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封神演义里,为什么女娲娘娘不敢直接灭了商朝?

封神演义里,为什么女娲娘娘不敢直接灭了商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14 更新时间:2024/1/17 8:16:40

纣王本不愿意,可听商容女娲娘娘是上古神女,当年共工头触不周山,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对人类是有大功德的,并且如今的女娲娘娘更是朝歌福神,护佑商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于是,纣王便答应到女娲宫进香!

如果纣王不去女娲宫,倒也没什么事发生,但正是纣王到女娲宫进香,便看到了女娲圣像的国色天姿,忍不住心中汹涌澎湃的激情而题淫诗一首,亵渎了女娲娘娘!

此时的女娲娘娘不在女娲宫,她去了火云洞朝贺天地人三皇帝主。

当女娲娘娘回到女娲宫之后,便看到女娲宫墙壁上的淫诗,十分恼怒,说了一句话,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而王天下,享国六百馀年,气数己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说完了这句话,女娲娘娘便飞到朝歌城上空,想要杀了纣王,甚至是想要灭了商朝,但就在此时,殷郊殷洪来参拜纣王,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女娲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因望下一看,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行回宫,心中不悦。

因为殷郊殷洪散发出的两道红光所阻,女娲娘娘没能杀了纣王,也无法报复整个商朝江山,于是,她派出了轩辕坟三妖来迷惑纣王!

那么女娲娘娘为何不敢直接灭了商朝江山呢?

小刘分析,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两道红光所阻!

天意无处不在,当然,此处的天意是真正上天的旨意,不是天庭,也不是鸿钧道人,更不是元始天尊,而是真正的无处不在的天的旨意!

三界一切中人,包括圣人在内,都不敢违逆这个天意,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逆了天意,也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但女娲娘娘身为圣人,与天意是最接近的存在,以不知情来为自己做说辞,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越是了解天意,女娲娘娘越不敢违逆天意而杀了纣王,更别说是覆灭整个商朝江山了!

二,女娲娘娘可以违逆天意杀了纣王,但她会元气大伤,甚至是死亡!

阐教元始天尊一直都在说阐教弟子做什么事都是在顺应天意,似乎他们从来没违逆过天意。这就证明没人敢违逆天意,违逆天意的后果,连圣人都无法承受。

或许当时女娲娘娘可以违逆天意,但违逆了之后,她会元气大伤,甚至是被天意杀死!

三,天意很可能是假的,但女娲娘娘杀了纣王,并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小刘以前文章便分析过,殷郊殷洪头顶散发出的两道红光,是元始天尊有目的的让女娲娘娘看到,让她明白,杀了纣王一人,并不能覆灭整个商朝江山,因为殷郊殷洪这两个王子中的一个会继承王位!

而女娲娘娘也说过一句话,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馀年,气数己尽!

女娲娘娘的目的是覆灭整个商朝,而不是杀了一个纣王,所以,她才没杀了纣王,因为杀一个纣王并不能达到让商朝覆灭的目的,反倒会让人看到她的小心眼!

四,女娲娘娘敢杀了纣王,不敢灭了商朝江山!

纣王只是一个人,纵然女娲娘娘杀了纣王,可还有殷郊殷洪,就算女娲娘娘敢杀了殷郊殷洪,纣王还有兄弟,而纣王的兄弟还有儿子。这些人,他们都可以做商朝的王!

如果女娲娘娘真敢杀了这么多人而彻底灭了商朝江山,那作为商朝福神的女娲娘娘会被平民百姓唾弃,到时候别说纣王题了一首淫诗,只怕她的女娲宫会被愤怒的百姓们拆掉也很有这个可能!

在女娲娘娘派出轩辕坟三妖迷惑纣王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三妖听吾密旨!可见女娲娘娘不敢让别人知道她做了恶事,只能让平民百姓知道她做了好事!

五,女娲娘娘不敢灭了商朝,是因为通天教主!

截教支持的是商朝江山。

或许女娲娘娘杀了纣王一人,通天教主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但如果她由着自己的脾气把商朝给灭了,那么支持商朝的通天教主绝对不会答应,这势必爆发出一场妖族和截教的争斗!

截教万仙来朝,基本就是万妖来朝。可以说很多妖怪都成为了截教弟子,女娲娘娘手下已经无可用之妖,到时候,她一定会败给通天教主!

再说,此时的人阐截三教还是兄弟教派,他们亲密无间,到时如果真的爆发妖族和截教的争斗,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也不会坐视不理!

所以,这失败的后果不是女娲娘娘能承受的!

因此,不管基于何种原因,女娲娘娘直接灭了商朝都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她只有悄悄的派出轩辕坟三妖去迷惑纣王,祸害商朝江山!

小刘侃封神,请关注!

更多文章

  • 《大秦赋》中嫪毐下场有多惨?除了商鞅,这种刑罚在秦国是独一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的嫪毐,怎样评价秦国嫪毐,嫪毐在秦国什么时期

    嫪毐作为我国知名宦官,却和王太后生了两个孩子,靠着自己的天赋,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最终嫪毐难逃被秦始皇清算的下场。想当秦始皇的“假父”,就要有承受千古一帝怒火的觉悟,最终嫪毐被处以极刑。 而这种刑罚即使在秦国也非常少见,除了嫪毐之外,就只有商鞅曾经受过刑。要知道秦朝以法治国,法家

  • 山海经中记载一种树,是通往三界的桥梁,原来此树现实中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山海经中的树,山海经通往三界的神树,山海经神奇树图片大全

    [var1]而近几年来,接连有著名的地理学家证实《山海经》中记录的地点确实存在,并且其中也包括外国的地点以及事物都被证实其真实性。其中记载的企鹅、飞鱼、犀牛、猩猩在现实中都能够找到原型,那么我们便开始重视《山海经》存在的真实性。今天我们说的这棵扶桑树便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在30年前考古学家在四川省的三

  • 长平之战长达三年之久为什么没有国家出兵援助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之战赵国有胜算吗,长平之战赵国真实情况,长平之战赵国总共投入多少兵力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野王并占领了野王,韩王被迫献出上党之地于秦以求秦国撤兵。然而上党军民不愿意投降秦国,于是上党郡守冯亭擅自将上党十七城献给赵国,赵孝成王听从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接收上党,并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土地,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防备秦国来攻。秦国攻打韩国的战略意图本来就是占领上党,现在到嘴

  • 《山海经》十大知识点,你可能不相信,却带来满满的收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二、上古时代人种是多元化的虽然今天的人种也是多元化的,但是数量只有四种,分别是蒙古利亚人、欧罗巴人、尼格罗人和棕色人种。有人把棕色人种划入黄色人种,这样就只有三个人种。而在上古时代,是无法按照肤色来划分人种的,因为《山海经》很少记载这些人的肤色,而是对外形记载很多。《山海经》一共记载了一

  • 从地缘格局看,为何晋国以强盛的姿态分裂为赵魏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国如何分成赵魏韩,晋国强盛期有多少兵力,赵魏韩晋国有多强

    [var1]晋国公族衰落源于曲沃代翼,曲沃代翼的发生,源于闻喜(曲沃)的特殊位置春秋各国公室渐衰是通病,卿大夫做大也是趋势,比如鲁国三桓。晋国的特别在于曲沃代翼发生后,晋国小宗取代大宗,晋国君主主动打压公室,加速晋国的公族衰微的进度。而曲沃代翼的发生,源于曲沃(闻喜一带)的特殊地缘位置。曲沃代翼缘起

  • 秦惠王死后,张仪为何没像商鞅那样,被秦国人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仪和商鞅谁厉害,苏秦张仪与商鞅,张仪为什么劝秦惠王

    到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已经不那么轰动一时,而合纵连横之说又成为了当时各个国家所喜爱的的外交方式。而张仪就是秦朝有名的外交官,连横一说就是张仪提出的。[var1]而张仪所提出的连横一说在当时并不被人们所信服,当时的人们还是认为苏秦的合纵一说更为有效。直到张仪亲自游说诸王,连横之盟才堪堪成立。而在

  • 楚悼王为什么要重用毫无忠心可言的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悼王为什么喜欢吴起,楚悼王和吴起的关系,齐玉回吴起照片

    中国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而如此漫长的历史,如果只能劈一刀分开的话,那这一刀就要劈在秦朝,以秦朝为分水岭,之前的历史就叫先秦。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从秦朝开始,中国无论从政治文化,人心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国家体制方面的变化,引发了里里外外所有的变化,百代皆行秦政法,秦朝在历史上开启了诸

  •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为什么被五马分尸,商鞅活了多少岁,孙膑评价商鞅

    秦惠公组织五十万大军,试图夺回河西五百里失地,尽管此前三次收复都很失败,还被魏军趁势冲进关中暴揍。秦国三代乱政以战养国,真要消停点恐怕就散架了,秦公看着扛着撅头把的队伍,寄望于这次可以靠人多取胜。寡人的底线,是以黄河为界!吴起听到这话笑出了声,回家洗洗睡觉梦里啥都有,李悝变法让魏国的实力大增,自己创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是如何对待六国的?大部分较惨,数它结局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啥不扩张边界,秦始皇一统六国,秦始皇为什么只扫了六国

    可自古便有“成王败寇”一说,秦王赢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自将被历史铭记。可那六国的亡国之君,在城破国亡之后,是兵败被杀、国破被囚,还是流放异乡、郁郁而终,亦或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结局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六国国君的结局,其实他们大部分较惨,只有一国的结局算是相对较好。[var1]齐、韩两国——活活

  • 战国时期魏国流失8大顶尖人才:1个战略家,3大名相,4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魏国最厉害的猛将,战国魏国十大名将一览表,战国魏国大将排行

    魏文侯任用贤才,变法图强,成为了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雄的国家,西击秦国,东却齐国,南霸楚地,称雄三晋,魏武卒闻名天下。[var1]魏国更是人才济济,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等撑起了魏国的一片天。然而成也人才,败也人才,到了魏惠王之后,魏国的人才流失也是七国之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战略家,三大名相,四大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