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清朝的大臣都很顺从,明朝的大臣却不会?原因很简单

为什么清朝的大臣都很顺从,明朝的大臣却不会?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46 更新时间:2024/3/19 18:29:15

明朝末年的士大夫们被农民军祸害惨了,所谓鱼烂河决,天下崩毁,所有的人伦秩序都被推翻,不管贫富贵贱,都遭受了一场末世浩劫。那些侥幸逃生的士大夫们,痛定思痛,认为是人们的思想乱了,天下到底还是需要一个强势的权力核心。尽管清朝杀戮无算,可是毕竟恢复了秩序,人们能安生的过日子。

所以,这些士大夫他们从心底里接受了清朝的统治,自发地维护着封建统治的秩序。严格意义上说,他们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是清王朝的皇帝们恰恰出现在那个时间节点。

为了塑造皇帝的统治权威,清朝学界搞了一场造神运动。他们把读书人的道统也给了康熙皇帝,让清朝皇帝成了内圣外王的圣人天子。不仅是暴力机关带来的威慑性“君权神授”的合法性,这样一来,清王朝还有了士大夫视之为至高无上的“至圣先师”。

到了这会,那些士大夫还有什么话能说呢?所有的话语权都被掌握在皇帝手中,他们能做的就只是“多磕头、少说话”。

而明朝的皇帝愿意和大臣们摆出一副“共治天下”的样子。明朝没有一个成年皇帝是无实权的,顶多是把权力交给幕僚(内阁)和秘书(司礼监)去代行。但是只要他想,他随时可以收回。这在此前的朝代是不存在的,此前的朝代皇权没有那么强势和集中。

清朝皇帝与明朝皇帝的不同之处在于:满清的统治带有很强的部族色彩。

清朝皇帝的权力虽然比明朝皇帝要更加强势和集中,但也是要分权给大臣的,只是他们分权的对象一般是宗室和部族勋贵,不需要顺着科举官。

虚心纳谏那一套是科举文官的讲究,宗室和部族勋贵一般不讲究这个,清朝皇帝自然也就不怎么摆虚心纳谏的样子了。

更多文章

  • 北宋“联金灭辽”国策,竟是辽国大臣提出的,他意欲何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金灭辽是怎么灭的,北宋著名将军抗击辽国,北宋辽国历史

    祖居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由于不堪忍受辽朝的残酷统治,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起兵造反,占领了很多州县,并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号大金。辽衰而金兴,宋朝看到了收复十六州的机会。宋徽宗执政以来,文重用宰相蔡京,武重用宦官童贯,两个佞臣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宋徽宗自己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朝政废弛。

  • 刘伯温奉朱元璋命斩断99条龙脉,仅留这三条大龙,镇压中华气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伯温破龙脉,刘伯温对龙脉的记载,刘伯温与朱元璋看风水

    刘伯温为了完成朱元璋的指令,斩断了99条龙脉,但是却留下了三条,这三座山脉分别是昆仑山和长白山以及秦始皇陵所在地骊山北麓。昆仑山位于我国的西部,被中国民间百姓称为龙脉之祖,由此可见,昆仑山在所有山脉,甚至在整个中华历史中的地位是有多么重要。刘伯温留下这一座山,一程度上也是因为这座山的历史地位,也许保

  • 为什么说明朝灭亡,跟吴三桂和清朝都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导致明朝灭亡,吴三桂跟明朝关系,吴三桂是真心对明朝吗

    为什么要提到吴三桂呢?因为有个说法,说是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所以才导致清军灭了明军。其实并不是,在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之前,明朝早就已经糜烂不堪了,明朝灭亡更多的是因为自身原因。首先,从木匠皇帝朱由校登基开始,再到崇祯上位登基,明朝的两任皇帝都是不理朝政。天启皇帝是不爱皇位爱木匠,崇祯皇帝更是创造了皇帝不

  • 崇祯被困时,山东总兵谎称自己受伤拒绝救援,最终被朝廷判处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崇祯山西总兵,崇祯时期的四川总兵,崇祯十七年的总兵

    他在官场上的职位晋升也不甚光明磊落,是曾经立下战功,但是也算不上''赫赫'',他却在皇帝面前夸耀自己因为奋勇杀敌,从战马上摔伤,皇帝因此赐给他黄金数两当作医药费。他为人狡黠,身为总兵凭借身份掩人耳目、克扣将士们的军粮,被人告发后遭到弹劾。崇祯十三年,刘泽清被派遣镇压山东的起义军,这本是天灾带来的饥荒

  • 崇祯批评袁崇焕杀毛文龙,他杀袁崇焕后,为何不给毛文龙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到了崇祯哥哥这一代的时候已经显露出了衰败之势了。而在当时纷乱的朝堂中没有人能想到崇祯可以做皇帝,所以,他能够看到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在当时的明朝有着三大蛀虫。第一个就是魏忠贤。因为当朝皇帝的不理会政务,当时掌握明朝实际大权的人其实是魏忠贤。而他也一直统治着这个国家。第二个就是皇帝的威信荡然无存

  •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封了六大功臣,为何只有徐达的爵位传了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徐达真的是朱元璋杀的吗,徐达和朱元璋对话视频,徐达爵位传几代

    在古代的众多官职当中,最为高大上的官职应该就是爵位了。但凡被皇帝封爵位的人,在皇帝心里的信任度都非常高,而且也极为重视。臣子得到了爵位之后,也就代表了日后的他所有待遇都比其他臣子更高,而且在朝堂上的地位也非常高。爵位总共分为五个等级,依次是公、候、伯、子、男。一般的爵位都是世袭制的,不过又分为“罔替

  • 明朝科场舞弊案,才华横溢的唐伯虎真作弊了吗?真相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伯虎真的舞弊了吗,唐伯虎舞弊结果一生不得志,唐伯虎作弊案完整版

    其实,这些都是戏说了,真正的唐伯虎并不是我们印象中那样,成天吟诗作画,喝酒泡妞,有才又有财。历史上的唐伯虎一辈子都没“富”过。他只是苏州的一个普通商人之子。但唐伯虎的聪颖那倒是真的。据说,唐伯虎读书是每夜一卷,学习的非常快。再加上唐伯虎刻苦好学,所以16岁那年,唐伯虎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夺得苏州第

  • 马皇后大病期间拒绝医治,离世后朱元璋得知真相老泪纵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皇后死后朱元璋疯了,朱元璋与达兰皇后吻戏,朱元璋电视剧马皇后之死

    马皇后和朱元璋的姻缘还要从郭子兴说起,马皇后的父亲和郭子兴是拜把子的兄弟,后来她的父亲被元军杀了,没有办法,她只能投靠了郭子兴,当然郭子兴也一直待她不错,把她收为义女。后来朱元璋也投奔了郭子仪,也是从那开始朱元璋和马皇后被指婚在了一起。郭子兴其实是很器重朱元璋的,但是他没有什么志向,而且他的性格经常

  • 朱棣为啥不喜朱高炽,却偏爱长孙朱瞻基?其实背后藏着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炽不喜欢朱瞻基吗,历史上朱棣有多喜欢朱瞻基

    从老谋深算的朱元璋到励精图治的朱瞻基,可以说在明朝的历史中,历代帝王都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个以嫡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王朝中,在皇储问题上,最耐人寻味的皇帝非朱棣莫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作为皇帝的朱棣,并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更不愿意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他。这也导致了朱棣从朱允炆的手里夺取

  • 明代的礼仪之争,竟直接导致了这一社会的巨大变迁,影响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代两次礼仪之争,明朝的礼仪之争是怎么回事,明朝礼仪之争的影响

    但是,明武宗唯一的亲弟弟朱厚炜幼年夭折,于是,上推至明武宗父亲明孝宗一辈,而明孝宗两名兄长皆早逝无子嗣。只剩下了四弟兴王朱祐杬,虽然,他已经死了,但是,却有二子,兴王长子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终弟及”的原则,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朱厚熜,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