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家族为何轰然倒塌?不是曹家无能,而是他们避不开这三大顽疾

曹操家族为何轰然倒塌?不是曹家无能,而是他们避不开这三大顽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03 更新时间:2023/12/9 2:10:21

曹操对人才的要求唯“视才而用”,说白了就是不讲究此人的出身、私人品德和曾经效忠于谁,只要他有才,并愿意为曹操所用,曹操就会根据此人才能的大小给与相匹配的官职。也正是因为曹操这种求贤若渴的胸怀和气度才使得魏国越来越强大,但曹操一死一切都改变了。

一、豪门世家打破了“视才而用”的九品中正制

在曹操的设计里,一个人哪怕是人品很坏的市井流氓,只要他有足够的才干,并能将他的才干发挥到帝国的稳定上来,曹操都会授予这个人官职。

为此,曹操专门为之设计了“九品中正制”。但随着曹操的病故,接班人曹丕对人才筛选的首要条件居然是其诗词歌赋和个人的修为品德。曹丕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的鼻祖,他的思想是没错,但错就错在他和他的子孙没考虑这样操作的后果是什么。

在那个时代,什么人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读书和修行呢,当然是豪门贵族了。

加上曹丕为了魏国的政权稳固,将皇室子弟和跟随自己老爹打江山的那些望族都分封成了世袭爵位。

这样一来,寒门子弟即便是再有能力也进入不了帝国的上层。

皇族和豪门贵族不但垄断了朝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官职,甚至连“九品中正制”也成了摆设。

寒门子弟和小贵族阶层即便侥幸进入了仕途,无论他们多有才华,他们如何努力,这些人就因为出身问题最多做到五品官职。

而那些豪门贵族和皇室家族的子弟,即便他们才华平平也能顺利进入帝国的最高管理层。

这就造成了有才能的人上不去,没才能的纨绔子弟却高高在上,这就彻底打破了曹操当年的设想。

当魏国的下层官员看不到晋升的希望时,在有限的范围内报复性地假公济私成了他们在仕途生涯中的唯一动力。

除了人性的贪婪,这些低级官员也企图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为他们的子孙积攒下足够多的资本,让其子孙后代通过这些资本运作成为新的权贵,从而实现阶级跨越。

于是乎,魏国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就是上层管理者没本事,下层有本事的人却没处可使,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皇室自身的贪婪和自私

其实聪明的读者会发现,上面所提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当然在曹丕所代表的皇室自己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将权力聚焦在自己的手里,曹丕企图通过加封皇子和名门望族的方式来达到帝国的顶层稳固。

但正如建造高楼一样,上面建的再牢固,地基打不稳,又有什么用呢?

而曹丕所代表的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是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这不仅惹毛了人数更为众多的小地主阶级,也让魏国子民日子也越来越苦。

曹家皇室和名门望族不但手握重权还拥有着帝国内最优质的资源,在古代那个土地是最大不动产的时代,这些个大贵族利用手里的权力拼命地进行土地兼并。

这不但让很多魏国的子民失去了土地,从而变成了没有立锥之地的流民,连小地主阶层也成了大贵族嘴里的鱼食。

贵族们整天山珍海味地吃,却让黎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这些豺狼虎豹的贪婪和逼迫下,魏国的江山能稳固吗?

三、真正推翻魏国的依然是贵族

面对越来越尾大不掉的贵族曹家真的就没想过改革吗?非也,他们不但想了,而且做了,奈何已经太晚了。

从曹操开始,曹家所建立的势力都是一种大家族之间的联盟体,只不过曹操是老大而已。

曹操之所以发明“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打破这种贵族间相互合作的关系,想通过选拔有才能的人替代下来这些个贵族势力。

如果曹操能再活50年,我想他一定能做到。奈何曹操一死,到了曹丕和曹丕的后人掌权后,他们已经没法控制这些贵族了。

司马懿这样有着军功的大家族难道曹家不想除之而后快吗?奈何曹家必须要依靠这些贵族,否则,他就“当不了这个局长”。

也就是说,作为军事和政治强人,曹操活着时可以凭借着其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能压制住各大军事家族。

而作为接班人的曹丕,两次攻打吴国都以失败告终,他不得不仰仗老爹留下来的军事贵族家庭来维持自己的地位,他又有什么能力去铲除这些大贵族呢?

到了曹丕死后,魏国看似姓曹,其实背后是由多个大家族妥协操盘后的结果。

这样的历史渊源有着极大的延续性,即便是魏国灭了之后,司马家族最后的阵亡依然和门阀势力是分不开的。

在2000年的帝国时代中,像魏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即便到了明朝时代,朱元璋狠下心来几乎杀光了和他一起创业的所有老哥们儿,看看朱元璋的子孙后来还不是被文官集团玩弄于股掌之间吗?

而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帝制时代不过是一句笑话。

在2000年的王朝更替中,几乎全部都是大家族之间在你争我夺,而穷苦底层最渴望的是他们赶快打,打完分出个高低胜负后我们才能过上太平日子。

当我们看完魏国的衰亡史之后你会发现,富不过三代这个词用在古代是再合适不过了。曹家的衰败不能全部归罪于曹操的后人,曹操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

一个帝国想要长治久安,不能什么事都要优先考虑皇室和贵族们的利益,还要给平民留一口饭吃才行。

而曹家以及后来的司马家,他们什么时候考虑过子民的感受呢?这才是他们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吗?

更多文章

  • 西汉古墓出土一“镜子”,外国人称为魔镜,专家却说:是照妖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汉千年魔镜出土了吗,西汉时期魔镜出土视频,西汉魔镜

    古人的很多智慧,是现在的人所不能比拟的。即便是利用现在的科技,也未必能够还原出古人所制造出来的物品。即使能够按图索骥,根据相关的记载还原出来,想要达到原来的效果,那也是非常难的事情。因此,就有人认为这些东西或者技艺应该是外星人交给我们的祖先的,只是因为太过于先进,不被古人大量地接受和传承,然后慢慢消

  • 看汉武帝如何“制裁”富商,解决财务危机,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主管财务,汉武帝税收手段,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措施

    汉武帝又是个事业心强的人,面对匈奴的日渐壮大,屡次进犯,寝食难安啊!毕竟河套地区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关中地区,所以汉武帝将祖宗们积累下的财产,一大部分都用去打匈奴了。谁知这一打,就是一辈子。打仗烧钱,国库很快被掏空,汉武帝一日不逼退匈奴,又属实难安。于是开始踏上了自己发家致富的道路。要说汉武帝的致富之

  •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到底有多厉害?你可能想象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霍去病饮马瀚海指的是哪里,霍去病武力什么水平,霍去病是四大名将吗

    低头拜县吏,谁拟霍将军。——宋·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霍去病 》年少有为是他,英年早逝也是他。霍去病的一生,短短23载,却是传奇无数,令人叹服。尚且是个少年郎,却在青史上留名,18岁便封侯,成为西汉的一代传奇军事家。 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只是,年幼时期的他,命运却是多舛的。他的母亲是平阳公

  •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示了匈奴对待王昭君的真相,让人难以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莫高窟王昭君照片,莫高窟王昭君壁画内容,敦煌莫高窟王昭君壁画图片

    王昭君在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她没有像古代那些开疆治世的帝王将相一样,留下什么丰功伟绩,但其历史影响力却不比这些帝王将相小。她的一生不仅影响了汉朝和后世朝代对少数民族的治理政策,也为如何与少数民族和平共处树立的榜样。并且她的一生也为后世无数的文艺、音乐作品提供了素材。至今仍流传的《昭群出塞》的古曲,

  • 董宇辉的失落:李白到底是“刺客”还是“大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是大唐第一刺客吗,李白个人分析,历史人物李白是刺客吗

    当工作人员提醒是游戏角色时,他解释道:“我不玩任何游戏,这就是我们俩之间的这个代沟吧,你说李白是刺客我没反应过来。”一时间他竟表现得无比失落,一副被打败的样子:“如果说我的孩子有一天长大,一提到李白说他是个刺客,我应该还挺难过的吧。这么有意思的一个历史名人,孩子却觉得他是个刺客!”看到董宇辉的失落和

  • 和珅被嘉庆赐死,他自信拿出乾隆给的保命诏书,结果里面就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和珅被赐死前和嘉庆的一段对话,和珅的保命诏书究竟是什么,和珅死前的乾隆圣旨是确有其事吗

    在封建社会中,就有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屠龙少年终成恶魔,不会成为屠龙英雄,因为在见识过上流社会的繁华锦绣之后,很难在回到当初那个贫穷的地方。自宋代开始,土地兼并日渐严重,清官就逐渐减少,不再有汉代三国诸葛亮那般家中不敛财,只有薄田几亩地,几颗桑树,那样的清流名相。 和珅出身坎坷,为官路上十分精明

  • 大清亡了之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这几位大明星,其实是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清灭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大清灭亡后的七个格格,大清灭亡后的格格都去哪了

    在现在的清史之上,我们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清末开启的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大清成了封建王朝最后一抹余晖,最终消亡在历史的潮流之中。谈起清朝,就不得不说起他们满族的民族特色。他们没有延续汉人王朝对皇帝儿女的称呼,将皇子称为“贝勒”,将皇女称为“格格”而并非公主。当大清灭亡之后,这些曾今的

  • 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跟乾隆的关系,康熙第一次见乾隆为什么会放酒杯,康熙和乾隆是祖孙关系吗

    那么康乾指的是什么呢?是当时在位的两个皇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有些不清楚清朝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会问,他们是一对父子吗?不,事实上,他们是一对祖孙,还是一对很有缘分的祖孙。他们中间还有一位过度的皇帝,也就是给康熙朝留下的积贫积弱扫尾,给乾隆朝定下了繁盛的基础的雍正皇帝,他这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很明显被他的

  • 高平陵之变,魏国皇帝曹芳为何不宣布司马懿谋反?他不想帮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高平陵之变魏帝曹芳为啥不起兵,高平陵之变后的曹芳,曹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最终的结果是,曹爽这个窝囊废,居然不听桓范等人的正确建议,将皇帝移驾许昌,号召天下兵马勤王,而是选择放弃抵抗,向司马懿投降。司马懿高兴得合不拢嘴,正等着这个结果呢,于是,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的司马懿大开杀戒,诬陷曹爽谋反,将曹爽及其党羽全部杀光,并诛灭三族。[var1]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曹爽作为曹真

  •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其实有一个战略支点在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灭六国时间表,秦始皇灭六国的历史进程,秦始皇灭六国用了哪些计谋

    后来秦始皇消灭嫪毐、从相国吕不韦手里夺回权力后,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后,开始了消灭六国的兼并战。[var1]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最终一统中原,结束了春秋以来500多年的诸侯割据混乱局面。但一谈到秦统一,人们都是仅仅归功于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富民强,使得秦国"奋六世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