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居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由于不堪忍受辽朝的残酷统治,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起兵造反,占领了很多州县,并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号大金。辽衰而金兴,宋朝看到了收复十六州的机会。
宋徽宗执政以来,文重用宰相蔡京,武重用宦官童贯,两个佞臣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宋徽宗自己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朝政废弛。不仅如此还干了件最让人诟病的事,那就是联金灭辽,结果引狼入室,使北宋王朝受制于金军的铁蹄之下。
虽然宋辽和平相处已有百年有余,而燕云十六州还在辽朝手中,始终是心头大患,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安睡!而此时,一个辽国人,提出了一个主张,能让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祖辈夙愿,建立业彪炳千秋的伟绩,他满心欢喜。那这个辽国人,他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
此人就是马植,辽朝三品光禄卿,掌管皇帝的朝会、祭祀等事物的官员。他一个辽国辽朝的官员,为何要给宋徽宗献计献策?因为当时马植看到辽朝气数已尽,他是汉人,辽朝灭国后不可能去投降气势汹汹的金朝,想给自己另外找一条后路。
公元1111年,当时两国还是盟国,童贯代表大宋去给辽朝天祚帝耶律延禧祝寿,这时马植就主动去拜访了童贯,为自己投靠宋军埋下了伏笔。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北方称帝,建立大金。马植觉得形势严峻,计划不能再耽搁了,于是通过宋朝驻守雄州的官员,向童贯递去了蜡书(藏在蜡丸里的密信)。童贯看过蜡书后,马上和宰相蔡京商量得到如下结论:一、此人可用;二、此策可行。马植在这个蜡书里,首次提出了联金灭辽主张,作为投宋的见面礼。童贯和蔡京把蜡书交给了皇帝,宋徽宗闻至,甚喜,下旨允许马植入境。待马植入境后,亲自在延庆殿召见了马植,封其为秘书丞,并赐名赵良嗣(意为赵家的好子孙)。
此计策宋徽宗非常感兴趣,如果能借此机会,把在辽朝手中军事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一来可以巩固边防,二来又能完成了先祖们未尽之业,这个功绩是何等的辉煌!宋徽宗好大喜功,面对这样建功立业,彪炳千秋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但当时还不敢贸然行动,他在观望金国是否可以和辽国相抗衡。
公元1118年,金朝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打过了辽河,把辽东全部地区占为己有,将版图纳入金朝。宋徽宗觉得时机成熟了,在宣和年间,把“联金灭辽”定为振兴大宋的国策,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后世历史学者认为,联金灭辽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也是宋徽宗自掘坟墓。宋徽宗将“联金灭辽”定位国策,在朝堂上又将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请继续关注熙钥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