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差点成为第一个泰山封禅的人 两次“葵丘会盟”分别有何不同

齐桓公差点成为第一个泰山封禅的人 两次“葵丘会盟”分别有何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50 更新时间:2024/1/13 11:23:59

公元前651年,周襄上台之后,历史上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姜小白,在葵丘这个地方主持了第九届春秋高峰会谈。这是当时最盛大的一次了,史称“葵丘会盟”。

《左传》上记载得很有点奇怪,先说:“夏,会于葵丘。”紧接着又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葵丘会盟”进行了两次,前一次是夏天,后一次是秋天。

我们再看《史记》,也这样说:“夏,会诸侯于葵丘”;“秋,复会诸侯于葵丘”。复,就是重复的意思,复会,就是再会盟一次。

[var1]

那么,“葵丘之会”为什么要分作两次来进行呢?这里面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呢?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两次会盟的主题内容来分析。

夏天的一次,上回已经讲过,是周天子为齐桓公加尊赐。

秋天的这次,又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史记》《左传》都没说。翻查先秦古籍,《孟子》中有一段讲葵丘会盟最详细的内容与条款。原文: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

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

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齐桓公与到场的大小几十路诸侯签订了专门的书面协议,内容有如下五条:

第一条:凡不孝的儿子,要把他杀掉!凡已经订立了的太子,再不得擅自更换。

第二条:尊重贤人,培养人才,对有德行的人,一定要给予表彰。

第三条:尊敬老年人,慈爱幼年人。不要忽视外国的来宾,有住在境内的,尽量给予照顾,不要使他流落。

第四条:士一级的干部,不得世袭职位,官员们上班,不许在外面做兼职。大夫一级的干部犯了罪,国君没有权力擅自杀他。

第五条:不许乱筑堤坝,损人利己;邻国有饥荒,不许限制粮食出口;有封赏的大事,一定要互相通报,不得私自进行,暗箱操作。

这是齐桓公与天下诸侯们立下的共同约定。最后,大家一起宣誓道:“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那么,齐桓公为什么要与天下诸侯订立这样的条约呢?细细推敲,其中大有猫腻。

齐桓公最初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起家的。凡诸侯会盟合兵,最充分的理由,就是大家合在一块儿,对付共同的外族入侵者,保卫共同的周朝大王,所以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响应。

[var1]

但是现在,齐桓公大功告成的时候,居然没有一条是“攘夷”的了。有哪一条是在“尊王”呢?第一条勉强可以算得上,从侧面警告周襄王的后妈,仅此而已。

紧接着第二条,谁最尊重贤人?当然就是他了,在那个用人唯亲的年代,是他齐桓公率先打破常规,任人唯贤!谁的德行最高?当然还是他,所以这样的人,应该表彰。

再说敬老。谁年纪最大?他最大,六十好几了,绝大多数诸侯都是后辈晚生,所以都应该尊敬他。

流亡在外的人,会感激他。各国的大夫也要感激他,因为本国国君已无权擅杀了。

这次“葵丘会盟”,基本上每条都是从齐国的利益和他的荣誉为出发点的,不再是“尊王攘夷”了,已经变相地成为尊他自己齐桓公,攘不服从他的人。

这五条协议,大部分是讲内政的,用今天的国际法“互不干涉国家内政”来看,恰恰相反,齐桓公要求诸侯们都互相监督,在他的领导下,牢牢地绑在一起。因此,秋天的这次会盟,齐桓公为自己立威,甚至已经有了蹬掉天子这个傀儡的想法。

诸侯们与齐桓公签订了最新的条约之后,齐桓公突然对天子的使者宰孔说:“寡人听说夏、商、周三代都有封禅之事,寡人欲趁此盛会,封泰山,禅梁父,如何?”

宰孔听了,脸色大变!

[var1]

这封泰山就是祭天,禅梁父就是祭地。把自己的功绩报知于天地,只有天子(还不是普通天子,多是开国天子)才有这种资格,因为天子的权力是上天给予的。

而诸侯的权力,则是祖上世袭下来的,是他老爸的老爸的老爸一代代传下来给他的,所以诸侯就只能祭祖,而不能祭天。

[var1]

现在,齐桓公要祭天,似乎是在变相宣布要取代大周朝了!

宰孔见齐桓公趾高气扬,似有矜高之色,就愤愤回答道:“你以为可,谁 敢说不可!”又私下对管仲说:“封禅之事,哪里是诸侯该说的话!仲父,你就不能说一句话谏止他吗?”

当晚,管仲极力劝阻齐桓公不要去封什么泰山。按管仲的经济学观念,有名无实、有害无利的事,都不值得去做。

齐桓公怫然道:“寡人南伐楚国到了召陵,望见熊耳山;北伐山戎,灭了令支、孤竹国;西征大夏,远涉流沙;登太行险道,直达卑耳山而还。诸侯没人敢违抗寡人,寡人九合诸侯,一国天下,虽过去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天子,也不过如此!”

说虽这样说,但齐桓公最终还是放弃了封泰山祭天地的想法。

因为在这次立威的大会上,“诸侯颇有叛者”,《公羊传》里说:“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

取代天子当大王的条件并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齐桓公就只好老老实实做他的诸侯长,天下才不会动荡。因此,齐桓公姜小白一生的成就,也就只能被永远地定格在“霸主”这个位置上了。

封泰山的事,缓一缓。这一缓,就缓了四百多年,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才成为第一个封泰山的人。

更多文章

  • 韩、魏土地交换:韩国想避秦楚、魏国想获战略缓冲,却遭西周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韩魏,韩赵魏和秦国关系,韩赵魏不分晋国能得天下吗

    [var1]一国之土,在地理上却被隔绝开来,在治理时必然形成了诸多不便。正因为如此,分晋后韩、赵、魏三家难免会产生土地交换的需求。到了魏惠王时期,三家更是频繁地进行土地交换。公元前362年,魏惠王用榆次(今山西晋中市榆次区)、阳邑(今山西晋中榆次区太古东阳邑村)与赵国交换了泫氏(今山西高平)。榆次、

  •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是世仇,常年互相讨伐,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吴越之战,勾践灭吴国的全过程,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实力

    [var1]兵败养马这时的吴国大臣伍子胥就建议杀掉勾践以绝后患。但却被当时的吴国太宰伯嚭所阻挡,说什么越王已经被俘虏已经难成大器,并且越王勾践自愿为吴王驾车养马,成为吴王的马夫以此来表示忠心,为越王是说尽了好话。那有人就会问了吴国的太宰为什么要放过敌对国的国王呢?答案很简单,早在勾践被俘虏之前就给吴

  • 庞涓真的是名将吗?为啥一个坑里掉两次?吃一百个豆也不嫌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庞涓死在哪里,庞涓军事才华如何,庞涓攻秦

    庞涓真的是名将吗?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庞涓在一个坑里掉了两次。庞涓掉了两次的坑,是围魏救赵(韩)。而挖这两个坑的,是庞涓的同学,古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孙膑之所以给庞涓挖了两次坑,是因为和庞涓之间的爱恨情仇。孙膑和庞涓的老师,是不是鬼谷子,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孙膑、庞涓的老师相当的厉

  • 吕不韦与嬴政之间,二人关系的三次微妙变化,谁在主导这些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不韦与嬴政关系好吗,吕不韦和嬴政的真实关系,吕不韦对嬴政的影响

    嬴政嬴政与吕不韦之间的关系,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依靠,中期质疑,后期反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以吕不韦办事之周全、考虑问题之细致详尽,他难道想不到这些、看不到变化吗?主要原意还是在于嬴政本人身份和性格上。嬴政主导了这一份关系的变化。奇货可居有个基础:异人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异人才有机会吕不

  • 刚愎自用-春秋楚国大将子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楚国子玉,子玉是谁,子玉的典故是什么

    子玉成名之战便是《城濮之战》,一战而青史留名,只不过是反面教材。子玉这个人是有一定的才干,但是刚愎自用,丝毫不听劝谏。要不是靠着楚国令尹子文的帮助,不遗余力地提拔,将属于自己的功劳全部给了子玉,更是消耗了与自己及宗族与楚成王的情分,可谓是宠爱至极。子玉曾带领军队进攻陈国这个小国,原因是陈国和楚国的死

  • 张仪被秦国驱逐,他的孙子推翻秦朝,他的后代坐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仪走后谁来秦国,张仪哪年入秦,秦国丞相张仪简历

    [var1]张仪的儿子张封章,没有什么突出历史成就,他的个子不高,善于养生,他的儿子个头都比较高。张封章的二个儿子张苍和张伯辽。张苍,和李斯、韩非子是同门,师傅是荀子。在秦朝担任御使,负责四方文书。后来因为犯罪逃亡,随刘邦起义参加入关灭秦。汉朝建立,被刘邦封为北平侯,在各诸侯王国赵、代、淮南任国相。

  • 《世界军事战争史-051》魏国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世界战争史合集,魏国最后一战,战国魏国战争01期

    [var1]1.战国七雄与变法强兵经过近300年的春秋争霸战争,见于经传的160余国,至战国初仅剩40余国(含20余个少数民族国家)。其中,以齐、楚、燕、韩、赵、魏、秦最为强大,史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许多国家新兴地主阶级夺取了政权,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巩固封建统治,消除奴隶制度残余,健全封建制度

  • 为什么说三国争霸之时,只有曹魏政权,才是三国时期的“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曹魏是正统吗,三国曹魏政权在现在哪些地方,三国时期魏国详细介绍

    在研究历史之前,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自然是刘皇叔所建立的蜀汉最具正统性。但遗憾的是,说出这个答案的朋友,无不陷入了《三国演义》造就的历史误区,把除了蜀汉之外的所有军阀都视作“汉贼”。实际上,只有曹魏政权,才是三国时期的“正统”。[var1]每个开国皇帝,都曾为“正统”二字大费周章。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

  • 秦始皇灭掉六国,是怎么处置这六国的国王的?他到底是不是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扫六国统一了哪六国,秦始皇是暴君吗小视频,秦始皇灭六国谁的功劳最大

    [var1]很多人可能永远想不到,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人,但始皇帝嬴政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位历史的开创者,所以面临的问题和麻烦更为复杂,也致使他死后的名声也毁誉参半。[var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历时10年他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

  • 为什么把扁鹊移出课本?专家:看他的病人年纪有多大,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扁鹊为什么会被移出课本,扁鹊真的活了几百年吗,扁鹊是哪年开始治病的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最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与三国豪杰们一起名垂青史之人还有名医华佗,民间有许多关于华佗的传奇故事,他妙手回春,有拯救苍生的壮志,但可惜的是最后被曹操杀害,最终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医学资料。每个时代都需要医生的救助,他们救死扶伤,治愈病人的身体与心灵。中国的教科书的相关编辑人员,也十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