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作为我国知名宦官,却和王太后生了两个孩子,靠着自己的天赋,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最终嫪毐难逃被秦始皇清算的下场。想当秦始皇的“假父”,就要有承受千古一帝怒火的觉悟,最终嫪毐被处以极刑。 而这种刑罚即使在秦国也非常少见,除了嫪毐之外,就只有商鞅曾经受过刑。要知道秦朝以法治国,法家重视刑罚,什么样的刑罚连秦国这样的法家大国都避讳不已?
[var1]
关于嫪毐的下场,许多史书都有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非常简洁:“车裂以徇,灭其宗。”《说苑·正谏》也记载为:“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意思是嫪毐发动蕲年宫之变失败后,被秦始皇抓获,给予他车裂的刑罚,并且杀了他宗族,连他和太后生的两个孩子都没放过。 那么车裂到底是什么样的刑罚?能够让秦始皇用在令他愤恨不已的嫪毐身上,商鞅作为开创秦国霸业的先驱和功臣,为什么最后也被处以车裂之刑?
[var1]
车裂,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的头和四肢绑在马匹或者战车上,然后从不同方向拉扯,直到把人撕成碎片。当然也有用其他动物代替的,因此也称之为“五马分尸”。在这个过程中,受刑人要忍受恐惧和痛苦,特别是拉扯时最难以忍受。 这一刑罚最早出自《周礼·秋官》:““誓驭曰车轘。”所谓车轘就是车裂,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车裂其实非常盛行。周赧王时期,齐王就曾经在国内实行过车裂,孔子的后人子高看了之后于心不忍,于是劝诫齐王这种刑罚有伤天和,不是一个有德之君应该实行的。
[var1]
虽然齐王从谏如流停止了车裂,但是在后来这一刑罚依旧流行,特别是处罚一些造反叛逆的大臣时,不仅可以威慑其他人,还能够严惩犯人,因此各朝皇帝屡试不爽。比如汉初的开国功臣彭越,因为受到刘邦猜忌,被刘邦以谋反的罪名车裂于市。五代十国的猛将李存孝,也因为被怀疑谋反而遭受车裂之刑。 在所有遭受车裂刑罚的人中,最著名的要数商鞅。商鞅本是卫国人,曾经在魏国出仕,却得不到魏王的重用。来到秦国后,与秦孝公一见如故,并且着手改革,将秦国塑造成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一位。
[var1]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真正有实力傲视群雄。但是在变法的过程中,商鞅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嬴驷。商鞅为了确定变法的决心,割了嬴驷老师兼大伯赢虔的鼻子,从此双方结仇。 当秦孝公去世后,惠文王继位,赢虔也重新得到重用。他们要做到第一件事就是制裁商鞅,而商鞅被捕后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车裂。这位卓越的改革家、政治家最后死于五马分尸。好在商鞅虽死,但是变法却没有停止,秦国依旧使用商鞅定下的法律,一步步统一六国。
[var1]
而车裂这种刑罚,在后世被认为过于残暴,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讽刺的是,比车裂更加残忍的刑罚却层出不穷。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冶炼出越来越锋利的铁器,也制造出来更多的刑具。而凌迟慢慢代替了车裂,成为最残忍的刑罚。 唐朝,车裂被正式废除,后世的统一王朝几乎也没有再使用过车裂。但是凌迟因为比车裂更迟缓,也更加痛苦,同时具有威慑作用,成为了各大王朝用来处理谋反叛军的有效手段。诸如袁崇焕、刘瑾、耿精忠、石达开等人都是死于凌迟。不过新中国建立之后,无论是车裂还是凌迟都被废除,中国不再需要这些残忍的酷刑来惩罚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