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元宵节猜灯谜,见一抱瓜老妇,回宫下令:斩杀附近所有百姓

朱元璋元宵节猜灯谜,见一抱瓜老妇,回宫下令:斩杀附近所有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72 更新时间:2023/12/25 18:31:29

这样的传奇经历让人无法忘怀,他就是朱元璋

而人们对他的夫人马皇后则并不了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马皇后的脚。

因为小时候其父母不愿让女儿遭受裹脚的苦痛,导致马皇后的脚比一般女子的大,也被人戏称为“大脚马皇后”。

马皇后与朱元璋是属于互补型的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朱元璋也被马皇后的温柔贤淑品德以及自身魅力所深深吸引。

而反观朱元璋的性格特征,最显著的便是暴躁多疑,在称帝之后便变之更甚。

曾在一次元宵佳节猜灯谜时,因一名妇人手抱西瓜,便斩杀附近所有的无辜生民,这不禁让人深切关注朱元璋勃然大怒的原因!

多疑症缘由,称帝后频发

正所谓,“谁都不是铁石心肠,但一次次‘关机’,一场场‘信号不好’,让心一层层的蜕变,变铁,变得小心翼翼,变得多疑”。

朱元璋的多疑也不可能一日养成,而这与他的幼时经历息息相关。

朱元璋出生贫寒之家,可谓是一穷二白,甚至穷到经常吃不上饭。

可是他还是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努力生存下去,为了混口饭,朱元璋当过乞丐,当过和尚,饱受人间苦痛。

正是这年少时期,就身处于生活的黑暗深处,才造就了朱元璋敏感多疑,变得不再轻易相信他人的性格特点吧。

尤其是称帝之后,对大臣的戒备心很重这点也可体现出来,后来的“杯酒释兵权”不正是如此嘛!

这不免让人回忆起三国时期的曹操,同样的性格多疑,经常滥杀无辜,朱元璋与其不相上下,对大臣戒备心重的他,常常令许多忠臣良将无辜受难。

明太祖新上位时期,有一名大臣叫做徐一夔,为讨圣上欢心,在他面前留下好印象,便写了一篇贺表上奏给朱元璋。

让他没想到的是,奏折上的内容并没有使朱元璋欢喜,反而引得龙颜震怒,且即刻下旨将其关入大牢。

原因就在于贺表上写的,“光天之下,天生圣人”,其本意是夸赞朱元璋称帝,乃是天命所归。

但这在朱元璋看来,却是在内涵他年少时期,为了能够活命出家当和尚,“光天”不正是暗示自己“光头过”嘛。

徐一夔恐怕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小小的两个字,居然会给自己造成牢狱之灾,诚然,这足见朱元璋的疑心病之重!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竟然仅仅是他多疑症发作的开端!

元宵灯谜之灾

朱元璋因为疑心病产生的冤案还有很多。

尽管我们知道,上位者中纵然需要一定的手段,去将局面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但是宁可杀错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观念还是不免令人有些寒心。

如果是因自己的多疑,而造成的冤案,则更是让人惋惜。

就有这样一桩无主冤案,让本该是元宵佳节共团圆的时节大变样。

灯会上正猜谜的朱元璋,因一幅画而大开杀戒,夺取了上千无辜百姓的性命。生命何其珍贵,却因帝皇的疑心而惨遭迫害。

古人夜间并没有多少娱乐项目,因此过节就非常受追捧,因为逢年过节,会比平常增添许多活动,元宵佳节猜灯谜便是其中之一。

某一年元宵佳节里,朱元璋也忙里偷闲,到集市上逛灯会,还一连猜中了好几个灯谜,龙心大悦。

忽然间,一个独特的灯谜吸引到他,灯谜无文字提示,而只画着一个身穿华服,赤脚并抱着一个大西瓜的妇人。

本来画中也并没有任何奇特,周围的百姓看到这幅画都哈哈大笑,却让这位多疑的皇帝脸色变得极为阴沉。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生在淮西一带,所以这个抱着西瓜的妇人,就像在暗示自己的出身,而他又娶了大脚马皇后,妇人赤足又怀抱大西瓜,又让他疑心加重。

因此,朱元璋深思一番后,认为这是民众在嘲笑他的出生贫寒,又娶了一个大脚的老婆。这深深的刺痛朱元璋敏感多疑的神经,因此他对此十分愤怒,当下就回到宫中。

一回到皇宫,朱元璋就下令捉拿这幅画的画师,可是锦衣卫使出全力,也无法探查出画作的技师,这也导致无主冤案的发生。

抱着宁杀错勿放过的心态,朱元璋下令将附近所有居民全部砍杀,上千条性命血流成河,暴躁多疑的性格显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免让人唏嘘,人命不当如草芥般随意滥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亦是高处不胜寒,才更加放大了受童年经历影响,印在他骨子里的那根敏感多疑的神经吧!

太祖朱元璋的一生充满着浓烈的传奇色彩,出生贫寒却靠自己的才能成就一番霸业,他也成了统一中原的开国皇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还加强了中央集权。

虽然性格残暴多疑,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伟大功绩。

诚然,我们也无法忽略掉,他因为自己的疑心而造成的许多冤案。只因一个抱着西瓜的妇人图,而随意斩杀上千百姓性命,这是何等的残暴无情。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又有哪个丰功伟绩的人是毫无争议的呢?古代帝王本就是矛盾又多情,朱元璋同样如此。

也许是出生贫寒之家,年少时期就见识过社会的黑暗面,加之为了生存奋力挣扎过的坎坷经历,才造成了朱元璋如此多疑和不安的心态吧,也使他无法轻易的相信他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要是朱元璋能给他的臣子百姓多一分的宽容,少一分猜测和多疑,相信必然会为他的帝王形象加分,也不至于造成元宵佳节上千人血流成河这样的冤案了。

可惜在马皇后逝世后,缺乏枕边人的规劝后,他的性格也变得更加的多疑暴躁。

而在当今社会与他人的相处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多一分的宽容与理解,相信这也必然会为你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

更多文章

  • 都是清官,都怼皇上,包拯一世富贵,海瑞却一辈子朝不保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海瑞和包拯谁官大,海瑞与包拯的关系,包拯和海瑞谁更有魅力

    包拯第一,出身不同。包拯出生世家,父亲也曾高中进士,再加上宋朝官员待遇极好,国家富裕,包拯的家庭条件必然不差。海瑞则完全不同,他出生贫民家庭,而且是在海南出生,这个地方在明朝是被贬谪的官员才会去的地方。如此荒凉孤僻的地方,自然没有足够的教育条件,因此,虽然海瑞自幼刻苦学习,但始终未能考中进士。海瑞第

  • 重文轻武:宋朝社会催化的科举制改变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科举制有什么变化,宋朝科举制演变,宋朝科举制的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自隋朝之后,国家进入大一统的全盛时期,皇权得到绝对加强,为了巩固皇权,必然要打击已经存在了千年的门阀士族制度,而正是这一历史潮流,竟无意中开启了中国一个新的纪元,文人的纪元。重文轻武社会下催化的科举制改变了什么重文轻武一直是多年来宋朝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其实这只是中华历史的一个小小的波纹而已。在当时的

  • 为什么朱元璋会杀戮功臣,赵匡胤却杯酒释兵权,未杀一个功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和赵匡胤谁厉害,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历史评价,赵匡胤和朱元璋谁的功绩大

    最和平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领兵大将都回家做富家翁,皇帝也巩固了权势,堪称皆大欢喜。为什么白手起家的皇帝朱元璋会诛杀功臣,而赵匡胤却能大度的让大将作富家翁呢?我认为,除了大家普遍认为的性格和气量问题,最重要的,我觉得跟他们的出身有关。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没有任何根基,没有任何可供信任的人手,完全靠自

  • 靖康耻有多耻?公主妃嫔上衣尽脱,跪地身披羊皮,皇后受辱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靖康最惨公主是谁,靖康美女,靖康真实照片

    靖康之耻,被称为中国历史八大耻辱之一。在徽钦二帝一次又一次的昏招之下,一个本可以在历史中留下千古光辉的强盛国家,硬生生地走向灭亡,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耻辱一笔。三千嫔妃王公贵族,由徽钦二帝带头,被金人作践,万千女性羊入虎口。割地赔款不够,欲壑难填,竟以帝姬抵押金银,任听帅府选择。那么,靖康之耻是

  •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因酒后失言,被好友陈亮讹诈十万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亮与辛弃疾的友谊,辛弃疾陈亮简介,辛弃疾与陈亮什么关系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这首词是辛弃疾在《贺新郎》里写的,同时也是他与陈亮两个人的往来应答之词。这首词的意思是说:昨日已经过去,但是昨日又好像就在眼前,怀念当初在长亭把酒的时候,陈亮一袭布衣,仿佛务农归来的陶渊明,但是陈亮的胸中燃烧着的,却是卧龙诸葛整顿天下的烈焰。志趣相投,惺惺

  •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为何要等马皇后死了,才敢发动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临死前对朱棣的四个字评价,朱棣靖难朱元璋能赢吗,历史上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

    自古以来这个四皇子就都不是省油的灯,首先是明成祖朱棣,再来是雍正皇帝,说实话我也挺好奇,是不是四这个数字就是天子的数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朱棣。首先可以确定,朱棣这个人十分有野心而且心狠,可以说深得朱元璋真传,朱元璋在做了皇帝后请功臣在庆功楼里庆祝,随后就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炮轰庆功楼,而这个朱棣呢,

  • 清朝的统治者为什么要保护明朝的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对明朝皇陵的保护,清朝为何不敢动明朝皇陵,明朝皇陵布置图

    第一,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十分搞笑的是,与明朝战争了几十年,屠杀汉人无数的满清八旗,入关的理由居然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因为满清八旗自己十分清楚,自己在中原地区看来就是结局,边疆的蛮夷小族,虽然战斗力强大,但是依然只是蛮夷而已。清兵入关所以,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他们不但打着为崇祯

  • 明朝最嚣张特务机构,东西厂、锦衣卫惹不起,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朝锦衣卫贺世忠,明朝六大特务机构

    林肯曾经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我认为这句话用在一个职业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特务。从古至今,特务这个组织就是非常特殊且重要的,特务是在每个时期对于国家大事分析的重要人员,也是辅佐高官的得力助手。特务这个组织在我国最吃香的时候,是在明朝,先是设立了东西长和锦衣卫。后来,皇帝为了更

  • 既是治安之利器、又是朝廷心腹之患,明代土司兵为何是把双刃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各个土司兵力,明代抗倭土司,明代京城治安

    土司制度中国古代针对地方人民的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它有点类似于俄国的农奴制,中央朝廷亲封的土司首领拥有绝对的地方大权,同时也具有世袭的性质。“世官、世土、世民”是土司制度的重要特点同时它是中国封建王朝制度中的一把双刃剑,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土司制度一方面是中央王朝追求的“以夷制夷”,借助遵循土司

  • 宋朝有多发达?范公的2条救灾神操作,879年后的美国还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经济富足,城市繁荣,文坛兴盛,外界向往。但军事上却异常憋屈。被西夏人欺负,被金人攻占首都,被蒙古人吞并国家。提起宋朝,没有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没有唐“万国来朝”的霸气,没有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但历时319年,结束五代十国乱局的宋朝,真的这般不堪吗?凭一己之力生生耗死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