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首先,“不占天时”:先失威望、再丧盟友,楚国亲手毁了自己的老大地位。
强大的楚国失去天时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合纵,作为老大的楚国表现差劲,失去大国声望。在秦国崛起后,列国恐慌下组织了第一次合纵,而且当时楚国还是老大的位置,众小国对其期望很大,因而其顺理成章成为纵约长,但是这个所谓的老大表现差劲,不仅迟迟不开到前线,而且,在赵、魏、韩联军惨败后,仓皇退回国内,可以说这个本该带头的大哥,一枪没放就回来了。于是小兄弟们很失望,都来指责楚国老大背信弃义,本该带领众国再创霸业的楚国为此声望大减。其二,“没啥能力,胃口却不小”,为此破坏了楚齐强强联盟。张仪来到楚国,就抛出了一个商於之地600里白送给楚国,楚王虽然没啥能力,但是胃口还不小,真想美梦成真。于是答应张仪条件,与齐国断交,最可笑的是,他还专门派了个使者跑到齐国首都去辱骂齐王。因而,楚国是先失老大,再失盟友,虽然天时占尽,但最终毁坏无余。
[var1]
其次,“没有地利”:楚国自恃实力强大,在被骗后,劳师远征秦国,大败而归,大国地位再次重创。
张仪骗局揭露后,楚王在前无小国支持,后无盟友保障的情况下,贸然劳师远征。到秦国去打仗,丝毫不考虑地利,劳师远征,首先就是补给困难,而且秦国以逸待劳,轻松获胜。楚国首次大国交锋大败而归,从此天下更知道其是纸老虎,其他国家都开始轻视楚国,哪有还不被秦国欺负的道理!因此,战败后,秦国说要楚王去秦国议和,楚王也不得不答应。
[var1]
最后,“失去人和”:楚国处于危难之中,而国内一盘散沙,人和之势未见,投降之举先来!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最高统治者,楚王太天真,总是容易相信一些空头支票,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二是,统治阶层分化,本来是有人知道楚王去秦国议和是骗局,危险很大的。但是,楚王最信任的儿子和最宠爱的妃子,以及最倚重的大臣都被收买,都鼓励楚王去,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其三,楚国虽大,但是都是一个个的封君、封国,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盘,谁也不想为楚国的安危和楚王的性命去多多分担,可以说人和尽失!
[var1]
总之啊,楚国作为一个大国,强国,却被另外一个同等大国欺辱,直到被欺负死,从楚王的角度来说,就是其太天真;从楚国角度来说,是其失去“天时、地利、人和”的最终结果,呜呼哀哉啊!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