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白手起家,身边都是酒肉朋友,为何起义后都成了军事人才?

刘邦白手起家,身边都是酒肉朋友,为何起义后都成了军事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8 更新时间:2023/12/16 15:52:42

有人轻看刘邦,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据史料记载,刘邦年轻时不仅游手好闲,还贪财好色,与一帮酒肉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而就在刘邦当上皇帝之后,他身边的那些酒肉朋友却成为了军事大将和刘邦的左膀右臂。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结局又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妹夫”变“大将”

刘邦的老家在沛县,在沛县有个人靠卖肉为生,是位平平无奇的屠夫。这个人正巧娶了吕雉的妹妹,和刘邦结成了“连襟”,这个人名叫樊哙。他与刘邦的关系十分亲密,不仅因为他们的亲戚关系,二人其实也十分志趣相投,刘邦经常去樊哙家里吃喝玩乐,樊哙也并不介意。

后来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时,刘邦被邀请去赴宴,也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鸿门宴”。在这场宴会之上,刘邦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正可谓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作为刘邦的守护者,上前与项庄舞剑搏斗,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营救刘邦。

待刘邦成为天下之主后,樊哙凭借着一身胆识多次率兵打仗,先是为刘邦安抚沛县,使得人心安稳;又在砀东作战时英勇过人,杀敌几十人。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樊哙从来都是遵守命令,没有半分抱怨。与秦军残留军队作战时樊哙也是毫不手软,这让刘邦对他更加放心,经常带他在身边。

然而正如那句话所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樊哙这个人的毛病也逐渐显露出来。因为出身市井,樊哙经常跟刘邦这个天下共主说话也是口无遮拦,让刘邦有些反感。最后刘邦卧病在床,却听得外面流言纷传说樊哙与吕后联手,待刘邦死后就夺了他的皇位,杀了戚夫人刘如意。刘邦非常愤怒,便把樊哙给杀了。

二、狱卒萧何的华丽转变

萧何在秦朝为官时,官职比刘邦还要高一级,后来因为犯了错,被罚做了狱卒。而萧何人生的转变就从他遇见刘邦开始,和吕雉的父亲一样,萧何很早就看出刘邦的器宇不凡,于是来到他身边辅佐。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刘邦在百姓之中树立威望。

那时候因为刘邦的名声并不好,百姓并不服从。萧何主动去见沛县县令,想以县令之名邀请刘邦回来,这样会有说服力得多。县令同意了,而刘邦还在路上县令就怕自己的地位不保反悔让刘邦进沛县,萧何没办法只能再上阵,说服百姓杀掉县令,让刘邦做了沛公。

现在人们常常引用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萧何向刘邦举荐了大将韩信。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可能根本赢不了项羽,何况坐上皇帝的位置。而刘邦能在后期战胜无论是兵力还是才能都比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的项羽,同样也离不开萧何的帮助。一开始刘邦被项羽打得节节败退之时,若非萧何在后方给刘邦招募士兵、提供后援,刘邦怎么会没有后顾之忧。

刘邦登基之后,封萧何做了丞相。无论是在刘邦还是在天下万民的眼中,萧何都是最好的人选,他是绝对有这个才能的。而刘邦眼中萧何与其他辅佐他登基的大臣相比更是知识渊博。在刘邦数次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的时候要不是萧何出面制止,恐怕天下就要易主。刘邦死后萧何又辅佐了汉惠帝,最终积劳成疾离开人世,也算为刘邦尽心尽力了。

三、从车夫到汝阴侯

与刘邦交好的人中还有一个车夫,他叫夏侯婴。他也很早就与刘邦交好,有次与刘邦喝酒玩乐的时候不小心被刘邦误伤了,立马被有心之人上报。当时因为刘邦还是个小官,这件事情就比较严重。而夏侯婴作为受伤的一方,咬死不承认自己被刘邦所伤,为此还被鞭打,还是没有松口,可见其对于刘邦的忠心。

韩信与萧何的爱恨纠葛比较有名,但其实这位夏侯婴才是第一个发现韩信有才之人,他在韩信即将被问斩之时发现他的过人之才,并把他推荐给了萧何,萧何把人带到刘邦跟前。起初刘邦并不十分重视,后来韩信带兵打赢了项羽,刘邦才意识到韩信的将帅之才。

在刘邦打了败仗驾马车逃跑时,夏侯婴就坐上马车上为刘邦驾车。因为儿子和女儿在马车上影响前行速度,刘邦多次把自己的亲生孩子踢下马车,都被救下来。后来刘邦驾崩之后,刘盈即位,也对自己的这位“救命恩人”十分感激,封了他一个不小的官职。

与樊哙相比,之所以夏侯婴没有被杀,与他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他为人十分谨慎,绝不说会惹火上身的话,做事也很有分寸。又因为早年对于刘邦的忠心,让大家都十分尊重他。

结语:这三位大将起初都只是一位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是刘邦慧眼识珠发现了他们的才能并予以重用。所以刘邦能夺得天下,也不是没有原因啊!

更多文章

  • 蒙恬的一句遗言,被曹操奉为座右铭,时常哭着念给妻妾儿子们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一首《观沧海》,更是中小学生必背诗词。其实除了《观沧海》之外,曹操还有很多文章也非常出色,文采甚至不亚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述志令》大概是曹操一生写过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了,这篇文章相当于是曹操的半个自传,非常有历史价值。曹操在这篇文章之中详细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半生。后人如果

  • 汉哀帝刘欣,西汉最被低估的阜帝,他的能力远不止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欣之死,刘欣最新任命公示,43岁刘欣照片

    其中,西汉倒数第二位皇帝汉哀帝刘欣,在位时西汉王朝就已经摇摇欲坠了。历史上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然而却是贬低的评论居多。其实我国历史上的这位皇帝,是西汉最被低估的一位皇帝,他的能力是远远不止于此的。刘欣的即位之旅,可以说是相当轻松,甚至可以说是捡了个皇位。刘欣的父亲并不是皇帝,而是在自己封

  • 韩信临死前,大喊3个字,如今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临死一句经典的话,韩信临终时说的话,韩信临死的真相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是刘邦对韩信的评价,身为皇帝能够如此认同手下的将军才能实属不易,而韩信也确实是个有本事之人,从寂寂无名的小卒到统领百万兵马的大将军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成为了咸鱼翻身的经典案例,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是个难得的人才,就连项羽都是他的手下败将,难怪被人誉为“兵

  • 秦始皇的所谓遗诏,究竟有没有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遗诏真的改了吗,秦始皇死后有遗诏吗,秦始皇遗诏是什么

    遗诏被篡改,可能并非史实。虽然《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但是要记住的是,这样一个篡改诏书的行为,如果成立的话,那也自始至终只有胡亥、李斯和赵高知道,又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胡亥网上有朋友提到的李斯泄漏,最终引发其被赵高杀死,也有些问题。李斯之死其实还是权力斗争,从史料层面没看到李斯泄漏所谓篡改一事。事实

  • 魏蜀吴征战不休,为什么司马懿会是最终赢家?司马懿有两大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以前的司马懿vs现在的司马懿,司马懿如何打过司马懿,司马懿可以灭蜀吞吴吗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大乱世,这一时期天下大乱,出现了征战四方的局面。战争无疑是残酷的,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东汉末年,先是黄巾军起义,其次董卓之乱,到了之后经历了赤壁之战,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万万想不到的是,魏蜀吴征战不休,最终的赢家却是司马懿。曹操、孙权和刘备征战多年,以及他们的后人也是如此,

  • 此人本是明朝大臣,曾被皇帝处以杖刑,百年后曾孙带清军杀入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的杖刑,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大臣,明朝最硬气的大臣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明朝是一个很特别的朝代,明朝皇帝从不求和、割地、赔款,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与之相对的是,明朝历代皇帝基本也都性格鲜明,给后世众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曾为乞丐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只娶一位妻子的明孝宗朱祐樘,还有沉迷于木工活的明熹宗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蜡像当然,还有

  • 关羽之勇罕有敌手,却唯独被此“亡命之徒”吓退,岳飞都为他修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与岳飞,关羽的武力到底有多强,关羽真实武力有多高

    而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位既有关羽之勇武,又有诸葛亮之谋略的人物,却因着墨不多而鲜为人知。他就是甘宁。少年时期的甘宁,全然就是一派绿林好汉的作风,行侠仗义,行事只问自己心中痛快不痛快。总之,是一个能夜止小儿啼哭的刺头。关键是甘宁还特别在意着装,最爱穿颜色艳丽的衣服,还挂着铃铛,由此被称为锦衣贼。走起路来

  • 蔡京高俅会报复宋江林冲秦明雷横,为何不会找鲁智深武松的麻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松杀高俅蔡京是真的吗,蔡京高俅是什么关系,蔡京和宋江谁厉害

    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只要接受昏君奸臣扔在地上并踩了一脚的嗟来之食,就可以将过去的罪恶一笔勾销,从此跟奸臣们并肩携手,一起过上没羞没臊的富贵生活。但是睿智的读者诸君肯定会有这样的观点:如果奸臣们不对梁山好汉展开疯狂报复,那他们就不配当奸臣了。即使是忠臣,也会知道以德报怨不是美德

  • 让人无限诟病的郑和下西洋,朱棣雄才大略,这么做有他的战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经典语录霸气十足,郑和给朱棣带来什么,朱棣怎么评价郑和的

    曾经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和平使者,他高扬着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的旗帜。这是六百多年前人类波澜壮阔的远航,他七下西洋的壮举成为世界永远的记忆;这也是六百多年来中国的光荣与梦想,他所率领的船队成为西洋永不磨灭的风景。这个人就是六百多年前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支持他下西洋的主要皇帝便是永乐大帝朱棣。这个事情在有

  • 崇祯穷得叮当响,为什么不抄大臣的家?不是不想,是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崇祯为什么不抄大臣的家,崇祯听大臣建议吗,崇祯 大臣

    大明王朝的建立让百姓在200多年的时间中,享受了太平盛世,可是到了明朝末期,天下就乱了。明朝末年,此时的明朝是内忧外患,崇祯帝继位时,已经无力回天。说道崇祯帝,他绝对是历史上非常勤奋的皇帝。崇祯帝的勤奋程度不亚于雍正帝,但是两人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亡国之君,另一个是中兴之帝。相比较来说,崇祯帝也是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