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骊姬之乱”是怎么回事?毒美人如何祸乱邦国

晋国“骊姬之乱”是怎么回事?毒美人如何祸乱邦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11 更新时间:2024/2/20 15:30:39

骊姬,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国君的女儿,晋献公姬,诡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计,生不详,死于前650年。

“骊姬之乱”是怎么回事?

周成王在位时,封幼弟叔虞为晋侯,传九世进入春秋时期。春秋初年,晋国君权微弱,而国君的同宗大族曲沃庄伯及其子曲沃武公力量却很强大。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灭晋,尽有晋地。次年,周命曲沃武公为晋侯,号晋武公。公元前677年,晋武公死,子诡诸立,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称得上是一位能干的君主。他内平祸乱,外拓疆土,使晋国空前强大起来。但是,他晚年溺于酒色,亲手制造变乱,祸及三个儿子、一个孙子、十几位大臣。虽然在外流亡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城濮一战而成为中原侯国,使晋国登上霸主的宝座,坏事变成了好事,但这场延续三十年的变乱却使晋国遭到极大的损失。个中缘由,还得从头说起。

[var1]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决定攻打骊戎(居住在今山西晋城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按古代惯例,出兵征战之前,先要叫主管天象历法的官吏进行占卜。

占卜后,负责占卜的史官史苏对晋献公说:“此次攻打骊戎,是‘胜而不吉’。望大王还是停止攻伐为好。”

但晋献公没有听从史苏的话,照样出兵,结果还真的打了胜仗,并俘获了骊戎最漂亮的美女骊姬和她的妹妹少姬。

在庆贺胜利的重大宴会上,晋献公为证明自己出兵的正确,同时也是为了奚落史苏这次占卜的“错误”,特意赐酒一杯给史苏,但没有赏赐菜肴。

史苏接过酒来,一饮而尽。他并不认为自己的预言是错误的。

晋献公进一步责问史苏道:“寡人不但战胜了骊戎,而且还俘获了天下无双的美女骊姬。这不但是胜利,而且是大吉。真是大吉大利啊!”

面对国君,史苏当然不敢再加争辩。离开宴会后,当大夫里克问他为什么攻伐骊戎是“胜而不吉”时,史苏是这样回答的:“骊戎有男子,却也有女子。今天晋国的男子战胜了骊戎,日后必然是骊戎的女子战胜晋国。”

里克追问道:“此话怎讲?”

史苏答道:“有史为证!夏战胜有施时,有施人把美女妺喜献给夏桀,结果夏因妺喜而亡;商纣王战胜有苏时,有苏人把美女妲己献给商纣王,结果商因妲己而亡……如今主上战胜骊戎,骊戎献骊姬、少姬二女求和,与当年如出一辙。况且主上宠爱骊姬,比起夏桀对妺喜、商纣对妲己的宠爱有过之而无不及,晋国怎么能不重蹈夏、商的覆辙呢?”

通过上面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出,史苏是借占卜之名,行历史分析之实。那么,史苏的预言究竟能否实现呢?

事实证明史苏的预言是正确的。

当骊姬被带到面前时,晋献公立刻被这带有异域风味的美女吸引住了。只见她白里透红的面容,犹如含苞待放的桃花;两只深邃明亮的大眼睛,既透出毫无惧意的野性,又有一种勾人魂魄的魅力;纤腰虽如杨似柳,但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韧性和强劲,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美。这一切,都是晋献公在所临幸过的女人中从没有见过的。望着如花似玉、别具风情的异域美女,晋献公禁不住心猿意马,骨软筋酥。若不是有众文臣武将在侧,他早就按耐不住心中升腾的欲火,立刻把这个美人拥在怀里。

晋献公本来是准备接受群臣朝贺的,但面对如此动人心魄的美女,他早已神不守舍了,只是草草地应付一下,便宣布退朝了。

一夜云雨,百般恩爱,从此奠定了骊姬在晋献公心中别人无法取代的地位。不久,骊姬便怀有身孕。晋献公知道后,降旨后宫对她百般照料。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骊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奚齐的降世,更加深了晋献公对骊姬的宠爱。

此时,晋献公共有九个儿子,名见经传的有五个:太子申生,齐姜所生;公子重耳、夷吾,大戎部落进贡的两位美女所生;骊姬所生的奚齐;还有一个便是同骊姬一起入宫的少姬所生的卓子。晋献公宠爱骊姬,便不顾太卜偃和史苏龟筮的劝谏,择日告庙,立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晋献公既立骊姬为夫人,便想废去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var1]

这骊姬不仅人长得俊美异常,而且聪明颖慧,颇有心机。一天,晋献公被骊姬侍奉得心满意足之后,又高兴地对骊姬提起让奚齐取代申生为太子的事。没想到骊姬却跪在地上说:“申生早已立为太子,各国诸侯没有不知道的。太子无罪,岂可随意废掉!主上如果因我母子私情而废掉太子,我宁愿自杀,也不敢从命。”

晋献公听了这一番话语,竟信以为真,就打消了废立的念头,更加佩服夫人的贤德。

其实,骊姬的这一番话语是言不由衷的。她心里恨不得马上立奚齐为太子,但她估量形势,觉得对自己不利:一来申生作太子时日已久,无故废立,群臣不服,必然有人百般劝阻;二来申生与重耳、夷吾相友爱,三公子各有党羽,申生地位难以动摇。说了做不到,惊动对方,反误大事。于是,骊姬百般劝阻,骗得晋献公的信任,暗地里却勾结晋献公的内宠优施,由优施出面,又勾结晋献公的外宠梁五、东关五两位大夫,让他们离间三公子,削弱申生的力量。

一天,晋献公临朝听政。梁五出班奏道:“西戎近来又在骚扰我国边境,有些重镇不能不加强防守。曲沃乃宗邑之地,应该派有地位、又能带兵打仗的太子申生前去防卫;蒲城、屈城这样的边疆重镇也应该派像重耳、夷吾这样的贵公子去防守。他们三位既是高贵的王子,又都是有才能的人,派他们前去,一定能威慑住戎敌,使戎敌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既保卫了国家,又为几位公子创造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没等梁五把话说完,晋献公便说:“几位公子年纪尚轻,能担当如此重任吗?”

东关五在一旁说道:“几位公子年纪虽轻,但可以派人去辅佐他们啊。杜原款、狐毛、吕怡甥等人德高望重,有他们前去辅佐,保证万无一失。”

杜原款等人是晋献公所信任的正直大臣,也是骊姬觉得碍手碍脚的人物。晋献公听东关五这样说,的确很放心,于是准奏了。

这样,骊姬通过“二五”实现了她一箭双雕的目的。她不仅把太子申生送到外地,连同重耳、夷吾和视为眼中钉的杜原款、狐毛等晋献公信任的近臣也一并发落外地。至此,太子和几名近臣与晋献公的消息完全断绝了。

支派走太子和二位公子,使三人远居晋国边邑,彼此不能相顾。这样,骊姬夺嗣之计就迈出了第一步。接着,骊姬又开始策划第二步,她要给奚齐、卓子找个强硬的靠山。挑来选去,她选中了荀息。这荀息智谋过人,当年曾献假虞灭虢,以一璧一马而灭虞虢二国,颇受晋献公信任。因此,骊姬选中了荀息,她要把荀息拉过来,为己所用。

一天,正巧奚齐也在晋献公和骊姬面前,骊姬看着奚齐,对晋献公说道:“大王,妾看奚齐已到拜师学习的年龄了。诸臣之中,学富五车的人虽然不少,但德才兼备、又能使大王与臣妾真正放心的,唯有荀息一人。臣妾想请荀息做奚齐的老师,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一听此言,晋献公十分高兴地说:“夫人所言极是,与寡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荀息确实是最可靠而又最为合适的人选。”

于是,晋献公下令以荀息为奚齐的老师。

频频得手之后,骊姬又开始策划关键的第三步:害死申生,谋夺太子之位。

[var1]

不久,传来了晋国北部边疆遭到北狄入侵的消息。骊姬听到后,赶快找到“二五”商量如何借此机会除掉申生。“二五”虽然出了些主意,但骊姬都觉得不妥,最后还是美人的计谋高人一筹。骊姬说:“我看还是这样最稳妥。你们俩人说服大王,派申生前去迎敌。他只有带兵打仗的权力,而发兵权却在你们手里。你们给他派一些老弱残兵去,车马也挑些不好的给他。这样,如果他战败被杀,那是最好不过的了。退一步说,他如果命大没被打死,战败回来也是要治罪的。”

“二五”一听,连称妙计,分头游说晋献公去了。

然而,由于北狄这次入侵规模不大,申生没费什么劲就把敌人赶跑了。

骊姬听说申生得胜而归,又气又恼,但也没有办法,只好从长计议了。深思熟虑之后,她又想出了一条毒计。

这一天,骊姬对晋献公说:“大王年事已高,身边需要有人照料,而奚齐和卓子年岁还都小,一时还靠不上他们,大王何不召太子回来,我们母子也能有个依靠。”

晋献公觉得有理,便派人到曲沃去召申生。

申生是个孝子,接到父亲命令后立刻返京,先见父亲。然后入宫拜见骊姬。骊姬设宴款待,请申生异日相陪,游园观花。申生虽觉欠妥,但不愿有悖后母之意,只好违心答应。

当天晚上,骊姬不卸装,不更衣,坐在锦墩上直掉眼泪。晋献公一见爱妃如此模样,顿时睡意全消,连连催问。骊姬这才抽抽噎噎地说:“大王,您可要给我做主啊!我好意请太子饮酒,不料太子他却酒后无礼,对我动手动脚,我奋力推她,他才悻悻作罢。他还说什么大王年纪已老,你何必作我母亲?昔年祖父年老,把我母亲遣归我父,今我父年老,你必有所遣,不归我归谁?说着说着又要动手拉我,我奋力挣扎,他才没有得逞。……呜呜……他还邀我同游花园。大王如若不信,请亲去查看,自然就会明白的。”

在晋献公的百般安慰下,骊姬合上泪眼,坦然入睡了。可晋献公却气得七窍生烟,一夜不曾合眼。

次日天明,晋献公自去花园树林中的高台上隐身。骊姬在衣着上并没有怎么刻意修饰。唯独在头发上大做文章,悄悄在发髻上抹了不少蜂蜜。

当阳光已暖洋洋地照满整个花园的时候,骊姬来到了那里。一到园门,便见申生早已恭候在门前了。申生陪着骊姬从花圃前慢慢地向林苑移步。此时,盘旋在花蕊上的蜂蝶,闻到蜜香,纷纷离开盛开的鲜花,围着骊姬飞舞。骊姬神色惶然,往申生的身边靠了靠,侧脸吩咐道:“太子,快替我赶走这些讨厌的蜂蝶!”申生不敢怠慢,举起宽大的衣袖,前后轰赶着。

申生轰赶蜂蝶时,骊姬故意左右躲闪。晋献公远远望见,真的以为太子要拥抱骊姬,做那苟且之事,顿时气得七窍生烟,火冒三丈。回到后宫后,他立即就要下令处死申生。

骊姬见状,连忙跪下,婉言劝道:“太子是我请到宫中来的,要是为了此事杀了他,别人还以为是我害了他。何况宫中暧昧之事,难以说清,此事若是传了出去,非但大王不光彩,臣妾也无脸做人,还是暂且饶了他吧。

晋献公觉得言之有理,只好忍下这口气,但还是把申生赶回了曲沃。他心中恨死了这个不肖的儿子,派人暗中搜寻申生的罪状,必欲置之于死地。

[var1]

此时,申生还蒙在鼓里,什么事也不知道。回到曲沃,他正为不知因为何事惹怒父王而迷惑不解时,忽有使者传来骊姬的口谕,说是梦见已故申生之母齐姜向她哭诉“缺衣少食”,让太子赶快祭祀。于是,申生就在曲沃的宗庙里祭祀,恭敬虔诚地祭祀了母亲。事后,又按照当时的礼节,派专人把祭祀的酒肉送到京城一些,给亲人们分享。

申生的使者抵达京城时,适逢晋献公出猎,六天之后才回来。骊姬向晋献公禀报了太子申生祭祀齐姜的事,并说:“有胙肉美酒,以待大王。”此时,晋献公由于旅途劳顿,又饥又渴,拿起一块胙肉就要吃。骊姬连忙劝阻说:“从外面送来的东西,可要当心,别吃坏肚子。”

晋献公觉得夫人对自己真是关心,顺手把手里的胙肉扔给了猎狗。猎狗叼起胙肉,几口吞进,眨眼间四脚朝天,口吐白沫死了。

骊姬见状慌了,声色俱变:“这,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里面有毒?”说着,举起酒杯,将美酒倒在地上,但见美酒洒过的地方,地面即刻鼓起,窜出淡淡的蓝烟。

骊姬仍不相信,又拉过一个小内侍,喝令他再尝酒肉。那小内侍已亲眼目睹了方才的一切,连忙跪地求饶。骊姬哪里肯依,命令身边卫士,强行灌酒塞肉。可怜那小内侍,酒肉才入口,便鼻孔出血,倒地死去。

见此情景,骊姬一声尖厉的吼叫,扑在地上就哭。边哭边说:“大王,太子怎么竟下这样的毒手!谁不知将来的王位是他的,可现在就等不及了,竟要把大王毒死。他也太狠心了。大王,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娘几个可怎么办哪?”说着,伸手去抢酒肉,大叫:“奚齐、卓子,快来呀!咱们趁早死了算了。”

晋献公扯住骊姬,双手搀起,连声痛骂道:“这丧尽天良的畜牲!上次他对你无礼我就要治他死罪,你还替他求情。这回不许夫人多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畜牲!”

第二天,晋献公怒气冲冲地登上朝堂,以申生逆谋遍喻群臣:“申生下毒,谋逆君父,罪该处死!”群臣面面相觑,哪敢说一句话?于是,晋献公派梁五、东关五率兵车二百乘,讨伐曲沃。

老国舅狐突闻讯,连忙派人前往曲沃送信。申生接到信,虽觉得冤枉,但他是个孝子,决心自杀以明心志。太傅杜原款劝他或鸣冤朝堂,或出奔他国避难。申生道:“君父离开夫人,觉睡不着,饭吃不香。我若鸣冤,君父护着夫人,未必加罪,反伤父心;我若出奔,人们便以为我不孝,我如果说出实情,昭彰父亲的错处,又被诸侯耻笑。如今我内困父母,外困诸侯,真是进退两难啊,不如死了算了!”

说罢,大哭一场,北向跪拜,自缢而死。

[var1]

梁五、东关五兵临曲沃,申生已死半日。于是,他们便把太傅杜原款押回京城。晋献公让杜原款证实太子谋逆之罪。杜原款攘臂大呼:“说太子谋逆,真是天大的冤枉!杜原款所以不随太子去死,就是为了表明太子的心志。胙肉美酒已存留六天,若是有毒,岂有日久不变的道理?”

骊姬大叫道:“杜原款空为太傅,辅导无能,还不赶快杀了他!”

杜原款不待武士扑过来,便以头碰柱,脑浆迸裂而死。群臣见了,无不流泪。

骊姬害死了申生,已经实现了夺嗣之计,可她并未就此罢手。不久,她又故伎重演,向晋献公屡进谗言,迫使重耳、夷吾出奔他国。这样,宫室中再也没人能与奚齐争位。于是,晋献公立奚齐为太子,骊姬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奚齐被立为太子的这年秋天,晋献公病倒了。眼见晋献公病势日甚一日,骊姬半跪在病榻前,哭泣着说:“主上遭逢骨肉之变,逐出公族而立奚齐。一旦驾崩,我是妇人,太子年幼,如果二公子挟外援求入,我母子依靠何人?”

晋献公颤抖着伸出青筋暴突的手,抚弄着骊姬的黑发说:“夫人不必担忧,太傅荀息忠贞,没有私心,寡人已有安排。”

不久,晋献公去世,荀息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奚齐为君,使主丧事,百官都来哭灵。大夫里克和丕郑密约,派心腹卫士身着异服,混在杂役当中,趁奚齐吊孝的时候杀死了他。优施在旁拔剑相助,也被杀死。这样一来,秩序大乱,葬礼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荀息闻讯,匆忙抢入灵堂,抱着奚齐尚有余温的身体大哭道:“臣受命托孤,理当不离太子左右,严加防范才是。如今太子遇刺,完全是臣的过失啊!”

说罢,便欲以头触柱。

骊姬见状,红肿着眼睛奔过来劝阻,说:“主上尸骨未寒,大人怎不让他安宁?奚齐虽死,卓子尚在,仍是主上骨肉。望大人节哀顺变,悉心辅佐卓子,以慰主上在天之灵。”

荀息觉得有理,决定依令行事。葬礼结束后,荀息又拥立九岁的卓子为国君,居朝堂行事。不久,里克再一次发动政变。他聚起家甲,暗中联络丕郑、雅遄等大夫,攻入朝堂,摔死卓子,剑杀荀息。东关五、梁五二人也死于混乱之中。

骊姬绞尽脑汁坑人害人,到头来却是竹篮子打水——落得一场空,连年轻的生命也未能保全。眼见大势已去,自家性命难保,骊姬终于狠下心来,投湖自杀了。

更多文章

  • 六个打一个还都没打赢,六国合纵抗秦为什么屡屡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六国合纵抗秦能打赢吗,六国合纵抗秦的真相,六国总共几次合纵抗秦

    [var1]战国和春秋不同,春秋时期打仗是为了争霸,换句话说就是谁能当老大。而战国是为了侵略,是为了要你的土地,说直白点,就是让你残疾或者让你死。战国中的战争带来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土地。我如果打赢了,就会占领你的土地,那么这必然产生一个问题,合纵的国家有些国家并没有和敌国接壤,就算联军打赢了,对我是没

  • 孙膑是怎么死的 战国时期孙膑为哪国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时期的孙膑为什么叫孙膑,孙膑为什么被称为孙膑,孙膑是哪一年死的

    孙膑大约在公元前378年诞生。公元前360年(18岁)离家拜鬼谷子为师。公元前357年(21岁)下山到魏国。公元前355年(23岁)到齐国。公元前343年(34岁)“马陵之战”后离开齐国。大约死于公元前302年,终年约72岁。孙膑为哪国效力?孙膑前半生历史上有较为明确的记载。他的前半生可以分成四个阶

  • 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蔺相如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图解,完璧归赵蔺相如的思维过程,蔺相如对完璧归赵做了哪些事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负荆请罪”的故事,体现了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强暴,出使秦国,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他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家喻户晓。后人在景仰蔺相如的同时,对其人其事也想有更多

  • 秦国的第一次崛起:秦穆公何以靠着五张羊皮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穆公时期秦国真的很穷吗,秦穆公之后秦国怎么衰弱,秦穆公在秦国的地位

    后来,大业的儿子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又帮助虞舜训练鸟兽,被舜帝赐姓为“赢”。周孝王(约前910-前895年在位)时,为了对外战争的需要,就让秦人非子在今陕西宝鸡一带养马。由于非子对马调教有方,周孝王赐给非子秦地(今甘肃天水附近)作为封邑,让他接管赢姓的祭祀,号称“秦赢”。从此,“赢”姓居民正式被

  • 春秋著名刺客专诸为什么要帮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公子光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王僚和公子光什么关系,春秋战国四大刺客的背景资料,公子光与王僚的关系

    专诸,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人,说到这,很可能有人会想起吴越之争了,专诸所在的吴国,就是那个吴越之争当中的吴国。专诸在历史上,是《史记刺客列传》当中的一员,他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的故事,也一直都在后世流传。其实专诸和吴王僚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专诸只是替别人去刺杀的,那么专诸是受了谁的命令,要去杀吴王僚

  • 好领导就是曹操的“狠”,刘备的“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曹操谁厉害,刘备的领导管理之道,曹操的领导力

    【一】狠才有搞头一方面,在做事上只有狠,能够决策果断,行动迅速,迅速抓住市场的机会,并以精准的角度完成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在用人上要狠,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对有才能的人敢于激励,对庸才要敢于清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二】忍才能持续一方面,狠虽然有能量,但没有持续性,只有足够的忍让,才

  • 诸葛亮是人才,但不是好领导,因为缺少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的领导智慧,诸葛亮对于人才的观念,诸葛亮为什么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一】事必躬亲不是错在公司创业期或工作的初期,其实需要的不是授权,不是运筹帷幄,而是事必躬亲,关注工作中的各种细节与人员,做到每件事都能按计划执行,方可确保工作按时完成。【二】追求细节不是错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没有细节这种能力,任何伟大的战略和公司都难以落地。所谓的运筹帷幄也是在完善细节

  • 王凌起兵反抗司马懿,为何不战而降?原因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抵抗司马懿父子的战役中,毌丘俭、诸葛诞等人都抵抗到了最后,也即宁死不降。但是,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王凌,却在淮南一叛中不战而降,这是为什么呢?具体来说,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作为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王凌东汉司徒王允之侄。东汉末年,王凌举孝廉出身,

  • 曹操前为啥杀了杨修,没有杀夺了曹家江山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杀杨修放过司马懿,杨修不死司马懿敢反吗,大军师司马懿杨修

    杨修出身于弘农杨氏,这是一个世家大族,出过很多高官显宦,比如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在汉光武帝时任太尉,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我们看《三国演义》知道,袁术袁绍他们家在汉朝混的风生水起,有四世三公之说。弘农杨家这种高门大族也不遑多让,杨修他爹杨彪就曾经在汉献帝时出任过三公,当过司空,司徒,太尉。杨彪的媳妇也

  • 李斯被腰斩时,朝中文武为何没有人为他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能一统六国,靠的不全是自己的决策,而是在各个大臣的辅佐下完成的,而李斯就是秦始皇的重臣之一,作为秦始皇的宰相,李斯为秦始皇做了许多事,而李斯也正是策划秦始皇一统六国这件事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像这样一个有才略的臣子,李斯按理说应该像其他人一样名垂青史,但是李斯的下场确实非常悲惨的,而李斯的结局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