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名臣范仲淹天平山风水之谜:盛名千载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千古名臣范仲淹天平山风水之谜:盛名千载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62 更新时间:2024/1/8 4:05:52

范仲淹,北宋名相,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仅是这些结论性的语言,远远不能体会范仲淹独特而丰富的人生内涵。文武兼备、智谋过人的范仲淹,其官贵之显、政绩之著、正气之浩、声名之盛,可谓一绝:

其著——主政于朝,发起“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整饬地方,在今南通市倡修“范公堤”,在苏州以“修围、浚河、置闸”之法整治水患而泽被后世;出帅戍边西北,筑城修寨,选将练兵,积极防御而固守和平。可谓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同时,将“兴学”作为培养人才、救世济民的根本手段,并兼顾算学、医药、军事等专门实用人才的培训;开办“范氏义学”,开中国古代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之先河。

其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短短两句,道尽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所谓言为心声,若胸无浩然磅磗之正气,岂有洪钟大吕之宏声,广鸣“庙堂江湖”达千年,启迪“人类地球”于当下与未来?

其盛——历史的天空,各类名人浩如繁星,或以文显或以武立,或以清存或以才扬,或以事著或以功耀……或煊于一时一世,或褒贬于朝野之间,或奇正于两端之际,或瑕瑜共集而迷离,或时过境迁而澄显……而名之至正至纯至清至久,得到官方和民间的一致认同并盛名千载,中国历史上除范仲淹外,难觅几人。

其显——仅就本人及生前而论,范仲淹在世时最高官位不过参知政事,与副宰相相当,谥号“文正”。虽有司马光“谥之美者,极于文正”之说,但在当时的文臣中,其官职不算最高,谥号亦不算最尊。

然而,在范仲淹身后,其评价却日渐高涨,南宋时即有“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吕中)与“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韩皆不及”(罗大经)之论,及至元明清各代,对范公的评价更是极尽褒扬;明清以后,“文正”成了官方认定的文臣最高谥号。

范仲淹祖上、后代,亦不可谓不显:其高祖在唐朝任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县丞,曾祖、祖父及父亲都为官宦,逝后赠(封)太师、封国公;其子孙多为官,尤以次子范纯仁为最,宋哲宗时拜相。范仲淹上下七八世,代代为官,两位宰相,其显足矣。

对世代官宦、以“正气浩然”和“盛名千载”为显著特征的范氏之堪舆察证,显然有着普遍的人文意义,更有堪舆的学术意义。

事实上,苏州天平山——范仲淹先祖的族葬地——一个集豪放与婉约、粗犷与灵动于一体的名胜景区,其“石”与“水”之绝,不仅震撼着在场者的视野身心,更冲击着考察者的堪舆认知。

范仲淹先祖族葬地——苏州天平山,其“石”与“水”之绝,不仅震撼着在场者的视野身心,更冲击着考察者的堪舆认知。

天平山,位于太湖之滨,距苏州古城西约10公里,南连灵岩山,北接支硎山,东南为金山,海拔201米,山地面积92.6公顷。因其山顶平正,可站立数百人,故名天平山。又因其山间常有白云缭绕,唐代开始被称作白云山。

宋仁宗赵祯把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为家山,时称“赐山”,作为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俗称“范坟山”。

唐代即有“吴中第一山”美誉的天平山,历来就是江南著名旅游胜地。山上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加上白居易、范仲淹、高启、沈周、唐寅、文徵明、康熙、清高宗(乾隆)等历史名人遗迹景观,共称“天平四胜景”。

其石,嶙峋卓立,千姿百态,或“如屏如矗,或插或倚,备极奇怪”,或“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拿撑柱,不可名状”,或“瑰形诡状,可喜可愕”……层层叠叠,林立其上,宛如古时大臣上朝时所用笏板,故谓“万笏朝天”;其一线天、飞来石、卓笔峰、照湖镜、鹦鹉石、印石等堪称奇观。

其泉,山中多泉,以白云泉为主。该泉为山石裂隙中之水汇聚成泉,泉水常年不涸,水味甘洌,有“吴中第一水”之誉;山泉汇聚而成的十景塘、桃花涧,水平如镜,倒映着天平山石、蓝天白云,是为胜景。

红枫,系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后来引栽,与后来形成的人文圣迹景观,暂可不表;而其山其“石”、其泉其“水”及所呈现出的堪舆意象却不能不论:

天平山,是典型的石山。按一般的堪舆原则,不可葬之山有五,石山列其中,主绝。

细观其山:此山并非由整体岩石构成,而由众多形态各异之石柱、石峰、石块、石洞组成,间有林木和泥土;石之形态虽各异,但无尖斜凶恶之状,却有凛然卓立之形;其间山泉静流、涧塘萦绕,其色其神毫无干枯生硬之意,反呈圆润舒适之感;看似散乱无序堆放的各态之石,却有规有矩,如笔如笏如印完美呈现……

天平山之水,以白云泉为最。早在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即有诗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人眼中的淡泊于名利、陶醉于山水的自由、自在、自得的闲适情趣,在堪舆家眼中则是另一番意境——

水清且柔,甘甜而和;其行屈曲,其流无声;不见其源,不见其去;绕山而流,拥石而潴;其平如镜,其净如月……

可以确定,这又是一个“好风景加好风水”之地。相对于江村的秀美、龙川的灵动、溪口的迷幻,“石得水养而润,水得石映而辉”的范氏祖地,更添了一份坦荡与澄净。

至于集葬其高祖、曾祖、祖父及父亲于天平山一山两麓的范氏祖茔,谁才是范仲淹为相的堪舆根本?其行龙状态与结作情形如何?与范仲淹的仕途轨迹、正气浩然和盛名千载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宋江,为了保住性命,冒死南下征讨方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宋江真的征讨方腊吗,宋江为什么要征讨过方腊,宋江征讨方腊有多严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很多人都极其讨厌宋江,认为正是他的官本位思想一心想要招安才造成这样的结局。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江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又为什么要去征讨方腊呢?历史上关于宋江的记载非常少,但是宋江这个人是有的,梁山好汉也是有的,只不过不像《水浒传》中写的那样有108将,打的朝廷不敢剿匪。在真实的历

  • 杨门女将将真的存在过吗?宋朝真的很有钱吗?看了这些请不要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杨门女将有几个,宋朝杨家将的历史资料,历史上真有杨门女将吗

    ·到底有没有杨家将?杨家将这个词已经不是一个家族的称号了,它代表的是整个大宋的国威和霸气。而潘仁美,这个靠女儿上位的奸臣,注定被人唾骂千年。但历史上,所谓的杨家将仅仅只是一个副将。而所谓的【潘仁美】潘家,不是西宫,而是正宫,是一位对大宋兢兢业业的老功臣。他不但为人低调,而且做官也很有成绩。而他怎么却

  • 原创明亡前崇祯做了一个怪梦,大臣纷纷道喜,唯独此人跪地:大明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明崇祯15年的大事,大明暴君崇祯,明朝十大神秘预言

    史学界一直有一种说法,“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另外,在《明史》神宗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皇帝,这个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30年不上朝。灭亡一定有征兆,明朝之亡,始于奇灾。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各地几乎年年都爆发各种灾害。干旱不必说,尤其鼠疫

  • 苏轼是北宋大才子,可是为什么要举荐一位大“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轼到底多厉害,苏轼人物生平及评价,苏轼有什么突出贡献

    他曾经写过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洗儿”是古代汉族风俗,婴儿出生之后不久,要清洗身体并宴请亲友。这首诗表面上是对于儿子的“希望”,何尝不是对于自己坎坷经历的一种感慨?何尝不是自己心目中所向往的理想生活?——不要自作聪明,要大智若愚,要无病无灾

  • 宋朝因“莫须有”而死的何止岳飞?狄青之悲,更令人心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狄青可以说是北宋真正的草根名将。他出身寒门,在十六岁时,其兄与人打架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捕入京,刺面,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因为他精通骑射,所以在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时,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当时宋朝前线军队因为经常被西夏击败,所以将士们在面对西夏军队时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为了鼓舞士气

  • 揭秘:柴荣死前谨慎安排后事,为何没能阻止赵匡胤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柴荣会不会是赵匡胤害死的,柴荣为何不提前处死赵匡胤,柴荣对赵匡胤评价

    柴荣在继位之后,也曾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为期三十年的目标,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个时候。柴荣在北伐中突然患病,他就不得不开始给自己安排后事,他的突然死亡确实让人没想到,毕竟他年纪也不是非常大,可疾病是很难预测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柴荣作为国君,他也要为自己的国家负责,安排好后事,可以避免很多的乱子,他

  • 顶撞宋孝宗,逼疯宋光宗:南宋最剽悍的女人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光宗和宋孝宗关系好吗,南宋时期宋孝宗,南宋除了宋孝宗还有谁

    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是宋朝最凶悍泼辣的皇后,不仅当面顶撞公公宋孝宗,而且把丈夫宋光宗给逼成了精神病,使其在位仅仅5年,就被迫退位为太上皇。李凤娘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二女儿,于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出生在父亲的军营之中,据说此女出生时,还有异常景象:几只黑色的凤凰聚集在军营前的石头上,李道看见后,

  • 原创赵匡胤为了优待柴氏子孙,特赐予丹书铁卷?赵匡胤:我没有那么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简介与传说,历史上人们对赵匡胤的评价,赵匡胤生活经历

    提起柴进,很多读者最先想到就是柴进喜好结识天下英雄,不错这也是柴进的一大特点。但是要说柴进最看重、最宝贵的东西,那一定就是“丹书铁卷”无疑了,而且柴进也正是因为有御赐的“丹书铁券”护身,所以才敢明目张胆地收留天下好汉,到自己的庄上躲避官府的追捕(像武松、林冲等都曾被柴进所救)。▲柴进在《水浒传》中,

  • 宋朝战争胜率是唐朝的2倍,因何还是军事颓废?其实道理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唐朝前期的对外战争史,就是一部部灭国史!但是北宋呢,从来没有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周边国家从来没有一听大宋的名号就战栗的。相反,他们身体发抖是即将碾压北宋的激动心情的表露!而且,北宋还产生了严重的“恐辽症”,“恐金症”。北宋的作战,不仅不能大量杀伤敌人,反而被敌

  • 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也是一种威胁,为何朱元璋让汤和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汤和先死还是朱元璋先死,汤和为什么可以善终,朱元璋和汤和是一起长大的吗

    老朱杀功的板子不能全打在他一个人的屁股上,实事求是的讲有老朱残忍和猜疑的原因,也有功臣为非作歹以及老朱为儿子清除障碍等诸多因素。不管怎样讲,一些功高至伟的功臣最终难逃厄运。比如老朱曾经的红人、新锐宰相胡惟庸,还有把北元小朝廷赶到漠北的蓝玉、冯胜、宋濂、傅友德等人无一幸免。然而开国元勋中汤和却是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