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出了很多的内阁首辅,能位列“十大首辅”的人在历史上评价都是比较高的,其中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杨士奇、张居正和徐阶等人。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徐阶这个人更是一个多面性的人物,有人称他为“明朝的中流砥柱”,但也有人说他是“一代权奸”,到底哪个评价更加客观一点呢?当年徐渭的一首诗为我们揭示了徐阶的另一面。
仕途顺遂
都说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作为位高权重的人更是拥有多张不同的面具,有时候是善良的、有时候是邪恶的,但最终决定他们为人的还应该是面具地下那副真实的脸孔。
徐阶从小聪明伶俐,也承载了父母对他未来人生的殷切期盼。小时候他父亲做过一个梦,梦中的城隍爷说他是文曲星下凡,这个梦似乎对他贵不可言的人生有了提前的预兆。
后来他真的在科举考试中拔得探花的头筹,随后被任命为翰林院的编修,从此踏上仕途。
当时朝政上张孚敬手握大权,他向嘉靖帝主张废除孔子的尊号且降低对孔子的祭祀标准,其他大臣惧怕张孚敬的权势都不敢说话,只有徐阶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张孚敬大声地斥责他道:“你是不是想背叛我?”徐阶冷哼一声:“背叛源于依附,我从未依附过你,又谈何背叛”。最后这件事以徐阶被贬为延平府推官而划上句号。
虎落平阳的徐阶并没有自暴自弃,即使当个推官他也尽心尽力。他在任期间使得许多冤案得到平反,三百多名蒙冤受屈的百姓被释放。与此同时他还大力创办乡学,抓捕盗贼一百多人。
随后徐阶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的机会,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他一改吏部官员在接见庶官时不多说话的规定,经常向下属的官吏询问民生问题还有边境状况,这样一来许多官员都愿意和他打交道。
而且他知人善任,他举荐的官员包括宋景、张岳等人都是品学兼优的敦厚之士,由此他也深得礼部尚书周用的赏识和器重。周用去世后,他的职位由闻渊接任,此人独断专行,搞得徐阶非常郁闷。
最后他只能请辞自避锋芒,后来嘉靖帝觉得他为官勤勉便将他招到身边当差,不久众官员都举荐他担任礼部尚书,嘉靖帝挽留他在身边,徐阶拒绝了,于是皇帝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对抗严嵩
严嵩专权期间,他成为了徐阶心中最大的敌人。因为刚开始严嵩想笼络徐阶,但他并不理会,后来严嵩就老是到嘉靖帝面前说他坏话,再加上之前张孚敬的前车之鉴,使得徐阶开始思考迂回之策。
他明白按照如今他的权势跟严嵩对抗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徐阶只能假装依附严嵩,并且事事顺从于他。为了获得严嵩的信任,徐阶还送出了自己的孙女与严嵩结为亲家。
严嵩的儿子仗着父亲的权势从不把徐阶放在眼里,平时更是对他百般羞辱,这些徐阶都忍了下来。同时他也一边笼络嘉靖帝,进一步取得了嘉靖帝的信任。
最后嘉靖帝一高兴就提拔他为文渊阁大学士,从此以后徐阶就能进入内阁参与政务了。一次徐阶获得咸宁侯仇鸾通敌卖国的罪证,于是秘密上书给嘉靖帝。之后仇鸾被按照谋反罪处置,其家眷也被流放。
经过这件事嘉靖帝对徐阶更加器重,直接给他加封了太子太师的头衔,地位仅次于严嵩之下。随后他又帮助嘉靖帝主持修建万寿宫再次被加封为少师,而严嵩却遭遇了皇帝的冷落。
此时的徐阶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但他知道弹劾严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便让邹应龙去做这个“坏人”弹劾严世蕃。
邹应龙本是徐阶的门生,他对严嵩的专权已经深恶痛绝,这次徐阶出面让他弹劾正中他的下怀。于是他摩拳擦掌、洋洋洒洒地写了奏疏上奏给嘉靖帝,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
随即严世蕃被下令逮捕,严嵩也遭到连累直接退休,而徐阶就此取代严嵩的位置成为内阁首辅。这场博弈徐阶隐忍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随后他便开始了对严嵩一党的清剿。
一首诗披露人性
随着严嵩的倒台,曾经依附于他的一党都遭遇了创伤,胡宗宪自然也成为了徐阶的眼中钉。胡宗宪曾在剿灭倭寇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对朝廷是个有着巨大贡献的人。
但他即使再多军功也摆脱不了“严党”这个身份,因此徐阶自然也不会放过他。徐阶在依附严嵩的时候的忍辱负重在清剿严党的时候被彻底释放,而他对付严党的手段也是相当残酷。
当时徐阶授意南京给事中陆凤仪给胡宗宪罗列了十大罪状,但嘉靖帝念在他的军功上没有追究责任,只是让他辞官回家。
但徐阶哪里肯甘心,在他给罗龙文抄家的时候意外拿到一封胡宗宪曾写给严世蕃的信。因为这封信,胡宗宪被捕入狱最后自杀身亡。
然而这些都是徐阶的手段而已,一切的因果都藏在徐渭那首意味深长的诗里。徐渭本是个大才子,只可惜他总是怀才不遇,在他穷困潦倒之际遇到了胡宗宪,是他给了徐渭人生的希望。
当胡宗宪遭到徐阶迫害的时候,徐渭为他写下了一首诗替他鸣不平:“云间老桧与天齐,腾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
这首诗中“老桧”暗指徐阶,徐渭将他比作秦桧。“与天齐”是说如今徐阶一手遮天,“折竹折梅”是说徐阶因为旧事把胡宗宪给“折”了,“梅林”是胡宗宪的雅号。
此诗中说老桧树遮住了一片天,让其他植物都无法生长,甚至连一片叶子都没留。可以看出徐渭的无奈、辛酸和悲愤,诗中字字充满讥讽,暗示徐阶的狠辣手段。
多年后,明穆宗时期徐阶开始失势,于是他便请求告老怀乡。回到家乡后的他依然没有安心的颐养天年,而是纵容自己的子弟横行霸道,据说他家中的田产高达二十四万亩。
后来弹劾他的状纸在皇帝的案前堆积如山,不得以朝廷只能派海瑞等人去惩治他及家人。后来徐阶在背后一通贿赂的操作使得海瑞直接被罢官处置。
当时社会上有人说:“居住在家里的罢相居然能掌舵朝廷的风向标”,因此大家都将徐阶视为“权奸”。
徐阶在入朝为官期间确实有过建树,也曾一身正气地与朝中权势抗衡。但他晚年不择手段的迫害严党,纵容家人在乡里为非作歹的行为实则不能将其称之为“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