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守不住辽东?别急着怪后金,看大明自己如何断送天时地利人和

明朝守不住辽东?别急着怪后金,看大明自己如何断送天时地利人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57 更新时间:2024/2/19 2:00:36

编者按:研究17世纪东亚的历史,明朝与后金/清朝围绕辽东的争夺,可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撕逼”话题。当然了,有关明朝和后金的辽东争霸战,许多公众号和章已经从各个角度也都讲了不少,为了不炒饭,本期就从一个全新的叫角度,来说说为什么明明有更大体量的明朝,但是在辽东却依然处于劣势呢?

▲后金军队

对于明朝与后金/清朝的实力对比,很多有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是简单的将两国进行总体国力对比。受限于当时的运输能力,虽然明朝也一直辽东地区提供财政上的支援,但是在实际双方的长期实际对抗中,辽东地区所依赖的,更多其实还是自己的人力物力。

▲后金崛起前的明代辽东

那么在后金崛起前的辽东,在人力物力这些战争潜力方面,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在说这一问题首先要强调一个是,明代的辽东,和现代的辽宁省在各个方面都是天差地别,因此将现代辽宁省的农业发展带入到明代的辽东,可以说是非常不可取。

明代辽东在经济方面,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辽东地区的农业产出不仅相对较低,加之是因为维度气候无法种植棉花,从而极大限制了辽东地区纺织业发展。为了弥补在农业方面的巨大缺口,在明洪武时期,就曾下令胶东地区的登州府(今天蓬莱市)组织船队,向辽东地区运送棉纺织品和粮食。比如在洪武九年,就曾“宜令本省具舟下登州所储粮五万石运赴辽东,就令附运绵布二十万匹,绵花一十万斤。”巅峰时期,甚至有“海运粮米七十五万二千二百石往辽东”的庞大数额出现。

▲蓬莱水城

不过这条维系了辽东地区命脉的登辽海道,却也是命运多踹。由于本身的运营成本,加之明朝迁都北京后,整个明朝南北间的物资转运,全部向京畿地区集中,登辽海道也不可逆转的出现衰落。然而即使伴随着辽东地区人口增加,农业得到了发展,但是辽东地区无法生产棉花的硬件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而后明朝出于成本和防范倭寇和海盗,在嘉靖年间,对官方和民间的登辽海上运输,进行一刀切式的禁止策略,给后来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崩盘埋下了伏笔。

▲决定辽东命运的关键——棉花

对东北地区寒冷有概念的话,大概都不会对棉花之于辽东的重要性有什么怀疑,而且棉花不仅是被用来制作保暖用品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制作当时边军流行的布面甲,所不可或缺的材料。也因此在无法获得胶东地区所产的棉布后,辽东地区的各种纺织品价格迅速飙升,而这,也导致了辽东地区的人口,尤其是军户的逃亡现象在整个明代北边当中都是最为严重的。

▲布面甲

辽东地区的人口流失和军户逃亡,对于明代辽东地区的发展和军队建设,可以说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便是对辽东地区的土地开发,实际上在整个明代,辽东地区的开发一直是非常缓慢。尤其是在今天肥沃的辽河流域地区,甚至出现因为当地人口太少,因而当蒙古兀良哈部南迁之后进入该地区后,干脆直接裁撤当地的几个卫所,从而形成了明代地图上,辽东和辽西之间的非常扎眼的缺口。

▲曾经的辽河平原有着大片草原

人口流失和军户逃亡,同时也对辽东地区的军事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大量的士兵空额和军官侵吞土地,使得辽东地区军官豢养作为私兵的家丁现象,在整个明代边军中都最为严重。虽说相比于卫所兵和募兵,家丁在装备和战斗力方面都更加优秀,但是从军事发展的角度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然而在后金崛起前,由于辽东地区所面临的军事威胁,或是没有直接威胁本土,亦或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蒙古部落,因而适用于小规模、高强度作战的家丁制度,在辽东反而不断壮大。

▲著名的明代将领如松,他们家族就以拥有大量家丁闻名

不过辽东地区的人口流失所带来的军事方面影响,却远不止家丁群体壮大这么简单。在明代募兵制开始取代卫所兵后,由于当地本土的汉族人口大量流失,因而在辽东地区的募兵,也不得不招揽大量的蒙古和女真人。虽说招募牧民在明朝九边的其他地区也算不上罕见,但是在这些地区招募蒙古牧民,更多的是将他们当作是骑兵使用,而在辽东地区,在后金、清朝与明朝的战争中,甚至不少守城步兵,也是招募的蒙古士兵。

▲后金军队进攻辽东城市

辽东军队这种满是不安定因素的状态,也难怪与熊廷弼接手辽东后,对当地的辽兵极为的不信任。而且其实也不只是军队中汉蒙女真各族的比例,整个辽东地区的人口比例,其实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作为人质的朝鲜世子一行,他们记录清军攻陷松山城和锦州城后,抓捕到的人口中,蒙古人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甚至其中还不乏“蒙古贵人、贵妇”,可见蒙古人在明朝统治下的辽东地区,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明朝的蒙古族士绅

最后,在辽东地区已经是风雨飘摇的时刻,明朝在经济政策上的错误,也给磨刀霍霍的后金,送来了又一个“助攻”。在当时辽东地区不仅受到后金威胁,同时又受到小冰河期影响,导致当地农业歉收。虽然明朝当时也想到了向辽东地区提供物资,但是因为登辽海道停运已久,无法像明初时那样豪放的向辽东输送大量物资。

▲后金军队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做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决定,那便是直接向辽东发放白银赈灾。在物资欠缺的影响,这种直接发放货币的操作,直接导致辽东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当时熊廷弼的记载,辽东地区“一切衣食用度皆价增往日十倍,每银一两不当内地二钱之用”。

▲熊廷弼

总的来说,明朝丧失辽东与其说是是明廷的一时失误,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长期决策失误,以及自然条件变化所带来的打击,共同为悲剧酝酿的一座巨大舞台,只待最后演员的登场。不过在辽东丧失后,明朝很快就又找到了一个可以遏制后金/清朝扩张的前线——辽西。这里的情况,无论是对于明朝还是后金/清朝都更加复杂,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鴞,任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文章

  • 明朝16帝的年号,分别有什么寓意,其中哪些与别人重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各皇帝年号,明朝有哪些皇帝和年号,明朝皇帝及对应的年号

    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就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21年,就换了17个年号,不得不承认,女人心海底针,难猜啊。由于一些皇帝在位期间更换过年号,所以后世在称呼他们时,往往就用庙号加上朝代区分,就好比汉武帝、唐高宗等等。到了明清时期,皇帝往往就一人一个年号,所以这时称呼他们,大多就用年号代替了,就好比嘉靖

  • 皇帝驾崩是大事,为何朱棣去世,杨荣等人却秘不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与杨荣的关系,朱棣驾崩到底传位给谁,朱棣和杨荣谁厉害

    然而朱棣去世后,大学士杨荣等人,却选择秘不发丧。一般大臣这样做,是出于两种情况:第一打算篡位,或者是拥戴某人篡位;第二就是害怕某人篡位。那么杨荣等人这样做,是属于哪种情况呢?首先在永乐二年,朱棣就已经册封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也就是说,即使朱棣突然驾崩,也不会影响继承人选。到时候群臣只需拥立朱高炽即位

  • 金幼孜与练子宁是至交,朱棣登基后,为何一个降一个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与金幼孜关系,金幼孜籍贯,义门金氏金幼孜

    建文四年,朱棣顺利进入南京城,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紧接着,朱棣登基为帝,这时建文一朝的臣子,就要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要不要归顺朱棣。众所周知,方孝孺就是因为不肯归顺,还当场顶撞朱棣,从而被灭了十族。黄子澄、齐泰也被灭了九族。那么金幼孜和练子宁二人,最终的选择如何呢?朱棣登基后,将练子宁绑上朝堂,

  • 解缙从小饱读圣贤书,为何明知朱棣篡位,他还选择归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解缙不在后朱棣后悔吗,解缙与朱棣的关系,解缙与朱棣皇帝的重要谈话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夺取皇位后,不少建文旧臣,因不肯归顺朱棣被处置。而解缙则选择归顺朱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一,解缙出身书香门第,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从小饱读圣贤书,自然知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道理。他既然是朱元璋提拔上来的,就应该

  • 大明湖不止有夏雨荷,还有曾三次击退朱棣,使其再不敢取道济南的铁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明湖传说的夏雨荷,关于大明湖的历史资料,清末的济南大明湖

    不了解的朋友或许会问,这个铁公是何许人也,他与济南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这位大英雄,铁铉。铁铉是邓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邓州人,于洪武年间入仕,最初授礼部给事中,后来调任都督府断事。由于他断案如神,因此深得朱元璋器重,特赐他“鼎石”为字。建文元年,铁铉被任命为山东参政。后来朱棣发动靖难

  • 明朝这四位皇后皆贤德,却都无过被废,皇帝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十大贤德皇后,明朝历史上被废的皇后,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后

    明君与贤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般皇帝仁德的话,是不可能废掉贤后的。即使皇后不贤,要想废后,也必须有正当的理由。然而明朝就有四位皇帝,无端端废掉了自己的贤后。那么是否就说明,这几位皇帝十分昏庸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明朝这四位被废掉的贤后,分别有谁。而她们又是因何被废的。一、明宣宗胡皇后明宣宗朱瞻基

  • 他曾以死相谏,要建文帝处置李景隆,朱棣登基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劝说李景隆投降朱棣,朱棣李景隆,建文帝为何重用李景隆

    为什么朱棣明明是篡位,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高?这是因为他确实是位好皇帝,明朝在他的手里,发展得越来越强大,出现了“永乐盛世”。这就好比朝代更替的时候,一开始前朝百姓都不服,可在后朝皇帝的仁政之下,大家也就慢慢归顺了。为什么建文帝明明是朱元璋亲立的皇太孙,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低?就

  • 郭英助建文帝伐燕,朱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选择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什么不杀郭英,郭英救了朱棣,朱棣杀建文了吗

    就是说在鄱阳湖大战中,郭英曾身受重伤,然而他没有选择退缩,最终于泾江口大败陈友谅。后来郭英又跟随徐达、常遇春四处征战,还曾建议常遇春夜袭王保保,结果大获成功。郭英无疑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朱元璋称帝后,他又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从而被封为武定侯。而朱元璋晚年清算功臣的时候,郭英也幸免于难。那么朱元璋为何没

  • 胡惟庸案李善长免于株连,为何十年后,朱元璋却拿此事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诛杀李善长胡惟庸,胡惟庸与李善长,朱元璋怎么处死胡惟庸

    就是说上万人受连坐而死,唯独当年极力推荐胡惟庸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放过。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说他是胡惟庸的同党,但朱元璋仍然没有追究,足以证明他对李善长的信任。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李善长呢?一、李善长有本事“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明李善长从小就足智多谋,而且他还通

  • 朱元璋来孙被告谋反,查明后证实其无辜,为何他仍然撞墙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出生于洪武三年。一个月之后,便被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朱檀前往山东兖州就藩。然而洪武二十二年,年仅二十岁的朱檀就英年早逝了。他去世以后,独子朱肇辉承袭鲁王爵位。朱肇辉去世后,其子朱泰堪又承袭了爵位。朱泰堪死后,其子朱阳铸又承袭了爵位,因此朱阳铸为朱元璋的玄孙。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