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随着古墓中的文物出土,考古学家们发现这是一座西周晚期的古墓,里面的青铜鼎数量已经超过了诸侯的礼制,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周朝的礼仪制度已经崩坏了,这座古墓的棺材非常的多,都已经被地下水浸泡。扩建厂房的时候施工队并不知道这下面有古墓,所以当时就使用了爆破的方式,导致地下水渗入古墓。这座古墓就成了一座“水墓”,考古学家们挖通了一条疏通地下水的渠道后,有21具棺材漂浮出来了。这21具棺材都不是很大,考古学家初步推测是殉葬的人的棺材。
[var1]
这21具棺材被运回去之后被打开检查了,不出考古学家所料,这里确实是陪葬的人,只是这21具棺材里装的,全是少女。考古学家通过她们的尸骨检查她们的年龄,发现这21位少女的年纪都非常的小,最小的也就12岁,最大的不过20岁。这个墓主是谁?为什么他的墓中有这么多的少女陪葬呢?等到地下水疏通得差不多了,墓主的棺材还是没有出现,考古学家进入了古墓后,将他的随葬品取出,发现墓主的棺材非常的大,人很难移动这么巨大的棺材。
[var1]
等到起重机到来后,考古的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之后通过测量,墓主的棺材重量达到了7吨。这座墓穴保存还是很完好的,密封的措施和干燥的措施都做得很好,这座古墓是一个奇迹,若不是部队要在这施工,考古学家永远不会发现这座2400年前的奇迹。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和铭文,考古学家确定了这是西周时期的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古墓,这21名少女,则是曾侯乙的歌舞姬,当时人殉制度还未被废除,这21名少女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就这样随着曾侯乙的逝去而陨落了。
[var1]
曾侯乙的墓中出土了非常多的青铜器,还出土了一套最完整的编钟,这套编钟还具有音乐的性能,还能够奏响。后来考古学家们为了感谢武汉这支部队对考古工作的帮助,请了音乐家为他们奏响了编钟。编钟是战国时期的青铜乐器巅峰制作,它们不仅仅具有乐器的性能,还有非常宏伟的外观,整体十分的精美。这套编钟上还有着不少的铭文,记录着曾侯乙的生前事迹。除了编钟,曾侯乙墓中还有非常多的青铜乐器。
[var1]
根据统计,考古学家一共在曾侯乙墓中发现了12件乐器,有琴、瑟、笙、萧等等,这些乐器有很多都属于首次发现。而且大多数乐器都还具有演奏功能,虽然经过了2400年,但是它们依旧可以奏响一段优美的音乐。目前我国发现的青铜乐器并不是很多,大多数青铜器都是生活器皿,或是鼎。例如后母戊鼎、兮甲盘、毛公鼎、丰尊等,这些青铜器不是生活用品,就是礼器,目前我国发现的青铜器还是挺多的,但是有乐器性能的并不是很多。曾侯乙墓的发现,对研究西周文化有着重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