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若天命在我,吾为周文王

曹操,若天命在我,吾为周文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2/4 10:46:10

一个人的想法和野心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周遭环境和人物的影响下发生潜移默化地改变。

或许是一路顺风顺水豪情万丈,或许是跌落谷底黯然神消,但就是这么一种改变却将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带上了和他们出发时想象的不一样的道路,哪怕是千年前的魏武帝曹操也同样如此。

(一)大汉征西将军

没有谁会天生就是罗贯中笔下的“奸臣”。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早期,曹操可还没有日后位极人臣的庞大抱负,更多的是曹操晚年在自己所作的《述志令》中怀念性地说道的那样:“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可想而知,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动荡的那时,这位

在洛阳做五色棒惩戒不法、建义军剿灭黄巾、任济南相驱逐贪吏的热血青年心中还始终抱有对汉室江山的深切敬意和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

外战雄心。

奈何大势如此,非一人、一地足以扭转。曹操便也只能在之后董卓进京霍乱宫闱的裹挟下被迫走上武力讨逆的

内战征伐之路,最终在诸侯明哲保身顿步不前、热血青年孤军深入的大败之中堕入“

黑化”的深渊。

(二)位极人臣的大汉丞相

那么之后的曹操还对汉室江山抱有希望吗?也许有吧。

《后汉书·袁绍传》记载:“沮授说绍曰:‘

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作为曹操强敌谋士的沮授首先为雄踞北方的袁绍提出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规划。

出乎意料的是,与袁绍的犹豫相比,虽然他内心的情绪很复杂,但他已经开始表现出自己的英雄品质,曹操第一个上前迎接了刚刚被李加布护送走的杨峰、牛富布、曲东成等人,并把他们赶走了。刘勰、汉献帝受李、郭等人控制。

《三国·武帝·本纪》记载“太祖会欢迎皇帝,将军们可能会怀疑”。

曹操和谋士一起,不顾手下许多将领的疑虑和焦虑,先把汉朝的旗帜拿在手中,礼遇刘勰。

然而,随着曹操根基的逐渐巩固,曹氏集团内部的人员也由衷地感到嫉妒,排斥了“前朝孤儿”韩先帝刘勰,使他难以控制权力,刘勰自然就不满意了。傀儡国家的反抗之心。

此后,《后汉书·孝贤帝书》记载:“骑将董承、将军王宓、校尉齐悦,皆受密诏,以诛曹操,事已泄漏。在仁武,曹操杀了董承等。家人。”

不过,哪怕事关身家性命,自信的曹操也始终对在自己征战在外时刘协及汉室“忠臣”的叛乱持有平和之心。哪怕旗帜已无作用,曹操也不曾如同后世的诸多权臣将这位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汉家帝王物理超度,而是在内平叛乱、外讨诸侯的王霸之路中走上了人臣巅峰的大汉丞相之位。

或许正如他自己在《述志令》中所说“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三)大魏国魏公

但不管是本人意愿也好,还是曹氏群臣推攘也罢。曹操在进入生命倒计时的最后几年里还是从汉献帝手中接过加封为魏王的诏书和冠冕,开始了“

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的王侯之路。

此时,虽然是大势已定、人心思魏,却也许是心中还对当初的自己抱有着一份坚守以及作为汉臣的本分,曹操毅然拒绝了孙权在公元219年的劝进,始终以汉家臣子自称。

《魏略》记载:“

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明知女娲是人类始祖,纣王为何还要写诗调戏?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纣王为什么说他和女娲本应是一体,纣王让女娲娘娘怀孕的小说,纣王侮辱女娲的诗原文

    (蜗牛看封神第4期)文/牵着蜗牛散步记得刚出校门时,特别喜欢看封神,但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人人都知道女娲是人类始祖,地球上的人都是她创造出来的,是人族共同的母亲,并且比纣王大几千岁,可纣王公然调戏她,还在墙上写歪诗。这不仅是怪癖,而且是乱伦,难道纣王疯了?如果纣王真是个混蛋也还说得通,在女娲搞他之

  • 射日的英雄、嫦娥的老公、代夏的奸人:上古究竟有几个后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嫦娥与射日的后羿是什么关系,代夏的图片,300字左右的嫦娥射日故事

    有的典籍说他是神射手,甚至连弓箭都是他发明的。他为民除害打怪兽,还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地球和人类,是个大大的英雄。(“后羿射日”)有的典籍说他是大美女嫦娥的老公,从西王母那里讨来不死药,却被嫦娥偷吃了,一个人成仙,飞到了月宫中。(“嫦娥奔月”)而有的典籍则说他是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篡夺了夏国的王位

  • 中国人是华夏子孙,可“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夏朝用它来命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朝为什么叫华夏子孙,夏朝为什么要用夏作为名字,华夏子孙的来历

    这就是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民族自尊心,虽然中国人都高度认可华夏民族是一家,但却不了解“夏”到底是什么意思?夏朝为什么用它命名?据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这句话中可以了解到“夏”有礼仪之邦的含义,而“华”则指代服饰文化,但“华夏”二字所代表的内涵绝

  • 春秋战国四大名将有哪些,白起竟然排名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战国名将白起做过的事,白起杀了几个战国名将

    [var1]王翦、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个人当中有白起、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而李牧、廉颇都是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二国包揽了,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实力。秦赵两国若相交战,定会是一场恶战。[var1]战国四大名将四:王翦王翦,其出生年月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战国四大

  • “五虎上将”死后!蜀国顶梁柱竟然清一色都是魏国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蜀国五虎跟魏国五子良将谁厉害,三国魏国曹家五虎家族资料大全,魏国五虎

    [var1]虽然蜀国的实力开始下滑,可国家还是要坚持下去,不然辛苦多年的基业和挥洒热血的英魂,都将白白浪费了。所以到了刘备死后,蜀国之中许多执掌大权的将军们都是魏国投降而来的将领。这些人不仅协助诸葛亮维持蜀国的安危,也还力争蜀国之未来,试图力挽狂澜。可时局已改,木也成舟,蜀国之国运不是他们几位武人能

  • 春秋战国时期,四方蛮夷不敢来犯,西汉时为何却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为啥开始争霸,春秋战国历史详解,战国和西汉的战争

    [var1]在周武王姬发的时候,他打败商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分封了上百位的诸侯。当西周灭亡之后,各路诸侯群雄逐鹿,春秋战乱起。春秋时期的帝国,主要是以称霸为主,把四周蛮夷打的不敢进犯。到了战国时期,则是各个诸侯国相互吞并,只是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国家。四方蛮夷虽然也打败过诸侯国,但从来没有进入

  • 春秋五霸的制霸之路,宋襄公何以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襄公简介,春秋五霸宋襄公,春秋五霸是如何争霸的

    [var1]而称霸的主要标志是诸侯会盟,说白了就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搞个聚会邀请小诸侯国参加,并认小弟的故事。关于春秋五霸的人选,历史上说法有所不同,《史记》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一说。也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不管哪个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是当仁不

  • 楚国是个弹性很强、软硬莫测的国家:曾经被吴国三军攻占国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国是怎么反扑吴国,楚国为什么被吴国攻打,楚国和吴国是邻国吗

    [var1]长平之战前后忙着灭鲁,可谓短视;救邯郸、组织四国兵临函谷,可谓霸气回光返照;前后八十万秦军才灭偏安东南之残楚,可谓绝唱。唐末以后形式不一样了。在唐朝时关中就出问题了。唐朝中后期关中的产粮供应不了建都的人口,缺粮是个大问题。所以唐末以后关中衰落下去了。北京其实建都也存在缺粮食的问题,但是宋

  • 楚国那么强大,为什么张仪能把楚王欺辱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仪楚王,张仪骗楚王六百里楚王发怒,张仪与楚国关系

    [var1]首先,“不占天时”:先失威望、再丧盟友,楚国亲手毁了自己的老大地位。强大的楚国失去天时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合纵,作为老大的楚国表现差劲,失去大国声望。在秦国崛起后,列国恐慌下组织了第一次合纵,而且当时楚国还是老大的位置,众小国对其期望很大,因而其顺理成章成为纵约长,但是这个所谓的老大表

  • 白起之前秦国最有名的大将, 官至左丞相, 被齐秦二国疯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白起将军简介,秦国大将白起的一生,秦国白起实力排名

    [var1]甘茂是楚国人,自小跟随史举先生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小有成就之后,甘茂便离开了故乡,一路西行来到秦国碰碰运气。当时秦国还是秦惠王时期,国相是创立了连横学说的纵横家张仪,甘茂来到秦国之后便是做了张仪的门客。[var1]甘茂的能力很快便被张仪所发现,于是张仪决定将他推荐给秦惠王。为了使秦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