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有一个字,西方曾高度关注,禁止清朝使用,如今每个人都在用

中国有一个字,西方曾高度关注,禁止清朝使用,如今每个人都在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40 更新时间:2024/2/7 9:13:51

但今天要说的一个汉字,在清朝时期,它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不满重视,甚至严令禁止清朝使用这个字,到底是哪个字呢?

夷,是我们今天次用的一个字。最早时候用“尸”字代指“夷”,到了金里,给“夷”加上了绳索,意思是被中原人捕获的东方外邦人,因为商朝时期,中原人每年都会去捕捉东方的夷人,用绳子把他们绑起来,所以最开始“夷”字就有中原人对外来人咒骂的意思。

东汉时期,许慎写了《说文解字》,里面写道:“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以脂切。”意思说当地人善于用弓箭狩猎,他把中国古代东部民族的人,称为会用弓箭的夷人,这种说法并没有任贬义。

中国古代,统治者们常说“蛮夷”,其实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统称为蛮夷或者四夷。比起土地肥沃、地理条件优越的中原地区,这4个地方的条件差了很多,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中原的统治者们是有些看不起的,在他们眼里,蛮夷是那些落后的民族。

到后来,夷人也成为对外国人的叫法,清朝的《三元里》写道:“案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其实这个时候,外国人们根本不知道“夷人”是带有贬义色彩的,以为是翻译过去的称呼。

最早知道的是英国人,但是当时中国已经用“夷人”叫他们快200年了,这时候的英国人非常生气,要求清政府更改称呼,不准用“夷”字。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清政府早就腐朽溃烂了,但皇帝和臣子们还是怀着“东方大国”的想法,即使知道打不过洋枪枪炮的西方国家,还是用“大国”的样子硬撑着,非常居高临下,如:“天朝上邦,抚驭四方”,“四海宾夷”,称呼上就是一种硬撑的体现。

结果被英国人发现了,1832年,东印度公司的高级职员胡夏米来到上海,给苏松太道道台吴其泰写信,要求两国通商。结果吴其泰是个非常讨厌洋人的人,就说他们的是“夷船”,他不知道胡夏米对中国文化是有研究的。

他要求吴其泰改掉这个称呼,说这是贬义,是看不起英国的表现。吴其泰说,不是看不起你们,中国自古就有“东夷”的说法,只是个地方称呼罢了。

胡夏米说道:“你们的苏东坡先生说过,‘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譬如禽兽然’,你们认为‘夷’是禽兽,不是歧视英国吗?”吴其泰一听,一个英国人居然那么懂行,怕他们找麻烦,立马改口“英商”。

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方指出,中国官方给出的文书里,一直叫西方人“夷人”,英国不能接受,是非常不公平的叫法,要求中国更改,但没有得到清政府回应。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英方明确提出:“夷”字禁令要写入条约中。当时的清政府根本没胆子拒绝,同意了。条约第51款中写道:“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其他国家一知道这件事,纷纷效仿英国的做法,光绪皇帝顶不住压力,下旨宣布:所有中国官方文书中,不准用“夷”字。就此,“夷”从文书中消失。

一个小小的“夷”字,暴露出了清朝皇帝和官员们的自大之心,清政府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们常常说,“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在明明知道对方比我们强大的时候,不主动学习对方的好,还要继续自以为强大,只会惨败。我们应该吸取清政府的教训,做个谦虚的人。

更多文章

  • 中国曾拥有第四大内海,鄂霍次克海怎么丢的?只因清朝这一个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鄂霍次克海位置,鄂霍次克海矿产资源,鄂霍次克海港是不冻港吗

    实际上由于世界限定一国领海的宽度不能超过12海里,因此台湾海峡并不算内海,只能算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但要说起来,中国在古代曾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在这个国土上,我国还曾拥有一个巨大的内海,这个内海就是鄂霍次克海,当然如果鄂霍次克海真的成了内海的话,那么他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海,是如今世界排名第一加拿

  • 1953年,44岁妇女临终对清洁工丈夫说:我叫文绣,曾是大清皇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绣死后葬在哪里,文绣生平事迹,文绣晚年生活状况

    香消玉殒四合院的上空飞过一只又一只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停留在刘家的院墙上,似乎在朝屋里瞧着什么。小巧而干净的屋里简洁朴素,只有几件木质的简陋家具和一只烧火做饭的炉子。除此之外便是里面的一间卧室,床上躺着一个脸色发白的清秀女人,她已经病入膏肓,似乎是残存着一口气,奄奄一息之间似是对这人世间的百般留恋。“

  • 一个女子死后,有人拦住乾隆:皇上该立皇后了,乾隆:拖下去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死后哪位妃子做了太后,乾隆死后留下40多位妃子怎么处置,乾隆因为什么废皇后

    实际上,很多事情并不能完全用“深情”两个字概括。乾隆帝的深情,确实在早年付给了孝贤皇后,但之后发生的许多事情,与孝贤皇后的关系并不直接。先来说说乾隆帝痛失爱妻后的几点失常之处——其一,一般来讲,皇后崩逝,谥号由礼部挑几个,然后交给皇帝选择。但孝贤皇后的谥号是乾隆帝亲自想的,直接下旨给礼部,根本不让大

  • 一场你不知道的“九王夺嫡”:比雍正夺嫡更丧心病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九王夺嫡成功的原因,九王夺嫡雍正为什么能胜出,雍正夺嫡图

    影视剧反映的康熙朝九子夺嫡一、悲剧的昭明太子九王夺嫡,从一个人身上引起。这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大的有名,姓萧名统,字德施,小字维摩。他编纂的《昭明文选》,是中国历史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然而萧统的命运,却远远不如他的《昭明文选》。萧统系梁武帝嫡长子,梁朝建国第一年他便被立为太子。无可撼动的嫡长地位,无可

  • 一个汉人是年羹尧的“死对头”,晚年时期成为了年羹尧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真实的年羹尧,年羹尧和汉人的关系,年羹尧历史上的真实故事

    清朝是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这个朝代存在了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到了1912年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这时候的清朝灭亡,同时也标志着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消失。在历史上,清朝是在时间上,距离我们最近的。明末时期,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这时候的后金已经开始崛起。只不过明朝已经岌岌可危,这时候的明朝在

  • 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怎么还会被雍正下令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文尧真人照片,唐文尧一品大员,弹劾唐文尧

    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李卫当官》等等剧目,都对老百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影视文学如果能够提升观众的历史素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中国的影视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你入戏太深,那么你就输了!比如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被皇帝下

  • 一个“文盲皇帝”,只写两首诗,比“诗帝”称号的乾隆更知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皇帝最出名的诗,乾隆写过的最好的诗,乾隆皇帝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乾隆堪称我国历史上最能写诗的皇帝,据统计,他一生共写了4万多首诗,是当之无愧的写诗“冠军”。就连被称之为“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作品数量方面都甘拜下风。然而,乾隆皇帝所作诗篇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大量借用典故,内容极其生僻,后世之人记住或者传诵的诗作少之又少。与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文盲皇帝”刘邦相比,乾

  • 慈禧面对八国联军,“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何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可这话也太卑微了,好歹人家是太后啊,于是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是臆造的,是想当然地给慈禧太后加一层罪。可事实上,慈禧的确这么说过,还冠冕堂皇地发布在上谕中。此话何意呢?很好理解,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能给就给,只要能讨得列强的开心就行。近来据某些历史学家考证,说慈禧的本意并不是穷尽一切可能去给帝国主义各方面

  • 丁银制度的弊端在哪?雍正为何实行摊丁入亩?人口激涨与之相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为什么要求摊丁入粮,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政策,雍正摊丁入亩是正确的吗

    丁银做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地方官员是非常看中的。可是明朝朝廷却把这一重要的收入,当成了一笔糊涂账,任意地划拨给了地方官。所谓丁银,也就是按照人口来收取的赋税。简单来说,谁家的人口多,那所要缴纳的丁银也就相对要多。01丁银到底有怎样的弊端?丁银制度的实行,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是按照人口来交税,

  • 一直是清朝属国的琉球王国,后来怎么消失了,只怪清朝太软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琉球,琉球与清朝的关系,琉球王国100张照片

    琉球国的统治范围在琉球群岛,这个地方距离我国和日本非常近。因为整个琉球群岛有一千多公里长,南边是我国的台湾岛,北边是日本的九州岛。看这个位置能发现,琉球岛位于我国和日本的中间。也正因为这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所以我国和日本对琉球国都非常重视,这也是琉球国消失的原因之一。琉球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