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六大水货谋士,有五人专坑主公,最后一人堪称“第二安乐公”

三国六大水货谋士,有五人专坑主公,最后一人堪称“第二安乐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10 更新时间:2024/2/6 16:01:51

那么三国时期到底有哪六位水货谋士呢?首先在这里声明一点,所谓水货谋士,并不全指他们没有丝毫的谋略,而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他们的主公来说,有些过了。

这么说吧,在三国六大水货谋士之中,至少有五人专坑主公,最后一人堪称是三国时期第二个安乐公。他们到底是谁?

首先来看看第一位,说到第一位水货谋士的大名,相信很多看官心中已经有答案。在三国演义之中,此人死于许褚之手。被人戏称,乃是送头谋士。不借,他就是许攸

第一位水货谋士:许攸

许攸为何是水货谋士,原因很简单,许攸本是袁绍帐下顶尖谋士。在官渡之战时,因为其家人犯法,因此许攸便决定反了袁绍。因为与曹操有旧许攸便直接投奔了曹操,并且最可恨的是许攸把袁绍方面的军粮位置,还有袁绍的排兵布阵之法,以及镇守粮草的大将、兵士多少,这些悉数都告诉了曹操。

接下来更让袁绍头大的是,许攸竟然向曹操提出了一个计策。此计正是袭取袁绍乌巢粮草的计划,只要粮草一毁,袁绍兵力再多,恐怕也没有办法饿着肚子打仗。

曹操听了许攸诉说袁绍大帐情况之后,亲自带领精兵前去剿除袁绍的粮草。乌巢粮草的丢失,直接让袁绍军马陷于被动,后来导致官渡之战连连失利。

袁绍之所以会兵败如山倒,那是因为袁绍没有想到许攸会突然反叛,这下子许攸算是彻底把前老板袁绍给坑惨了。倘若不是许攸的反叛恐怕曹操想要打败袁绍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只可惜袁绍用人不明,最终导致惨败与他自己也有脱不开的关系。

而对于许攸而言,他此举无非是自掘坟墓,相信之后三国的霸主没有哪一个不对许攸有所防范。

总结:许攸,贪而不治,卖国邀功,实乃是水货之首也。

那么,第二位水货谋士又是谁呢?此人同样出自袁绍大营,同时此前亦是许攸同事。他就是郭图。

第二位水货谋士:郭图

郭图这个人有一定能力,但是说到智谋,大局他却是半桶水。为了私人小利,他完全可以不顾袁绍、乃是整个国家的大利益。

在官渡之战时,郭图强烈强烈袁绍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而直接放弃救往乌巢粮草的上上战略。最终,袁绍虽然派遣出张郃、高览等强攻曹操主力,但是短时间之内根本打不动。

当曹操攻破袁绍在乌巢的粮草之后,郭图却在袁绍身边说道:“张郃、高览二人进攻曹操大营,根本没有尽全力,这才导致粮草被劫,曹操也根本没有回军支援,此张郃之罪也!”,另外一方面张郃不是傻子,他只有跟高览等将投奔曹操而去。

张郃、高览乃是袁绍帐下最后的两位大将,他们一走袁绍的整个军队战力将会大打折扣。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郭图的捏造,莫须有的过错施加在张郃、高览等身上,你就说郭图他坑不坑人吧。

最可气的还是袁绍,竟然宁愿相信郭图的一面之词,也不愿意亲自招回张郃、高览。

总结:郭图在战时看不清楚局势,只会拉帮结派,可以说是专坑主公的谋士。袁绍之所以会有官渡大败,至少郭图有6分之1的责任。

第三位水货谋士:徐庶

三国时期第三位水货谋士正是徐庶,徐庶原先和关羽一样,同样是因为犯了事情被迫流浪于天下。在东汉末年,整个天下只有荆州这块土地还尚有人间气息,于是徐庶便来到了荆州刘表的地盘,并且还结识了诸葛亮等好友。

在《魏略》中有明确记载:中平末,尝为人报雠,白垩突面,被发而走。没错儿,这就是早年的徐庶。后来,徐庶在新时野结识了刘备,并且主动担当刘备的首任军师,期间徐庶利用计谋打退了曹仁,刘备也开始赏识徐庶。

但是,曹操这边又谎称抓了徐庶的老母亲,徐庶原本知道曹操乃是赚他前去,然而徐庶却还是去了曹营。

后来徐庶老母亲因为徐庶的过失,亲自结束了自己的老命,并且对徐庶说:“你为何如此糊涂啊!”,从此之后,徐庶便在曹宫任职,但是他却不给曹操出一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报复曹操,同时支持刘备。但是从格局上来看,徐庶仍然是一个水货,正所谓,“忠孝难两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应该舍孝而就忠。

再者,曹操也是志在天下之人,他定然不会轻易斩杀一个老妇人。

总结:徐庶取小失大,可谓糊涂至极,说他是水货谋士也不为过。

第四位水货谋士:张松

排名第四的水货谋士,正是川人张松。

张松本是益州的别驾,拿着刘璋的按月高薪,但是私下你猜怎么着?他在朝见曹操之后,便在中道直接把西川41郡的地图全部献给了刘备,这就意味着直接把益州卖给了刘备,然而此时他的真正老板刘璋还毫不知情。

你就说,张松的做法坑不坑?

还有跟他同流合污的法正,也是在刘璋不知情的情况之下选择支持刘备,本来是请刘备入川帮助对付张鲁的,结果却想着如何让刘备来做老板?

在《蜀书》之中记载,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意思就是说如今正是成就大事的时候,指拿下刘璋,后来刘备果然与刘璋大战,最终依靠张松提供的地图大败刘璋。

总结:张松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用4字评价就是,为谋不忠,对不起刘璋,总之也算是一个水货、坑货谋士。可怜刘璋基业,白白毁在张松之手。

第五位水货谋士:蒋干

排名第五的水货谋士正是曹魏的蒋干,蒋干乃是曹魏的谋士、辩论家,出生于安徽寿县。那么为何说蒋干是水货谋士呢?很简单,蒋干在赤壁之战前把曹操坑惨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当时,蒋干为了打探东吴水军的动静,主动向曹操提出要亲自去东吴走一趟,因为他与东吴的大都督周瑜乃是同窗,曹操呢?当然是疑人不用,于是便答应了蒋干。

后来的事情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蒋干在东吴中了周瑜的假情计,并且在信中言明他已经和蔡瑁张允联络好,不日将以口号为据,蔡瑁张允二人便斩杀曹操,然后带领军队东吴投诚。当时周瑜为了把戏做足,还故意喝醉,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蒋干连夜回到曹营,并且把消防带给曹操。

而蒋干呢?果然中了周瑜的计谋,而曹操呢?也因为事发突然,没有来得及细想,于是直接便派遣军士将蔡瑁张允二直接斩首示众,不到一杯茶的工夫,曹操才发现是中了周瑜之计,当然随后便赐给了蒋干一杯送命的美酒。

在这里说句实话,如果曹操当时没有错杀蔡瑁张允二人,周瑜想要真正在水上打败曹操,恐怕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蒋干当初那波操作,可真是把曹操给坑惨了。

总结:蒋干聪明反被聪明误,大事没办成,反而让老板损失大将,实乃是坑。

第六位水货谋士:谯周

排名第六位的水货谋士乃是谯周,此人手法相比蒋干来说,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谯周在历史上到底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恐怕说出来,很多人都会怒骂谯周,乃是叛国贼,老匹夫为何如此行事?

在公元263年,钟会与姜维对峙于剑阁,邓艾偷渡阴平直的成都城下,这个时候刘禅没了主意,于是谯周便向刘禅提出一个战略,那就是直接向邓艾投降。

《三国志·谯周传》: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看看当时的情况,北地王刘谌坚决死战,还有不少民众也都是如此想法。但是刘禅经过谯周这么一说,便直接开城投降了。

你就说谯周他坑不坑吧,估计要是被姜维给撞上,恐怕会当着刘禅的面将他斩首。

刘禅在投降曹魏之后,被封为“安乐公”,而谯周也被封为散骑常侍,你要说他是三国"第二个安乐公",也不为过。

刘禅当年认怂、投降,与谯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总结:谯周作为蜀国大臣,不思全力保住国家,反而掉链子让主上投降,实在是坑货界的天花板。

更多文章

  •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蠢,只是他发现了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自刎乌江,项羽为什么宁可自刎也不渡乌江,揭秘项羽为什么要自刎乌江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秦末动荡时期,各路英雄豪杰聚集想要一同推翻秦二世的暴政统治。而在这些人中,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脱颖而出。两个性格出生毫不相同的人,最终却终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项羽战败后在乌江自刎,世人皆说他蠢,但实际上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楚汉之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在刘邦和

  • 汉文帝刘恒:称帝后独宠慎夫人,为何不废窦漪房,让宠妃取代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窦皇后年老色衰,慎夫人深受宠爱并且谋夺后位,但是即使汉文帝再怎么宠爱慎夫人,也不会动过废后之念、立慎夫人为皇后。那么,这又是为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侥幸逃过一劫的刘恒汉文帝刘恒,原本他只是汉高祖刘邦众多子嗣中的一位,在众多的兄弟中,他不像大哥刘盈那样出身高贵,是吕后的亲生儿子;也

  • 项羽为何在垓下丢弃十万楚军,只带800精骑突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项羽兵败的原因,项羽兵败时有多少实力,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有多少精兵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能看到从双方的兵力悬殊到最后刘邦的反败为胜,整个过程都浸染了项羽的不甘心和意难平。最后当他们垓下决战的时候,项羽宁可丢掉十万楚军也要想办法突围。那是因为他心中多少还不想认输,可是除了不甘心之外,项羽已经别无选择。胜利的曙光已经照进了刘邦的军营,一首“楚歌”就将项羽的军心打得溃散,逼

  • 刘备病死白帝城那一刻,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唯有他一人流下了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为什么死在白帝城,刘备退出白帝城原因,李白的白帝城是刘备死的地方吗

    刘备退守白帝城,随后托孤诸葛亮和尚书李严,与世长辞。刘备的死,可谓是三国时期政局最大的一次变动,曹魏君臣得知之后,纷纷高呼,为之感到欣慰。但是在曹魏政权之中,却有一人,听闻刘备逝世,面露哀痛,为刘备哀悼,这个人就是黄权。黄权又何故如此呢?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一聊初侍刘璋,无奈归蜀黄权本就是巴蜀之地的人

  • 韩信临死前,大喊三个字,如今已成年轻人的“口头禅”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信临死前突然大喊三个字,韩信临死后说的话,历史上的韩信有口头禅吗

    他是横贯古今的谋臣军事家,在领军打仗上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为大汉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可即使如此却依然逃不过功高盖主的命运,最后以悲剧收尾。回顾他的一生,褒贬众说纷纭。惜往日,漂母施饭,胯下之辱韩信原本是行商之家,士农工商的等级注定韩信不会继续老本行,到了他这一代,旨在培养读书人,可随着家族生意的日渐式

  • 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打下一个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的军事,汉武帝兵力多少,汉武帝时期军事情况

    看过汉武大帝的人应该都知道,当年汉匈战争进入到攻守易形阶段的时候,汉武帝手下出现了很多能臣名将,而汉武帝本人更是通过卓越的指挥才能把匈奴狠狠的做趴下。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意外的收获,例如张骞出使西域,还有后来汉武帝经营西域。但是,在这辉煌的过程中,汉武帝似乎却也留下了一个污点,那就是进攻

  • 刘邦病重,吕后恳求他为妻子儿女出征,英雄暮年实在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临终和吕后的对话,刘邦晚年的事迹,刘邦与吕后的感情

    刘盈的母亲就是吕后,刘邦几次三番和文武大臣商议要废掉刘盈,这让吕后万分惊恐,她想方设法要保住儿子的太子之位。但是,刘邦最宠爱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对陪伴自己大半生的吕后并不待见,吕后要用什么办法才能保全儿子,从而保全母子二人的尊贵地位呢?1、戚夫人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刘邦当上汉王之

  • 蒙恬是不是傻?手握30万重兵,为何甘愿被赐死,也不敢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蒙恬死前说了哪两句话,蒙恬有多强大,蒙恬在历史上是干什么的

    自古以来,皇帝都害怕自己的臣子功高盖主,为了稳固江山甚至可以处死多次救自己与水火的兄弟。按理来说能够建功立业,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肯定有一定的政治嗅觉,能察觉到将要到来的危机。可是,他们为什么都选择慷慨赴死而不谋反为自己谋一个出路呢?秦朝大将蒙恬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年,蒙恬明明远离京城,坐拥30

  • 韩信临死前,喊了“三个字”,现在是许多人酒桌上的常用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临死后说的话,韩信死前说的三个字,韩信之死视频完整版

    成也萧何韩信这人受过胯下之辱,当过项羽的执戟郎中,他的前半生过得不如意,但内心的火焰一直燃烧,想要绽放在这历史的舞台,直到遇见萧何和刘邦,才让他的才能有了展示的平台。刘邦任命韩信做了一个治粟都尉,这是个管粮草的官,看着不断逃跑的士兵,韩信内心很是悲凉,也跟着那些人逃走了,这事传到萧何的耳朵里,萧何一

  • 司马家族为何能轻易夺取曹魏政权?分析后发现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家族如何架空了曹魏政权,曹魏司马家族现状,司马家族和曹魏政权的关系

    司马懿仅仅凭借一场政变,为何就能轻易控制曹魏的政权呢?让人感觉司马懿篡权太过简单,想想当年曹魏政权开创者曹操打了三十多年战争才勉强统一北方,司马懿仅仅凭借一场政变,拿下了曹爽,就拿下了整个曹魏,这多少让人感觉不服气。司马懿能成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曹魏的政治权力过于集中,没有其他政治权力牵制。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