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眼花翎有多贵重?为啥整个清朝就七人荣获,连和珅都没有

三眼花翎有多贵重?为啥整个清朝就七人荣获,连和珅都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33 更新时间:2024/1/20 23:43:20

清代规矩

大清王朝的官帽也叫做大帽,一共分为两种:一种是冬天戴的,叫做“暖帽”;一种是夏天戴的,叫做“凉帽”。根据朝廷的规定,每年的三月官员都开始戴凉帽,八月开始戴暖帽。

暖帽一般是圆形的,周围有一道檐边,大多是用毛皮做的,有些是用缎子、呢子、布匹做的。暖帽中间一般有帽纬,帽纬上面装着顶珠。

凉帽都是圆锥形的,一般用藤、竹、篾席、麦秸等编制而成。凉帽的顶部也都装着红缨、顶珠,规格和暖帽一样。有品就有顶,无品就无顶。

一品、从一品是红宝石顶,如将军、提督等;二品、从二品是瑚顶,如副将等;三品是蓝宝石顶,如参将(正)、游击(从)等;四品是青金石顶,如都司等;五品是水晶顶,如守备等;六品是砗磲顶,如千总等;七品是素金顶,如把总等;八品是阴纹镂花金顶,如外委千总等;正九品是阴纹镂花金顶,如外委把总等;从九品和未入流的是阳纹镂花金顶。清朝的官帽的顶珠都装着一支两寸长的翎管,用来安插翎枝。有花翎也有蓝翎,花翎是用孔雀的翎毛做的,通常叫做孔雀翎;蓝翎,是用鹖鸟的羽毛做的。蓝翎是用染成蓝色的鹖鸟的羽做的,所以又叫做“染蓝翎”,与花翎的属性、作用相同,但没有眼。

花翎分为单眼、双眼、三眼(“眼”是指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形花纹,一个圆圈就叫做“一眼”),只有大清王朝最尊贵的官员的官帽上才有三眼花翎。

按照清廷的规定,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等大臣,用孔雀的翎毛装饰官帽,一般情况下,但离了职就必须摘掉花翎。

其中,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可以戴装有三眼花翎的官帽;清朝的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可以戴装有双眼花翎的官帽;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可以戴装有单眼花翎的官帽。

由此可见,花翎是大清王朝的王公贵族所拥有的独特的官帽饰品,即使在宗室内部,也不得乱用,必须按标准、规定享用。

实至名归

花翎是品位、级别的象征,因此珍贵难得。于是,清朝的一些大臣都以得到“了”花翎为荣。如,虎踞台湾的郑氏的部将施琅,率部投降清朝,帮助清廷收复台湾后,宁可辞去“靖海侯”的爵位,也恳求康熙大帝让他“顶戴花翎”。

之后,乾隆帝曾下诏说,亲贵大臣可以戴用“花翎”,荣立了显赫军功的大臣也可以戴用“花翎”。虽然有这样的说法,一般情况,皇帝是不会随便赐给臣子“花翎”的。

从乾隆朝到清朝末年,被赏戴“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被赏戴“双眼花翎”的大臣有二十余人。能戴上“花翎”,尤其是“三眼花翎”,那真是荣宠到了极点。

权倾乾隆朝年和珅却没能戴上“三眼花翎”,他的弟弟和琳却得到了这份荣耀,倒是有点让人感到意外。真的意外吗?

我们来了解一下享受殊荣的几个人物,就可知道清朝的皇帝们大都有着大是大非的观念,关键时刻是要严格把关的。

1、傅恒,乾隆的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乾隆十三年(1748年),指挥了“大小金川”战役,降服了莎罗奔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攻打伊犁,平息了准噶尔部的叛乱;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统帅大军到缅甸作战,多次打败缅甸军队。生前荣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去世后,乾隆皇帝亲自到他的府邸祭奠他。

2、福康安,乾隆的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傅恒的三儿子。福康安曾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后来,他率军平定了甘肃回民的“田五起事”、台湾的“林爽文事件、苗疆起事等,获得了保卫西藏的“廓尔喀(尼泊尔王国)战役”的胜利,被诏封为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五月去世后,配享太庙。

3、和琳,骁勇善战的大清名将,和珅的弟弟。乾隆六十年(1795年),跟随福康安到贵州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嘉庆元年,福康安病逝,和琳成为主帅,在指挥“平陇战役”中也染病身亡,追封一等公爵,赐祭葬,配享太庙。

4、长龄,乾隆朝时,跟随征战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等地,官至内阁学士、兼副都统。道光年间,曾任伊犁将军,平定了张格尔之乱,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

5、爱新觉罗·禧恩,睿亲王淳颖之子。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逝,禧恩建议由道光继位。当时的掌控朝政的的托津、戴均元等犹豫不决,禧恩排斥其他人的意见,坚决拥立道光。禧恩凭借拥立之功被诏封为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

6、李鸿章,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统帅;创建了“北洋水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运作甲午战争;代表清政府签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等重大事件,他都参与了,甚至主持进行了。

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把他看作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的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他为“东方俾斯麦”;慈禧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

7、徐桐,晚清理学家,晚清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98年戊戌政变后,极力攻击新党,因而得到慈禧太后的崇信。1900年,他全力拥护慈禧废光绪帝,大力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就以上诸位来说,或对朝廷、或对当政者都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都获得了殊荣——赏戴“三眼花翎”。

反观和珅呢,确实是乾隆的亲近、贴身的臣子,但也不过是清高宗使着顺手、看得过眼的奴才罢了。他怎么能顶戴“三眼花翎”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万特种兵能横扫古代王朝吗?答案:只要不是到清朝,就会变成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王朝的特种兵,一万人的特种部队能横扫古代吗,历史古代特种部队

    网络小说中一个很受欢迎的门类是穿越小说,一般讲的是具备了各种先进知识的现代人穿越回古代,成为传奇的故事。这类型的故事一般都是一个人穿越或者直接穿越到古代人身上,很少人一群人一起穿越的,大家也明白看这种小说一般也就是图个爽,不会当真。那么如果真的要以严谨的视角来对待穿越呢?比如一万名特种兵穿越回古代,

  • 中国有一个字,西方曾高度关注,禁止清朝使用,如今每个人都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方对清朝的评价,世界各国对清朝评价,国家对清朝的正确评价

    但今天要说的一个汉字,在清朝时期,它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不满和重视,甚至严令禁止清朝使用这个字,到底是哪个字呢?夷,是我们今天次常用的一个字。最早时候用“尸”字代指“夷”,到了金文里,给“夷”加上了绳索,意思是被中原人捕获的东方外邦人,因为商朝时期,中原人每年都会去捕捉东方的夷人,用绳子把他们绑起来

  • 中国曾拥有第四大内海,鄂霍次克海怎么丢的?只因清朝这一个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鄂霍次克海位置,鄂霍次克海矿产资源,鄂霍次克海港是不冻港吗

    实际上由于世界限定一国领海的宽度不能超过12海里,因此台湾海峡并不算内海,只能算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但要说起来,中国在古代曾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在这个国土上,我国还曾拥有一个巨大的内海,这个内海就是鄂霍次克海,当然如果鄂霍次克海真的成了内海的话,那么他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海,是如今世界排名第一加拿

  • 1953年,44岁妇女临终对清洁工丈夫说:我叫文绣,曾是大清皇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绣死后葬在哪里,文绣生平事迹,文绣晚年生活状况

    香消玉殒四合院的上空飞过一只又一只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停留在刘家的院墙上,似乎在朝屋里瞧着什么。小巧而干净的屋里简洁朴素,只有几件木质的简陋家具和一只烧火做饭的炉子。除此之外便是里面的一间卧室,床上躺着一个脸色发白的清秀女人,她已经病入膏肓,似乎是残存着一口气,奄奄一息之间似是对这人世间的百般留恋。“

  • 一个女子死后,有人拦住乾隆:皇上该立皇后了,乾隆:拖下去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死后哪位妃子做了太后,乾隆死后留下40多位妃子怎么处置,乾隆因为什么废皇后

    实际上,很多事情并不能完全用“深情”两个字概括。乾隆帝的深情,确实在早年付给了孝贤皇后,但之后发生的许多事情,与孝贤皇后的关系并不直接。先来说说乾隆帝痛失爱妻后的几点失常之处——其一,一般来讲,皇后崩逝,谥号由礼部挑几个,然后交给皇帝选择。但孝贤皇后的谥号是乾隆帝亲自想的,直接下旨给礼部,根本不让大

  • 一场你不知道的“九王夺嫡”:比雍正夺嫡更丧心病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九王夺嫡成功的原因,九王夺嫡雍正为什么能胜出,雍正夺嫡图

    影视剧反映的康熙朝九子夺嫡一、悲剧的昭明太子九王夺嫡,从一个人身上引起。这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大的有名,姓萧名统,字德施,小字维摩。他编纂的《昭明文选》,是中国历史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然而萧统的命运,却远远不如他的《昭明文选》。萧统系梁武帝嫡长子,梁朝建国第一年他便被立为太子。无可撼动的嫡长地位,无可

  • 一个汉人是年羹尧的“死对头”,晚年时期成为了年羹尧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真实的年羹尧,年羹尧和汉人的关系,年羹尧历史上的真实故事

    清朝是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这个朝代存在了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到了1912年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这时候的清朝灭亡,同时也标志着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消失。在历史上,清朝是在时间上,距离我们最近的。明末时期,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这时候的后金已经开始崛起。只不过明朝已经岌岌可危,这时候的明朝在

  • 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怎么还会被雍正下令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文尧真人照片,唐文尧一品大员,弹劾唐文尧

    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李卫当官》等等剧目,都对老百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影视文学如果能够提升观众的历史素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中国的影视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你入戏太深,那么你就输了!比如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被皇帝下

  • 一个“文盲皇帝”,只写两首诗,比“诗帝”称号的乾隆更知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皇帝最出名的诗,乾隆写过的最好的诗,乾隆皇帝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乾隆堪称我国历史上最能写诗的皇帝,据统计,他一生共写了4万多首诗,是当之无愧的写诗“冠军”。就连被称之为“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作品数量方面都甘拜下风。然而,乾隆皇帝所作诗篇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大量借用典故,内容极其生僻,后世之人记住或者传诵的诗作少之又少。与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文盲皇帝”刘邦相比,乾

  • 慈禧面对八国联军,“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何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可这话也太卑微了,好歹人家是太后啊,于是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是臆造的,是想当然地给慈禧太后加一层罪。可事实上,慈禧的确这么说过,还冠冕堂皇地发布在上谕中。此话何意呢?很好理解,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能给就给,只要能讨得列强的开心就行。近来据某些历史学家考证,说慈禧的本意并不是穷尽一切可能去给帝国主义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