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之前秦国最有名的大将, 官至左丞相, 被齐秦二国疯抢!

白起之前秦国最有名的大将, 官至左丞相, 被齐秦二国疯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86 更新时间:2024/3/7 22:00:46

[var1]

甘茂是楚国人,自小跟随史举先生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小有成就之后,甘茂便离开了故乡,一路西行来到秦国碰碰运气。当时秦国还是秦惠王时期,国相是创立了连横学说的纵横家张仪,甘茂来到秦国之后便是做了张仪的门客。

[var1]

甘茂的能力很快便被张仪所发现,于是张仪决定将他推荐给秦惠王。为了使秦惠王尽快注意到甘茂,张仪还把甘茂引荐给了樗里疾,在两人的共同推荐下,甘茂果然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很快就给了甘茂第一个任务,夺取汉中地区。

[var1]

当然了,就算秦惠王再喜欢甘茂,也不可能让他在第一次出征的时候就掌握大权,所以这次甘茂是作为庶长魏章的协助者攻取汉中地区。此战在魏章、樗里疾和甘茂的同心协力之下大获全胜,楚军被斩首八万,大将军屈匄及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秦军乘胜夺取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

[var1]

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承王位。由于秦武王本就看不上张仪、魏章,所以刚一即位就把二人赶走了,而甘茂也苦无不知如何才能向武王表示效忠。恰好此时,蜀侯公子辉和蜀相壮一起反了,甘茂轻松帮助秦武王平定了蜀地,令秦武王甚是满意,便把封甘茂为左丞相。

[var1]

秦武王和前几代秦王一样,都有着一统天下的梦想,于是便打算去周朝的国都看一下,如果能顺手拿下周王的九鼎,那就最好不过了。不过当时秦国和周王都中间还隔了一个韩国的三川郡,所以秦武王想要去周王都就得先把这块地拿下来,于是秦武王就把这事交给了甘茂来办。

[var1]

甘茂领了王命,就去和魏国商量联合伐韩的大事,为啥不自己一个人动手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如果秦国一家伐韩,很可能会引起山东六国的一起反击,但如果有魏国一起,就算赵,楚,齐联手干涉,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var1]

甘茂从魏国回来,却意外带给了秦武王一个不宜伐韩的结论,秦武王很纳闷啊,就招来甘茂询问具体情况。这时候甘茂的狐狸尾巴才露出来,原来甘茂是担心自己不是秦国本地人,若伐韩遇到困难,必然会遭到非议,这样一来,便得不偿失了。

[var1]

秦武王知道甘茂的想法,很果断的给了甘茂支持。果然,甘茂领兵伐韩,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之后便在朝堂上受到了樗里疾和公孙奭的非议。秦武王没有食言,不但没撤下甘茂,还给了甘茂更多的军权,宜阳终于被甘茂拿下。

[var1]

拿下三川之后,秦武王直奔周王都举鼎,却不料出了意外,之后即位的,便是秦武王的弟弟秦昭王。甘茂和向寿、公孙奭素有仇怨,生怕被二人报复,便趁着攻打魏国的机会逃亡到了齐国。甘茂担心秦王对自己家人不利,就找到了苏代,让他帮忙。

[var1]

苏代是苏秦的弟弟,也是纵横家的大师,没想到还真说服了秦王,顺手还把齐王说服了,令两国均主动拿出上卿之位邀请甘茂,不过甘茂最后也没回到秦国。反倒是甘茂在秦国的后人中又出了个奇才,就是十二岁为相的神童甘罗,他是甘茂的孙子

更多文章

  • 在春秋各诸侯国的史书中,为什么只有鲁国史书留存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为什么用鲁国纪年,春秋鲁国史书上的记载,周代诸侯国鲁国简介

    [var1]西周和春秋前中期,文化教育几乎被贵族阶层垄断,书籍也是如此。各诸侯国史官书写和管理的史书在当时都不会对外公布的,这也是春秋时期很多当权者会容忍史书中保留对其不利记载的原因之一。除了史官手中的史书外,各个诸侯国的史书基本没有备份,很容易丢失。[var1]正因如此,一旦诸侯国被灭亡或者出现大

  • 乐毅差点灭掉齐国,无人能办到,为何没入“战国四大名将”行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国名将乐毅简介,乐毅什么时候攻齐国,乐毅伐齐消灭了齐国多少兵力

    [var1]实际上,乐毅的功劳丝毫不亚于上面的四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乐毅以弱伐强。无论是白起、王翦,还是廉颇、李牧,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他们国家非常强盛的时候。白起处在秦国向六国发起总攻的时候,王翦处在秦国收割六国的时候,廉颇时期的赵国,差不多是当时七国中最强盛的之一,李牧也生活在和廉颇比较接

  • 夷陵之战从短期来看吴国大获全胜,如从长期来看孙刘两败俱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国夷陵之战有谁参加,夷陵之战吴国大都督,夷陵之战吴国为何胜利

    就短期而言,东吴确实损失不大,算是大获全胜,但就长期而言,吴蜀都是大输家。夷陵之战兵力夷陵之战时,东吴的兵力是有明确记载的: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而蜀汉的兵力,则没有明确说法,只有一些零星记载。1、4万说。孙权在给曹丕的求援信中写到:“刘

  • 先秦的“名实”争论形成战国时的名辩思潮,其开端于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先秦时期名辩思潮代表人物,如何理解先秦百家争鸣,先秦孔子简介

    《论语.子路》曰:“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 三皇五帝的传说在战国时才出现,是中国史前文明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皇五帝考古资料,三皇厉害还是五帝厉害,三皇定国五帝开疆全文

    “三皇五帝”是远古时期人类最早的统治者和主宰宇宙万物的神的总称。《说文解字》中:“皇”的本义是“始王天下者”;《字汇》:“帝,天之神也”。三皇“三皇”有六种说法:(1)天皇、地皇、人皇,(2)天皇、地皇、泰皇,(3)伏羲、女娲、神农,(4)伏羲、神农、祝融,(5)伏羲、神农、共工,(6)燧人、伏羲、

  • 鲁国虽然没有成为“战国七雄”,却坚持到战国后期才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时期鲁国历代国君,战国鲁国是怎么灭亡的,战国鲁国发展现状

    [var1]首先,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后七年(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在战国后期,鲁国是被楚国所消灭的。对于鲁国来说,之所以能坚持到战国末期,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鲁国人才辈出,帮

  • 齐桓公因天时地利人和成就霸业,晚年放纵奸佞而去世两月无人过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桓公的悲惨下场,为什么齐桓公能成就霸业,齐桓公生平经历

    但也许正是因为上述矛盾而真实的特质,齐桓公更值得我们研究;他的成与败,对我们当代人更具借鉴意义。严格来说,齐桓公并不是一个模范君王,他贪玩、嗜酒、好色,某些方面的癖好、行为极其荒唐,不仅跟上古圣君尧、舜、禹八竿子打不着,甚至连后世君主的中上标准都达不到。但齐桓公却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的成功,

  • 魏武卒的建立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魏国衰落后武卒再难重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国武卒制度,魏国武卒为什么厉害,魏国的崛起与衰落

    不幸的是,这三大要素都是可以被复制、替代的,甚至后来者还能具备后发优势。随着魏国的全面衰落、其它诸侯国的崛起,以及魏武卒体系本身的顽疾,这支军队走向没落成了历史的必然。当初吴起设立魏武卒,是对春秋军制的划时代变革。春秋时期的军队主要有三部分人组成:士、农民、奴隶。“士”最早指的不是读书人,而是手执武

  • 在秦国出生、长大、为相邦的芈启,为什么要叛秦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芈启叛秦入楚原因,芈启历史简介,芈启叛秦对吗

    芈启就是大秦相邦——昌平君熊启。这个相邦就是后来的相国,刘邦成为皇帝后,“邦”字就是汉太祖刘邦的专属,谁用就是严重侵权,叫犯上大不敬,这就是避讳。考考您,大汉第一任相国是谁?什么?萧何?不是,正确答案是韩信。可不是韩王信哦。相国等于相邦,但丞相却不等于相邦。丞相是汉初相国、秦朝相邦的下属。芈启是秦国

  • 圣人孔子是谁?为何带学生周游列国,游历了哪些国家?有何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子周游列国带了多少人,孔子是如何周游列国的,孔子周游列国故事概括

    [var1] 孔子读书相当用功。当时,读书人都学“六艺”——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和计算。孔子对“六艺”样样精通。他办事认真,早年曾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从没出过差错。后来,他又做了管理牧业的小官,牛羊产量没有下降过。中年以后,孔子还做过鲁国的中都宰、司空,最高时曾做到鲁国执掌刑狱的司寇。不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