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于投资的商人
受女皇武则天的光环影响,武士彟的存在感并不高,但这并不能说明,他这个人没有能力。相反的是,此人眼光极其精准。
按《新唐书》《旧唐书》记载,武士彟家里世代经商,到他手上时,产业已颇具规模,并非一个“木材商人”能概括的。
在掌握大量财富后,武士彟便以钱开道,结交各路豪杰。亦如小说《隋唐演义》中的单雄信,不同的是,武士彟的钱来得看起来干干净净。
但在那个时代,商贾之家的地位并不高,而门阀世族才是社会中的上流阶层。武士彟心知自己先天不足,故一直在寻找机会,试图改变武氏门楣。
关于武士彟是如何结交李渊的,现在有两种说法。一说武士彟投军入伍,有幸遇到李渊;一说武士彟主动向李渊投递名刺,遂成为后者心腹。可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能看出武士彟不甘于现状、试图改变武氏地位的心理需求。
——在投效李渊后,武士彟凭借过人交际手段成功取得李渊信任,从而被引为行军司铠参军,负责军需装备。
这显然是一个重要职位,武士彟能被授予此职,不仅是因为他已成为李渊心腹,更意味着:他需要自己掏钱来置办装备。而且,武氏世代经商积攒下来的背景和人脉,也更有利于武士彟完成这个重任。
在后来的李渊起兵中,武士彟直接赌上全部身家,在这位后来的唐高祖面前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除此之外,在劝说李渊起兵与制止他人告发这两件事上,武士彟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故李渊以大将军开府治事后,武士彟地位更进一步,成为大将军府铠曹参军,后跟随李渊攻入长安,受封寿阳县开国公。
这么一来,武士彟总算抬高了自家门楣,成为开国县公。李渊称帝建唐后,武士彟又进义原郡开国公,并位列十七名“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凭此可免死一次。
相较于汉末三国时代的糜竺,武士彟无疑是幸运的,他眼光够精准,这才能把握时机,抓住了一条金大腿。
当然,也只有这个乱世,他才能通过从龙之功,大破门阀世族的联手垄断,从而跻身于其中。商人逐利,武士彟后来迎娶杨氏,与他大手笔投资李渊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
二、抬高武氏的第二步
据现有史料中,无法直接得知武士彟迎娶杨氏的时间。不妨以后者为视角,史书称杨氏在四十四岁那年嫁给武士彟,于九十一岁时(670年)去世,可知武士彟在武德六年(623年)这年迎娶了杨氏。这个时候,正是李渊执政期间。
须知,武士彟此时已有了儿子武元爽,这说明他迎娶杨氏,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想借杨氏门楣,抬高自家地位。这个做法,在当时十分常见。
杨氏出生于弘农杨氏,其父名扬达,为隋朝宗室大臣,官拜右武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其祖父名杨绍,来头更大,在北魏、北周二朝中颇有地位,不仅参加过灭亡南梁的战役,更是一路升迁为北周大将军,风头无俩。
当然,杨达、杨绍父子之所以能升迁地如此顺利,主要还是因为弘农杨氏在门阀世族中的影响力。这个家族,源自于西汉时期,一个小兵抢到项羽大腿,得以获封侯位。
——西汉初期,汉武帝移关三百里,将函谷关迁到新安,将其旧址划为弘农郡,交由长安直属。近水楼台先得月,弘农杨氏靠近长安,便有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待“关西孔子”杨震出世,整个弘农杨氏在这位“学术大牛”的带领下,得以快速腾飞,一跃成为当时的顶级豪族。
至东汉末年,纵使袁绍所在的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也不逊色其半分。有此底蕴,哪怕杨氏曾遭曹魏打压,它也能在乱世之中快速崛起,并再次成为名震一时的门阀世族。
显而易见,武士彟迎娶快到“更年期”的杨氏,正是为了攀附弘农杨氏与它背后的关陇贵族集团。为了名正言顺,他还搬出大靠山李渊来赐婚。
杨氏这样的门阀世族,能历经数百年而不倒,也是因为他们善于与其他士族豪门联姻。武士彟这样的新贵,虽出身不高,却深得皇帝器重,故弘农杨氏也乐意与之联姻。
三、去世后得偿所愿
杨氏年至四旬,方才嫁给武士彟。在这之后,她陆续为其生下长女武顺、次女武则天与三女武氏,虽说没有儿子,却意外让武士彟赢得了身后名。
原来,虽说武士彟善于钻营,但无论怎么说,他也难逃皇权辖制。他是李渊的心腹旧臣,被打上“元从”标签。在一般情况下,若无特殊情况发生,他本能富贵地度过下半辈子,并顺利将武氏发扬光大。
可不曾想到,李世民却在武德九年(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皇帝李渊也被迫退位给李世民,成了“吉祥物”。后台倒了,武士彟的日子也不如以往这么风光。他曾试图劝说李世民封禅,却并未实现,可见他与新帝的关系并不亲近。
李渊去世后,武士彟悲痛欲绝,也在同年去世。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士彟作为李渊嫡系,在后者去世后,他其实遭到了政治清算,这才会“被死亡”。由此,一生汲汲营营的武士彟,终于被迫停下了脚步。
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此女武则天非常“争气”,后来竟逆袭成了一代女皇。则天大圣皇帝即位后,追封父亲武士彟为“太祖”,谥号孝明高皇帝。虽说武士彟这个“皇帝”日后被唐玄宗削去了帝号,还为郡王,但也好歹过了一把皇帝瘾。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册府元龟》《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