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强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谁对秦国统一天下的贡献最大

商鞅变法强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谁对秦国统一天下的贡献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44 更新时间:2024/1/24 21:48:00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鞅是一匹千里马,如果没有秦孝公这个伯乐识别千里马的话,中国历史上不会有商鞅这个人被记载下来,商鞅为秦国提供的是变法图强的方法,秦孝公为秦国提供的是维持商鞅变法需要的所有特别条件和平台,没有秦孝公的强力支持,商鞅变法就不可能成功。

商鞅变法

[var1]

同时,反过来说,秦国变得强大,不仅仅只有商鞅的功劳,历代秦王重视变法,并一直维持不变,直到秦始皇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并成功统一天下之后,商鞅的变法也没有改变,哪怕商鞅被杀,秦法也没有被废除,变法已经深入秦国骨髓,成为秦国固定制度的这个功劳就是秦国历代君主。

所以,当商鞅与秦孝公结合时,不仅让商鞅实现了政治抱负,也让秦国得到强盛之道,商鞅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变法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方法,商鞅时代的秦国根本没有统一天下之志向,秦国真正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是后来国力变得强大之后的顺理成章。

秦国历史上真正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是从秦昭襄王开始的,只有秦国的实力一步一步强大起来,秦国国君的野心才开始膨胀,才开始有了统一天下之志,虽然这与商鞅变法有着直接关系,但是商鞅的变法无论是主观意志,还是客观事实,都没有统一天下之志。

秦孝公与商鞅

[var1]

自西周建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名义上的周朝在华夏大地存在了800多年,根深蒂固的分封制与封建等级礼法制度深入人心,有多少个诸侯国,就有多少种语言、文字、货币、度量衡,无论是出于习惯的力量还是效忠的观念,统一所有诸侯国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难的一次统一天下之战,没有之一,而这次最难的统一之战是秦始皇嬴政完成的。

秦国历史上从秦孝公开始,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最后到秦始皇嬴政,经历了七代人不懈的努力,才最终在秦始皇嬴政手中统一天下,可见统一天下有多难,虽然最终在秦始皇手中统一,但是,若不是秦始皇的英明领导、正确的战略战术、合理的政治谋略,秦国能在十年内统一天下吗?

历任秦王

[var1]

如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功劳做一个功臣表排名的话,那么秦始皇的功劳绝对是排在第一的。

秦国实力在秦始皇时期虽然已经是天下最强,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统一天下的,仍然需要高超的政治谋略、合理的军事行动、正确的用人方针,在这一方面,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

首先,秦始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统一天下战略方针的秦国国君,秦始皇在李斯与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统一天下的战略,之前的秦王,比如秦昭襄王,虽然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只是埋藏在心中,并未没有明确提出,只有秦始皇是明确提出了。

秦始皇

[var1]

其实,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战略是军事进攻为主,政治收买为辅,对于邻近国家,比如韩国、赵国、魏国、楚国,实行军事进攻,对于偏远国家,比如燕国与齐国,以金钱收买拉拢为主要手段,让燕国与齐国在秦国攻打其他国家时不插手,其实这也就是远交近攻,更是一种破坏合纵的政治手段。

最后,秦始皇在用人方面是非常出色,比如灭楚,秦始皇先是让年轻将领李信率领20万秦军攻打楚国,结果失败了,如此强大的秦国居然被打败了,可见秦国的实力也没有强过摧朽拉枯的地步,李信失败后,秦始皇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是每个国君都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秦始皇算一个,并请出老将王翦最终才灭亡楚国,王翦灭楚也是谋略与军事行动相结合,才一举灭亡楚国,要知道楚国当时的面积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大的,战略纵深广大,王翦灭楚用了60万人,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想想看,如果王翦也失败了,秦国能统一天下吗?是不是会延迟?

秦灭六国

[var1]

另外,秦国灭亡赵国也是军事与谋略相配合的,王翦最终是用了离间计迫使赵王杀了李牧,才最终击败了赵国,想想看,如果李牧不死的话,秦国能不能拿下赵国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使能拿下,时间也会被大大推迟了,这些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以说统一六国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秦始皇才是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

相比之下,商鞅对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功劳算是最小的,不如历代秦王,因为商鞅提供的是:变法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方法,这与秦国统一六国没有直接关系,而有间接关系,因为商鞅在变法时,根本就不知道秦国将来能不能统一天下,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商鞅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放眼整个天下,只有秦国给了他这个机会,而助商鞅变法成功的就是秦孝公,这就是伯乐的重要性,千里马只有遇到了伯乐才是千里马,否则就是一匹普通无人相识的马。

远交近攻

[var1]

所以秦孝公是秦国统一天下排名第二的功臣,他的功臣是间接的,因为秦孝公为了秦国的强大有着无比坚强的决心和意志,也只有秦孝公能重用商鞅,让秦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变法图强,这是秦国强大的基础和根本,秦国的强大在秦孝公与后世历代秦国国君手中发展成了制度,成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实力。

所以,商鞅只是变法强秦,而秦始皇嬴政却是实实在在的统一六国,当然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劳远超商鞅,其实也可以这么说,把商鞅换成吴起李悝等变法家,秦国仍然可以强大到统一天下。

更多文章

  • 晋国私家史桓、庄之逼,晋献公为何抛弃叔叔、伯伯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晋国的隐患周惠王、晋献公六年(公元前671年),公族大夫富子见献公道:“当年桓叔起事,平定晋国的祸乱,地仅曲沃一座城邑,财用不足,甲士匮乏,全靠诸子同心,方克难克艰;后庄伯奋起,诛晋孝侯,逐晋鄂侯,周天子派虢公征伐,其师悍勇,桓庄两族,接踵赴难,蹈死不顾,救曲沃于危亡;武公扩军,又毁家纾

  • 虎狼之师,名将辈出的秦国,为何后期无人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何时成为虎狼之师,秦国虎狼之师图,秦国虎狼之师有哪些军队

    秦国靠着强大的实力顺利消灭其他国家,这与他们所实行的商鞅变法有着极大的关系。靠着这套变革制度,秦国还打造出了一支强悍的军队,秦军无疑是战国时期最为成功的军队,秦能成功靠的就是这种强悍的军事实力。往往实力强大的军队,就必然能培养出众多的名将,秦国也是名将辈出的国家,诸如白起,王翦这些顶级的名将,在历史

  • 管仲有条毒计,伐国灭城不用刀兵,如今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管仲灭楚国的毒计,管仲权谋之术,管仲的一条毒计兵不血刃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是说,不动用刀兵就让敌方的军事力量归降我们,这是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在孙子眼中,带兵打仗将敌国打残不得已而臣服,那不是最厉害的本事,最厉害的是使敌国完整无缺的投降我们,这样的话,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又能达到战略目的。当然了,做到这样的事情很难,但是并不是没

  • 解密:明朝皇帝英宗和代宗轮流当皇帝,是怎么回事?天道有轮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英宗代宗是怎么回事,明英宗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明英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而且这俩个皇帝的出生都不能说是特别的正统,都不是正宫所生,他们只是有共同的父亲明宣宗。英宗算是长子,代宗算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简要说明一下他们的出生,他俩的来历可以说都不好,英宗的名义上的母亲是一名贵妃,但母亲实际上是一名被宣宗临幸的宫女,当时的正宫皇后没有子嗣,他母亲正好用宫女的孩子伪装成自己的孩

  • 千古名臣范仲淹天平山风水之谜:盛名千载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平山和范仲淹的墓,范仲淹关于风水的故事,天平山最新消息

    范仲淹,北宋名相,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仅是这些结论性的语言,远远不能体会范仲淹独特而丰富的人生内涵。文武兼备、智谋过人的范仲淹,其官贵之显、政绩之著、正气之浩、声名之盛,可谓一绝:其著——主政于朝,发起“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整饬地方

  • 历史上的宋江,为了保住性命,冒死南下征讨方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宋江真的征讨方腊吗,宋江为什么要征讨过方腊,宋江征讨方腊有多严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很多人都极其讨厌宋江,认为正是他的官本位思想一心想要招安才造成这样的结局。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江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又为什么要去征讨方腊呢?历史上关于宋江的记载非常少,但是宋江这个人是有的,梁山好汉也是有的,只不过不像《水浒传》中写的那样有108将,打的朝廷不敢剿匪。在真实的历

  • 杨门女将将真的存在过吗?宋朝真的很有钱吗?看了这些请不要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杨门女将有几个,宋朝杨家将的历史资料,历史上真有杨门女将吗

    ·到底有没有杨家将?杨家将这个词已经不是一个家族的称号了,它代表的是整个大宋的国威和霸气。而潘仁美,这个靠女儿上位的奸臣,注定被人唾骂千年。但历史上,所谓的杨家将仅仅只是一个副将。而所谓的【潘仁美】潘家,不是西宫,而是正宫,是一位对大宋兢兢业业的老功臣。他不但为人低调,而且做官也很有成绩。而他怎么却

  • 原创明亡前崇祯做了一个怪梦,大臣纷纷道喜,唯独此人跪地:大明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明崇祯15年的大事,大明暴君崇祯,明朝十大神秘预言

    史学界一直有一种说法,“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另外,在《明史》神宗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皇帝,这个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30年不上朝。灭亡一定有征兆,明朝之亡,始于奇灾。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各地几乎年年都爆发各种灾害。干旱不必说,尤其鼠疫

  • 苏轼是北宋大才子,可是为什么要举荐一位大“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轼到底多厉害,苏轼人物生平及评价,苏轼有什么突出贡献

    他曾经写过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洗儿”是古代汉族风俗,婴儿出生之后不久,要清洗身体并宴请亲友。这首诗表面上是对于儿子的“希望”,何尝不是对于自己坎坷经历的一种感慨?何尝不是自己心目中所向往的理想生活?——不要自作聪明,要大智若愚,要无病无灾

  • 宋朝因“莫须有”而死的何止岳飞?狄青之悲,更令人心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狄青可以说是北宋真正的草根名将。他出身寒门,在十六岁时,其兄与人打架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捕入京,刺面,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因为他精通骑射,所以在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时,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当时宋朝前线军队因为经常被西夏击败,所以将士们在面对西夏军队时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为了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