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铁木真对比秦始皇:幼年身世不幸,内外多部并存,疆域重归一统

铁木真对比秦始皇:幼年身世不幸,内外多部并存,疆域重归一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85 更新时间:2024/1/18 22:22:34

在此做一个申明:五个部族的排列顺序只是大致如此,并不是呈一条直线分布。

在这五大部族之外,还有许多小部族(比较著名的有弘吉剌部和汪古部),在此不一一介绍。

草原上各大部族并存的格局,很容易令我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但人种构成要复杂一些:草原上的五大部族和各个小部族并非都是蒙古族人,比如说克烈部和乃蛮部就是突厥人。

经历过春秋时代的一系列兼并战争之后,才诞生了七个较为稳定和强大的国家,其中六国为秦始皇所灭。

十二世纪的大草原上,同样也经历过一系列兼并战争,才诞生了五个较为稳定和强大的部族,其中四个部族为铁木真所灭。

正是由于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地区,又灭掉了地处南方的楚国,于是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原大地有了一个新名字——大秦,主宰这片土地的就是强大的秦王朝。

正是由于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又灭掉了突厥人的部族,于是在十三世纪初,大草原有了一个新名字——蒙古大草原,主宰这片土地的就是强大的蒙古帝国。

秦始皇虽然在十三岁时丧父,但他父亲给他留下了庞大的军政遗产,所以秦始皇才能在亲政之后剪除权臣,并最终在三十九岁时统一天下。

铁木真虽然在九岁时丧父,但他父亲同样为他留下了部分军政遗产,所以铁木真才能在十八岁时带领乞颜部重回巅峰,并最终在四十五岁时成为“成吉思汗”。

我并不是在写散文,而是用这种排比的方式告诉大家:铁木真和秦始皇实在是太相像了。蒙古相关历史的热度一直不高,除了史料散轶较多之外,没人进行系统宣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如果大家能用看待秦始皇传奇经历的方式来看待铁木真发迹史,自然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虽然草原历史很像战国历史,但草原历史明显更复杂一些,这里面除了史料散轶的原因之外,还在于草原世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战国时代,除了战国七雄之外,再也没有哪个势力能够影响当时的天下格局。汉初实力强大的游牧民族,在战国时期也只能被北方诸强轮番教育,根本无力改变局面。

在草原世界,除了内部势力林立之外,外部还有一个超级强国,最初是辽国,后来是金国。

在战国时代,所有争斗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换言之,只要成为当地最大的利益集团,就可以用合纵连横的方式蚕食其他利益集团,这也是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草原世界,所有争斗都很容易受到草原之外的强大外力影响。换言之,草原世界的土著势力在进行角逐之时,总要考虑得更多,时刻做好超级强国介入战圈的准备,这也是草原世界斗争环境复杂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假设:当两个部族进行战争的时候,甲部族被乙部族打得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被消灭,你猜他会不会找身旁的超级强国帮忙呢?超级强国有机会派出维和部队,维持草原世界的宁静与和平,你猜他会不会心动呢?

在这种背景下,草原各大部族之间的争斗,通常都是适可而止,只追求有限的战略目标,绝不以屠灭族群为目的,必须给别人留一条活路。

在争斗中,各部族首领自然会衡量得失:其他部族打我,我损失一些财物;如果我把身旁那个超级强国招惹进来,我损失的恐怕更多,或许还得给人家当二鬼子,这划得来吗?

草原矛盾只是内部矛盾,如果把内部矛盾升格为国际矛盾,那局面恐怕立时便会不同。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使得草原世界的争斗看起来格外原始。这不是因为草原世界愚昧,不懂得扩张的好处,而是因为他们不敢把事情闹大。

对于超级强国而言,他自然希望能够成为草原世界的超级警察,将自身影响力牢牢根植于草原各部族的心中。

这是中原王朝典型的主宰心态,辽国和金国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但与草原那个落后地方一比,辽国和金国完全可以轻松实现全方位碾压。

大家可以看看真正意义上的中原王朝:秦、汉、晋、唐、宋、明、清,他们在对待边疆问题的时候,几乎都选用了两种方法。

如果边疆敌人强大,那我就想办法和亲纳贡;如果边疆敌人弱小,那我就想办法分化治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两招一直被使用,无往而不利。

很多人受传统史书影响,总认为草原身边的超级强国(辽国和金国)肯定都像灰太狼一样:心里想的是如何吃羊,表现在外的是如何抓羊。简言之,就是一个十足讨厌的反派角色。

事实上,草原身边的超级强国,在大多数时候一定是以极其和善的面目出现的。只不过由于史料的缺失,再加上辽国和金国先后被灭,所以我们看不到这方面的相关记载而已,但我们可以根据后世的相关经验,进行一番推理:

当鬼子杀入中原之后,他的形象是怎样的?这个回答没有标准答案,因为鬼子对待不同的人,所秉持的态度是不同的。

对于抵抗意志极其坚决且无法撼动的人,鬼子一定会展现出最为残暴邪恶的一面。换言之,虐杀!

对于抵抗意志并不坚决且容易撼动的人,鬼子一定会展现出最为仁慈友善的一面。换言之,您就是我们急需的人才,请加入我们,共建王道乐土吧,拜托了!

年幼时的我曾看过一本叛徒回忆录,具体书名不太记得了,书中有大量美化鬼子侵略的记载,并对鬼子的失败感到万分遗憾,并报以万分同情,认为天塌下来了。

当时的我受老一辈教育影响颇深,直接对此书的观点破口大骂:残暴邪恶的鬼子怎么会是这幅形象呢?反派果然都是低智商人群,连瞎话都不会编。

可当我有了一定社会阅历之后,则认为书中所写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之所以会写出一本如此怪异的书,主要原因就出在作者身上。

此书的作者是个叛徒,应该也属于那种抵抗意志并不坚决且容易撼动的人,对于这种人,鬼子一定会用展现出最为仁慈友善的一面,想方设法令他归心。

国人一向强调“士为知己者死”,当传说中残暴邪恶的鬼子,用一种备受委屈的表情向他诉苦时;当传说中残暴邪恶的鬼子,用一种为理想现身的表现向他倾诉时;当传说中残暴邪恶的鬼子,用一种礼贤下士的姿态向他发出招揽时,作为一个在本国郁郁不得志的人,怎么可能不感动呢?

作者所写的内容是对是错,我不多评价,我只是认为他所写的内容,都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鬼子或许对不起所有人,但至少没有对不起他。

这才是社会现实:没有哪一个利益集团会高喊“我们是害虫”,也没有哪一个利益集团会把“坏人”两个字刻在脑门上。

拉拢一切可拉拢的人,这是所有利益集团都懂的道理,一味残暴邪恶的利益集团,根本不存在于这世间,因为这种利益集团没有群众基础。

话题回到草原身旁的超级强国,他们在未能对草原世界施加影响力的时候,肯定也是两幅面孔:对于坚决排斥己方的人,那是有杀错勿放过;对于主动投靠己方的人,那肯定也是一副和善面孔,总而言之,有事儿您说话!咱大金帝国就是您最为坚实有力的靠山!

只要超级强国能够扶持起对自己友善的势力,他就有机会将自己的影响力渗透进草原世界;

只要超级强国能够将自己的影响力渗透进草原世界,他就有机会对草原世界的格局进行干预;

只要超级强国能够对草原世界的格局进行干预,草原世界将大概率无法实现统一;

只要草原世界无法实现统一,超级强国就不必担心身旁会出现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一环套一环,这才是对路的政策,这才是事件的真相:正是因为超级强国的存在,使草原统一的难度变得非常大。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其实也不错,只要超级强国存在,至少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可以生活得较为平静,不用担心整天打仗,导致自己衣食无着。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没错的,但这种说法过于理想,事情未必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从消极的角度来看,这种所谓的平静也只是暂时的平静。势力均衡一旦被打破,那么战争必然不期而至。所以在有一个部族成为二鬼子之后,其他部族只有两种下场:一是学习那个部族,自己也成为二鬼子;二是凭本事硬扛,最后被一群二鬼子淘汰出局。

这样一来,草原世界的所有部族都成为了超级强国的马仔和小弟,他们的人民只能成为超级强国的二等公民。超级强国有灾难需要赈灾时,二等公民付出更多;超级强国有军事行动需要筹措物资时,二等公民付出更多;超级强国内部出现问题需要转移矛盾时,二等公民要被当成替罪羊。

等事件发展到这一步,草原世界与其说是一个独立势力,还不如说是摆在超级强国面前一道想吃就吃的菜。主动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还有比这更傻的行为吗?

这也是超级强国一直展现出自己仁慈友善的一面,却始终无法获得丰厚回报的根本原因:能成为一方诸侯的人,谁也不是傻子。

草原各部族首领虽然不是傻子,但他们也不是神仙,草原世界与超级强国之间存在全方位差距,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草原世界如何防范,始终也无法阻挠超级强国通过各种方式干涉草原内政,这才是草原世界数百年无法统一的根本原因。

在辽金相交之际,他们对于草原世界的管辖曾出现过一丝松动,但当金国稳定下来之后,立刻用最血腥、最恐怖的方式震慑草原世界:铁木真的曾祖俺巴孩,直接被金熙宗直接钉死在木驴上。

从此之后,草原世界一直就是金国的附庸,虽然没有哪本史书明确表示这一点,但这就是当时公认的事实,相信大家对此并无太大异议。

至于金国为何不把草原世界收归版图的问题,其实也很好解答,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并不允许。

国界线从来都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如果我国势力进入这个范围内就容易被削弱,那么这块地区就不能成为我国国土。金国不吞并草原世界,正如西汉未能吞并漠北一样,鞭长莫及而已。

金国虽然是草原世界的宗主国,但金国在处理草原世界的问题时,往往也要小心谨慎。究其原因,只因草原世界实在是太大,部族实在是太多。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平衡,执政者需要有极高的政治水平和治国手腕,国家还必须处于强盛状态,确保拥有足够的威慑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对于草原世界的影响力逐步下降,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金国的军政中心逐步南移,对北部草原世界有些力不从心;二是金国的发展遇到瓶颈,并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在这种背景下,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的时机逐渐成熟,一代天骄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更多文章

  • 在官渡之战中,一生多疑的曹操,为何能轻信从敌方跑过来的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为什么想要杀许攸却不敢,曹操对许攸的态度,许攸与曹操对话完整版

    姜尚:咳咳,你……是来申请武庙十哲的?曹操:dei,咋了,要走什么流程吗?还是有什么手续。姜尚:额,倒是没那么麻烦,就是,十哲的名额有限……你上来,就得有人下去,你看……要不你自己去跟他们谈谈?曹操看了看,走到一个中年男人面前,中年男人瞟了一眼他,随即继续与对面一颓废青年下棋。曹操有点不舒服,开始陈

  • 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嬴政活了多大岁数死的,秦始皇嬴政的资料,秦始皇和嬴政是一个朝代的人吗

    看完《荆轲刺秦王》,发现秦王嬴政——这位中国最富传奇的皇帝是一个坚定的有点变态的理想主义者。影片一开始,嬴政就被言官追问“是否忘记了一统天下的大愿”,嬴政答,一刻也不敢忘。后来的一系列行动证明, 他不仅没忘,还切切实实地践行了。“一统天下”这是一个听起来多么恢弘伟大的理想。富有戏剧性的是,当他一步步

  •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赵云、魏延、马超等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为什么不带马超诸葛亮,马超赵云魏延,刘备为什么要发动夷陵之战

    人才断层往往会有人提出赵云、诸葛亮等人是反对刘备伐吴的,因此刘备不愿意带二人出征。在此种观点下显得国家大事有如儿戏一般,臣下向君主提出反对意见是很正常的事情,既然东征是刘备称帝后的第一道国令,那么全国上下都应该围绕着一号令进行筹备,不应该因为政见的不同而躲避。刘备作为君主,既定战略已然成形,那么就会

  • 他是三国唯一敢单挑吕布的人,两次单挑吕布而不败,为何他敢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唯一敢单挑吕布的是谁,三国里最敢打吕布的人,三国中能单挑吕布的人

    张飞何德何能,为何不仅不怕吕布,还每次追着吕布打,不仅追着吕布打,还经常骂吕布是三姓家奴,完全是不把天下第一的吕布放在眼里的样子,张飞为什么敢如此嚣张?吕布战张飞张飞第一次见到吕布是在虎牢关前,当时吕布是董卓手下大将,吕布一人率军单挑十八路诸侯,先后斩杀方悦、穆顺,杀伤武安国,击败公孙瓒,十八路诸侯

  • 曹操的终生遗憾,主动要求离婚的,曹操原配夫人丁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原配丁夫人,曹操的三位夫人生平,曹操历史上的妻妾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房,出身并不显赫,婚后也一直没有生育。曹操的一个妾刘夫人却先后生下了长子曹昂、长女清河公主和另一个儿子曹铄。然而,这些儿女还没长大,刘夫人刘早早地去世了。将三个子女托付给了丁夫人。丁夫人说话算数,把三个儿女视若己出,亲手抚养照顾。其中,她在长子曹昂身上花费的心血最多曹昂果然是块好玉,

  • 张良能善终,是因为他懂得急流勇退?刘邦可没这么天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良对刘邦的肺腑之言,张良在刘邦手里的地位,历史上的刘邦对张良怎么样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大多逃不掉如此命运。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有着“千古谋圣”之称的张良。(《楚汉传奇》张良剧照,扮演者:霍青)西汉建立后,刘邦开始大杀功臣,“汉初三大将”韩信、彭越、英布全部惨死,“八大异姓王”只有一人善

  • 一向谨慎的曹操,为何会放走刘备?原来,在曹操眼中的敌人和朋友是这么划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为何放走刘备,整个三国为什么曹操会放走刘备,曹操与刘备的性格对比

    曹操同刘备是同龄人,在三国时期,一个被称为“英雄”,一个被称为“奸雄”。曹操有统一天下的大志向,刘备也要匡扶汉室。二人既争人才也争天下,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较量。在曹操看来,刘备政治才能突出,又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确实是个大英雄,有广泛的号召力,所以有一段时间,曹操曾留他在军中。曹操考虑到留着他对自己招

  • 刘邦收买人心的一纸命令,暴露出古代残酷战场上恐怖的京观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笼络人心的手段,刘邦占领关中宣布的三条法令,刘邦收服人心的方法

    不得不佩服刘邦收买人心的能力,一个在大家看来再合理正常不过的政令就把人心收买笼络了。可谓是人之常情的一个举动,便将人心笼络。这与古代残酷的战争现象有关,古代战争不像现代战争,现代战争都是热武器,火箭导弹、坦克机械化的。而古代连铁器都非常稀缺,是冷兵器的时代,打仗全靠拼命,是实打实的肉搏。因此,古代战

  • 曹魏诸葛诞与季汉丞相诸葛亮、东吴大将军诸葛瑾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瑾和诸葛亮之间有过战争吗,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不是亲兄弟,历史上诸葛亮和诸葛瑾

    对三国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诸葛武侯与诸葛瑾是亲兄弟,“虎”是大哥,“龙”是弟弟。但有人不清楚琅琊诸葛氏的“狗”与“龙虎”。那么曹魏诸葛诞与季汉丞相诸葛亮、东吴大将军诸葛瑾是什么关系呢?西汉元帝时期,琅琊郡(位于今山东省)人诸葛丰出任朝廷要职司隶校尉,是为琅琊诸葛氏的先祖。经过多年的繁衍,琅琊诸葛

  • 诸葛亮究竟看中黄忠的哪一点?让这位快70岁的老将军去打定军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和黄忠的关系,诸葛亮如何评价黄忠,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黄忠

    定军山战斗,是汉中战役的第一个高潮,也是老将黄忠一生战绩的光辉顶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而对于一员武将来说又是无法抗拒的莫大威胁。老黄忠究竟有多“老”?《三国演义》的作者告诉我们他在小说中首次出场——从韩玄那里归顺到刘备帐下时,已“年近六旬”而到定军山战斗时他已须发皆白,“年近七十”,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