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匈奴抓到汉俘不斩,反而赐他们匈奴女子?才发现是我们上当了

为何匈奴抓到汉俘不斩,反而赐他们匈奴女子?才发现是我们上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63 更新时间:2024/1/21 0:50:42

冒顿单于杀死父亲头曼单于后,开匈奴历史新篇章。他先是打败相当强大的东胡,后征服乌孙、楼兰、乌揭、丁零、鬲昆等地区和民族,统一大漠南北,建立强大的游牧民族国家。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蒙恬带着30万秦军抵抗匈奴,开启了匈奴同中原地区的战争。在蒙恬的努力下,成功地夺得匈奴的“河南之地”(今内蒙伊克昭盟一带)。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发动叛乱,投靠冒顿单于。接受韩王信的邀请,冒顿带着匈奴大军攻入太原,直逼晋阳城之下,刘邦于第2年亲自带领大军反击匈奴,被冒顿设计被困在白登之下。

基本从这个时候起,匈奴确定了他们和汉朝之间的关系,让汉朝处于被支配地位。匈奴作为奴隶制国家,保留一定的野蛮习俗,对俘虏一向不客气,不过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对待汉朝的俘虏倒都是优待,让人有些费解。那么,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而那样做呢?

匈奴对待俘虏的方式

对匈奴的评价,一般都存在很大的成见,主要是将其视为中原王朝最大的对手来对待。换一个角度而言,匈奴和中原王朝之间的斗争,其本质是游牧文化同农耕文化之间的较量。

《中国民族史》的作者王钟翰认为“中国各民族无时无刻都想要统一天下,基本从汉朝时候起,北方游牧民族就试图南下统一农耕和游牧文明,到清朝也是类似情况…这说明中国与西方在思想上是非常大的区别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所以冒顿单于赢得匈奴的最高统治权后,就不断地向外扩张,将统治范围扩展为头曼时期的几倍之多,为后来匈奴民族的构成奠定基础。

尽管不断发展,但匈奴的文化变化并不大,特别是在习俗方面非常野蛮,五胡乱华时就能够见到残余于匈奴对待中原王朝的手段。

一些人认为,他们对待俘虏堪比对待禽兽,让俘虏受尽屈辱或者是痛苦不堪。就绝大部分俘虏而言,基本上被他们杀掉,但少数人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优待”。

从发掘的遗迹上来看,许多人被作为“人牲”杀,用于害献祭或陪葬。如今的内蒙、陕西和西江等地区出土的匈奴墓葬及墓葬群都能见到“人牲”陪葬现象,数量极其惊人。

然而,这只是非常恐怖的另一面,还有更恐怖的。在匈奴中一直有一个习俗传承着,他们喜欢用俘虏的头颅做酒器,让其死不安宁。一般发生比较重要的战争的时候,敌人的对手就会被作为酒器,主要是用来炫耀军功。

对这一类酒器,匈奴还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一般会在头颅的边上镶金边或宝石等,还在头颅的头部刻画战争图案以及相关的符号。

古月氏国灭国时,其国王的头颅就被匈奴单于用于制作高档的酒器,一直放在身边。如此恐怖的做法无法让人理解。那么,他们是如何对待中原王朝俘虏的?

受到优待的汉朝俘虏

汉朝被俘虏的众多人中,有6个最出名,他们分别是张骞李广苏武赵破奴、李陵和李广利,那么凶龙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受汉武帝的委托,张骞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7年)出汉境时被匈奴俘虏,匈奴单于只是扣留,并没有杀死或将他的头颅用来做酒器。令人意外的是,单于还给他娶了妻子,并生下孩子。被扣留10多年后,张骞趁着匈奴士兵麻痹大意时逃回向月氏。

号称“飞将军”的李广在出兵雁门关征讨匈奴的过程中损失惨重,被生擒。虽然是汉军的将领,但匈奴并没有杀死李广或将他的头颅用来做酒器,只是将他放在马匹中间。

李广后来装病又装死才成功逃脱出来,不过汉朝的其他大臣并没有放过他,让汉武帝将他处死,幸得用钱物赎罪才得以逃脱,不过被贬为平民。

公元前103年,赵破奴收到匈奴左大都尉的暗中联络,大都尉表示想投降于汉朝,获得汉武帝特许后,赵破奴带2万骑兵出塞去接应大都尉。不过,大都尉的异常举动被匈奴单于发现,很快就将他处死,然后派遣大军袭击赵破奴,并将他的军队团团围住。

之后,赵破奴被匈奴俘虏,三年后才逃回汉朝,匈奴人并没有将他杀死。

公元前100年,张胜等卷入到匈奴的内斗,作为领导人的苏武不幸被俘虏。匈奴一共将他俘虏19年,只是让他放羊等,并没有将他杀死,公元前81年后放回。

公元前99年,李广之孙李陵为了配合李广利的军事行动,达到将匈奴的军队牵制的效果,带着5000个缺乏战马的步兵深入大漠之中与匈奴对抗。不过,同匈奴周旋8天之后,他便向匈奴投降,在匈奴那里娶妻生子,得到很好的待遇。

李广利之所以能够领兵打仗,靠的是妹妹李夫人得宠而上位。公元前90年,他带着7万汉军从五原出塞,计划偷袭匈奴。不过在快要出塞时便得到噩耗,家人都被汉武帝抓捕入狱。

他本是非常惊恐,但依然想要通过建功立业的方式来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家族的性命,然而却由于部下的叛乱而被俘。成为俘虏后,匈奴单于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得知家人已经被汉武帝满门抄斩,他只能铁下心来在匈奴处谋生。

公元前89年,受到卫律的忌恨,他被陷害用来做人牲”,是众多被俘虏中最惨的一个。

从其中不难看出,匈奴对于汉朝的俘虏大多都采用优待政策,有的甚至许配女人给他们,让许多人向往不已。那么,匈奴为什么要优待汉朝俘虏?

匈奴为什么那样做?

有人分析,匈奴属于游牧政权,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因此政权一直处于动荡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急需人才来为自己做贡献,从而将目光放到南方的中原王朝身上。

因此,每次取得胜利之后,匈奴一般都不会杀死汉朝大将或者其他人,只是将他们关押起来,然后给他们安排好家庭,让他们安心为匈奴服务。

这一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从汉武帝开始,没有完整的继承制度的匈奴开始处于内讧之中,最后在自己人的消耗中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无论是匈奴单于还是其他有权的人,基本上都想利用汉人来扩张自己的实力。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给他们安一个家就是非常好的方式。据说,长城的设计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抵御匈奴,还为防止长城以内的民众往外逃。

结语

从汉初开始,匈奴和汉朝之间就是即打即合。为稳固自己的统治和减少损失,汉朝初年的帝王们采取和亲政策,一来是在我方力量比较弱的时候可以保存实力;二来是游牧政权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达成和平目的,所以汉朝皇帝不拒绝这么做;三来是加强联盟,共同对抗其他的敌人。

在这样的政策之下,匈奴和中原王朝之间并非是要打个你死我活,而是在打与和之间互相平衡着。

参考资料

《汉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项羽兵败自刎乌江,刘邦本应该非常高兴,为什么会在其墓前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死后刘邦痛哭,项羽自刎乌江后刘邦并没有罢休,老梁说项羽刘邦

    话说,在公元前的203年,楚河汉界划定后,项羽、刘邦各自返还自己的大本营。正值此时,张良向刘邦进谏道:现今汉王已经占据一半天下,众多诸侯全都俯首,项家军非常疲敝,此时正是消灭大楚的时候。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那真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果然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命他与韩信,彭越设计消灭楚军。张良到了固陵

  • 小兵割下项羽的大腿,被刘邦封侯!800年后子孙称帝,被后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项羽和刘邦最惨烈的一次战争,刘邦的军队在哪里打败了项羽,刘邦击败项羽的例子

    战乱年代,虽然生活波动,战争此起彼伏,但是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乱世,其实给了很多人一展抱负的机会,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本领,成为一代的英雄。因此,人们总说乱世出英雄,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而正所谓,很多时候,看似是一些小事,其实反而就能够因为机缘巧合成就自己,并且让自己从此从中获益,其实,在西汉时期,就有这

  • 上庸两郡对于蜀汉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上庸还在,不必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蜀汉时的上庸,历史上蜀汉一共几次北伐,蜀汉北伐后勤补给为何如此头疼

    由此可见蜀汉集团失去荆州以及上庸两郡以后的惨重影响,那么上庸两郡对于蜀汉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下面我来分析一下。三国时期的上庸,就是现在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县和竹溪县一带。东汉末年,这一地区在当年是战略价值不高的汉夷杂处之地。根据《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上庸当时的人口在2~3万人左右。不过到了东汉末年

  • 王莽的头颅为何从东汉到晋朝不停地被收藏着?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莽的头颅被收藏在哪,王莽的头颅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王莽的头颅究竟有特殊的含义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历经了数百个朝代,而这些朝代的寿命有着天差地别,有延续了几百年的长命王朝,也有一些统治时间很短的短命王朝。历朝历代中,统治时间最短的应该当属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他仅仅是当了一天皇帝便落草而逃。而作为封建王朝的始祖,大秦王朝尽管十分强大,但是它的寿命也是很短,不过短短15年便在秦二世

  • 三国中的六大奇才:两个忙死,两个闲死,一个作死,一个被冤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中的三大奇才,三国奇才,三国中隐藏最深的一位高人

    话说,东汉末年各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致使社会动荡,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后来的收“三国”,更是动乱时代的典型代表。当然,在这样的乱世中,必然会因时势出英雄各显神通,创立基业。而在三国中,曾出现过“六大奇才”,这些人也着实厉害,但他们每个人的际遇都不一样。如果让小编来概括的话,这六个人是两个忙得要死,两

  • 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还有下半句,虽然难听但是真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为何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谁,曹操历史上有没有子嗣

    曹操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几乎人尽皆知,但是,这个只是上句话,还有下半句,而这下半句才是重点,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这后半句?话说,曹操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叫做曹冲,可是天妒英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树大招风,引来祸端,他不会收敛,太过于锋芒毕露了),至于谁是凶手?像曹

  • 纵观曹操一生,真正忌惮的武将只有3位,其余的都是浮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真正忌惮的4位名将,曹操一生最忌惮的五大名将,曹操最怕哪三个武将

    关羽关羽字云长,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的一生颇为令人感叹,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后来便结识了刘备。当时的刘备还只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关羽却认定了这个大哥颠沛流离。在官渡之战时,刘备和关羽曾走散了。关羽被迫投于曹操门下,还曾为曹操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怎

  • 一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究竟得的什么病?现代医学分析后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事迹,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主张

    要说诸葛亮这一生,也是轰轰烈烈,先是遇到了良主,紧接着就是按照自己的规划大展宏图,最终名利双收。不过要说唯一的遗憾,就是多次北伐没能成功,最后病逝在了五丈原,算是壮志未酬。很多朋友都在讨论,如果诸葛亮不那么早去世,会不会北伐成功?会不会改变当时的天下大势?事实上想要了解这些,还要分析一下他究竟得了什

  • 明明毫发未损,章邯为何投降项羽?如果不是他,章邯还能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实际上当时“巨鹿之战”章邯虽然损失二十余万秦军,但是在他手里还有二十万左右的军队,如此庞大的军队完全足以和项羽继续对抗(这一点后面阐述)。真正促成章邯投降项羽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显而易见,这就是“宦官干政”带来的政治恶果。巨鹿之战失败以后,章邯受到秦二世的责罚,这个

  • 萧何很看重韩信,为何后来又要设计杀死韩信?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何是怎么评价韩信的,萧何杀韩信为什么张良不阻止,萧何杀韩信对不对

    再说论交情,韩信怎么能够和刘邦相比,萧何与刘邦不仅是老乡,而且还是公司创始人之一,后来韩信造反,萧何当然会选择偏向于刘邦。早年萧何看重韩信,并不是两人是什么老相好,萧何不愿这个朋友受委屈。所以才去把追回来,说到底是不愿这个人才流失,萧何识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没有他这号伯乐,韩信指不定还得流浪到什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