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知女娲是人类始祖,纣王为何还要写诗调戏?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明知女娲是人类始祖,纣王为何还要写诗调戏?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998 更新时间:2023/12/8 6:09:47

(蜗牛看封神第4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记得刚出校门时,特别喜欢看封神,但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人人都知道女娲是人类始祖,地球上的人都是她创造出来的,是人族共同的母亲,并且比纣王大几千岁,可纣王公然调戏她,还在墙上写歪诗。

这不仅是怪癖,而且是乱伦,难道纣王疯了?

如果纣王真是个混蛋也还说得通,在女娲搞他之前,他励精图治,平定四海,把商汤建得固若金汤。怎么突然就发疯,对人类的妈妈大不敬?

这转变,太让人看不懂了。

更让人奇怪的是,

女娲法力那么强大,看到纣王耍流氓,为何不直接将他搞死,却派一个狐狸精去迷惑他,还让那么多人陪葬?这是一个人类始祖的做派吗?

直到重读了历史,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们先来看,纣王是如何对女娲写歪诗的。

话说有一个春天,纣王开早班会,对众股东道:有事说话,没事散会。

宰相商容举手出列: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

纣王问:“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然后啪啦啪啦将女娲补天事迹吹嘘了一通。

纣王道:既然她那么厉害,那就去进香吧。

之后,以纣王为首的进香团就来到了女娲宫。刚开始,还是很严肃的,纣王也恭恭敬敬上了香。坏就坏在一阵风吹来,卷起幔帐,露出女娲雕像,纣王一下看直了眼,心想,我虽然有那么多老婆,可与这雕像相比,没有一个拿得出手。

一个石像就让纣王如此动心,甚至比掉了一千多个活生生的美女,的确让人难以置信。除非纣王从小缺少母爱,对姐弟恋,不,婆孙恋特别感兴趣。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纣王突然诗兴大发,让手下人拿笔来,在墙上题写了一首歪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

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

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

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

取回长乐侍君王。

如果只看前七句,是没有问题的,坏就坏在最后一句:

取回长乐侍君王。意思是,这样的美妞,应该在宫里服侍我啊!

准确说,这首诗并不淫,关键在对人类妈妈不敬。

商容一看,吓坏了,马上劝纣王道——

“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

意思是您别闹了,赶快用水冲了,传出去让天下吃瓜群众耻笑。

纣王道——

“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

翻译过来就是,女娲长得太漂亮了,我写这首诗也是赞美她,并没有其它意图,不过说起耍罢了。我赞美娘娘的诗,就是要让吃瓜群众观看打call。

老大都这样说了,大家也就不敢再劝。

此时女娲正在火云宫与人类的三位超级大圣伏羲炎帝、轩辕吃饭。饭毕回到别墅,一看上面的歪诗,大怒——

“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白话文就是,这小屁孩居然敢调戏我,真是胆大包天!不给他点颜色看看,还以为我是病猫。

于是,她马上驾云到了商朝上空,正想搞点动作,却被两道红光挡住了去路。她一看,明白了:这小子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不可造次。只得忍一肚子气回宫。

但是,她不甘心啊,随即用招妖旙招来轩辕坟中的三名妖怪,分别是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对她们讲:

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

这就是封神榜的由来,也是武王伐纣的根源。

从上面看,这纣王的确混蛋,作为封建王朝的老大,商汤的扛把子,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偏偏对年龄差距如此巨大的人类妈妈动了歪心,这不是找死吗?

但奇怪的是,从纣王后来的表现来看,除了题写那首姑且称为歪诗的大作外,并没有实质性的侮辱人类始祖的行动。

原著中,回到宫后,他拿众老婆与女娲石像相比,个个都丑得不行,于是决定,重新找一个老婆。商容赶紧劝他——

君有道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陛下后宫美女,不啻千人,嫔御而上,又有妃后。今劈空欲选美女,恐失民望。

纣王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可见,他并非是不听劝的混子。

在原著中,还交待了纣王作为老董事长的三儿子,是如何被破格当选为商汤接班人的——

有一天,老董事长帝乙带着三个儿子微子、微子衍、寿王(纣王当时的名号)在别墅凉亭里赏牡丹、烫火锅,没想到飞来阁突然塌了一梁。可见,古代也有豆腐渣工程。

说时迟那时快,寿王一个箭步冲过去,一耸肩竟然将亭子托住了,最终保证了老董事长没有狼狈逃窜丢面子。老爷子一激动,就撕毁了给老大的合同,把寿王扶上了董事长的位置。

纣王也的确没让老爹失望,上任以后,天天加班工作,还努力开拓海外疆土,最终形成了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的良好局面。

这么优秀的一个国家领导人,居然去调戏一个妈妈级的神仙;仅因为一句混账话,女娲娘娘就要把一个国家搞死,让千万人陷入浩劫,让几百个神仙命丧封神榜,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更不可思议的是,要搞死纣王有千百种,女娲为何选最费事最费力,而且受天下人诟病的

美人计?

就算你要用美人计,凡间美女多得是,蛇蝎心肠的女人多得很,为何要选三个妖精去执行这个任务?并且执行任务之后还食言了,让她们落得个悲惨下场?就好像某人犯了事,不是派警察堂堂正正去抓他,而是派地痞流氓去搞他,事成之后还将地痞流氓也搞死了。

这实在不像女娲娘娘的做派。

当然,对纣王为何敢公然调戏女娲,网上也有多种解释,集中起来有三条——

1、纣王本身就是大坏蛋。

2、纣王当老大久了,忘了自己几斤几两,居然敢不把女娲放在眼里。

3、纣王是圣人后代,觉得女娲不敢把他怎么样。

因为最后一条,女娲的确也不敢把他怎么样,所以只得采取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真的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大家都知道,《封神演义》是根据武王伐纣的那段历史改编的,而那段历史又是周朝的史官们写的。作为后朝的史官,前朝的历史该怎么写,相信不用老板们教他们吧?

如果仔细看纣王暴虐的那段黑历史,就会发现,与桀王(大禹子孙,夏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黑历史非常相似。

1、纣王是酒池肉林的首创者,怎么桀王比他干得还早?

2、纣王宠信妲己,残害忠良,怎么桀王也宠信妹喜残害忠良?

3、纣王发明了炮铬等刑具,怎么一查人家桀王才是原创?

……

同为末代帝君,难道口味如此一致?究竟谁教谁?

几百年来,无人敢说真话,后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忍无可忍,终于开口道出真相——

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

帝辛(纣王的原名。纣王是周朝的人给封的,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呼)并不是那么坏的人,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所有的坏事,全部推给了他。

历史上的帝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首先,他被动上位,但对敌人却不够狠,最终留下隐患。

正如《封神演义》中所说的那样,帝辛的父亲

帝乙有三个儿子,但是,真相却完全相反,

帝位不传给老大微子启,并非偏爱,而是帝辛与微子虽然同父同母,但

母亲生微子时,还没当皇后,所以微子只能是庶子,而生帝辛时,她已经是后了,所以

帝辛成为嫡子。

按照帝祖甲确立的礼制,

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嫡次子……之后,才是庶长子,所以,帝辛当了皇帝,而微子落选。

微子与帝辛同一个爹妈,而且还是老大,就因为出生时机不对,就没资格当皇帝,这放在谁身上,都不甘心。于是,微子组织一帮人来反对帝辛,其中就包括

比干。

他们这帮人,是抹黑帝辛的主力军之一。

微子推翻不了帝辛,帝辛对大哥的打击力度也不够狠,最终,微子、比干等人勾结外敌,成了出卖国家利益的内奸。比干被杀,也只是帝辛惩治叛徒而已,结果在小说中成了被纣王挖心的忠良(历史上比干也只是被砍头而已)。

被挖心的比干其实是微子奸党,在封神中成了冤死的忠良

其次,纣王神经质般调戏女娲,虽被污蔑,也是有原因的。

从帝辛的太祖爷爷帝武乙开始,四代君王一直与神权作斗争,最终,王权战胜了神权,掌握了国家机器。

但这帮“神棍”们并不甘心,他们组成

元神教,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勾结外敌,成为倒商的急先锋,并造了许多谣煽动民众。污蔑帝辛不敬人类始祖女娲,便是他们造的舆论之一。

这就是封神原著中,纣王不知吃了什么药,非要给女娲写歪诗的真实原因。

第三,纣王用的小人,其实是帝辛被迫外请的智囊团,他们为商汤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由于微子集团吃里扒外,神棍们野心不死,西周外族虎视眈眈,一时之间,帝辛竟无人可用,只好外请人才——

费仲、飞廉、恶来等,而这又引起了反对党、尤其是贵族一系的强烈反弹。费仲,飞廉、恶来抛弃了自己的氏族来帮助帝辛,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这就更加引起了公愤。于是,反对党们便造谣帝辛亲信小人,陷害忠良。这帮外请人才,也成了封神小说中的奸党。

第四、帝辛为何失败呢?当然不是因为妲己,而是帝国积重难返。

在那个年代,别说女人参政,多说一句话都有可能被砍脑袋,所以,妲己还没那个能力左右帝辛(史上有无妲己,专家们也还在争论中)。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帝国传到帝辛那一代时,已经内忧外患,积重难返了。

在解决西部威胁后,帝辛掉头东征南伐,对时常侵袭国家的

东夷进行讨伐,经过十年的艰苦作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帝国精力已经耗尽。这时,微子乘机联合周人,出卖帝辛极力掩盖的真相,引导周人乘虚而入,双方在牧野展开大战,史称

牧野之战。

由于征讨东夷的主力还没撤回,帝辛只得将所有俘虏投放战场。这些东夷俘虏在战场上突然倒戈,最终导致商汤帝国溃败,帝辛不得已选择了悲壮自杀。

《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被杀死的商人有十八万之多,被掳为奴隶的有三十三万,这么

后来西周费了三年时间,才好不容易将商汤遗留在东夷的主力剿杀。由此可见,如果不是叛徒使坏,鹿死谁手还说不定。

纵观商周之争,就会发现,《封神》把

“成王败寇”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帝辛成了十恶不赦的暴君纣王,就像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成为奸臣一样,遗臭万年。

但是,抹黑帝辛的始作俑者并非《封神》作者许仲琳,《封神》成书于明朝,而且只是本小说。历史上,从周朝开始,就不断地在抹黑商纣王。

到了战国,诸子们出于证明自己观点的需要,无不

“案往旧以造说”(《荀子》),以帝辛为反面典型,来证明自己政治主张的正确。

帝辛干过的事,来个添油加醋;没干过这事?那就集体给他编!

为证明尚贤、用贤的重要,就举帝辛残害忠众以亡国的教训;为证实天道亡国,就制造帝辛“斮朝涉之胫”、“刳剔孕妇”的实例;为证明防微杜渐的作用,就制造帝辛“为象箸”,等等。反正帝辛已是污水坑,大家能想象到的千奇百怪的罪名都加诸帝辛身上已是习惯之举,多泼一瓢污水又有何妨,由此造就了“千年积毁”的商纣王。

宋人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写道:

“帝辛大造宫殿,建酒林肉池,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实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

看看,

文人作起恶来,不亚于夏桀王!

其实,帝辛现象,在今天也没完全杜绝,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中生有抹黑对手,利用网络暴力占取舆论制高点,最终把对手搞黑搞臭。

要防止自己不从帝辛变成商纣王,除了自身素质要过得硬外,一定要展现实力、亮亮肌肉,

对这些黑子露头就打,而且要像鲁迅先生说的痛打落水狗。不然,等他们站了上风,就成了逃到周朝的微子,或者被杀头的比干,

从叛徒一下变成忠良,到处抹着眼泪讲他们的被迫害史。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封神文章《 姜子牙封的最奇葩的两个神:一个是商纣王,另一个至今有人骂》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射日的英雄、嫦娥的老公、代夏的奸人:上古究竟有几个后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嫦娥与射日的后羿是什么关系,代夏的图片,300字左右的嫦娥射日故事

    有的典籍说他是神射手,甚至连弓箭都是他发明的。他为民除害打怪兽,还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地球和人类,是个大大的英雄。(“后羿射日”)有的典籍说他是大美女嫦娥的老公,从西王母那里讨来不死药,却被嫦娥偷吃了,一个人成仙,飞到了月宫中。(“嫦娥奔月”)而有的典籍则说他是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篡夺了夏国的王位

  • 中国人是华夏子孙,可“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夏朝用它来命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朝为什么叫华夏子孙,夏朝为什么要用夏作为名字,华夏子孙的来历

    这就是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民族自尊心,虽然中国人都高度认可华夏民族是一家,但却不了解“夏”到底是什么意思?夏朝为什么用它命名?据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这句话中可以了解到“夏”有礼仪之邦的含义,而“华”则指代服饰文化,但“华夏”二字所代表的内涵绝

  • 春秋战国四大名将有哪些,白起竟然排名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战国名将白起做过的事,白起杀了几个战国名将

    [var1]王翦、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个人当中有白起、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而李牧、廉颇都是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二国包揽了,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实力。秦赵两国若相交战,定会是一场恶战。[var1]战国四大名将四:王翦王翦,其出生年月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战国四大

  • “五虎上将”死后!蜀国顶梁柱竟然清一色都是魏国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蜀国五虎跟魏国五子良将谁厉害,三国魏国曹家五虎家族资料大全,魏国五虎

    [var1]虽然蜀国的实力开始下滑,可国家还是要坚持下去,不然辛苦多年的基业和挥洒热血的英魂,都将白白浪费了。所以到了刘备死后,蜀国之中许多执掌大权的将军们都是魏国投降而来的将领。这些人不仅协助诸葛亮维持蜀国的安危,也还力争蜀国之未来,试图力挽狂澜。可时局已改,木也成舟,蜀国之国运不是他们几位武人能

  • 春秋战国时期,四方蛮夷不敢来犯,西汉时为何却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为啥开始争霸,春秋战国历史详解,战国和西汉的战争

    [var1]在周武王姬发的时候,他打败商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分封了上百位的诸侯。当西周灭亡之后,各路诸侯群雄逐鹿,春秋战乱起。春秋时期的帝国,主要是以称霸为主,把四周蛮夷打的不敢进犯。到了战国时期,则是各个诸侯国相互吞并,只是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国家。四方蛮夷虽然也打败过诸侯国,但从来没有进入

  • 春秋五霸的制霸之路,宋襄公何以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襄公简介,春秋五霸宋襄公,春秋五霸是如何争霸的

    [var1]而称霸的主要标志是诸侯会盟,说白了就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搞个聚会邀请小诸侯国参加,并认小弟的故事。关于春秋五霸的人选,历史上说法有所不同,《史记》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一说。也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不管哪个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是当仁不

  • 楚国是个弹性很强、软硬莫测的国家:曾经被吴国三军攻占国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国是怎么反扑吴国,楚国为什么被吴国攻打,楚国和吴国是邻国吗

    [var1]长平之战前后忙着灭鲁,可谓短视;救邯郸、组织四国兵临函谷,可谓霸气回光返照;前后八十万秦军才灭偏安东南之残楚,可谓绝唱。唐末以后形式不一样了。在唐朝时关中就出问题了。唐朝中后期关中的产粮供应不了建都的人口,缺粮是个大问题。所以唐末以后关中衰落下去了。北京其实建都也存在缺粮食的问题,但是宋

  • 楚国那么强大,为什么张仪能把楚王欺辱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仪楚王,张仪骗楚王六百里楚王发怒,张仪与楚国关系

    [var1]首先,“不占天时”:先失威望、再丧盟友,楚国亲手毁了自己的老大地位。强大的楚国失去天时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合纵,作为老大的楚国表现差劲,失去大国声望。在秦国崛起后,列国恐慌下组织了第一次合纵,而且当时楚国还是老大的位置,众小国对其期望很大,因而其顺理成章成为纵约长,但是这个所谓的老大表

  • 白起之前秦国最有名的大将, 官至左丞相, 被齐秦二国疯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白起将军简介,秦国大将白起的一生,秦国白起实力排名

    [var1]甘茂是楚国人,自小跟随史举先生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小有成就之后,甘茂便离开了故乡,一路西行来到秦国碰碰运气。当时秦国还是秦惠王时期,国相是创立了连横学说的纵横家张仪,甘茂来到秦国之后便是做了张仪的门客。[var1]甘茂的能力很快便被张仪所发现,于是张仪决定将他推荐给秦惠王。为了使秦惠王

  • 在春秋各诸侯国的史书中,为什么只有鲁国史书留存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为什么用鲁国纪年,春秋鲁国史书上的记载,周代诸侯国鲁国简介

    [var1]西周和春秋前中期,文化教育几乎被贵族阶层垄断,书籍也是如此。各诸侯国史官书写和管理的史书在当时都不会对外公布的,这也是春秋时期很多当权者会容忍史书中保留对其不利记载的原因之一。除了史官手中的史书外,各个诸侯国的史书基本没有备份,很容易丢失。[var1]正因如此,一旦诸侯国被灭亡或者出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