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不承认蜀汉的正统地位,东晋时习凿齿为尊蜀汉而编造正统授受

西晋不承认蜀汉的正统地位,东晋时习凿齿为尊蜀汉而编造正统授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90 更新时间:2024/1/14 16:46:24

晋朝不承认刘备是皇帝。

史实证据就是《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事迹的史书体裁是“列传”,而不是“本纪”。

所谓“本纪”和“列传”,通俗地说,前者记述皇帝的事迹,后者记述诸侯或名人事迹。刘备驾崩后没享受到“本纪”待遇,这就可以说明晋朝不承认他是皇帝。

至于晋朝官方为什么不承认刘备是皇帝,原因有二。

第一,成王败寇,蜀汉偏居益州一州之地四十余年,终究未能统一天下,实现光复汉室的理想。并且孙权称帝后,蜀汉承认孙权称帝,与东吴在官方层面搞“二帝并尊”,这也消解了蜀汉最后自称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蜀汉从一开始就法统不足,仅有的法统还是自称的。而从诸葛亮承认孙权帝位合法的那一刻起,蜀汉连最后的一块遮羞布都没有了。

刘备

第二,刘备法理性不如曹丕。蜀汉虽然自称汉朝延续,尊奉两汉诸帝,但一个政权是否尊奉前朝皇帝,自称是前朝子孙,从来就不是判断该政权是否为前个王朝延续的关键。

比如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后,他也尊奉汉朝所有诸帝,但没有人承认他是汉朝的延续。

又比如沙陀族的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他尊封唐朝所有皇帝,但没有人承认他是唐朝的延续。

以此类推,魏文帝曹丕的法统来自汉献帝的禅让,这是当时最大的法统。刘备宣称自己是孝景帝玄孙,这没用,他必须要找一个东汉皇帝认祖宗才行。而当时他的法统不管来自哪位皇帝,注定都不如曹丕的汉献帝。

当年刘秀称帝后,没有追尊自己的父亲、祖父为皇帝,而是尊奉汉宣帝为祖、汉元帝为父。为的就是给自己添加法统。刘备称帝后肯定也有这个认祖环节,只是由于史料缺乏,刘备到底认哪位皇帝为祖,现在已经不可知了。

综合两点因素来看,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被曹魏灭了,刘备的法统又不如法统禅让自汉献帝的曹丕,晋朝官方怎么可能承认他是皇帝呢?

习凿齿

当然,前面说的都是官方态度,晋朝时期的学者并不都这么认为。比如东晋时期的史学家习凿齿在创作《汉晋春秋》时,就把蜀汉列为了正统,宣传曹魏是篡逆。在习凿齿看来,晋朝法统承继自汉朝,所以他的作品才叫《汉晋春秋》,直接无视了魏、吴。

说到这里,有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习凿齿尊刘贬曹理论的漏洞——蜀汉灭于景元四年(263年),曹魏灭于咸熙二年(265年),中间隔了两年多时间,汉朝的法统是怎么传到晋朝手上的呢?

为了填补这个漏洞,习凿齿编了个故事。

他说司马昭灭蜀时,派邓艾从蜀汉朝廷继承了东汉朝廷的正统,所以晋武帝司马炎登基为帝时,继承的是汉献帝刘协的正统性,而不是篡位的魏文帝曹丕的王朝。历史上司马炎登基时,还真的专门封了汉献帝和刘备的后人为“驸马都尉”,以添加自己的合法性。

然而尽管习凿齿编了故事,但他的说法还是有漏洞。这个漏洞就是他还是没解决蜀汉被魏国灭亡,晋朝是如何承继法统的。因为司马昭派邓艾灭蜀的时候,当时的曹魏还没有灭亡,司马昭、司马炎在名义上仍然是魏帝的臣子。就算蜀汉有正统,可蜀汉灭亡后,其正统性不应该先由魏元帝曹奂继承后,再转给司马炎吗?怎么能直接转让给身为魏臣的司马昭呢?

总的来说,晋朝的主流态度不承认刘备的皇帝身份,因为如果承认刘备是皇帝,那就等于承认蜀汉是汉朝的正统继承者,而承认蜀汉的合法性就等于否认了曹魏的正统性。刘备和曹魏的正统性,没有可比性,晋朝没必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这种风险极大,回报却极低的事情。

东晋‍形势图

至于东晋时期部分学者尊刘抑曹,这主要是因为东晋偏安江南,所处的背景与当年蜀汉一模一样,非常尴尬,习凿齿提出的观点也是在给江南朝廷找合法性。南宋时期,朱熹等大儒宣扬尊刘抑曹,为蜀汉摇旗呐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基本上偏安朝廷,都习惯以蜀汉为正统)。

最后补充一点,正统在古代非常重要,没人敢对这事懈怠。比如北魏前身叫做代国,这个国号叫了几十年。可到了太元九年(384年)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珪就突然把国号改成了“魏”。拓拔珪“数祖望典”,急急忙忙改国号,其实就是为了争夺正统性。

因为之前的“代”,是晋朝册封的。如果拓拔珪继续称代王,他的法统就不够。而他选择改国号为魏,那就等于把晋朝的根基给抄了,以否定曹魏法统的形式否定了晋朝的法统。

拓跋圭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应当代汉的魏不是曹魏,而是他的拓跋魏,北魏。去掉晋封的代王,与晋一刀两断;改名魏,他的正统性就还在晋之上了。这嘴仗打得精彩,同时也表明了争法统这个游戏在古代真的不是儿戏。

西晋必须以曹魏为正统。因为西晋的法统来自于曹魏,司马炎是通过禅让来获得正统地位的,而曹魏的法统来自于东汉,那可是真正的法统啊。

《三国志》

另外,前蜀汉官员、当时的西晋官员陈寿的《三国志》也是以曹魏为正统,《三国志·魏书》中的《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以及《三少帝纪》,这都是帝王才能有的“本纪”权力,反看《三国志·蜀书》,只有《先祖传》和《后主传》,就是传记而已,和其他的大臣没什么区别。

当然,对于刘备的皇位,《三国志》还是认可的:“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

为何还要认可?没办法,刘备是汉室血脉,建立蜀汉算是根正苗红,这个没办法抹掉。而西晋作为新兴的帝国,对于手下败将也是给予了认可。

三国形势图

东晋的形势可不一样了,因为东晋只有半壁江山,而东晋的统治者们也开始更加推崇蜀汉,认可蜀汉。

原因也很简单,蜀汉承接了两汉的传承,是个偏安朝廷,而东晋认为自己出自两汉的传承,同样是个偏安朝廷。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东晋史学家刁凿齿所著的《汉晋春秋》:“魏武虽复汉禅晋,尚为篡逆,遂以晋承汉。”

还有就是东晋第二任皇帝明帝司马绍知道自己先祖所干的龌龊之事,非常悲痛,认为司马氏得国不正,自然也就看不上其实也是篡逆的曹氏了。所以东晋更加认可蜀汉。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对内平叛较为顺利,但在对外战争中则败绩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对外战争十战九败,武则天美图100张,武则天怎么玩才最厉害

    然而,到了唐高宗的皇后,一代女帝武则天执政后,唐朝的国土面积却出现了大幅度缩水。历朝历代,从大的方面分,战争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对内平叛,一种是对外征伐。唐朝也不例外。武则天执政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战事,但在这些战争中,武则天却也是丧师失地,接二连三丢失领土。对内平叛武则天虽由皇后一步步临朝称制,到最后称

  • 唐玄宗令宦官监视节度使使宦官逐步拥有兵权,甚至妄行废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的兵权,唐玄宗时期有宦官当权吗,唐朝后期宦官专权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代,宦官的定位,第一次出现了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原因,则是因为在唐玄宗时代,唐朝的军事制度开始变了。在唐朝初期,唐朝基本执行府兵制的军事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国家要打仗了,直接从地方募集士兵,然后带到前线去打仗。而如果前线没有战争了,就直接把这些军队解散,让士兵们回家种地。这种

  • 唐朝时俸禄是由百官凭符、牒到相关部门领取,一般按季度发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从九品俸禄,唐朝士兵一年的俸禄,唐朝官员俸禄等级

    那么朝廷会如何将俸禄发到全国各地的官员手中呢?实际上不同时期是有不同方式操作的。春秋战国之前,官员的俸禄比较单纯,就是田邑,各级官员都有自己的土地,这就是他们的收入。随着时代的进步,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另一种俸禄形式,即实物俸禄,它是作为土地的一个补充出现的。到了汉朝就开始出现了货币形式的俸禄。实物

  • 五代十国的混乱使人印象深刻,故使人感觉唐宋之间相隔数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宋五代十国太混乱,唐宋五代资料,隋唐五代又十国全文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建立后梁,立国289年的唐朝灭亡,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中国历史上有两段特殊的时期,一是五胡十六国,二是五代十国。西晋开国不过才二十多年,便因为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南下,致使中原板荡,百姓流离失所,大小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自中国第一个统一政权秦

  • 魏晋隋唐时已出现行尚书台,但只是临时机构,元朝正式设置行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朝行省制度确立的背景,元朝的驿站与行省,元朝行省制度二元制指什么

    王袆在《送申巡检之官序》中记载:“至正十一年,海内多故,天子命勋旧大臣行中书省以镇外服,且以为去朝廷远,事有机速,不可律于常制禀命而行。凡军旅、钱粮、铨选之事,一听其便宜行之。”王袆是明朝官吏,学者。生于至治二年(1322年),死于洪武七年(1374年)。元末曾隐居山中。他的这段话点出了行省制的一些

  • 西域先后出现四个高昌国但均为汉人建立,唐朝为争夺西域将其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地处西域,可高昌国的建立者却都是汉人,这是很特别的。中原的南北朝时代,北魏人麴嘉成为了新的高昌国王,开始了麴氏高昌王朝,在四代高昌王权之中,麴氏高昌维持的时间,也是最久的一个。隋朝时期,高昌曾出兵帮助隋朝进攻高句丽,唐朝初期,高昌国王前往长安朝贡,然而后来高昌与西突厥联盟,太宗派兵征伐,在贞观十

  • 如果没有李自成会怎么样 明朝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当时的明朝已经岌岌可危了,首先一部分应该是朝廷的内部原因,当时明朝后期的皇帝基本上都很荒淫无道,有喜欢道教的,还有沉溺于美色的,最让人不能忍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居然喜欢做木工,当木匠。在当时封建时代,皇帝就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皇帝勤政爱民了那么百姓的生活才会美好,才没有人反对统治,但是你看看最后

  • 王安石写在墙壁上的经典,平淡处见真火候,最后14个字从未被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对王安石的感悟,王安石的十大名句,王安石经典语录44条

    他的功过被史学家们不断争议,但对于爱好文学的人们,他就是那个诗、词、文样样精通的王文公。他的诗自成一家,字字锤炼、含蓄深沉,经典之作《梅花》中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一枝墙角梅惊艳世人;他的文语言朴素却有着极强的逻辑性,《伤仲永》一文流传了千古,至今在中学课本里;他的词作不多,只有20来首,却

  • 如果宋朝讲信誉,严格遵守协议,还会有元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与宋朝共存过吗,元朝跟宋朝有交战吗,宋朝与元朝历史简介

    元朝建立这是蒙古人忽必烈,他是上一任蒙古帝国大汗蒙哥的弟弟,是蒙哥的得力助手,如果蒙哥在钓鱼城之战能够避免战死的话,其实历史是不糊出现元王朝的。但是蒙古帝国以蒙古草原为界限四处征战,成吉思汗死后立幼子拖雷继位,或许是因为郭靖的感召,拖雷对于汗位是拒绝的,其中也有避免蒙古分裂主动让位于窝阔台,但历史证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汉朝最大方,宋朝最小气,清朝要看一个人心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历代年终奖,清朝年终奖一般会奖励什么,古代年终奖清朝怎样发

    最早把年终奖形成一种固定制度的是在东汉时期,叫“腊赐”,据《汉官仪》记载:大将军、三公发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卿发钱10万;校尉发钱5万;尚书发钱3万等。按照当时他们的收入来说,领这一回年终奖,就可以得到一年的工资,这样年终奖发的还真是让人高兴的。唐朝的年终奖比较另类,朝廷允许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