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长安为什么有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三座宫殿

唐朝长安为什么有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三座宫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49 更新时间:2024/1/19 9:40:24

上图_ 唐朝长安平面图 标注处为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

大明宫:两度开工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被称为“东内”。宫殿周长7375米,占地面积约为2.95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紫禁城的四倍多,是三大内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唐朝历时289年,共有22位皇帝,其中有17位在大明宫处理政务。

北宋史地学家宋敏求在《长安志》中记载:“贞观八年(634年),置为永安宫,明年,改曰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百官献赀财以助役。龙朔三年(663年),大加兴造,号曰蓬莱宫。咸亨元年( 670年) 改曰含元宫,寻复大明宫。”

另据《两京新记》记载:“大明宫,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京城之东北隅。初,高宗尝患风痺,以宫内湫湿,屋宇拥蔽,乃于此置宫。”综合资料,不难看出,大明宫历经太宗和高宗两朝,建造时间跨度近30年方才竣工交付。

上图_ 大明宫布局图

大明宫的建造时间,距离“玄武门事变”已经过去了8年。事变成功后,李世民“即位于东宫显德殿”,被迫退位的李渊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在太极宫。贞观三年( 629年) 四月,李渊主动提出迁居宏义宫,“更名大安宫”。李世民“始于太极宫听政”。

由于宏义宫局促拥挤,李世民又忙于政务,年事已高的李渊倍感寂寞,引起“众惑”。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在监察御史马周的劝说下,决定为父亲兴建避暑寝宫。经过两年的筹备,新宫顺利开工,取名“永安宫”。贞观九年(635年)5月,李渊病逝,永安宫改名大明宫。

上图_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龙朔二年(662年)四月,年仅35岁的高宗李治身患“风疾”。这一疾病应该是现在的类风温疾病。李治居住的太极宫地势低下,潮湿闷热,位于龙首塬的大明宫坐拥高地,气候凉爽,得到了李治的关注。

皇后武则天在与王皇后萧淑妃的宫斗中获胜后,她常在太极宫“频见王、萧二庶人披发沥血,如死时状”。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武则天急切地想要搬离太极宫。此外,大唐凭借赫赫武功,取得一系列胜利,西突厥、百济等国纷纷臣服。兴建大明宫正好彰显国力的强大。大明宫重获新生,折射出初唐复杂的政治生态,反映了盛唐鼎盛的国力。

上图_ 太极宫平面图

太极宫:隋朝遗产

太极宫,位于长安中轴线北部,相对于大明宫,被称为“西内”。整个宫殿东西宽1285米,长1492米,占地面积1.92平方公里。宫城分为朝区、寝区和苑囿等三部分。沿着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东侧是太子东宫,西侧是掖庭宫。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烟阁等。

太极宫的建成,要感谢隋文帝杨坚。隋开皇二年(582年),他命“太子左庶子字文恺创制规谋”。27岁的宇文恺在吸收洛阳、邺城建城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势水脉,借助八卦乾坤卦意,遵照六爻意向,沿都城中轴线,规划布置,采取“先筑宫城,次筑皇城,次筑外郭城”的顺序施工,新都仅用9个月宣告落成。杨坚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宫城取名大兴宫。

上图_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隋亡唐兴,“唐高祖、太宗建都,因隋之旧,无所改创,特取宫基故名而易之耳”,因此,太极宫基本保持了大兴宫的原貌。值得一提的是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正是李世民弑兄夺权之地。而著名的阎立本的“二十四功臣像”就挂在凌烟阁内。可以说,太极宫对初唐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宇文恺建造太极宫时,只注重城市布局,忽视了宫城整体地势偏低。每年夏天,太极宫湿热难耐,皇帝不得不出宫避暑,为后来大明宫的建造埋下了伏笔。太极宫经历了高祖和太宗两朝,高宗李旦陆续在太极宫住九年后,迁居大明宫,太极宫的地位逐渐降低。由于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太极宫虽是老大,更似新妇,惹得大明宫和兴庆宫登台争宠。

上图_ 兴庆宫 平面图

兴庆宫:玄宗任性

兴庆宫,位于长安的兴庆坊,地处东南,被称为“南内”。宫殿东西宽1080米,南北长1250米,占地面积1.34平方公里。兴庆宫由兴庆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龙池等宫楼亭池,是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居住的主要场所之一。

三大内中,兴庆宫最为特别,这完全出于玄宗李隆基的任性。以往宫殿通常按照“前殿后院”的格局,兴庆宫反其道而行之,北面是行政区,南面是娱乐区。就连兴庆宫的正殿兴庆殿也不在宫城的中轴线上,位于宫殿的西北角。而兴庆宫的正门是朝西的兴庆门,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南门。宫城内的殿堂大多是楼房结构,建造复杂,费时费力,却显得更为豪华气派。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兴庆宫布局任性,建造同样如此,完全是李隆基个人意志决定的。宫城原本是长安隆庆坊,因李隆基在藩时和诸兄弟均居住于此,并且坊内有一个名为“五王子池”的水塘,所以,这里有了“五王宅”的名号。

开元二年(714年),“以隆庆旧邸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726年),又取永嘉、胜业两坊之半增广之。”建城之初,兴庆宫成为大唐的政治中枢。兴庆宫用来举办国宴和接待外使,勤政务本楼肩负着处理政务的重任,花萼相辉楼承担着宴饮歌舞的功能。沉香亭附近遍植牡丹,是李隆基和杨玉环赏花之所。“五王子池”也改名“龙池”。经过两次扩建,兴庆宫初具规模,独具风韵。

上图_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

李隆基营建兴庆宫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他靠两次政变方才夺取皇权。考虑到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局势,李隆基移居兴庆宫,可以“我的地盘我作主”,便于巩固权力。此外,他还能维持其他四个兄弟的感情,并且可以实时监控他们的言行。在任性的背后,是精明的算计,这才有了兴庆宫的诞生。

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李晔被朱温逼迁洛阳。朱温下令“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庐舍”,“令长安居人按籍迁居,撤屋自渭浮河而下,连甍号哭,月余不息”,“长安自此遂丘墟矣”。这起暴力强拆事件中,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也未幸免,毁于一旦。冥冥之中,三大宫的兴衰和大唐国运的浮沉紧密相连,这既是巧合,也是宿命。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张全嘉 《浅谈唐帝国再建大明宫的原因》

【2】赵惠喜 杨希义 《唐大兴宫兴建原因初探》

【3】陈 扬 《唐太极宫和大明宫布局研究》

【4】吕 洁 段炼孺 《浅谈唐代兴庆宫与长安城其他宫城布局差异》

【5】王井南 《兴庆宫和唐玄宗李隆基》

【6】杨文秀 《唐宋时期兴庆宫的变迁》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古代唐朝真是“以胖为美”吗?杨贵妃的体重证明,胖成啥样才叫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杨贵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唐朝杨贵妃真实容貌,历史文献中记载杨贵妃有多胖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一个朝代,也是一个盛产美女的时代,著名的美女杨贵妃就出生在那个时候,杨贵妃本名杨玉环,最开始是寿王李瑁的妻子,不过后来被唐玄宗看中,成为了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因为唐代人民的生活过的都不错,吃喝已经不成问题,因此那个时候的男人个个都是身强力壮的,女人们也都比较偏胖,杨贵妃也是一

  • 宰相写下“青鹅”两字,立刻被关进大牢,武则天:把字拆开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宰相一览表,武则天时期73个宰相列表,武则天时期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武则天上位就是官员政治选择的开始,也是灾难的结局。其中就有一位宰相,以自己的政治投机失败而造成悲剧。其在案发失败后,曾进行狡辩,只不过还是没有逃过被杀的命运。而仅仅两个字“青鹅”,就被关进大牢。众人不解其意,直到把这两个字拆开才明白这是政治暗语。裴氏家族的传承与中断门阀士族政治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到

  • 可以与武则天相比的女帝王,曾说“若活到200岁,征服整个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可以和武则天媲美的女人,女皇帝武则天事迹简介,历史上有谁和武则天关系最好

    她曾放下那句最著名的狠话:“若我能活到两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后来父亲被封为公爵,成为一个小公国的国王。索菲娅小时候就活泼开朗,经常性闯祸。后来,俄罗斯宫廷选择联姻方案,在经过反复研究之后,选择索菲娅公主作为彼得三世的

  • 李渊册封李轨为凉王,李轨却自称“大凉皇帝臣轨”,李渊杀心顿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凉王李轨属于陇西吗,凉州李轨是大凉王吗,李渊称帝后的主要措施

    事情的起因是,早在九月份,因为战略上的需要,李渊曾极力结交西凉李轨。为此,还专门册封李轨的弟弟李懋为大将军,同时派遣专使到凉州册封李轨为凉王。这事儿本来挺好的,彼此都相得甚欢。可是,到了十一月份,李轨却在武威称帝,改元“安乐”,成立了西北大凉政权。就是这样一个消息,让李渊非常的气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

  • 大诗人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宋朝才出现后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天若有情天亦老。”配图金铜仙人是当年汉武帝命人在长安铸造的铜像,铜像手托着用来汲取“仙露”的承露盘。汉武帝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神仙沟通,饮下“仙露”以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到三国年间,魏明帝曹叡下令把铜像移到皇宫的前殿。据《汉晋春秋》记载,开工的时候,铜像竟然流泪了,魏明帝只好把铜像移到了霸城。所以李贺

  • 唐朝时期中国盛行的昆仑奴究竟是怎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昆仑奴磨勒真实身份,昆仑奴的悲惨生活,唐朝的昆仑奴

    昆仑有黑色之意,昆仑人因皮肤黝黑,他们移居唐朝,成为黑奴。唐代《咏昆仑奴》写到:指头十颞墨,耳朵两张匙,意思是:那个黑皮肤的长工,十个指头,又黑又粗就象十根墨棒,两只耳朵长得象两把小瓢勺。唐代的文学作品,不但有昆仑奴的外貌描写,还有敢于他们的传奇故事:据说,南海洲岛中夷人也。甚黑,裸形,能驯伏猛兽犀

  • 同样都是建立的政权都是宋 赵宋和刘宋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宋和赵宋,刘宋和赵宋哪个在前,为什么有刘宋而没有赵宋

    第一、刘裕本是北府兵出身,讲究建功立业的大道理。北府兵可以说是东晋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物,因为它的出现,使得东晋王朝只有贵族做官的传统被打破了。谢玄创立了北府兵以后,告诉众人,只要是有军功的人,都能够被提拔。这其中最出色也是最优秀的一位将领就是刘牢之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建立战功,最终成为北府兵的

  • 古代中西方怎么继承家族遗产?以唐朝与古罗马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皇位继承表,唐朝遗嘱继承制度,古代欧洲继承制度

    中国唐朝和古罗马的继承制度各有侧重,前者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的法定继承,体现了浓厚的宗法思想;后者注重逝者意愿的遗嘱继承,体现了理性自然法。虽有差异,却都体现了中国唐代和古罗马身份等级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中国唐代的继承制度中,身份地位是继承的主要条件,尤其是王侯将相的继承,一般依据血缘,采用嫡长子继

  • 唐朝故事一则:法术再高,也怕菜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法术奇事,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出自哪里,武功再好也怕菜刀

    《三水小牍》记载:上党郡铜鞮[ dī]县(位于今山西沁县南)有个叫侯元的人,原本是小山村的樵夫,家境贫寒,靠着砍柴背到城里换点散碎的银子维持生计,没啥别的本事。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某一天,侯元到县城西北的山中砍柴,返回途中,坐在山谷歇息。身边有一块巨石,如同高大的楼宇一般。侯元就对着巨石唉

  • 唐高宗李治宠幸一对母女,上演不伦大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高宗李治的相关资料,唐高宗李治,李治因吃醋宠幸萧淑妃是哪集

    李治在位期间一直与武则天一夫一妻的生活,李治被武则天伺候的太舒服,没想找别的女人的想法;武则天心机深,有手腕,后宫没人敢反驳武则天的,她们根本就不敢起那些心思。天天都吃一个菜,是人都会吃腻的,何况是皇帝呢?李治单调日子过的久了,就想多找几个美女换换口味。这个时候恰巧武则天怀孕了,就专心的照顾自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