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中,姜维一场默默无闻的胜利,却差点动摇魏国根本

三国演义中,姜维一场默默无闻的胜利,却差点动摇魏国根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877 更新时间:2024/2/13 2:33:41

[var1]

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有尊刘贬曹的习惯,所以很多蜀汉的事件大多数都被放大,甚至描述的很精彩,但是在正史中,一般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蜀国偏居一隅,实际上很难有发展的空间,在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更是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

[var1]

这时候的姜维作为诸葛亮嫡传的继承人,撑起了蜀汉濒临灭亡的局面,三国演义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了,所以有很多历史发生的故事,在这里往往都一笔带过,让人对蜀汉政权的落寞感到忧伤,但是实际上姜维九伐中原,曾经取得过一次极大的胜利,甚至差点动摇魏国的根本,但是在小说之中,只有一段轻飘飘的描写。

[var1]

当然历史是公平的,史书上对姜维的这次胜利都有过大幅度笔墨的描写,这场胜利就是洮西之战,史书上称之为洮西大捷,那么这场战役的胜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事情还要从曹魏司马懿一家子说起,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以后,很快就去世了,其子司马师继承大权,但随后爆发了扬州母丘倹叛乱,司马师征战过程中负伤,加上原本就有眼疾。

[var1]

正元二年,司马师病故以后,司马昭继承了兄长的权利,而这时候姜维听说了曹魏政权变动 ,率军来攻,这次蜀汉也算是倾巢出动,大约有数万人马,其中包括蜀汉后期名将夏侯霸、张薿全员出动,当时司马昭并没有亲临前线指挥,而是由当时雍州刺史王经负责防御。

[var1]

王经此人名不见经传,甚至三国演义之中,也只是在此战之中打了酱油,但是要说道雍州刺史这个官职,不容小觑,曾经司马懿就做过雍州刺史,在他防守下,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能彻底拿下,而王经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想必也有过人的天赋。

[var1]

不过很显然对比姜维来看,王经显然是不够看,在姜维大军出川以后,兵分三路向着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王经认为应该分兵出击,将各路进攻的大军击破,但是当时陈仓陈泰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蜀汉本来就人少,绝对不会分兵进攻,而是只能从狄道进攻,所以建议王经扼守狄道,等他率军从陈仓赶来,形成夹击态势。

[var1]

但是王经却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虽然他扼守狄道,但是看到姜维的兵马以后,觉得自己可以对付,不等陈仓的援兵出击,他自己率军与姜维作战,果然虽然陈泰已经加快了行军速度,但是却也比不上王经失败的速度,先后几次失败,王经折损了数万人马,只能退守狄道,当时姜维率领人马猛攻狄道,只要打开就可以通往雍州,这样就能威胁长安。但是后继乏力加上王经坚守狄道,使得姜维不得不撤军,即便如此姜维这一次胜利也极大的威胁了曹魏的统治,以至于司马昭也不得不感慨万千,姜维回去以后以战功被授予大将军之位,这是蜀汉军权之中最高的位置

更多文章

  • 两个谋士竟搅得六国天翻地覆,他们的这两个策略两千年后依然适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六国时期的三大谋士,秦灭六国的策略,战国时期六国的策略

    在当时,苏秦主张“合纵”,也就是从纵向联合南北六国,抵御西边的秦国;而其师弟张仪则主张“连横”,即从东西方向联合包括秦国在内的六大国,攻击小国,以扩大疆域。其实,从表面上看,这两套策略一纵一横,彼此之间既相互牵制又相互排斥。但从实质上看,“合纵”与“连横”扬长避短,凝结了所有的积极因素,并透露着“合

  • 赳赳老秦的背后,是秦国的致命弱点:立国五百年,实在太老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赳赳老秦合集,三分钟看懂秦国简史,赳赳老秦人上一句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有秦始皇一手缔造的无敌帝国,居然在他死后数年就迎来了末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最后秦国偌大的基业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每当读到秦国的崩塌,人们都不禁有一个疑问,赳赳老秦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就崩塌殆尽,难道仅仅是因为秦二世胡亥这样一个昏君吗?其实不然,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老秦实在是

  • 秦昭襄王为秦国统一打下绝对的基础,灭六国基本是秦昭襄王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昭襄王是不是把六国打残了,秦昭襄王后期秦国版图,2小时超长视频秦国灭六国

    [var1]年号含义:无年号,但名字为稷,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粮食,可能是秦惠文王开拓巴蜀汉中后,农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粮食丰收,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名字。主要辅助大臣:魏冉、白起、范雎等。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1、通过多次的合纵连横,有时联合韩齐魏等国攻打楚国,有时找借口攻打韩魏齐等国。不停的改战略和

  • 秦国之所以笑到最后,原因有很多,商鞅变法只是其中一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鞅谈秦国为何变法,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商鞅为什么去偏僻的秦国变法

    [var1]第二点,我们现在从司马迁笔下看不到秦孝公和商鞅的具体交情是怎样的,但是要在一个国家搞变法这样的大事。没有绝对的支持和信任,是肯定搞不成的,可以想见,秦孝公和商鞅当年绝壁是一对志同道合互相依赖的君臣。搞变法的君臣组合里,像这样一直到最后都没出反复,应该为数不多吧,难道能说他们不是极其君臣相

  • 秦国统一天下,天下真的太平了么?“里耶竹简”记录一场突发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统一过程,秦国竹简图片欣赏,秦国竹简记录了什么

    [var1]公元221年,一支来自西北的军队攻入东方齐国的都城“临淄”。历时十年,席卷华夏的统一战争,终于结束了。秦国作为的胜利方,成为了天下的主人。[var1]在河南里耶出土的一批竹简,可以让我们了解秦国当时的民间情况。在这批竹简中,曾记录了一件突发事件,公元前221年,就在秦统一天下这一年。在离

  • 秦国靠三件事,虽白手起家,却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统一六国的秦国有多厉害,秦国什么时候统一六国

    秦国的始封君为秦非子,他虽然是商朝重臣的后裔,但秦非子最擅长的并非辅佐国君,而是养马,恰逢周孝王致力于振兴王室,对于抵御戎狄一事格外上心,而战马又是作战的重中之重,因此秦非子得以脱颖而出,被周孝王赏识,从而获得封地,但秦此时不是诸侯国,充其量只算周朝的附庸而已,由此可见,秦在建国初的地位并不高,与齐

  • 逻辑推断,秦始皇嬴政绝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嬴政是谁的儿子,秦始皇有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吗,历史的嬴政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比起谈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更多的人更喜欢八卦秦始皇的出身。[var1]秦始皇嬴政更直接的说,人们特别喜欢谈论秦始皇的“爹”是谁。最早抛出这个八卦的是太史公,司马迁老爷子。老爷子在《史记·秦本纪》当中描述,秦始皇嬴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子楚,子楚就是异人。但是《史记·吕不韦列传》又记载,是吕不韦将有身孕的赵

  • 秦始皇灭六国历经九年时间,只有这二人能与之抗衡,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灭六国纪实,秦始皇灭六国谁的功劳最大

    第一个就是战国的李牧了。要说李牧可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一呢,一开始的时候李牧是在赵国的北方守卫边疆的,主要是和匈奴和林胡相对抗的。在当时中原国家和北方民族进行对抗的时候是占不到什么优势的,不过李牧可是做到了,在驻守北方的时候大败匈奴,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var1]秦赵对抗的时候

  • 秦国的变法让秦国成功,为什么又成为了暴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变法战国初期,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战国第一霸主,其后各国先后变法图强,秦国迎来了商鞅。来到秦国的商鞅先是通过试探知道了秦孝公是真正的想要富国强兵,两人开始酝酿变法。为了顺利实施变法,秦孝公先是让商鞅和国中旧贵族进行一场辩论,确定了必须变法才能图强的观念,而后商鞅在秦孝公的强力支持下,

  • 秦国为什么能以一敌六?在兵马俑中发现了三件逆天科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从兵马俑判断秦国的强大,秦国兵马俑有多强大,秦国为什么要打兵马俑

    [var1]考古专家在挖掘兵马俑的时候,被兵马俑的身上的气势所折服,兵马俑当时出土的时候,脸上是红光满面的,铠甲也有颜色,只不过遇到空气以后变色消退了。考古专家在兵马俑里找到了三件逆天的科技,可能就是这三件东西,让秦国强大起来箭头秦军的弩十分厉害,但是弓箭依然毫不示弱,兵马俑里的弓箭的箭头,是呈三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