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却很喜欢读书,即便工作再忙,也会抽出大量时间学习。他平时最爱看两类书籍,一类是《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从中汲取以前朝代灭亡的教训,以便于更好地治理天下;另外一类就是对联方面的书籍,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修养。
读书讲究学以致用,朱元璋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通过吟诗作对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格局,以及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因病去世,朱元璋哭晕了好几次,奈何人死不能复生,他清醒地意识到,有个严峻的问题需要处理,那就是改选皇位继承人。
当时有两位候选人,即朱标的长子朱允炆和燕王朱棣。朱允炆身为皇长孙,按照古代长幼有序的传统,朱允炆完全有资格成为皇位继承人。但是,由于朱允炆只有十五岁,能力和经验不足,在群臣心中没有多少威望,未必能镇得住这些大臣,尤其是手握兵权的武将,以及各地藩王。
燕王朱棣正值壮年,各方面能力远超朱允炆,不少大臣都看好他。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了孙子朱允炆,并册立他为皇太孙,专门安排一批博学多才的儒生辅佐他。有一天,朱元璋为了测试朱允炆的学习情况,把他和朱棣都叫过来。
聊了一会家常之后,朱元璋随口出了一个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客观来说,此联比较简单,基本没啥难度,朱允炆三秒钟就对出下联
:“雨打羊毛一片膻。”
朱元璋微笑着点了点头,感觉孙子最近读书颇为用功。紧接着,朱元璋转身看了一眼儿子朱棣,让他也试着对一下。
朱棣本不想说话,却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思考片刻后给出下联
:“日照龙鳞万点金。”
别的不说,只看朱允炆和朱棣所给的下联,两人的格局和胸襟高低立判。朱元璋心里一紧,觉得他的这些儿子,对于皇太孙朱允炆是潜在的威胁,所以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老老实实呆在封地,不允许随意离开。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对百姓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当皇帝之后,一有时间就微服私访。这天他带着刘伯温悄悄来到城外的一家酒馆 ,目的并不是喝酒,而是感受一下普通人的生活,顺便看一下能否发现不错的人才。
酒馆刚开业没多久,而且规模较小,只能放下几张桌子,菜品也很少,只是一些家常菜。尽管朱元璋生活节俭,但毕竟是一国之君,平时吃的菜品都非常丰盛,所以觉得酒馆的菜肴略显寒酸。店主上菜的时候,朱元璋用开玩笑的口吻出了一个上联
:“小酒馆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店主没读过书,虽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就在这时,旁边坐着的秀才走了过来,笑着对出下联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此联堪称绝妙,朱元璋忍不住拍手称赞,让秀才坐下一起用餐。吃过饭之后,他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又把秀才带回皇宫,赐予七品官职。
假如给你上联
“小酒馆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你能否对出合适的下联呢?欢迎把你的答案写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