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不承认刘备是皇帝。
史实证据就是《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事迹的史书体裁是“列传”,而不是“本纪”。
所谓“本纪”和“列传”,通俗地说,前者记述皇帝的事迹,后者记述诸侯或名人事迹。刘备驾崩后没享受到“本纪”待遇,这就可以说明晋朝不承认他是皇帝。
至于晋朝官方为什么不承认刘备是皇帝,原因有二。
第一,成王败寇,蜀汉偏居益州一州之地四十余年,终究未能统一天下,实现光复汉室的理想。并且孙权称帝后,蜀汉承认孙权称帝,与东吴在官方层面搞“二帝并尊”,这也消解了蜀汉最后自称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蜀汉从一开始就法统不足,仅有的法统还是自称的。而从诸葛亮承认孙权帝位合法的那一刻起,蜀汉连最后的一块遮羞布都没有了。
刘备
第二,刘备法理性不如曹丕。蜀汉虽然自称汉朝延续,尊奉两汉诸帝,但一个政权是否尊奉前朝皇帝,自称是前朝子孙,从来就不是判断该政权是否为前个王朝延续的关键。
比如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后,他也尊奉汉朝所有诸帝,但没有人承认他是汉朝的延续。
又比如沙陀族的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他尊封唐朝所有皇帝,但没有人承认他是唐朝的延续。
以此类推,魏文帝曹丕的法统来自汉献帝的禅让,这是当时最大的法统。刘备宣称自己是孝景帝玄孙,这没用,他必须要找一个东汉皇帝认祖宗才行。而当时他的法统不管来自哪位皇帝,注定都不如曹丕的汉献帝。
当年刘秀称帝后,没有追尊自己的父亲、祖父为皇帝,而是尊奉汉宣帝为祖、汉元帝为父。为的就是给自己添加法统。刘备称帝后肯定也有这个认祖环节,只是由于史料缺乏,刘备到底认哪位皇帝为祖,现在已经不可知了。
综合两点因素来看,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被曹魏灭了,刘备的法统又不如法统禅让自汉献帝的曹丕,晋朝官方怎么可能承认他是皇帝呢?
习凿齿
当然,前面说的都是官方态度,晋朝时期的学者并不都这么认为。比如东晋时期的史学家习凿齿在创作《汉晋春秋》时,就把蜀汉列为了正统,宣传曹魏是篡逆。在习凿齿看来,晋朝法统承继自汉朝,所以他的作品才叫《汉晋春秋》,直接无视了魏、吴。
说到这里,有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习凿齿尊刘贬曹理论的漏洞——蜀汉灭于景元四年(263年),曹魏灭于咸熙二年(265年),中间隔了两年多时间,汉朝的法统是怎么传到晋朝手上的呢?
为了填补这个漏洞,习凿齿编了个故事。
他说司马昭灭蜀时,派邓艾从蜀汉朝廷继承了东汉朝廷的正统,所以晋武帝司马炎登基为帝时,继承的是汉献帝刘协的正统性,而不是篡位的魏文帝曹丕的王朝。历史上司马炎登基时,还真的专门封了汉献帝和刘备的后人为“驸马都尉”,以添加自己的合法性。
然而尽管习凿齿编了故事,但他的说法还是有漏洞。这个漏洞就是他还是没解决蜀汉被魏国灭亡,晋朝是如何承继法统的。因为司马昭派邓艾灭蜀的时候,当时的曹魏还没有灭亡,司马昭、司马炎在名义上仍然是魏帝的臣子。就算蜀汉有正统,可蜀汉灭亡后,其正统性不应该先由魏元帝曹奂继承后,再转给司马炎吗?怎么能直接转让给身为魏臣的司马昭呢?
总的来说,晋朝的主流态度不承认刘备的皇帝身份,因为如果承认刘备是皇帝,那就等于承认蜀汉是汉朝的正统继承者,而承认蜀汉的合法性就等于否认了曹魏的正统性。刘备和曹魏的正统性,没有可比性,晋朝没必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这种风险极大,回报却极低的事情。
东晋形势图
至于东晋时期部分学者尊刘抑曹,这主要是因为东晋偏安江南,所处的背景与当年蜀汉一模一样,非常尴尬,习凿齿提出的观点也是在给江南朝廷找合法性。南宋时期,朱熹等大儒宣扬尊刘抑曹,为蜀汉摇旗呐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基本上偏安朝廷,都习惯以蜀汉为正统)。
最后补充一点,正统在古代非常重要,没人敢对这事懈怠。比如北魏前身叫做代国,这个国号叫了几十年。可到了太元九年(384年)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珪就突然把国号改成了“魏”。拓拔珪“数祖望典”,急急忙忙改国号,其实就是为了争夺正统性。
因为之前的“代”,是晋朝册封的。如果拓拔珪继续称代王,他的法统就不够。而他选择改国号为魏,那就等于把晋朝的根基给抄了,以否定曹魏法统的形式否定了晋朝的法统。
拓跋圭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应当代汉的魏不是曹魏,而是他的拓跋魏,北魏。去掉晋封的代王,与晋一刀两断;改名魏,他的正统性就还在晋之上了。这嘴仗打得精彩,同时也表明了争法统这个游戏在古代真的不是儿戏。
西晋必须以曹魏为正统。因为西晋的法统来自于曹魏,司马炎是通过禅让来获得正统地位的,而曹魏的法统来自于东汉,那可是真正的法统啊。
《三国志》
另外,前蜀汉官员、当时的西晋官员陈寿的《三国志》也是以曹魏为正统,《三国志·魏书》中的《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以及《三少帝纪》,这都是帝王才能有的“本纪”权力,反看《三国志·蜀书》,只有《先祖传》和《后主传》,就是传记而已,和其他的大臣没什么区别。
当然,对于刘备的皇位,《三国志》还是认可的:“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
为何还要认可?没办法,刘备是汉室血脉,建立蜀汉算是根正苗红,这个没办法抹掉。而西晋作为新兴的帝国,对于手下败将也是给予了认可。
三国形势图
东晋的形势可不一样了,因为东晋只有半壁江山,而东晋的统治者们也开始更加推崇蜀汉,认可蜀汉。
原因也很简单,蜀汉承接了两汉的传承,是个偏安朝廷,而东晋认为自己出自两汉的传承,同样是个偏安朝廷。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东晋史学家刁凿齿所著的《汉晋春秋》:“魏武虽复汉禅晋,尚为篡逆,遂以晋承汉。”
还有就是东晋第二任皇帝明帝司马绍知道自己先祖所干的龌龊之事,非常悲痛,认为司马氏得国不正,自然也就看不上其实也是篡逆的曹氏了。所以东晋更加认可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