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诞和闹剧背后告知我们:人性经不起考验

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诞和闹剧背后告知我们:人性经不起考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4/2/6 4:58:07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经开玩笑地说一句话,“友谊的小船儿说翻就翻了”,虽然是句玩笑,但有时候在面对一些利益的时候,确实能够反应出人性的本质出来,从古至今均是如此。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有关人性的故事,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诞闹剧背后告知我们: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故事的始末

《古今谭概》是明朝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写的作品,他以笔记小说的形式记录民间的一些传闻轶事,其中有一则“婆奸媳”的奇案,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朝的万历年间,有一户人家,家境殷实,儿子经常奔波在外做生意,媳妇在家侍奉公婆,男主外、女主内,可谓是美满幸福的一家。

一天晚上,儿媳从睡梦中惊醒,见到有人轻薄于她,便死命顽抗,挣扎中抓破了对方的脸,对方见儿媳反抗得厉害,慌乱中便逃了出去。

月色下,儿媳看到身影是公公的衣服,就直接判定是公公轻薄了她。又羞又恼的儿媳便把事情告诉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听到这样有悖人伦的事情,儿媳的父亲怒火中烧,带领家人直接上门去讨说法。面对亲家来势汹汹的质问,公公一头雾水,而婆婆却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出来相见。

古代没有监控设施,说事实就得讲证据,整个事件的经过最大的的证据,就是儿媳抓破了“公公”的脸,但公公的脸上却是完好无损。

虽然亲家来势汹汹,但唯一的证据也拿不出来,儿媳的父亲感觉没有面子,便回头把女儿训斥了一番。

儿媳一边受着“公公”的侮辱,一边受着父亲的责骂,无人理解与倾诉的情况下走上了绝路,结束了自己年纪轻轻的生命。

非正常死亡自然会惊动官府,公公作为“犯罪嫌疑人”肯定要对簿公堂,公公面对这无妄之灾据理力争,脸上的抓伤就是最好的证据,但公公脸上却没有伤痕。

正当县官苦于没有对策的时候,邻居道出了一句话,使案情的真相大白。

故事的真相

原来邻居发现婆婆的脸上有抓伤,在县官的提审下,婆婆才道出了真相。

自古婆婆难伺候,这家儿媳虽然长相漂亮,人品娴良淑德,但这个婆婆却不是个善类,总以为儿媳与自己的丈夫有染,天天在猜忌中渡过,总想抓住凭证,又苦于抓不到把柄。

一天,这个婆婆便想出一条“计策”出来,晚上趁丈夫睡着的时候,穿上丈夫的衣服悄悄溜进了儿媳的卧室,看到熟睡的儿媳便上去非礼。

只是婆婆没有想到,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按照自己的“剧本”发生,意外的惨剧也不是她所能承受得了的,人性的直白与残酷,在此时被剖析得一览无遗。

最终,这出荒诞的闹剧以悲剧而结尾,儿媳没了性命,婆婆也被抓入牢中,本来是美满幸福的一家,在婆婆的猜忌与算计中搞得家破人亡。

小结

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就是事故了。这个“婆奸媳”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在现代的今天,仍然也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人性是隐藏最深的东西,但同时也是最直白的东西。平时在生活中,没有利益、没有利害关系的时候,都会隐藏得极好,一旦面对纷争的时候,也是最考验人性的时候,而事实的结果往往都会出人意料。

你认为平时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却不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人性就是如此,经不起考验。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试探对方对自己的情感,尤其一些小女人,不惜利用女友、闺蜜来试探,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人性没事的时候没必要试探,是你的终究离不开,不是你的也求不来。如果你想考验对方的人性,那么也是你们相处的终点了。

人生会面对很多波折与坎坷,我们没有必要全部都较真,有时候糊涂一些更好,这样幸福值也会更高些,不是吗?

参考资料:《古今谭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臣衣服破了,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温为何却说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放过刘伯温,朱元璋重用刘伯温吗,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帮助

    结果这封书信被朱元璋的大臣杨宪截获,于是朱元璋就让杨宪去审问张昶,到底怎么回事,一查之下,发现张昶有二心,他整天思念元朝,还说什么“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张昶还在书信的背面写了八个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原来张昶还想着要恢复元朝,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把他杀了。那这和张勋习惯穿破洞的旧衣服有什

  • 福建金门炸出明朝鲁王墓,出土碑文颠覆历史,专家:满清篡改明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以史书典籍来考证历史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史料所载很有可能是虚假的,这种虚假有可能是无意的也有可能是故意的,目的就是为了“抹黑”,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就拿《明史》来说,名义上所载为明朝历史,实则是在清军入关后才开始编写的,按照常理来推断,清朝必然不可能原原本本

  • 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权力大?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太师和丞相,宋朝皇帝谁做过开封府尹,宋朝太傅和太尉谁官职大

    太师太师属于商朝时期就有的官职,它是三公之一(太师、太傅、太保),到了周代时,三公的职权主要是负责在周天子尚还年幼的时候,辅佐天子一起处理朝政,即所谓: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此外说明一下,这个三公的称呼一直在变,汉朝时的三公是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到了魏晋时期又变成

  • 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了解朱棣的心到底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朱棣修建故宫的原因,朱棣有没有修南京故宫

    “人不狠,站不稳。”虽然这句话在现代社会并不是非常的适用。但是,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了,如果想要成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下得去手,狠得下去心。而在历史上,因为心狠而最终得以成功的人在少数。尤其是对于统治阶层而言,下得去狠心,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但正所谓,物极必反。狠心虽然有用,可是如果太过于心狠,就很容

  • 朱高炽才当了一年皇帝,为啥能名垂青史?因为解决了“四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高炽是一位好皇帝吗,为什么朱高炽只当了1年的皇帝,朱高炽对皇帝的贡献

    话说,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儿子,其在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朱高炽作为大明朝承前启后的人物,在后世也一直享有不错的名声,大家只要是聊到他,都会下意识感觉他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算是一位不错的明君。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朱高炽是个明君,但他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关于历史上朱

  •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斗成一锅粥,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和苏轼司马光谁官大,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是好朋友吗,苏轼 王安石 司马光

    不过对于很多历史“小白”或者对宋史不太了解的朋友来说,这么多名人在一起打打闹闹,好像关系还不是那么融洽,简直让人看得头大,他们这些人之间到底谁更早出现,当时的地位怎么样?彼此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图片:北宋朝廷的官员们剧照一、前辈范仲淹和欧阳修1、范仲淹是老大哥北宋中期最早出现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 中国古代为何都是北方统一南方,而南方很难统一北方?除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中国统一的原因,古代人为什么统一天下,古代国家都是怎么统一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但凡是中国历史上完成统一战争,从来都是从北方向南方统一,从南方向北方统一的政权,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只有一次,那就是明朝。为什么我国古代时总是北方统一南方呢?图片:发起战争剧照其一、北方几千年来作为政权的核心,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政治都远强于南方地区。政治方面:纵观中国历史,无论

  • 包拯60岁寿宴,叹息膝下无子,儿媳却突然下跪说:这是您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包拯出生后为什么跟着哥哥和嫂子,包拯的家族现状,包拯有几个随从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据说包拯是象征着聪明智慧的文曲星转世。不过包拯考中进士的时间是公元1027年,但是的包拯也已经28岁了。在考中进士之后便被授任了大礼评事,后来又出任了建昌县的知县。大家只知道包拯是一共父母官,但实际上他还是一个极为孝顺的人。因为父母年迈,所以包拯便请求在合肥附近就

  • 决定明朝和清朝命运的松锦之战,13万明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松锦之战后明朝还剩什么,明末松锦之战纪实,明朝对清朝的重要战役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对于中国古代来说也有着他特殊的意义,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和一个由外族统治的政权来说,清朝的历史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开创是通过打仗来夺得的天下,与清朝交战的就是明朝,明朝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朝代,明朝的创立者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他的这一特殊

  • 元朝时汉人真的是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是不是有点离谱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士兵有多少汉人,元朝十几户人共用一把菜刀,元朝对菜刀的管制

    虽说中国的历史从来没有被中断过,但是关于元朝方面的相关书籍却少之又少。朝廷到底有没有出过这么奇葩的规定,或者是某一个时间段甚至某一片区域出现过类似的情形,这些都已经无法查证了。不过,按照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的总体形式来说,这种奇葩的规定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图片:百姓家的菜刀剧照蒙古族虽然打败宋朝,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