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基不看好这三个人,朱元璋却让他们做丞相,三人结局都没善终

刘基不看好这三个人,朱元璋却让他们做丞相,三人结局都没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1/8 7:07:57

明朝立国后,先是继承元朝制度,朱元璋分别让李善长徐达做了左右丞相。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君权和相权得斗争,就在朱元璋和李善长之间发生。当然不是李善长和朱元璋得私人恩怨,他们私交甚至很不错——就是因为千年来的丞相制度,天然就会分走权力,对君权形成制衡。

从乞丐到皇帝的朱元璋,跟豪族世家出生的皇帝不一样,他不懂得权力共享,他的执念就是——把所有权力都抓在手中,由此,明朝的皇帝集权达到了帝制历史上的巅峰。他如何做到呢?

朝廷内部,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以刘基为首的浙东势力。两派的党争,这个契机,被朱元璋敏锐地抓住,进而实施皇帝集权计划。

利用党争,驾驭臣子,历来是帝王术的最高境界。玩好了,从此高枕无忧,垂手而治;玩栽了,朝堂就此混乱不堪,君臣身败名裂。无疑,朱元璋是此中高手。

在两派党争中,朱元璋先是帮着刘基打压李善长,杀掉了淮西派李彬,这一下激起淮西派激烈反弹。刘基也把坐不住了,只好自请辞职。刘基的死党杨宪,继续带领浙东派向李善长发动攻击。浙东派一时似乎占了上风,李善长似乎在丞相位上待不住了——这是朱元璋的生死棋局正式开幕。

朱元璋貌似跟刘基讨论丞相人选,实则试探刘基,逼刘基做出选择。

朱元璋看似随意一问:“如果撤了李善长,你来接替咋样?”

刘基不上钩:“李善长就不错。”

朱元璋又换了个问法,:“让杨宪上,咋样?”

“杨宪有做丞相的才干,没有做丞相气量。”刘基答。

“那么,汪广洋咋样?”

“浅薄狭隘,连杨宪都不如!”

“那胡惟庸可以吧?”

“这人有能耐,怕是将来收拾不住,要翻车。”

“那这丞相的位置,就剩你最合适了。”这才是朱元璋最压轴的一句话。

刘基的回答是:“臣嫉恶如仇,又不耐烦繁琐事务,恐怕会辜负皇上,天下何患无才,皇上耐心物色就好。”

这次对话,朱元璋发现刘基不愿意替自己淌浑水。那么他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快要终结了。刘基估计是看清了朱元璋嘴脸,跟他混没好果子吃,变相请求退休。

虽然,刘基不合作,但是朱元璋得到了刘基对三人的看法。朱元璋故意将刘基不看好的三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推上了丞相位。貌似没有采纳刘基建议,实际上是采纳了——朱元璋就是要让这三人把丞相的位置搞臭。

尤其是胡惟庸上台后,朱元璋就故意放纵他。人们以为朱元璋是宠信胡惟庸,实际上是要“捧杀”他。朱元璋嫉恶如仇、严厉苛刻的个性,有官员贪腐60两就杀头,连女婿都杀。是什么理由让他放纵胡惟庸为非作歹、无法无天?因为刘基说过,胡惟庸会翻车。

看结局就知道,胡惟庸帮皇帝把朝里的刺头收拾完了,胡惟庸也就臭名昭著了,那么他的使命也就到头了。然后,朱元璋就给胡惟庸栽赃一个谋反的罪名。

借着“胡惟庸案”,朱元璋气势汹汹杀人,杀了十年,顺便在这个节点喊出“再也不准设丞相!”谁要是反对,分分钟就是胡惟庸同党。再说了,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的情况下,谁又敢反对呢?三个丞相的惨死,全是朱元璋为废除丞相制度做铺垫。

更多文章

  • 他是北宋开国功臣之首,辅助赵家兄弟统一中国,七十高龄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开国十大功臣,历史上真实的北宋功臣,北宋四大猛将谁最厉害

    一个朝代不管算不算大一统朝代,都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所有朝代无一例外,只是大一统朝代开国功臣的历史贡献较大,知名度肯定随之会高得多,所以北宋开国功臣的知名度还是算高的。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历史人物,正是北宋开国功臣之首,也就是北宋第一开国功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普。赵普虽然姓赵,而且从小就跟赵家兄弟赵匡

  • 崇祯若逃离京城跑到南方,大明王朝可能得以延续的三个理由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怎么做才能挽救大明,崇祯与大明王朝的关系,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

    首先,南方有完整的治国团队和钱粮军队。大明王朝虽然迁都了,但是南京同样有一套班子运行着,这里毕竟是朱元璋起家之地,论忠心程度是北方无法比拟的。而最后南明抵抗的激烈程度也佐证了这一点,所以当时尽管北方已经遍地狼烟,可南方依然拥护崇祯效忠大明。而且,最重要的是,钱粮赋税大多集中在东南地区。如果崇祯跑到了

  • 元明清三代龙纹的具体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明清三代龙纹特征,元明清龙纹寓意,清中晚期龙纹的特点

    元代飘逸龙,景德镇窑烧制的元青花龙纹,驰名中外闻名遐迩,元代龙纹形态有升龙,赶珠龙,穿云龙等,它们头首扁长,上鄂无须,发量稀疏,龙爪锋利,多以三,四趾呈现与粗壮的龙身,与健硕的四肢相比,元代颈部更显纤细,整体形象灵动鲜活,俊秀飘逸。明洪武可爱龙,明初的龙纹处处透着元代遗风,它们多身躯纤细,狭长,鳞片

  • 明朝第二位铁血帝王,仅此于朱元璋,只可惜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的功臣有谁逃过朱元璋的屠刀,明朝最杰出的帝王是谁,明朝第二个皇帝与朱元璋的关系

    要说历史上的铁血帝王,肯定有明太祖朱元璋,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让汉人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最终通过战争建立了历史上的明朝。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成为了开国皇帝。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洪武之

  • 明朝有16个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为何没埋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哪三个皇帝不在明十三陵,明朝13位皇帝都葬在十三陵吗,明朝有哪个皇帝没埋葬在十三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不过,一个问题来了,对于明朝来说,一共有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另

  • 朱元璋问少女:天下什么最大?少女只回4字,便成为朱元璋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7个小故事,朱元璋临终前批语,女子用四个字回答朱元璋的问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时候只是因为你的一句回答,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让自己在福祸的天平两端徘徊。历史上,一位少女就是凭借着回答了朱元璋的一个问题,而成为了他的儿媳,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开启了祸福相依的一生。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父

  • 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一年崩二帝,明朝仁宣二帝指哪两人,明朝仁宣之治后还有盛世吗

    明朝的盛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自从朱元璋时期,经过他的励精图治,一直到明宣宗末期,这一段时间都是明朝的盛世,而之所以有了仁宣盛世,是因为这个时期是明朝的最鼎盛时期。但是凡事都有盛极而衰的现象,一个朝代的发展也是如此。虽然仁宣二帝在洪永基础上,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做了一些改制,在一

  • 明朝恶霸围困官兵,朱元璋怎么处置?三百多人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下令处死贪官老头却大闹,朱元璋惩治恶霸,朱元璋为何一上朝就处死诸多大臣

    一、恶吏害民话说洪武年间,溧阳县有个叫潘富的人,他是县衙里的皂吏(即衙役)。别看潘富不是官,但却是当地的一霸,他教唆县官贪赃枉法,自己趁机“挟势弄权”。在洪武十八年,有个叫李皋的陕西书生被任命为溧阳县的知县,到任后就与潘富同流合污,向百姓收取各色名目的苛捐杂税,然后从中收取好处。为了控制县官,潘富还

  • 既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为什么在宋朝寡妇最受男人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妇人生活,宋朝时候一般农村男女的生活方式,宋朝改嫁的习俗

    当宋朝理学盛行时,宋人便会惯于把妇女的贤良与家道的兴衰挂钩起来。司马光提出为人妻者必具“六德”:一曰柔顺,二曰清洁,三曰原妒,四曰俭约,五曰恭谨,六曰勤劳。当中位于第二的“清洁”并非指个人卫生,而是强调妇女应该洁身自爱,夫亡而守节,也就是所谓的“贞女不更二夫”。不过,在家训着作中,也仅司马光一人谈及

  • 在教会太监识字后,明宣宗从中选择秉笔太监,代他用朱笔批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宣宗让太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明宣宗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明宣宗为什么要教太监读书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心思缜密、行为处事都非常小心的人。他常常会怀疑别人,在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句话、一个字,甚至是奏折里的词句,只要他认为对他不利的,都会治罪,动辄就会砍头。抱着这种怀疑一切的心理,朱元璋看着身边的任何人都很可疑,宦官也不例外。朱元璋对宦官的危害非常警惕,他曾说“此曹善者于百中不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