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公元前的203年,楚河汉界划定后,项羽、刘邦各自返还自己的大本营。正值此时,张良向刘邦进谏道:现今汉王已经占据一半天下,众多诸侯全都俯首,项家军非常疲敝,此时正是消灭大楚的时候。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那真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果然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命他与韩信,彭越设计消灭楚军。张良到了固陵,但韩信、彭越没来,楚军向汉军进攻,汉军大败。刘邦愤怒问张良,韩、彭二人为何没来?张良无奈道:他们要“工钱”,钱到位才会帮你。
刘邦又气又无奈,不得不答应条件,对韩信、彭越封官封地。之后,韩、彭二人欣然发兵支援。公元前202年,刘邦率众攻打楚军,在垓下与项羽决一死战。韩信率30万重兵为先锋,刘邦居后。
与此同时,项羽率兵十万,先与韩信会战,未取胜,被迫撤退。孔、费二将军领命从侧面夹击,楚军深陷不利,韩信又乘势追击,最终项羽大败于垓下。
在追击楚军的时候,楚军兵士们听到在汉军中想起了楚歌,认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地,楚军全军溃败,兵败如山倒,项羽也不得不逃跑。多年的楚汉争霸,刘邦早已恨透项羽,下令道:谁能取得项羽的人头,赏赐黄金千斤,封万户侯。
最后,项羽被逼至乌江边上,此时有一个船夫在江岸静候项羽,见到其人,对其说:江东虽然不大,但也有上千里地,人口数十万,在那里也可以称王。项王尽快渡江,日后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汉军没有船只,不能渡江啊。
可是项羽却笑道:天要灭楚,我为何还要渡江!况且,我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进,现今无一人归还,我还有何面目面对江东父老!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心中有愧啊!
项羽面对追击而来的汉军,单枪匹马直冲阵地,一人就杀掉了汉军百多人。乱战中项羽身受重伤,精疲力竭,已无力再战。最终,西楚霸王项羽饮恨自刎乌江。
项羽死后,汉军士兵争抢项王头颅领赏,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蹂躏践踏以抢夺项羽尸身,汉军士兵早已红眼,相互残杀了好几十人。
据记载,有五个人分别抢到了项羽的一段残肢。当他们将残肢合拢后,经确认的确是项羽尸身。刘邦遵守了先前的承诺,为这5个人封侯封地:敕封王翳为杜衍侯,杨喜赤泉侯,吕马童中水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
西楚霸王项羽死后,各地楚军也相继投了汉军,唯独鲁城宁死不降。面对抵抗,刘邦打算率领重兵对鲁城进行屠毁,后来刘邦发现鲁城人坚守礼义,为已故主人守节,于是就将项羽的人头给了鲁城人,鲁城父兄看后无不痛哭流涕,最后选择了投降。
曾经楚怀王敕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鲁城投降于汉,因此对于项羽的葬礼准备用对待“鲁公”的礼仪来将其安葬于谷城。按照常理来讲,项羽惨死,天下就属于刘邦了,刘邦理应是最开心的。
在楚汉争霸时期,项羽一直想要将刘邦置于死地而后快,历次战役都将刘邦打的狼狈不堪,项、刘二人可以说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刘邦在项羽的葬礼上,没有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嘲讽项羽的过去,反而在其墓前痛哭了一场。这着实令人匪夷所思,难道说刘邦真的是英雄惜英雄,真心的为项羽的惨死而感到悲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刘邦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做给“楚人”看得,刘邦表面异常痛心,其实在心里面早就笑开了花,项羽一死,天下我的。
后来,在大趋势下刘邦称帝,称帝后的刘邦对曾经的楚军士兵颁布了一道命令:即日起,任何人无论是在纸面上,还是在口头上,只要谈及到项羽,都不允许再称其为项羽,只能称其为项籍。
原来,“羽”是项羽的字,“籍”则是项羽的名。在我国古代,称一个人的字,代表着尊敬,而称呼一个人的名,则代表着蔑视的意思。
由此可见,刘邦对项羽可谓恨之入骨,即使天下已经是他的了,但依然对项羽耿耿于怀。因此,刘邦大搞葬礼哭祭项羽,纯属是:猫哭耗子——假慈悲。
本文参考资料:《汉高祖刘邦传》,《史记·高祖本纪》,《楚汉争霸》,《史记·项羽本纪》,《知网相关文献——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刘邦之间的恩怨等文献》,《百度百科相关词条——楚汉争霸,刘邦,项羽,垓下之盟,项羽自刎乌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