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流砥柱,还是一代权奸?徐渭的一首诗,揭示了徐阶的另一面

中流砥柱,还是一代权奸?徐渭的一首诗,揭示了徐阶的另一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507 更新时间:2023/12/27 19:37:14

明代出了很多的内阁首辅,能位列“十大首辅”的人在历史上评价都是比较高的,其中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杨士奇张居正徐阶等人。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徐阶这个人更是一个多面性的人物,有人称他为“明朝的中流砥柱”,但也有人说他是“一代权奸”,到底哪个评价更加客观一点呢?当年徐渭的一首诗为我们揭示了徐阶的另一面。

仕途顺遂

都说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作为位高权重的人更是拥有多张不同的面具,有时候是善良的、有时候是邪恶的,但最终决定他们为人的还应该是面具地下那副真实的脸孔。

徐阶从小聪明伶俐,也承载了父母对他未来人生的殷切期盼。小时候他父亲做过一个梦,梦中的城隍爷说他是文曲星下凡,这个梦似乎对他贵不可言的人生有了提前的预兆。

后来他真的在科举考试中拔得探花的头筹,随后被任命为翰林院的编修,从此踏上仕途。

当时朝政上张孚敬手握大权,他向嘉靖帝主张废除孔子的尊号且降低对孔子的祭祀标准,其他大臣惧怕张孚敬的权势都不敢说话,只有徐阶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张孚敬大声地斥责他道:“你是不是想背叛我?”徐阶冷哼一声:“背叛源于依附,我从未依附过你,又谈何背叛”。最后这件事以徐阶被贬为延平府推官而划上句号。

虎落平阳的徐阶并没有自暴自弃,即使当个推官他也尽心尽力。他在任期间使得许多冤案得到平反,三百多名蒙冤受屈的百姓被释放。与此同时他还大力创办乡学,抓捕盗贼一百多人。

随后徐阶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的机会,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他一改吏部官员在接见庶官时不多说话的规定,经常向下属的官吏询问民生问题还有边境状况,这样一来许多官员都愿意和他打交道。

而且他知人善任,他举荐的官员包括宋景、张岳等人都是品学兼优的敦厚之士,由此他也深得礼部尚书周用的赏识和器重。周用去世后,他的职位由闻渊接任,此人独断专行,搞得徐阶非常郁闷。

最后他只能请辞自避锋芒,后来嘉靖帝觉得他为官勤勉便将他招到身边当差,不久众官员都举荐他担任礼部尚书,嘉靖帝挽留他在身边,徐阶拒绝了,于是皇帝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对抗严嵩

严嵩专权期间,他成为了徐阶心中最大的敌人。因为刚开始严嵩想笼络徐阶,但他并不理会,后来严嵩就老是到嘉靖帝面前说他坏话,再加上之前张孚敬的前车之鉴,使得徐阶开始思考迂回之策。

他明白按照如今他的权势跟严嵩对抗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徐阶只能假装依附严嵩,并且事事顺从于他。为了获得严嵩的信任,徐阶还送出了自己的孙女与严嵩结为亲家。

严嵩的儿子仗着父亲的权势从不把徐阶放在眼里,平时更是对他百般羞辱,这些徐阶都忍了下来。同时他也一边笼络嘉靖帝,进一步取得了嘉靖帝的信任。

最后嘉靖帝一高兴就提拔他为文渊阁大学士,从此以后徐阶就能进入内阁参与政务了。一次徐阶获得咸宁侯仇鸾通敌卖国的罪证,于是秘密上书给嘉靖帝。之后仇鸾被按照谋反罪处置,其家眷也被流放。

经过这件事嘉靖帝对徐阶更加器重,直接给他加封了太子太师的头衔,地位仅次于严嵩之下。随后他又帮助嘉靖帝主持修建万寿宫再次被加封为少师,而严嵩却遭遇了皇帝的冷落。

此时的徐阶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但他知道弹劾严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便让邹应龙去做这个“坏人”弹劾严世蕃

邹应龙本是徐阶的门生,他对严嵩的专权已经深恶痛绝,这次徐阶出面让他弹劾正中他的下怀。于是他摩拳擦掌、洋洋洒洒地写了奏疏上奏给嘉靖帝,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

随即严世蕃被下令逮捕,严嵩也遭到连累直接退休,而徐阶就此取代严嵩的位置成为内阁首辅。这场博弈徐阶隐忍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随后他便开始了对严嵩一党的清剿。

一首诗披露人性

随着严嵩的倒台,曾经依附于他的一党都遭遇了创伤,胡宗宪自然也成为了徐阶的眼中钉。胡宗宪曾在剿灭倭寇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对朝廷是个有着巨大贡献的人。

但他即使再多军功也摆脱不了“严党”这个身份,因此徐阶自然也不会放过他。徐阶在依附严嵩的时候的忍辱负重在清剿严党的时候被彻底释放,而他对付严党的手段也是相当残酷。

当时徐阶授意南京给事中陆凤仪给胡宗宪罗列了十大罪状,但嘉靖帝念在他的军功上没有追究责任,只是让他辞官回家。

但徐阶哪里肯甘心,在他给罗龙文抄家的时候意外拿到一封胡宗宪曾写给严世蕃的信。因为这封信,胡宗宪被捕入狱最后自杀身亡。

然而这些都是徐阶的手段而已,一切的因果都藏在徐渭那首意味深长的诗里。徐渭本是个大才子,只可惜他总是怀才不遇,在他穷困潦倒之际遇到了胡宗宪,是他给了徐渭人生的希望。

当胡宗宪遭到徐阶迫害的时候,徐渭为他写下了一首诗替他鸣不平:“云间老桧与天齐,腾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

这首诗中“老桧”暗指徐阶,徐渭将他比作秦桧。“与天齐”是说如今徐阶一手遮天,“折竹折梅”是说徐阶因为旧事把胡宗宪给“折”了,“梅林”是胡宗宪的雅号。

此诗中说老桧树遮住了一片天,让其他植物都无法生长,甚至连一片叶子都没留。可以看出徐渭的无奈、辛酸和悲愤,诗中字字充满讥讽,暗示徐阶的狠辣手段。

多年后,明穆宗时期徐阶开始失势,于是他便请求告老怀乡。回到家乡后的他依然没有安心的颐养天年,而是纵容自己的子弟横行霸道,据说他家中的田产高达二十四万亩。

后来弹劾他的状纸在皇帝的案前堆积如山,不得以朝廷只能派海瑞等人去惩治他及家人。后来徐阶在背后一通贿赂的操作使得海瑞直接被罢官处置。

当时社会上有人说:“居住在家里的罢相居然能掌舵朝廷的风向标”,因此大家都将徐阶视为“权奸”。

徐阶在入朝为官期间确实有过建树,也曾一身正气地与朝中权势抗衡。但他晚年不择手段的迫害严党,纵容家人在乡里为非作歹的行为实则不能将其称之为“中流砥柱”。

更多文章

  •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却多管闲事,最后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人,尤其是在明朝的时候,更是十分明显,原本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是不会遭受一家灭口之灾的,可是为何最终他还是在自己一步步的错误选择中于76岁失去自己生命和一家老小70多口生命呢?其中的很多细枝末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信我跟你讲一讲。在大明朝朱元璋册封的开国功臣当中,

  • 明朝的两个预言:一个断定朱棣为帝,一个预言李自成亡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怎么打败李自成的,朱棣为什么杀李自成,李自成对明朝的预言

    一、莫逐燕,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此预言出自铁冠道人张中之口,张中字景和,号真常,元末明初道士,因平常喜戴铁冠,故人称铁冠道人,民间传闻他是刘伯温的师父,刘伯温曾跟其学习天文地理奇门遁甲之术。张中擅长太乙神数,能观云望气,十分灵验,不过他常常装疯卖傻,说一些当时人们以为不着边际的话,知道事

  • 元朝末帝被朱元璋赶出了北京城,一年之内为什么敢3次卷土重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何承认元朝,元朝是被朱元璋打败的吗,朱元璋灭掉元朝后做了什么事

    元朝末年,蒙古族的统治日益残暴,再加上各种天灾,导致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了起义,而在起义军中朱元璋率领的一支最终打败了各路诸侯,问鼎了天下,将元惠帝赶出了北京城,将万里江山从蒙古人铁蹄下解放了出来,虽然朱元璋取得了成功,但是元惠帝并未就此罢休,反而在一年之内三次卷土重来,妄图恢复元朝的江山,但是都

  • 有人说朱元璋是明教出身,真实历史是否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是明教的人吗,朱元璋有加入过明教吗,朱元璋为什么离开明教

    也正是因为这些文学作品的影响,有人甚至觉得明朝的国号也和明教有关,而朱元璋和明教之间的关系更是紧密,至于说朱元璋登基之后明教的衰落,更是和朱元璋息息相关,那么真实历史是否如此呢?朱元璋和明教的关系明教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很是流行,知名度也比较高,可在真实历史上,明教的存在感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因为它一

  • 大家最瞧不起的宋朝才是最大赢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经济的十大特征,如何评价宋朝的经济,历史上的宋朝的经济

    作者说只有读懂了中华大地上的粮食,才有可能真正读懂中国的古代历史。狗尾巴草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为粟的草本植物,粟,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谷子,反过来说,狗尾巴草是粟的野生种,也叫莠,在刚长出来的时候和粟的幼苗很难区分,所以词典里才有“良莠不分”的说法。粟、黍、菽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农作物,相同之处

  • 大蒙古国3次西征,打下了哪些国家?面积多达2725万平方公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他心心念念打算消灭的西夏和金国,在他临终前,都还活着(西夏还剩下一口气)。其次,成吉思汗生前,只进行过一次西征,灭了西辽以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所以说,单纯论成吉思汗打下的地盘,其实也就西辽、中亚、蒙古等地。但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那可就厉害了。大蒙古国一共进行过3次西征,成吉思汗带队西征

  • 作为艺术家,宋徽宗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徽宗艺术成就,宋徽宗的真实人生,宋徽宗的艺术水平怎么样

    宋徽宗做皇帝可谓是一点都不行,他是一个顶级享乐主义的人,在位期间重用奸臣,搅得朝堂不安宁。让北宋天下大乱,各地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北宋王朝由此进入了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虽然作为皇帝宋徽宗并不够格,然而若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恐怕当时宋朝很少有人能比得过宋徽宗,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到底有多高?看一看他所痴迷的那

  • 朱元璋宴请百官,席间刘伯温刚巧看到了酒杯底部,顿时面如土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见刘伯温,刘伯温送朱元璋一筐鱼,刘伯温和朱元璋的关系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之所以可以成功,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刘伯温的存在。据传言,朱元璋曾经宴请朝中百官,刘伯温无意间看到了杯底,一时之间竟然面如土色,他发现了什么?朱元璋对此又是作何反应的呢?号令天下开盛世,态度转变杀群臣当初,朱元璋带领千军万马与其他人共争天下之时,如若不是一众好兄弟为其出谋划,策征

  • 朱元璋有26子,为何无人敢跟朱标争太子?这要看看他背后的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朱元璋朱元璋曾经因为父母亲人的去世而心灰意冷,选择出家为僧,但又在受到朝廷压迫屈辱之时,毅然决然地举起起义的大旗,决心推翻朝廷。1356年时,朱元璋带领起义军队将集庆路占领,并且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到了1364年,朱元璋开始叫自己吴王,与此同时,朱元璋所带领的军队所向披靡,接连打败陈友谅、张士诚

  • 堪称明朝第一名臣的张居正,死后却背负无数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丞相张居正简介,明朝一代忠臣张居正,张居正为明朝的贡献

    第二类为乱世之臣,这种大臣不但像第一种大臣一样,掌握圣人之言,而且还掌握着一门独特的学科,厚黑学,这种大臣的破坏力极大,往往能够葬送一个朝代,代表的如安禄山,姚广孝之人。第三种叫做救世之臣,这种人百年难遇,一般一个朝代出不了一个,他们往往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以特殊的方式,拯救一个没落的朝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