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是徐达。因为大明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帮着朱元璋打下来的。这一点,也非常符合历史的真实。
还有人说是刘伯温。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是受到了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真实历史中的刘伯温,虽然也曾屡建奇功,但还没到那种程度。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看历史上朱元璋究竟怎么说的。
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当时受封的有6位公和28位侯,值得一提的是,被民间神话的了刘伯温,并不在公侯之列,他的爵位是伯,比侯要低了一等。
而在地位最高的6位公之中,与朱元璋情同手足且立下了汗马功勋的徐达显然在列,他被封为魏国公。
然而,这6公之首,却另有其人,他没有为朱元璋亲临战阵,上场厮杀,却赢得了功劳第一的美誉,而他就是李善长。
朱元璋如此赞扬李善长:“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于是,李善长被封为太师中书左丞相,受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李善长之所以如此被朱元璋器重,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
李善长,安徽定远人,跟朱元璋是老乡。如果找一位历史人物来作为李善长的参照的话,那非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莫属。
人说赵普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既说明赵普水平之高,同时也在暗讽他读书之少。
而李善长同样如此。《明史》记载,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李善长虽然没有读过太多书,但也是一个实践派,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施展自己的谋略与智慧。
而当朱元璋从自己的岳父郭子兴手下走出,带着二十多员亲兵,独自南游定远发展时,正好被李善长“相中”了。
在公元1354年的元末乱世中,朱元璋虽然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有为青年,但要说当时便能看出他日后能否飞黄腾达,那纯属刻意神话。
而比朱元璋大10岁的李善长,却能够敏锐的捕捉到这个骨骼清奇、器宇不凡的小伙子身上所散发出的别样光芒。
朱元璋此前与知识分子打交道的机会少之又少,于是初见李善长,他便提出了自己的终极一问:“请求先生教我平定天下之策?”
而李善长则不慌不忙的答道:
“秦乱,汉高祖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李善长在用汉高祖刘邦的故事,来激励朱元璋奋发图强、成就大事,而方向定了,怎么实现也很简单:跟着刘邦学习就是了。
李善长的一番高论,让朱元璋大开眼界,对他欣赏乃至顶礼膜拜之余,更是从此将其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每逢机要决策,总要先听听李善长的意见。
而在李善长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虽然没有亲临战阵,浴血拼杀,但却起到了其他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如同当年的萧何一样,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外出征战时,往往留下李善长为他镇守大后方。
而李善长则出色的完成了为前线筹集粮饷、征调军士的任务,朱元璋一统天下的过程,快得让人难以置信,而这与李善长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
二是如当年的诸葛亮一样,为朱元璋建设后方。战争拼的是军事实力,而经济是军事最坚实的基础。
在李善长镇守后方期间,他发展经济,调整税收,革除弊政,推广屯田,让朱元璋有了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和大后方,即便是在同时应对陈友谅、张士诚进攻时,也能游刃有余。
因此,正是因为李善长这位“大管家”的恪尽职守,使得朱元璋深得民心、军心,风浪来临时也能稳坐钓鱼船,最终成为元末群雄逐鹿的赢家。
所以,李善长成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是实至名归的。
然而,就在李善长位极人臣的1年之后,58岁的他就被迫退休,回家养老了,史称他是“以疾致仕”。
朱元璋为何让自己的首席功臣回家养老?从根本上分析,还是要归因于李善长那“功臣第一”的地位。
在李善长的背后,是庞大的淮西功臣群体。大明开国后,这些追随朱元璋由弱变强,最终统一天下的将领们,大多变得骄奢淫逸,他们有的越礼违规,有的胡作非为,一次次触及了朱元璋的底线。
而对于李善长,朱元璋更是曾经直接暗示道:“人之
一心,极艰检点,心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则百事皆废,所以常自检点,凡事必求至当。今每遇斋戒,必思齐整心志,对越神明。”
朱元璋打击李善长,是要警示淮西功臣们,不要造次。可作为淮西功臣的“带头大哥”,李善长并没有理解好朱元璋的本心。
对于朱元璋强迫退休的安排,李善长当然十分懊恼、耿耿于怀。为了给李善长一定的心理补偿,朱元璋又将自己的大公主嫁于李善长的儿子李祺,二人结成了儿女亲家。
可李善长反而因此得意忘形,更加嚣张跋扈,他虽然已经退休,可仍然没有真正远离权力的中心,依然可以凭借个人的威望和根基影响朝局。
而这,就与朱元璋维护朱家天下的根本利益完全相悖。
公元1380年,身为李善长亲信的宰相胡惟庸被朱元璋所杀。朱元璋显然是借此举“敲山震虎”。
时隔十年以后,公元1390年,已经是77岁高龄的李善长,不但没有警醒,反而是越老越糊涂,他开始大兴土木,竟然还向汤和借兵300私用。
朱元璋得知后大怒,新账旧账一块算,他以李善长曾经勾结胡惟庸谋反为由,将李善长赐死,而其全家70余口也全部被处斩,仅仅大公主和驸马李祺侥幸未被治罪。
令人吊诡的是,当初李善长劝朱元璋学习汉高祖刘邦,而朱元璋日后处理起李善长这些开国功臣来,竟然真的跟刘邦神似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