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但功绩却常被用来与名将霍去病相提并论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但功绩却常被用来与名将霍去病相提并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73 更新时间:2023/12/20 9:00:54

除了封狼居胥之外,“燕然勒功”同样被视为我国古代最高军事成就之一,北宋名臣范仲淹便曾在《渔家傲·秋思》中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相比于在狼居胥山大显神威的霍去病,燕然勒功的主人公窦宪并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尽管功绩常被用来和霍去病相提并论,但窦宪实在堪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东汉初年,窦宪生于扶风郡平陵县,也就是今陕西咸阳一带。作为一个正经八百的官宦子弟,窦宪的曾祖父窦融曾官至大司空,但他的祖父窦穆、父亲窦勋却在其幼年时便因罪遭诛。建初二年(77),窦宪的两个妹妹都被选入宫中,且第二年便被分别册封为皇后、贵人。仗着妹妹们得到汉章帝的宠爱,窦宪先后被封为侍中和虎贲中郎将。

另外,窦宪的弟弟窦笃也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擅长讨汉章帝欢心,因此很快就在朝中有了一定地位。小人得志后的窦宪完全无法抑制住自己嚣张的气焰,甚至以低价强行买下了沁水公主的田产和庄园。不久之后,此事被汉章帝偶然间知晓,尽管靠着作为皇后的妹妹苦苦求情,窦宪得以免于惩罚,但从此也不再受到重用。

章和二年(88),年仅三十三岁的汉章帝去世,由于继位的汉和帝尚且年幼,朝政便由被尊为皇太后的窦宪之妹掌控。妹妹临朝称制,窦宪自然不甘心只当个国舅,他以侍中身份干预朝政决策,又积极拉拢邓彪等谦逊恭谨的大臣。当有什么想做的事时,窦宪便鼓动这些大臣上书,自己则装作局外人劝说窦太后同意奏章,以达成目的。

按理说,窦宪的权势和地位本已经无可撼动,但他却很快惹恼了妹妹窦太后,被软禁于内宫。汉章帝英年早逝后,都乡侯刘畅来到京城为其吊丧,结果被窦太后看中,从此常常入宫接受召见。窦宪害怕刘畅得宠后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派遣刺客将其杀害。事情败露后,窦太后勃然大怒,甚至打算将这个不成器的哥哥直接诛杀。

窦宪见自身难保,便主动请求北伐匈奴,用战功抵消自己的死罪。当时,恰好亲善汉朝的南匈奴受到北匈奴侵犯,也上书请求汉朝派兵帮助。于是,窦太后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让他率领由北军五营禁兵、黎阳、雍营等十二郡驻军,以及羌、胡士兵组成的联军发兵北伐。

次年,窦宪派遣阎盘、耿夔等将领率领万余精锐骑兵于稽落山大破北匈奴单于。随后,他又亲自率军追击北匈奴军队至私渠比鞮海,也就是今天蒙古国最大的湖泊乌布苏湖。经此一役,汉军斩敌一万三千余人,俘获牛、羊、马等百余万头,又受降草原八十一部,共计二十余万人,可谓大获全胜。

为了纪念这次大胜,窦宪登上了距离边塞三千余里的燕然山,在山上刻石勒功,并让《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作铭记录。永元元年(89),窦宪被加封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然而,立下不世之功后的窦宪变得比以前更加嚣张。

在朝中,窦宪肆意打压不顺从自己的大臣,以致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因为忤逆其意旨相继自杀。在京城中,窦宪及其党羽横行霸道、欺凌弱小,又巧取豪夺,引得商人们纷纷不敢经营,而有关部门则因畏惧其权势而不敢上报此事。对于窦宪的嚣张跋扈,慢慢长大懂事的汉和帝愈发不满,于是他暗中与亲信中常侍郑众定下计策,打算将其诛杀。

永元四年(92),窦宪率军班师回朝,汉和帝派大鸿胪前往郊外迎接,又对全军上下大加赏赐,以降低窦宪的戒心。等到窦宪及亲信进入京城,汉和帝立马下令埋伏好的禁军关闭城门,将窦宪一行人来了个瓮中捉鳖。念及窦宪乃是太后的兄长,汉和帝并没有直接将他诛杀,而是先收回其大将军印绶,改封其为冠军侯,随后遣回封地。等窦宪到达封地,汉和帝又派人前去逼其自杀,算是保住了他最后的颜面。

就这样,立下了足以与霍去病“封狼居胥”相提并论的“燕然勒功”之功的窦宪因为专恣擅权被汉和帝铲除。很显然,与军事才能极为出众,且留下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相比,窦宪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品行都远远不如。因此,他最终被逼自尽的下场实在是罪有应得,甚至可以说有些太轻了。

更多文章

  • 刘邦病死前,张良3年不食五谷,5年足不出户,换来子孙两千年平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死前张良现状,刘邦从出生到死的所有故事,刘邦临终前的征兆

    三国时期,刘备身边有诸葛亮,孙权身边有周瑜,曹操身边有荀攸。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因为各为其主而发挥出了各自的才华,因此才使得三国鼎立之势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前,因为身边有张良,才有了战胜项羽的能力。张良也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不过他在功臣名就的时候选择退出,这一决定也让他的子孙能

  • 韩信临死说:我后悔没听此人之计!谁这么厉害,预料了他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最可怕的一条计策,韩信临死视频完整版,楚汉传奇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知道韩信被杀死的消息后,“且喜且怜之”,他对韩信的死表现出来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是高兴,因为解决了自己的心头之患,另一方面又对韩信心怀怜惜,因为毕竟韩信曾经打了无数胜仗,如果没有他,自己绝对不可能打败项羽取得天下。然后,刘邦问了吕后一句话:“信死亦何言?”韩信死的时候说

  • 天选之女窦漪房的传奇一生,这都是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窦漪房简介,历史人物评说窦漪房,窦漪房是个怎样的皇后

    窦漪房原本是清河郡的一个农家女,父母早亡,只留下窦漪房和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广国三人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十三岁的窦漪房卖身为奴,给地主家里打零工,补贴家用。这个时候,刘邦已经坐稳了皇帝宝座,为了让自己的皇宫像点样子,开始民间选秀。窦漪房就是这个时候被选入宫,做了吕后身边的宫女。刘邦后期,吕后开始夺权,

  • 三国六大水货谋士,有五人专坑主公,最后一人堪称“第二安乐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最坑主公的谋士,三国时期最厉害的五个谋士,三国中六大谋士

    那么三国时期到底有哪六位水货谋士呢?首先在这里声明一点,所谓水货谋士,并不全指他们没有丝毫的谋略,而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他们的主公来说,有些过了。这么说吧,在三国六大水货谋士之中,至少有五人专坑主公,最后一人堪称是三国时期第二个安乐公。他们到底是谁?首先来看看第一位,说到第一位水货谋士的大名,相信很

  •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蠢,只是他发现了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自刎乌江,项羽为什么宁可自刎也不渡乌江,揭秘项羽为什么要自刎乌江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秦末动荡时期,各路英雄豪杰聚集想要一同推翻秦二世的暴政统治。而在这些人中,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脱颖而出。两个性格出生毫不相同的人,最终却终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项羽战败后在乌江自刎,世人皆说他蠢,但实际上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楚汉之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在刘邦和

  • 汉文帝刘恒:称帝后独宠慎夫人,为何不废窦漪房,让宠妃取代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窦皇后年老色衰,慎夫人深受宠爱并且谋夺后位,但是即使汉文帝再怎么宠爱慎夫人,也不会动过废后之念、立慎夫人为皇后。那么,这又是为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侥幸逃过一劫的刘恒汉文帝刘恒,原本他只是汉高祖刘邦众多子嗣中的一位,在众多的兄弟中,他不像大哥刘盈那样出身高贵,是吕后的亲生儿子;也

  • 项羽为何在垓下丢弃十万楚军,只带800精骑突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项羽兵败的原因,项羽兵败时有多少实力,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有多少精兵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能看到从双方的兵力悬殊到最后刘邦的反败为胜,整个过程都浸染了项羽的不甘心和意难平。最后当他们垓下决战的时候,项羽宁可丢掉十万楚军也要想办法突围。那是因为他心中多少还不想认输,可是除了不甘心之外,项羽已经别无选择。胜利的曙光已经照进了刘邦的军营,一首“楚歌”就将项羽的军心打得溃散,逼

  • 刘备病死白帝城那一刻,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唯有他一人流下了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为什么死在白帝城,刘备退出白帝城原因,李白的白帝城是刘备死的地方吗

    刘备退守白帝城,随后托孤诸葛亮和尚书李严,与世长辞。刘备的死,可谓是三国时期政局最大的一次变动,曹魏君臣得知之后,纷纷高呼,为之感到欣慰。但是在曹魏政权之中,却有一人,听闻刘备逝世,面露哀痛,为刘备哀悼,这个人就是黄权。黄权又何故如此呢?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一聊初侍刘璋,无奈归蜀黄权本就是巴蜀之地的人

  • 韩信临死前,大喊三个字,如今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信临死前突然大喊三个字,韩信临死后说的话,历史上的韩信有口头禅吗

    他是横贯古今的谋臣军事家,在领军打仗上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为大汉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可即使如此却依然逃不过功高盖主的命运,最后以悲剧收尾。回顾他的一生,褒贬众说纷纭。惜往日,漂母施饭,胯下之辱韩信原本是行商之家,士农工商的等级注定韩信不会继续老本行,到了他这一代,旨在培养读书人,可随着家族生意的日渐式

  • 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打下一个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的军事,汉武帝兵力多少,汉武帝时期军事情况

    看过汉武大帝的人应该都知道,当年汉匈战争进入到攻守易形阶段的时候,汉武帝手下出现了很多能臣名将,而汉武帝本人更是通过卓越的指挥才能把匈奴狠狠的做趴下。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意外的收获,例如张骞出使西域,还有后来汉武帝经营西域。但是,在这辉煌的过程中,汉武帝似乎却也留下了一个污点,那就是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