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绪葬礼现场照:1628人仪仗队,撒90万张纸钱,送葬百姓交头接耳

光绪葬礼现场照:1628人仪仗队,撒90万张纸钱,送葬百姓交头接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45 更新时间:2023/12/8 8:35:59

光绪因此一生都在和慈禧对着干,都在试图实现自己的抱负,即便是快死了,他也要在日记中写:“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李莲英。”不过连这一点也没有能实现,公元1908年10月21日光绪去世,年仅38岁,慈禧立刻让溥仪继承大统,她又成功熬死了一位皇帝。

尽管慈禧不待见他,光绪却依然是大清的皇帝,且在位期间比起慈禧,普通百姓说不定还要更欣赏光绪一点,更何况清政府自己也是要面子的人,哪里敢让堂堂一个皇帝的丧仪草草了事,因此规模还是非常高的,场面也是非常壮阔的,当时抬棺人128,整个仪仗队1628人,撒了90万纸钱,从紫禁城出来时,浩浩荡荡的一片。

不过从图片上也能知道,其实这丧事办得非常不走心,每个人看起来都松松散散,好像就是皇帝的某一次出行似的,或者说就像某个小王爷出来见见世面,而他们只是负责在后面远远缀着,至于自发前来的数万百姓,脸上也没有哀戚,虽然跪着,却并不恭敬,反而透露出一种出瓜群众的气息,仿佛恨不得大喊一句:“我就是来看热闹的!”

光绪也并没有真的下葬,因为他的陵寝都还没有修建好,生前时就没有人敢重视他的生死问题,所以其实选址都是死后匆匆决定好的,选在了金龙峪,这名字听起来霸气,似乎是块风水宝地,实际上原名叫魏家沟,且先后4次被遗弃——乾隆为永琏选址于此,后抛弃;道光为自己选址于此,后放弃;咸丰在这里和龙泉峪,选了后者……

匆匆选址后也没有立即动工,而是在1909年才开始修建,于是没有陵寝的光绪被移到了易县行宫,相当于暴尸荒野,这期间清政府的钱都在慈禧的手上,连北洋水师都用不着,更不要说光绪的陵寝,所以该陵寝甚至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依然没有修好,而慈禧早就已经将躺进了她精心修建的普陀峪。

后来是袁世凯与清廷签订了《优待条例》,根据其中第四条: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以及其中的第五条:德宗(即光绪)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光绪的陵寝才能顺利修建,当时督办的是赵秉钧,每天施工人员在6000人,修建完之后花费大概在551万两白银。

但要细究起来,其实光绪终于“住”进去的时候,也是在1913年,那时候金龙峪还是没有修好,等到1914年才算真正竣工,结果问题又来了,堂堂一个皇帝的陵寝周围竟然连一棵松柏都没有,松柏本生能够进行水土保持,而且长青,这通常象征着一个人的精神永垂不朽,所以是坟地必备之物。

好在溥仪还算有良心,把一位遗老,也是他的老师梁鼎芬派去守光绪,梁鼎芬发现了这一情况,手上虽没有钱,但他想到了一条妙计,就是命人带着一大堆酒瓶去装光绪坟头上的雪水,装好之后封口,并贴上“崇陵雪水”的标签,然后把这些酒瓶运回北京,挨家挨户给贵族推销,表示想要的话可以不花钱,只不过必须给光绪捐钱种树。

梁鼎芬是个奇才,经过他的一番努力,光绪的陵寝外面种上了4万棵松柏,一眼看去,就是一片坚定不移的绿海,非常动人,尤其是梁鼎芬1919年去世之后,还特意留下遗嘱,要求将自己也安葬在光绪陵寝右边的一座小山上,即便是死后也要守护光绪,来生更要来看护先帝的山陵。

不过光绪死后当真也是波折不断,1938年他的陵寝就被一伙人给盗掘了,对方盗墓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几乎都是强行开门,不是将外面炸一个,就是用斧头直接将光绪的棺椁凿开,对照《万年吉祥账》可以知道,当时被盗走的宝物至少200件,其中包括绿玉佛手簪、绿玉葫芦、大东珠、饭块珠、珍珠、小飞珠、各色宝石等。

庆幸的是,光绪生前没有做什么坏事,对方因此并没有对他的尸体进行毁灭,只是拖出来后盗走一些容易取得的东西就走了,所以光绪金井里的怀表和铁球还在,陵寝里遗骨也非常完整,2003年专家对其进行检测后发现了一件大事——光绪是砒霜中毒身亡,而慈禧是最有可能作案的嫌疑人。

更多文章

  • 乾隆和华盛顿居然是在同一时代,为何感觉像两个时代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盛顿和乾隆是一个年代的人吗,乾隆和华盛顿是什么关系,乾隆皇帝支持过华盛顿吗

    怎么样,是不是画风都不同。直接的感受这都不是一个时代,原因就在于此。无论怎么讲,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确实和乔治华盛顿确实是一个时代的人。乾隆的生卒年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而华盛顿生卒年是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也就是说虽然华盛顿比乾隆小了21岁,但是在同一年去世

  • 作为大清朝的继承人,光绪帝的生活为何如此悲惨?一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光绪帝悲惨的一生,清朝末年光绪帝,历史真实的光绪帝

    当他醒来的时候,身边事物已经完全不同。对此,载湉感到十分恐惧,便大哭了起来。然而,宫人们不但没有理会他,还把他带到了同治帝的灵堂,进行祷告先帝的仪式。第一次面对灵堂,年幼的载湉感到一阵阵阴森和害怕。因为,他并不知道,这不仅是他人生的一次华丽变身,还开启了他童年的厄运。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光绪皇帝载湉的

  • 《雍正王朝》中康熙知道四阿哥府里有邬思道这个人吗,为何不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与邬思道最后一次对话分析,雍正王朝中康熙和邬思道的关系,雍正王朝历史真有邬思道吗

    康熙盯防、了解阿哥们消息的原因说到各位阿哥府中的重要人物,估计康熙都是门清儿。毕竟有类似十三衙门的机构在手,想摸清这些太简单了。不但是皇子,就是大臣家里一些事康熙也明白。在《康熙王朝》中索额图府中的总管老蔡就是十三衙门的人,所以更别说类似四阿哥胤禛这样潜在的继承人的家里的情况了。所以类似教导皇孙角色

  • 民国白俄美女旧照:金发碧眼大长腿,这是一群爱喝酒爱跳舞的妹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上海民国美女老照片,白俄妹子,4大民国美女

    这些老照片就是民国时期在上海、哈尔滨等地生活的白俄美女旧照,果然是金发碧眼大长腿,皮肤白皙有光泽,无论是性格还是身材白俄女性都不同于中国的小家碧玉,新鲜感十足。而且白俄姑娘爱好喝酒、喜跳芭蕾,在上海夜晚的娱乐场所经常能看到她们曼妙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喉,那这些人为何会出现在我国呢?沙皇俄国的崩溃1917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何把保命办法教给了老十三而没告诉年羹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王朝解析浅谈邬思道,雍正王朝年羹尧和邬思道,邬思道在雍正的地位

    雍正创始团队成员介绍我们来看一下四阿哥胤禛的夺嫡的创始团队:CEO四阿哥胤禛,团队成员:朝堂帮手十三阿哥胤祥、参谋邬思道、逐渐成长的李卫、大将年羹尧、编外人员田文静。其中胤禛、胤祥、邬思道、李卫是核心成员,年羹尧从作用来说是核心但是并不贴心。年羹尧向来是见利益就上,根本没有忠诚的概念。顺从四阿哥胤禛

  • 娶的是自己的小姨子,还是皇太极的儿媳妇,还生下了一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太极的妻子都有哪些,皇太极的真实婚姻,海兰珠有没有为皇太极生下儿女

    在古代的社会中,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女性是没有发言权的。一边非常看重女子的贞洁,要是女子有一点有失贞洁的行为,就对她们指指点点。但是一边又毫无顾忌,不为女子的贞洁着想。真的是让女子既遭受身体上的摧残,有遭受到了精神上的伤害。在历史上,女子对待婚姻和丈夫都是忠心不二的。但是男子就不一样了,可以妻妾成群

  • 曾上过《时代》封面,北洋军阀吴佩孚是怎么走向落幕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军阀吴佩孚是怎样死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图片,吴佩孚在哪当军阀

    那么这样一位出色的军阀,究竟是怎么走向没落的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吴佩孚的性格有缺陷,不够厚黑,不适合当老大。当曹锟下野,他当了直系老大后,他的性格缺陷自然而然的就导致他走向了穷途末路。第二次直奉大战之前,通过吴佩孚多年的武力兼并、扩张,曹锟麾下的直系军阀可谓是兵强马壮,不可一世。然而直系的这种

  • 曾国藩说过:人品越差,越爱将这两种话常挂嘴边,希望大家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曾国藩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好坏,曾国藩说人品的重要性,曾国藩讲人品三句话

    话说,在满清的中后期,曾有一个能臣,早年的他并不顺利,科举考七考七落,最终在第八次的考试中才得以入朝为官,之后可谓平步青云短时间内就连续升迁。要说他也确实是个有大才能的人,不过他给后人留下最大的财富并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他所建立的“处世之道”的大智慧,这个人正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常言道:“官场

  • 李卫官大还是和珅官大?乾隆究竟是有多宠和珅?堪称宠臣狂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珅和李卫有交集吗,乾隆宠臣和李卫谁官大,清朝李卫和珅哪个大

    先来对比一下两人的出身,你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多的猫腻。李卫是通过捐官得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属于没有正式编制的临时工,一般明清时代都是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专门下放给那些地主豪绅的闲职,而那些地主豪绅通过官职来显现自己的地位。所以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老百姓称呼那些地主豪绅为“员外”,这就是这个称呼的

  • 当初吴三桂如果不造反,康熙还会杀他吗?这一点决定了他不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三桂不死能打过康熙吗,康熙怎么对待吴三桂的,康熙为什么没杀吴三桂

    作异姓诸侯王,而且当时还是一个汉人大军阀,尤其是吴三桂这种做到裂土封王,割据一方的异姓王爷,历朝历代就没几个能有好下场的。善终只是小概率事件,不得好死才是正常归宿。康熙虽然不是嗜杀之君,但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的杀人逻辑就是不该杀的人,他不会杀,但该杀的人,他一定要杀。就拿尚之信和耿精忠来说,他们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