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北宋开国功臣之首,辅助赵家兄弟统一中国,七十高龄寿终正寝

他是北宋开国功臣之首,辅助赵家兄弟统一中国,七十高龄寿终正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37 更新时间:2024/2/8 0:59:08

一个朝代不管算不算大一统朝代,都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所有朝代无一例外,只是大一统朝代开国功臣的历史贡献较大,知名度肯定随之会高得多,所以北宋开国功臣的知名度还是算高的。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历史人物,正是北宋开国功臣之首,也就是北宋第一开国功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普

赵普虽然姓赵,而且从小就跟赵家兄弟赵匡胤、赵光义认识,交情也很深,但跟赵家兄弟赵匡胤、赵光义没有血缘关系,年纪比赵匡胤稍大几岁。当赵家兄弟决定追随郭威并辅助郭威建立后周,赵普义无反顾地担任赵家兄弟的谋士和军师。

赵普从小勤奋好学,对治国有独到的见解,自从他担任赵家兄弟的谋士和军师,一直为赵家兄弟出谋划策,辅助赵家兄弟打赢了很多胜仗,赵匡胤对他非常倚重和信任,把他比作自己的张良

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死后,皇位传给了养子柴荣,就是大名鼎鼎后周世宗。后周世宗是一位有能力统一中国的五代十国第一明君,可惜上天没有给后周世宗足够多时间,后周世宗就突然英年早死,留下了柔弱的符皇后和年幼的皇太子柴宗训

符皇后和柴宗训这对孤儿寡母,显然不可能镇得住那些拥有兵权的将领,就在后周朝廷上下一片不安的时候,以赵普和赵光义为首的一批文臣武将,极力主张赵匡胤趁机取而代之,理由是与其做一个贤臣,不如做一个名垂千古的帝王。

赵匡胤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取而代之,于是就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把黄袍加在自己身上,至此后周灭亡,北宋建立,赵普位列北宋开国功臣之首。

在对待前朝皇室的问题上,赵普主张善待前朝皇室,赵匡胤同意了他的主张,御赐免死金牌给柴氏家族,并且保证柴氏家族世代享受荣华富贵。在对待前朝皇室的问题上,赵匡胤的做法是极其罕见的,可见赵匡胤宽厚仁爱的本性。

赵匡胤在位期间,采取了赵普统一中国的方针,就是著名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在赵匡胤的英明治国和赵普的辅助下,北宋先后灭掉了十国中的南平、后蜀、南唐、南汉等割据朝代,统一中国已经指日可待。

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赵普继续以开国功臣的身份辅助赵光义,灭掉了十国中仅存的北汉等割据朝代,基本实现中国统一。

北宋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统一,除了赵家兄弟赵匡胤、赵光义英明神武之外,一众北宋开国功臣功不可没,尤其是位列北宋开国功臣之首的赵普,他定下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本人出众的政治才能也是重要因素。

北宋统一中国后,赵普担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继续辅助赵光义治国,历经多年战乱的华夏大地逐渐复苏。

直到公元992年,追随和辅助北宋两代皇帝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的赵普,以七十岁高龄在家中寿终正寝,这位北宋开国功臣之首以无比崇高的身份和地位载入史册。

更多文章

  • 崇祯若逃离京城跑到南方,大明王朝可能得以延续的三个理由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怎么做才能挽救大明,崇祯与大明王朝的关系,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

    首先,南方有完整的治国团队和钱粮军队。大明王朝虽然迁都了,但是南京同样有一套班子运行着,这里毕竟是朱元璋起家之地,论忠心程度是北方无法比拟的。而最后南明抵抗的激烈程度也佐证了这一点,所以当时尽管北方已经遍地狼烟,可南方依然拥护崇祯效忠大明。而且,最重要的是,钱粮赋税大多集中在东南地区。如果崇祯跑到了

  • 元明清三代龙纹的具体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明清三代龙纹特征,元明清龙纹寓意,清中晚期龙纹的特点

    元代飘逸龙,景德镇窑烧制的元青花龙纹,驰名中外闻名遐迩,元代龙纹形态有升龙,赶珠龙,穿云龙等,它们头首扁长,上鄂无须,发量稀疏,龙爪锋利,多以三,四趾呈现与粗壮的龙身,与健硕的四肢相比,元代颈部更显纤细,整体形象灵动鲜活,俊秀飘逸。明洪武可爱龙,明初的龙纹处处透着元代遗风,它们多身躯纤细,狭长,鳞片

  • 明朝第二位铁血帝王,仅此于朱元璋,只可惜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的功臣有谁逃过朱元璋的屠刀,明朝最杰出的帝王是谁,明朝第二个皇帝与朱元璋的关系

    要说历史上的铁血帝王,肯定有明太祖朱元璋,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让汉人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最终通过战争建立了历史上的明朝。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成为了开国皇帝。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洪武之

  • 明朝有16个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为何没埋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哪三个皇帝不在明十三陵,明朝13位皇帝都葬在十三陵吗,明朝有哪个皇帝没埋葬在十三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不过,一个问题来了,对于明朝来说,一共有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另

  • 朱元璋问少女:天下什么最大?少女只回4字,便成为朱元璋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7个小故事,朱元璋临终前批语,女子用四个字回答朱元璋的问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时候只是因为你的一句回答,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让自己在福祸的天平两端徘徊。历史上,一位少女就是凭借着回答了朱元璋的一个问题,而成为了他的儿媳,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开启了祸福相依的一生。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父

  • 为何仁宣二帝驾崩后 明朝的盛世即宣告结束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一年崩二帝,明朝仁宣二帝指哪两人,明朝仁宣之治后还有盛世吗

    明朝的盛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自从朱元璋时期,经过他的励精图治,一直到明宣宗末期,这一段时间都是明朝的盛世,而之所以有了仁宣盛世,是因为这个时期是明朝的最鼎盛时期。但是凡事都有盛极而衰的现象,一个朝代的发展也是如此。虽然仁宣二帝在洪永基础上,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做了一些改制,在一

  • 明朝恶霸围困官兵,朱元璋怎么处置?三百多人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下令处死贪官老头却大闹,朱元璋惩治恶霸,朱元璋为何一上朝就处死诸多大臣

    一、恶吏害民话说洪武年间,溧阳县有个叫潘富的人,他是县衙里的皂吏(即衙役)。别看潘富不是官,但却是当地的一霸,他教唆县官贪赃枉法,自己趁机“挟势弄权”。在洪武十八年,有个叫李皋的陕西书生被任命为溧阳县的知县,到任后就与潘富同流合污,向百姓收取各色名目的苛捐杂税,然后从中收取好处。为了控制县官,潘富还

  • 既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为什么在宋朝寡妇最受男人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妇人生活,宋朝时候一般农村男女的生活方式,宋朝改嫁的习俗

    当宋朝理学盛行时,宋人便会惯于把妇女的贤良与家道的兴衰挂钩起来。司马光提出为人妻者必具“六德”:一曰柔顺,二曰清洁,三曰原妒,四曰俭约,五曰恭谨,六曰勤劳。当中位于第二的“清洁”并非指个人卫生,而是强调妇女应该洁身自爱,夫亡而守节,也就是所谓的“贞女不更二夫”。不过,在家训着作中,也仅司马光一人谈及

  • 在教会太监识字后,明宣宗从中选择秉笔太监,代他用朱笔批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宣宗让太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明宣宗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明宣宗为什么要教太监读书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心思缜密、行为处事都非常小心的人。他常常会怀疑别人,在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句话、一个字,甚至是奏折里的词句,只要他认为对他不利的,都会治罪,动辄就会砍头。抱着这种怀疑一切的心理,朱元璋看着身边的任何人都很可疑,宦官也不例外。朱元璋对宦官的危害非常警惕,他曾说“此曹善者于百中不一二,

  •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发现朱棣的心到底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朱棣修建故宫的原因,朱棣为什么修复故宫

    历朝历代能够成为一国之君的人,必然都是很有头脑的,而且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杀伐果断。从主导了弑兄夺位的李世民,到被迫逼宫谋反的朱棣,再到参与九子夺嫡的雍正,哪个皇帝不是个狠人?但我们终究还是低估了他们的狠辣程度,直到近代修复故宫地板时,专家们才知道朱究竟有多么心狠手辣。 朱棣与故宫 一说到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