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陵的陪葬墓之中,学者们发现了一块名为《唐王同皎墓志》的碑文,在这篇碑文之中明确记载了武则天的具体死因。那么问题来了,王同皎到底何许人也,为什么他的墓志铭会出现在定陵之中呢?原来王同皎是“神龙政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为了诛杀武三思等人的阴谋势力,他和宋之问一起紧锣密鼓的筹划了这场政变。但是宋之问明显是一个人品低下的小人,背叛了王同皎,最后逼迫唐中宗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王同皎。
而在这块墓志铭之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话:“时则天皇帝春秋高,加有风疾。”可见当时武则天的年龄已经很高了,并且还换上了中风的毛病,很有可能因为各种疾病突发而驾崩。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之中也明确记载,武则天在去世6年前就患有顽疾,只不过司马光并没有记载到底是什么毛病。
结合当时记载来看,当时的武则天病得十分严重,甚至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因此导致自己身边的男宠张易之把持超值。要知道,武则天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如果她意识清醒的话,是绝对不会让张易之等人轻易把控朝政的。因此,神龙政变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很有可能是因为武则天已经卧床不起,根本无法控制朝政了。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的位置已经被李显架空,加上唐中宗的性格十分软弱,因此他是不可能谋杀武则天的,因为政变之后,李显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力,为什么要对一个半身不遂、卧床不起的老妇人苦苦相逼呢?因此结合多种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唐中宗根本不可能谋杀武则天,武则天是因为中风导致半身不遂,最后卧床病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