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怎么还会被雍正下令满门抄斩?

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怎么还会被雍正下令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87 更新时间:2024/2/7 9:13:55

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李卫当官》等等剧目,都对老百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影视文学如果能够提升观众的历史素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中国的影视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如果你入戏太深,那么你就输了!

比如两江总督唐文天天吃白菜,被皇帝下令满门抄斩这个历史段子,历来被人很多历史创作者解读,一个比一个传神,当初我还以为这是一个真事呢!

从话题属性来说,两江总督吃白菜却被皇帝满门抄斩怎么看都是一个爆炸性的历史素材,但是遗憾的是,不管话题炒得再怎么火,这也是一个虚构的历史段子,绝对当不得真。

故事出自电视剧《李卫当官》,根据电视剧中的情节交代,唐文尧本是一个穷苦出身的官员,早年靠着母亲给别人做工贴补,才得以考取功名,在步入仕途后,因为奉公廉洁被雍正帝破格提拔担任两江总督。

在担任两江总督时,唐文尧生活腐化,在外人看来唐文尧依然天天吃大白菜,但是实际上唐文尧只吃白菜心,一颗大白菜就吃中间的一丢丢,原来唐文尧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吃白菜梆,好不容易当一个大官,一定要把童年缺失的味道找回来。

但是要是光吃白菜心也就罢了,这个唐文尧还要用人参来当柴火,这就好像用一个紫檀木来撞玻璃球,大材小用啊!

在电视剧中,雍正派李卫去调查唐文尧,发现家中有两千斤人参,正准备烧火呢,得知事情的真相,雍正十分恼怒,一怒之下下令将唐文尧满门抄斩。

当时我就合计,这个唐文尧是一个脑残吗?就是再喜欢白菜心,也不能天天那么造啊!吃时间长了不会腻歪嘛?

我要是有钱了,弄一个豪华游艇,找一船的嫩模,成天就是嗨,谁去吃白菜心这种土得掉渣的菜。

尽管“两江总督吃白菜”这个梗火了,我还是怀疑这个编剧脑子不是太好使,编段子也不至于胡编乱造啊!

通过我对中国清朝神剧的卓越素养,再加上查了点资料,百思之下终于得其姐,并且破案,原来这个两江总督吃白菜案,还是有原型。

实际上,在《李卫当官》大火之前,最火的清朝神剧就是二月河老师的《雍正王朝》,相对于大多数清朝神剧来说,《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这就是历史正剧啊!

《雍正王朝》本身就取材于历史小说,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却是以真实历史为框架,由于剧中的很多人物关系都跟历史高度吻合,很多人将其当作正史来看。

其中有一个情节,就是年羹尧在边疆打了几场胜仗,自持劳苦功高,于是就吃起了白菜心。雍正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年羹尧的下场可想而知。

《李卫当官》的编剧苏斌,其实就是《雍正王朝》制作班底中的总策划,而且《李卫当官》与《雍正王朝》在班底上有诸多交叉。

可以说,在《雍正王朝》爆火的时候,《李卫当官》就是在蹭《雍正王朝》的热度,你可以说是“姊妹篇”,也可以说是“衍生剧”,反正里面都有雍正,都有李卫。

说到这里,再说“唐文尧吃白菜芯”和“年羹尧吃白菜芯”,大家应该能够懂了吧!

《李卫当官》的片方很精明,不但诸多人物用《雍正王朝》中的,就连故事情节稍加改编就拿过来用。

从创作到营销,《李卫当官》都是相当成功的一部清朝神剧,以至于现在对老百姓还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这些大谈唐文尧吃白菜心的事情能够一波接着一波地在网上掀起流量。

其实,我本来是不想解读,但是我又感觉我是历史创作者的清流,毕竟我应该是少数发现《李卫当官》借鉴了《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吃白菜的梗的创作者,我不显摆显摆又感觉不得劲。

当然,本文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大家分清影视文学跟真正历史的关系,可以根据历史进行再创作,但是绝对不能歪曲历史,更不能拿段子当历史!不然几百年后,历史学家又有无法解读的难题了。

说到底,两江总督吃白菜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戏剧性的东西能够增加人的印象,但是也容易丧失历史本来的面目。

更多文章

  • 一个“文盲皇帝”,只写两首诗,比“诗帝”称号的乾隆更知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皇帝最出名的诗,乾隆写过的最好的诗,乾隆皇帝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乾隆堪称我国历史上最能写诗的皇帝,据统计,他一生共写了4万多首诗,是当之无愧的写诗“冠军”。就连被称之为“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作品数量方面都甘拜下风。然而,乾隆皇帝所作诗篇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大量借用典故,内容极其生僻,后世之人记住或者传诵的诗作少之又少。与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文盲皇帝”刘邦相比,乾

  • 慈禧面对八国联军,“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何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可这话也太卑微了,好歹人家是太后啊,于是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是臆造的,是想当然地给慈禧太后加一层罪。可事实上,慈禧的确这么说过,还冠冕堂皇地发布在上谕中。此话何意呢?很好理解,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能给就给,只要能讨得列强的开心就行。近来据某些历史学家考证,说慈禧的本意并不是穷尽一切可能去给帝国主义各方面

  • 丁银制度的弊端在哪?雍正为何实行摊丁入亩?人口激涨与之相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为什么要求摊丁入粮,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政策,雍正摊丁入亩是正确的吗

    丁银做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地方官员是非常看中的。可是明朝朝廷却把这一重要的收入,当成了一笔糊涂账,任意地划拨给了地方官。所谓丁银,也就是按照人口来收取的赋税。简单来说,谁家的人口多,那所要缴纳的丁银也就相对要多。01丁银到底有怎样的弊端?丁银制度的实行,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是按照人口来交税,

  • 一直是清朝属国的琉球王国,后来怎么消失了,只怪清朝太软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琉球,琉球与清朝的关系,琉球王国100张照片

    琉球国的统治范围在琉球群岛,这个地方距离我国和日本非常近。因为整个琉球群岛有一千多公里长,南边是我国的台湾岛,北边是日本的九州岛。看这个位置能发现,琉球岛位于我国和日本的中间。也正因为这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所以我国和日本对琉球国都非常重视,这也是琉球国消失的原因之一。琉球国出

  • 一丑人高中进士,乾隆出俩上联刁难,他对出下联后乾隆:探花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最奇葩的对联,乾隆奇葩对联100副,御殿点探花下联

    至于探花郎被固定成进士第三名,已经是北宋晚期的事了。所以,后来的探花郎不一定长得好看,还可能像我们今天说的这位一样,是个其貌不扬的人物。此人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刘凤诰,他身上有一桩非常出名的轶事典故:金殿面试时,乾隆给他出了俩上联刁难他。乾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这刘凤诰样貌有些“丑”,他是个独眼。

  • 一个普通的村民居然是鳌拜后代?拿出重要证据后,专家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等到清朝的顺治皇帝撒手人寰以后,当时还年幼的康熙便理所应当的顺承了王位,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也才不过八岁大,虽说后来的康熙也确实有着很强的执政能力,但是对于这个时候才八岁的他来说,治理整个一个国家的朝政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正是出于现在这个情况的特殊性,所以朝廷当中也是有很多的骨干大臣来辅佐

  • 三代朝臣张延玉,备受康熙雍正重视,为何晚年不受待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与张延玉,张延玉和康熙关系,张延玉的后半生

    清朝的历史是从皇太极在少数民族地区壮大了自己的军队。并最终南下,夺取了明朝的天下。清朝的历史也是离现代生活最近的历史。可考证的地方比较多。并且清朝已经出现了与现代汉语相近的白话文。为窥探历史的真相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清朝开国的几位皇帝都是历史有名的贤君。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帝更是让清朝在这段时期

  • 与中国相同,日本也曾经闭关锁国,而且时间更长,更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日本闭关锁国的时间,闭关锁国政策的启示,日本古代为什么要闭关锁国

    这样的闭关锁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惨痛教训:盲目的排外,不与外界沟通只会导致自身狂妄自大、坐井观天,从思想、军事和经济各方面都与世界脱节。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必须要将自己与世界紧密联系,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吸收先进思想更新自我,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华民族雄峙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您可曾知道,咱们的邻

  • 一个被“遗弃”的民族,传言是清朝军队后裔,03年加入我国国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陇西行》:“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一句所描写的是唐朝文成公主同西藏吐蕃松赞干布的婚姻给西藏社会带去的巨大变化。文成公主从大唐带去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地改变了西藏落后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条件,时至今日,西藏地区仍存有文成公主的佛像,在庙宇之中享受人们的香火和供奉。01在西藏地区生

  • 三朝元老张廷玉,因为一个小细节得罪乾隆,80岁高龄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牛不牛,曾国藩牛不牛,他们都没有得到这个待遇,唯有张廷玉,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啥叫“配享太庙”,就是去世后,把自己的牌位放到太庙里,陪着皇帝一起,接受后人的祭拜。在古代,这是为人臣子最高的荣誉。张廷玉是妥妥的大才子,29岁就中了进士,然后被康熙发掘,提拔到了礼部侍郎的位置。雍正登基后,张廷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