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动物世界之老鼠世家:魏国看硕鼠,赵奢战阏与,李斯有仓鼠

动物世界之老鼠世家:魏国看硕鼠,赵奢战阏与,李斯有仓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38 更新时间:2024/1/22 20:17:57

资料图

“硕鼠硕鼠,无食我鼠”,要说世界上最不招人喜欢的就是老鼠了。它们十分可恨,传播鼠疫,破坏庄稼;它们十分可怜,几乎万物皆可杀。今天,我将具体为大家讲述老鼠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据考古学家统计,老鼠在我国的最早的历史记载源于商朝,商朝人刻甲骨占卜,来预测每年的鼠患发生情况。老鼠最早出现在我国南方,尤其以广东为主,品种比较多,繁殖力也很强,给当时的中国人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鼠疫就开始在中国流行,又被称为鼠疮和鼠瘘,造成的死亡率十分的高。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开始养很多比较凶的动物来抓捕老鼠。除了猫之外,老鼠们在春秋战国时期要担心的天敌还有狗。

《吕氏春秋》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喜欢驯化猎犬来帮忙捕鼠,不过遇到猎犬不习惯抓鼠的时候,主人可以用夹板枷住猎犬的后脚来驯化它们,久而久之,猎犬自然就喜欢抓老鼠了。

[var1]

资料图

正因为老鼠如此令人讨厌,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们喜欢君子之风,所以在抨击辱骂别人的时候就常常用老鼠等不受欢迎的动物来借代对方,真的是骂人不吐脏字。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和魏国都曾经因为统治者的过分腐败,导致官员们也上行下效,盘剥百姓,惹得当时的人在《诗经》中不断用老鼠来创作抨击统治者的民歌。

本文开头提到的《硕鼠》就是源自魏国的民歌,用来叱骂魏国当时的统治者横征暴敛,压榨百姓的恶行。而在《相鼠》中,卫国人则用"相鼠有皮,人而无仪。"来讽刺自己国家的国君贪图享乐,寡廉鲜耻的无耻形象。人们在表达心中的伤悲时,总要提到鼠,常说鼠思泣血。用来比喻因强暴侵凌引起的争讼时也要提到鼠,哀叹“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表达心中对不公对待的痛苦。

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人们还经常在故事里引入老鼠,表达对以次充好的人的抨击。当时的郑国人称没有打磨的石头叫璞,没有风干的老鼠叫朴。当时有个以次充好的奸商,竟然用死老鼠冒充璞玉,结果被笑掉大牙。所以成语返璞归真不能写成返朴归真,因为死老鼠是不能放在成语里赞美别的。

当然了,世界上有不喜欢老鼠的人自然也有因为老鼠而重获新生的人。大约在战国末期,东土有1万多人移民到了于阗河下游。在迁徙的途中,他们分成了两派,屡次发生争执,都希望经过争执得到更大的权利。后来,受老鼠的影响,两派人重新组成了新的团队,并建立了于阗国,也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段神话。

[var1]

资料图

除了用老鼠赞美新生,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还有武将用老鼠的习性作比较,阐述自己的意见的。公元前269年,秦国和韩国在韩国的阏与展开了激烈的交战,赵惠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就召集群臣商议,是否要营救韩国。赵惠文王先是询问廉颇,廉颇认为赵国距离韩国道路遥远,地势狭窄险要,实在难以帮助。赵惠文王有点不悦,转而去问乐乘, 结果乐乘也是这么回答的,这让赵惠文王觉得特别生气,思来想去,他决定询问马服君赵奢,结果赵奢的回答很让赵惠文王满意,他直言即便秦国强大而韩国弱小,也应该去救韩国,即使韩国退却,但是赵军英勇必定能战败秦军。如果不救,韩国受损之后就是赵国。就好像两只老鼠在狭窄的道路里打架,最勇敢的一定能赢。赵惠文王一听,心中大喜,派赵奢前去对抗秦国军队,果然获得了胜利,并且拿走了原本属于韩国的阏与之地,可谓名利双收。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有一位名人曾经因为受到老鼠的发而最终获得了高位,这个人就是李斯。李斯年轻的时候,是楚国上蔡的一名小吏,有一天他看到宿舍厕所里的老鼠经常吃一些不洁之物,一靠近人类和狗就特别害怕。又想到粮仓里也有老鼠,它们吃仓中积攒的粟米,住得十分宽敞,不用担心人和老鼠的抓捕,心里十分感慨,一个人是否得志就像这两种老鼠一样有天壤之别,自己在这里做小吏和厕所里的老鼠有什么区别,还不如一展抱负,做仓中老鼠,再不畏惧被欺凌羞辱。于是他拜荀子为师,来到秦国,最后果然一展抱负。

资料图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六国是如何灭亡?燕亡于历史,楚亡于分治,魏亡于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七雄秦灭六国吞魏伐楚,楚与燕,为什么战国七雄只灭六国

    在战国七雄当中,每一个诸侯大国都是具有深厚底蕴的国家,它们要么是西周的开国诸侯,要么是东周的开国诸侯,在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这七个国家本身的条件相比而言,秦国的先天优势是最为弱小的,可是最后竟然是这一个最为弱小的国家,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原,这其中一定有许多非常值得人们警醒的因素

  • 秦国宣太后与义渠王生的两个儿子,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秦宣太后为什么灭义渠,秦国宣太后后来怎么样

    事实上,宣太后在秦朝历史上的出现也得益于一个人的出现,他就是赵武灵王。秦武王死后,秦国发生了短暂的内乱。谁应该做秦国的国王是个问题。毕竟,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秦国的国王只能由秦武王的一个弟弟来做。在赵武灵王介入之前,秦国已经有了两个实力均等的派系。其一就是惠文后支持的公子壮,国内有樗里疾支持,国

  • 秦王被荆轲刺,侍卫为何不去救?侍卫: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秦王是被荆轲杀死的吗,荆轲刺秦王谁救了秦王,秦王被刺杀为啥周围大臣不去帮忙

    [var1]有人说这很简单啊,原文中就有答案:“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意思就是说,秦国有法律规定,如果不是君主明确的召见侍卫,侍卫是不能带着兵器进殿的。当时事发突然,秦始皇来不及召见,因此众侍卫只能在

  • 他是张无忌的原型?小明王有楚怀王熊心的命,却没有他的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无忌的故事原型,张无忌真实历史,历史上的张无忌是小明王吗

    后来张无忌无心做皇帝,决定退隐江湖,朱元璋为了纪念自己曾经是明教教徒,所以就把国号定为大明朝。事实上还真有张无忌这个人的存在,不过他不叫张无忌,也没有盖世神功,他便是小明王韩林儿。[var1]01韩林儿是反二代,他父亲的白莲教轰动天下。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话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便是韩山童和刘

  • 秦国之危莫大于合纵,战国二百年遭遇超五次,看历代秦王如何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秦国秦王有几位,秦国合纵是什么意思,秦国历经六世才最终一统天下

    [var1]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虽然经济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与列国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秦国“斩首记功”的二十等爵制,更是被六国视之如蛮夷,斥之为虎狼。待到秦国东出函谷,虎视列国之时,在大秦兵锋之下的六国又从“诸侯卑秦”变成了“诸侯畏秦”。正是在这种鄙夷而又恐惧的心态之下,六国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击败秦国30万大军重创匈奴10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实力,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没有胜算吗,长平之战赵国和秦国谁打得更吃力

    [var1]一、同仇敌忾,外结强援,赵国逆袭的邯郸之战。“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长平之战以后,赵孝成王向秦国割地求和。此时的秦军虽然歼灭了赵军的主力,但自己也是损失惨重,于是双方暂时休战。好死不死的是,赵孝成王思

  • 六国中最愚蠢的国王,咎由自取被灭国后,写下了这首哀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大秦赋》的评分和口碑,虽然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但因为是《大秦帝国》的终结篇,还是引人注目的。我们喜欢看秦国故事,就是愿意感受老秦人坚忍不拔的毅力,从一个边陲之地的小国,逐渐成长壮大。即便撞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他们也要冲破函谷关,完成华夏一统的伟业。秦朝能够一统九州,实在是不容易的。毕竟,春

  • 他是受太阁恩惠的战国武将,为主君集结大军,却意外为其敲响丧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日本战国时代,丰臣秀吉出身低微后来才逐渐发迹,所以并没有谱代家臣,而是从出生的村子及亲族小孩中,选出聪明的少年培育成自己忠实的部下。在这些号称由丰臣秀吉一手带大的武将当中,以在贱岳之战大为活跃,被称为“贱岳七本枪”的年轻人特别受到瞩目。而这七本枪之首便是福岛正则。据说福岛正则是丰臣秀吉的生父弥右卫门

  • 六国仇恨秦朝反秦,为什么到了汉朝能坦然接受汉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六国为什么反抗汉朝,秦朝与汉朝谁的实力强,秦朝对汉朝的态度

    [var1]灭国之仇,文化抹除其实六国之所以仇视秦朝,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秦不光灭掉了他们的国家,而且还分割了他们国家的土地。秦始皇一统后废除了原有的诸侯分封制,推行的郡县制,把全国的的土地分割成为了36个郡,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的确是更有利于秦朝的统治,不过这样分割六国原来的土地,更激起了他们的仇恨

  • 他能力不亚于孔子,因人品太差,刚打了胜仗就被扫地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历史上谁比孔子厉害,孔子的人品好吗

    是谁呢?亚圣吴起。[var1]之所以叫他亚圣,就是跟孔子、孟子差不多级别的了。那么亚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人品太差了。吴起,卫国人。卫国是中原十分有名的礼仪之国,孔子先生就特别喜欢卫国,他在卫国待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卫国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出了不少的人才,像商鞅、吕不韦、张仪、李悝这些都是卫国人。可是卫国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