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明明可以逃到南京,学宋朝建立南明,为何他偏要死守北京?

崇祯明明可以逃到南京,学宋朝建立南明,为何他偏要死守北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9 更新时间:2024/2/8 0:59:24

崇祯本来有一线生机,那便是学当年的南宋,由他或者太子逃到南京,另立朝廷,保留明室一支血脉,力图恢复河山。可是,在李自成攻破大同后,崇祯明明还有十几天的准备时间,可他为何选择死守京城,而不是撤到南京、重整旗鼓呢?

迁都南京,其实在明朝历史上早有计划,而且由来已久。早在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时,他认为,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寿命都非常短暂,不如迁到汉唐故都长安或者北宋首都开封那里去。

可是在当时,迁都长安,水路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封虽然地处中原枢纽,可这里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北宋就是吃了这个大亏。所以,朱元璋最终还是决定留在了南京。

不过,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取得了皇位后,便把自己的老根据地北京作为了都城,把南京当做第二首都。然而,当时明朝把北京作为都城,有很大的弊端。

一是为了让北京成为经济文化中心,需要疏通京杭运河,明朝因此不知费了多少财力物力;

二是当时蒙古人虽然被赶回了大草原,但是军事实力仍然非常强劲,随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而北京在当时是一座孤悬在最北方的大城市,它远离中原腹地,极易受到蒙古人的进攻。

所以,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又有了回迁南京的意思。不巧的是,此时南京正在发生历史上罕见的连续大地震,迁都计划被暂时搁置了。

而后来,明英宗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俘虏。接着蒙古兵临北京城下,此时朝廷再次起了迁都的动议。可是,此时瓦剌已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即便是能够突围,蒙古铁骑也能够追上。

于是,在于谦的带领下,朝廷上下誓死守城,敢有妄言迁都者,斩立决。于是,从此再无人敢再谈迁都了。

可到了李自成即将围城的当口,崇祯再谈什么励精图治,什么砺兵秣马,都已经为时已晚,只有利用最后的十天宝贵时间,一走了之,方才可以给大明朝续命。可是,崇祯为何就没有最终下定迁都的决心呢?

第一,大臣的反对:

首先,明朝初年,朱棣虽然迁都北京,但是照样在南京“备份”了一份大臣班底,这个班底一般由一些退居“二线”的官员组成。也就是说,只要选出一个皇帝来,南京的朝廷立马可以运转,后来的南明就是这样做的。

可是,一旦崇祯南迁,必然不会一个人走,他要带着满朝文武。这些人到了南京,跟这里的一套班子必然在职能、职务上相互重叠。而如果北京的大臣们到了南京没有职务可干,他们就打死也不愿意走人,或者宁可投靠李自成。

其次,明末朝政腐败,大臣们在京城之内都有自己的产业。让他们抛弃这么多年的既得利益,甚至是几代人的家业,跟着崇祯到南京白手起家,许多人骨子里就不情愿,因此便会议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迁都。

第二,皇帝的犹豫:

首先,这是一个关于皇帝尊严和面子的问题。京城不是一般的城市,历史上,历朝历代国都的失守,大多宣告了一个王朝的灭亡,或者是它命运的转折点。北宋丢了开封和中原,尽管有南宋延续香火,但它被人讥讽了几百年。

而且,与一般的城市不同,这里还有列祖列宗的陵墓。如果此时选择不战而走,让李自成占领中原,再像攻占凤阳一样挖坟掘墓,那么,崇祯的“正统”性还有多少?而逃到南方,这位丢掉了国都的皇帝,就一定能够获得南方的支持吗?

其次,则是留谁守卫北京的问题。如果崇祯决定自己留守北京,与京师共存亡,那么,如果守住了还好,但如果守不住,那就是灰飞烟灭,而且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大。所以,从保命的角度来看,只能让太子来守北京。

可问题来了,如果要学宋朝南渡,还有被太子取而代之的风险: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时,宋徽宗也是禅位给宋钦宗,自己跑到南方避难,可宋钦宗奇迹般的守住了,宋徽宗就算再厚脸皮,也无法再继续当皇帝了!

而现如今,如果太子守住了,崇祯将会面临跟宋徽宗一样的尴尬局面;而如果守不住,他作为一个逃跑天子,以后这皇帝还怎么好意思当下去?

再次,即便崇祯能够成功逃到南京,继续当皇帝,可南方的局势,也不一定就是他能收拾了得。正如南宋初年那样,宋高宗会为什么会自毁长城,害死岳飞,还不是因为手下的统兵大将们个个手握兵权,让皇帝没有了安全感?

而此时的明朝,尽管南方还有百万之众,可湖北的左良玉拥兵自重,淮南的刘泽请、刘良佐等总兵飞扬跋扈。哪个又是好调遣的主?让崇祯到南方去指挥这样一个腐朽的朝廷、一堆跋扈的军阀,关键自己还穷得叮当响,何其难也!

更多文章

  • 北宋的灭亡的锅,王安石到底应不应该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北宋都城惨遭金兵洗劫。曾经的繁华也消失在了靖康之耻的一片废墟上,北宋也伴随这徽宗和钦宗及大量赵氏皇族、大臣们北去的身影走向了终结。关于北宋的灭亡,多少年来,大家都把这口锅丢给了靖康之耻五十年前的变法的王安石,而这口锅,王安石老师一背就背了将近一千年。从南宋起

  • 赵构在“靖康之变”之后,是如何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赵构怎么当上皇帝的,对南宋皇帝赵构的看法,宋朝皇帝赵构有多厉害

    金人攻进开封之后,俘虏了北宋的皇室一众人等,但赵构和身在民间的宋哲宗废后孟氏并不在其中。赵构还是从别人的口中才知道父亲和哥哥都被俘虏了。然而,金人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扶持了“伪楚”等傀儡政权以后,就北上了。不过“伪楚”的张邦昌虽然曾经是主和派,但不愿意当这个皇帝,于是在金人走之后,他派人找到了孟氏,

  • 作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真有其人吗?为何他在宋朝被大肆搜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洞宾是八仙之首吗,历史记载吕洞宾,八仙之一吕洞宾真的有其人吗

    但是,吕洞宾也确实有其人,他本是唐朝末年的一位书生。在宋朝他却被视为“妖人”,被大肆搜捕,可以说,当时只是皇帝犯下的错误,是笑谈一桩。史料记载的吕洞宾,是唐朝末年一书生,吕洞宾本人颇有文采,而且相貌堂堂。他本想通过科考光宗耀祖,一展志向,无奈吕洞宾多次应试始终没中进士,对仕途失望后,当时正值黄巢之乱

  • 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后,皇宫中的妃嫔结局如何,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入紫禁城,李自成紫禁城不开城门能抵抗多久,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后的下场

    明朝皇帝朱元璋之前是一个卑微的乞丐,最后成为了开国皇帝,这其中经历的艰辛与磨难,令人无法想象。正是有了这些不堪与痛苦的经历,朱元璋特别讨厌别人提起这段过往,并且专政,希望独揽大权,而实行专政的第一步便是废除宰相制度。初衷避免宰相权倾朝野,并将权力集中在皇室。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权逐渐落入阉人手中,导

  • 专家打开万历墓葬,检测万历尸骨后,揭露万历三十年不上朝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除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也是明朝最不可思议的皇帝。在位48年竟然有将近30年没有上朝,这不仅是明朝历史中没有案例,连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都罕见,万历为何近30年都不上朝?对于万历仅30年不上朝,有关记载称万历于公元1586年便开始荒废朝政,整日纵饮作乐,导致身体每况愈下。也因此,明朝陷入了后

  • 宋朝第一个临朝听政的太后,后位之路很坎坷,但终究是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刘太后临朝听政,宋代太后听政,宋朝首位摄政皇太后

    刘娥入宫经历有点特别,当时还不是皇帝的赵恒,在街上游走的时候遇到一名姿容上乘,面色秀丽的艺女,当时就对她一见倾心,此女就是刘娥。刘娥的家世虽然不好,但为人温婉端庄,知书达理,确实令人喜爱。宋真宗处理政务的时候,会让刘娥伴驾左右,还会虚心听取刘娥的建议。刘娥的智慧和谋略让真宗钦佩,对其很是宠爱,终于还

  • 刘基不看好这三个人,朱元璋却让他们做丞相,三人结局都没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基是什么时候跟随朱元璋的,刘基给朱元璋留下遗书,刘基临死前为什么把书交给朱元璋

    明朝立国后,先是继承元朝制度,朱元璋分别让李善长和徐达做了左右丞相。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君权和相权得斗争,就在朱元璋和李善长之间发生。当然不是李善长和朱元璋得私人恩怨,他们私交甚至很不错——就是因为千年来的丞相制度,天然就会分走权力,对君权形成制衡。从乞丐到皇帝的朱元璋,跟豪族世家出生的皇帝不一样,他

  • 他是北宋开国功臣之首,辅助赵家兄弟统一中国,七十高龄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开国十大功臣,历史上真实的北宋功臣,北宋四大猛将谁最厉害

    一个朝代不管算不算大一统朝代,都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所有朝代无一例外,只是大一统朝代开国功臣的历史贡献较大,知名度肯定随之会高得多,所以北宋开国功臣的知名度还是算高的。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历史人物,正是北宋开国功臣之首,也就是北宋第一开国功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普。赵普虽然姓赵,而且从小就跟赵家兄弟赵匡

  • 崇祯若逃离京城跑到南方,大明王朝可能得以延续的三个理由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怎么做才能挽救大明,崇祯与大明王朝的关系,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

    首先,南方有完整的治国团队和钱粮军队。大明王朝虽然迁都了,但是南京同样有一套班子运行着,这里毕竟是朱元璋起家之地,论忠心程度是北方无法比拟的。而最后南明抵抗的激烈程度也佐证了这一点,所以当时尽管北方已经遍地狼烟,可南方依然拥护崇祯效忠大明。而且,最重要的是,钱粮赋税大多集中在东南地区。如果崇祯跑到了

  • 元明清三代龙纹的具体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明清三代龙纹特征,元明清龙纹寓意,清中晚期龙纹的特点

    元代飘逸龙,景德镇窑烧制的元青花龙纹,驰名中外闻名遐迩,元代龙纹形态有升龙,赶珠龙,穿云龙等,它们头首扁长,上鄂无须,发量稀疏,龙爪锋利,多以三,四趾呈现与粗壮的龙身,与健硕的四肢相比,元代颈部更显纤细,整体形象灵动鲜活,俊秀飘逸。明洪武可爱龙,明初的龙纹处处透着元代遗风,它们多身躯纤细,狭长,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