文尧,官居两江总督,权力滔天。但是此人因为喜欢吃白菜,被人告了假清高背地里鱼肉百姓,雍正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于是便派

  • 与多尔衮传绯闻的孝庄到底漂不漂亮?容貌复原后,像极一位女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清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多尔衮与孝庄的真实历史,孝庄真的跟了多尔衮了吗

    一部经典电视剧《孝庄秘史》,让所有人都了解到了孝庄太后的传奇一生,她和多尔衮的爱情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在剧中,宁静饰演的孝庄太后大玉儿,与马景涛饰演的多尔衮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从小在大草原上长大,感情深厚。但后来,孝庄不得已嫁给了皇太极,“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当然,这部剧的名字就是

  • 一个做了清朝提督的英国少校,命丧非洲,却又成了穿越小说的主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十大穿越清朝军事小说,关于穿越回晚清的军事小说,清朝军事流小说

    英国自1840年发动对华鸦片战争以后,这个当时最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就成为了侵华的急先锋和带头大哥,但老奸巨猾的英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清朝统治阶层采用了“又拉又打”的政策,在侵略的同时,也不忘记派出不少“专业人士”来对清廷“提供帮扶”,而在这些形形色色的“英国友人”里,本文即将登场的戈登无疑则是

  • 一个被视为玩物的可怜人,在康熙晚年,生下一儿子却没有任何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晚年的幸福生活,康熙晚年宠爱的妃子,康熙的晚年的悲惨

    她被康熙视为玩物,就算为康熙生下儿子,康熙却也没有给她任何名分今天说的算是康熙的一些并不光彩的事,不过再那之前先来看看这个千古一帝的丰功伟绩。康熙看事情看得比较透彻,而且他不怎么搞封建迷信那一套。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常见的。雍正工作这么繁忙,还在闲暇之余听信道士的鬼话服用丹药想要长生不老,当然他可能是

  • 与康熙合葬的5个女人,4位封皇后,唯独她被雍正“硬塞”进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死后与谁合葬,康熙陪葬的有几个皇后,康熙和皇后合葬了吗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总共有十二位皇帝,除了创下江山、建立帝国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位英勇的皇帝之外,康熙作为清朝盛世的开创者也备受人们的关注,甚至有学者将其称为“千古一帝”。作为一位杰出的帝王,康熙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经常被编剧选中作为清宫剧的故事模板。抛开康熙的四位皇后,他的后宫中有这样

  • 两江总督光天化日被杀,慈禧下令严查,审案人员:再查大清就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如何控制大清,清朝两江总督被杀,清末总督被刺案

    众所周知,清王朝遭遇了一场莫大的浩劫,那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导致了帝国损失了将近一亿的人口,也差点颠覆了这个封建帝国。不过,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得到地主和读书人的支持,所以最终还是被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军阀给镇压下去了。但匪夷所思的是,眼见天下太平之际,却突然爆发了一起大案,这场案件牵涉甚广,但

  • 一只狐狸引发了关于皇太极陵墓的考古,研究后,发现只是虚惊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太极陵墓入口,皇太极陵墓被挖掘过吗,皇太极陵墓的机关一道比一道凶险

    这个秘密就是发现了皇太极陵墓的一条秘密通道,后来看守皇陵的工作人员上报国家,当地考古人员前往对这个秘密通道进行研究,他们走进秘密通道之后,差点死在里边,让后人对此事兴趣盎然,那么此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一只狐狸引发的考古1963年的一个深夜里,看守沈阳皇太极陵墓清昭陵的工作人员,和往常一样拿着手电筒巡

  • 两江总督光天化日被杀,慈禧下令严查,官员坦言:再查大清就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慈禧如何控制大清,两江总督被刺在什么地方,慈禧和大清王朝的关系

    大清朝末期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相当乱,这种不光在民间,还有就是朝廷当中。那时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清朝政府为了快速赚钱,弥补财政收入不足的缺陷,卖官现象很厉害。有时候还会闹出一些闹剧,就连掌权者都无能为力。晚清有四大奇案,那场震惊官场马案真凶是谁,查到最后都没有查清楚。两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