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私家史桓、庄之逼,晋献公为何抛弃叔叔、伯伯们

晋国私家史桓、庄之逼,晋献公为何抛弃叔叔、伯伯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95 更新时间:2024/2/28 9:18:18

[var1]

晋国的隐患

周惠王晋献公六年(公元前671年),公族大夫富子见献公道:“当年桓叔起事,平定晋国的祸乱,地仅曲沃一座城邑,财用不足,甲士匮乏,全靠诸子同心,方克难克艰;后庄伯奋起,诛晋孝侯,逐晋鄂侯,周天子派虢公征伐,其师悍勇,桓庄两族,接踵赴难,蹈死不顾,救曲沃于危亡;武公扩军,又毁家纾难,趋事赴功,才有陉庭之大捷、翼都之覆亡。晋国能够有今天,您能做安坐晋侯之位,桓、庄两族的功劳不能被掩盖。然而现在却没有尺寸土地的封邑,恐怕对不起桓叔、庄伯的在天之灵。”

献公羞愧地说道:“叔父且回去,过几天我一定给您一个答复。”

晋桓、庄之族逼,献公患之。士蒍曰:“去富子,则群公子可谋也已。”公曰:“尔试其事。”士蒍与群公子谋,谮富子而去之。(《左传》)

从晋献公六年开始,姬诡诸就开始感受到桓、庄之族日甚一日的压力。桓,是曲沃桓叔的儿子们,庄,是曲沃庄伯的儿子们,即姬诡诸的爷爷辈和叔叔辈。当年为了取代晋国,桓叔和庄伯,卯足劲养了一大群子孙,如今却成为晋国的麻烦和祸害。想到这里,姬诡诸就会忍不住抱怨爷爷和曾爷爷两句。更加可怕的是,这群爷爷和叔叔,经受了“曲沃代翼”,早被无亲的理念熏陶成铁石心肠,早对同族之间血腥的杀戮看的司空见惯。稍微处理不好,就是晋国的祸患。

[var1]

桓、庄两族的要求

《左传》《史记》都提到晋国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不过,有两个问题却没有解释清楚。其一、桓、庄两族要逼迫晋献公做什么事情?其二、为什么仅仅有桓、庄两族,武公的其他子嗣都哪里去了,他们没有参与逼宫吗?

桓、庄逼迫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希望晋献公能够继续封建。

周代分封诸侯,除了对一些古老方国的承认外,主要分封两类:姬姓的叔、伯、兄弟、子侄;功臣和他们的后代。各诸侯也是一样的,他们封给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封邑,然后让他们继续封下去,渐渐的,这些封出去的子侄就成为更远的公族,更疏远的血脉。

封建当然要继续下去,不过曲沃武公时好像就封大夫原黯在荀地,公族之中,仅仅韩氏有封邑的记录,而韩万的封地,还是晋文侯所封。《竹书纪年》载,晋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58年),文侯封姬万于韩地。

武公时另外一个获得封地的可能是晋献公的哥哥伯侨,《古今姓氏书辨证》说,“平王东迁,实依晋郑,以杨赐晋武公,晋于是并有杨国。”这里的记述与实际情况有所区别,我们前面说,平王将洪洞、介休、霍州一带的邠地赐给晋国,在曲沃武公时,应借着晋国削弱之机吞并此地,同时灭杨,之后将伯侨封在杨地,伯侨之后就成为羊舌氏,在晋国晚期诸卿的争夺中,将羊舍氏的封地设为三县,其中杨氏县确实在洪洞。

这就是桓、庄两族逼迫晋献公的原因,想当年大家抛头颅、洒热血,抢走晋文侯一系的家业,当然是见者有份,现在武公一系获得绝大部分好处,吃面的同时,连口面汤都不让大家喝,这谁可以忍受。

诸侯的封建是周天子之下的二级封建。对晋国来说,这却是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路线问题。在领地扩大的同时,如何继续以封建的方式管理领地。如果在后世,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郡县制和分封制。然而现在只是公元前7世纪,封建是唯一的选择。晋献公只能在封建功臣和封建公族中选择一个答案。

[var1]

晋献公的选择

晋献公召士蔿道:“我打算选择一些肥沃的土地,分封给桓、庄两系的公族,你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士蔿说:“您认为,是文侯和桓叔的关系亲近,还是您和桓、庄两族的关系亲近?”

晋献公道:“文侯和桓叔,是同母的兄弟,桓庄对我,不过是远房的叔伯,如何可以相提并论。”

士蔿说:“文侯待桓叔,不可谓不厚,封之以大邑,尚且不能挽救晋国的内乱;您认为什么样的封邑能够让更加疏远的桓庄不背叛晋国呢?”

晋献公笑道:“你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

封建的基础是亲亲,如今晋国已经不能亲亲,那么自然不能封建。对晋献公来说,他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这道选择题注定只能选择外姓的臣子,而封邑的表彰也就建立在尚功的基础上。

而桓、庄两族,既然不能亲之封之,那么只能杀之逐之。

于是,从晋献公六年(公元前671年)到九年(公元前668年),他和士蔿合谋,将晋国群公子或杀或逐。残余的公族们逃到虢国,虢公姬丑听说后,以为晋国再度违背了亲亲的礼法,组织大军予以讨伐,当然不会有什么结果。

根据《世本》《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文献,桓叔遗留的后人有公师、曲等姓氏,当然还原韩万一系极其分支。庄伯遗留的后人有富、游等姓氏。

八年,士蔿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史记》)

[var1]

不过,这还是不够彻底的,因为姬诡诸共有九个儿子,我们知道名字的有五个:申生、重耳、夷吾,以及骊山之女骊姬为他生下的奚齐、少姬为他生下的卓子。申生是太子,如果一切正常发展,重耳、夷吾、奚齐、卓子等弟弟将成为申生的封臣,获得一块封地,在封地上延申新的家族,开始另外一个轮回。

姬诡诸做的很彻底,他把这种萌芽也扼杀在摇篮中,对待儿子们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杀戮和驱逐。无亲的政治理念,最终成为独特的二级封建方式。

晋国就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近支公族的诸侯。这是臣的世界,晋国的臣有两种,其一是在前晋国时代被封建,得以“立家”的家族,至此时已经是超出五服的范围远支公族;其二就是从桓叔到晋献公时期兼并诸侯的旧族和外来的家族,如士、赵、魏、狐、吕等等。

新的家族政治取代旧的贵族政治,在新家族的崛起中,亲亲成为尚功、尚贤,功劳成为二级封建首要的标准。

[var1]

由余到百里奚,和晋国插肩而过的牛人

亲亲的晋国和尚功的晋国是截然不同的,从晋献公十六(公元前659年)年起,晋国就如同一台开足马力的战争机器,用极快的效率就平灭了晋南那些弱小的封国。而每一次灭国,就会伴随着一批新家族的诞生。如十六年(公元前659年),组建两个军的编制,当年灭霍,灭魏,灭耿。在灭霍之后,由于霍山神的显灵,晋献公又恢复了霍国,其他的两国,他将赵夙封在耿,毕万封在魏,以表彰他们的功劳。

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家族政治一旦形成,同样具有封闭性,所谓的功,不过是家族成员的功,所谓的贤,也不过是家族中的贤才。

在这些年中,有一个由余的出生在晋国土地上(《余氏族谱》记为公元前692年)。传说他是晋鄂侯的后代,又传说他是周携王的后代,他没有留在晋国,而是跑到西戎,有一年,他代表西戎出使秦国时,其才华让秦穆公等人异常震撼。

还有一位叫百里奚的人,经过漫长的贫穷和游历,在虞国安顿下来,他早年在齐国乞讨,想投奔公孙无知,蹇叔阻止了他,不久公孙无知就在政变中被杀;之后他到了成周,希望在周王子姬颓手下做事,蹇叔阻止了他,不久,五大夫的政变就以失败告终。而百里奚在虞国灭亡后最终也没有留在晋国。

也是在这些年,齐桓公在路上行军时,卫国宁戚赶着牛车经过,他敲击着牛角唱起歌,歌声悲凉,桓公也弹起他心爱的古琴“号钟”和他共奏,左右莫不泪下。桓公没有问他的履历,当夜,就委任他为大夫。

齐桓公喜欢游玩,有一次,他在乡下遇见一位老人,老人向他敬酒说:希望群臣百姓不要得罪我们的君主;而我们的君主也不要得罪群臣百姓。齐桓公很不高兴,“为什么说君主不能得罪于群臣百姓呢?”老人回答说:“当年得罪商汤、纣王得罪于武王,这些都是君主得罪臣子的例子,可是,桀、纣到今天都没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虎狼之师,名将辈出的秦国,为何后期无人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何时成为虎狼之师,秦国虎狼之师图,秦国虎狼之师有哪些军队

    秦国靠着强大的实力顺利消灭其他国家,这与他们所实行的商鞅变法有着极大的关系。靠着这套变革制度,秦国还打造出了一支强悍的军队,秦军无疑是战国时期最为成功的军队,秦能成功靠的就是这种强悍的军事实力。往往实力强大的军队,就必然能培养出众多的名将,秦国也是名将辈出的国家,诸如白起,王翦这些顶级的名将,在历史

  • 管仲有条毒计,伐国灭城不用刀兵,如今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管仲灭楚国的毒计,管仲权谋之术,管仲的一条毒计兵不血刃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是说,不动用刀兵就让敌方的军事力量归降我们,这是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在孙子眼中,带兵打仗将敌国打残不得已而臣服,那不是最厉害的本事,最厉害的是使敌国完整无缺的投降我们,这样的话,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又能达到战略目的。当然了,做到这样的事情很难,但是并不是没

  • 解密:明朝皇帝英宗和代宗轮流当皇帝,是怎么回事?天道有轮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英宗代宗是怎么回事,明英宗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明英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而且这俩个皇帝的出生都不能说是特别的正统,都不是正宫所生,他们只是有共同的父亲明宣宗。英宗算是长子,代宗算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简要说明一下他们的出生,他俩的来历可以说都不好,英宗的名义上的母亲是一名贵妃,但母亲实际上是一名被宣宗临幸的宫女,当时的正宫皇后没有子嗣,他母亲正好用宫女的孩子伪装成自己的孩

  • 千古名臣范仲淹天平山风水之谜:盛名千载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平山和范仲淹的墓,范仲淹关于风水的故事,天平山最新消息

    范仲淹,北宋名相,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仅是这些结论性的语言,远远不能体会范仲淹独特而丰富的人生内涵。文武兼备、智谋过人的范仲淹,其官贵之显、政绩之著、正气之浩、声名之盛,可谓一绝:其著——主政于朝,发起“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整饬地方

  • 历史上的宋江,为了保住性命,冒死南下征讨方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宋江真的征讨方腊吗,宋江为什么要征讨过方腊,宋江征讨方腊有多严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很多人都极其讨厌宋江,认为正是他的官本位思想一心想要招安才造成这样的结局。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江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又为什么要去征讨方腊呢?历史上关于宋江的记载非常少,但是宋江这个人是有的,梁山好汉也是有的,只不过不像《水浒传》中写的那样有108将,打的朝廷不敢剿匪。在真实的历

  • 杨门女将将真的存在过吗?宋朝真的很有钱吗?看了这些请不要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杨门女将有几个,宋朝杨家将的历史资料,历史上真有杨门女将吗

    ·到底有没有杨家将?杨家将这个词已经不是一个家族的称号了,它代表的是整个大宋的国威和霸气。而潘仁美,这个靠女儿上位的奸臣,注定被人唾骂千年。但历史上,所谓的杨家将仅仅只是一个副将。而所谓的【潘仁美】潘家,不是西宫,而是正宫,是一位对大宋兢兢业业的老功臣。他不但为人低调,而且做官也很有成绩。而他怎么却

  • 原创明亡前崇祯做了一个怪梦,大臣纷纷道喜,唯独此人跪地:大明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明崇祯15年的大事,大明暴君崇祯,明朝十大神秘预言

    史学界一直有一种说法,“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另外,在《明史》神宗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皇帝,这个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30年不上朝。灭亡一定有征兆,明朝之亡,始于奇灾。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各地几乎年年都爆发各种灾害。干旱不必说,尤其鼠疫

  • 苏轼是北宋大才子,可是为什么要举荐一位大“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轼到底多厉害,苏轼人物生平及评价,苏轼有什么突出贡献

    他曾经写过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洗儿”是古代汉族风俗,婴儿出生之后不久,要清洗身体并宴请亲友。这首诗表面上是对于儿子的“希望”,何尝不是对于自己坎坷经历的一种感慨?何尝不是自己心目中所向往的理想生活?——不要自作聪明,要大智若愚,要无病无灾

  • 宋朝因“莫须有”而死的何止岳飞?狄青之悲,更令人心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狄青可以说是北宋真正的草根名将。他出身寒门,在十六岁时,其兄与人打架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捕入京,刺面,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因为他精通骑射,所以在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时,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当时宋朝前线军队因为经常被西夏击败,所以将士们在面对西夏军队时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为了鼓舞士气

  • 揭秘:柴荣死前谨慎安排后事,为何没能阻止赵匡胤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柴荣会不会是赵匡胤害死的,柴荣为何不提前处死赵匡胤,柴荣对赵匡胤评价

    柴荣在继位之后,也曾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为期三十年的目标,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个时候。柴荣在北伐中突然患病,他就不得不开始给自己安排后事,他的突然死亡确实让人没想到,毕竟他年纪也不是非常大,可疾病是很难预测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柴荣作为国君,他也要为自己的国家负责,安排好后事,可以避免很多的乱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