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父亲为何续娶一个快更年期的女妇为妻?事实证明手段真高明

武则天父亲为何续娶一个快更年期的女妇为妻?事实证明手段真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70 更新时间:2024/1/26 12:55:22

一、善于投资的商人

受女皇武则天的光环影响,武士彟的存在感并不高,但这并不能说明,他这个人没有能力。相反的是,此人眼光极其精准。

按《新唐书》《旧唐书》记载,武士彟家里世代经商,到他手上时,产业已颇具规模,并非一个“木材商人”能概括的。

在掌握大量财富后,武士彟便以钱开道,结交各路豪杰。亦如小说《隋唐演义》中的单雄信,不同的是,武士彟的钱来得看起来干干净净。

但在那个时代,商贾之家的地位并不高,而门阀世族才是社会中的上流阶层。武士彟心知自己先天不足,故一直在寻找机会,试图改变武氏门楣。

关于武士彟是如何结交李渊的,现在有两种说法。一说武士彟投军入伍,有幸遇到李渊;一说武士彟主动向李渊投递名刺,遂成为后者心腹。可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能看出武士彟不甘于现状、试图改变武氏地位的心理需求。

——在投效李渊后,武士彟凭借过人交际手段成功取得李渊信任,从而被引为行军司铠参军,负责军需装备。

这显然是一个重要职位,武士彟能被授予此职,不仅是因为他已成为李渊心腹,更意味着:他需要自己掏钱来置办装备。而且,武氏世代经商积攒下来的背景和人脉,也更有利于武士彟完成这个重任。

在后来的李渊起兵中,武士彟直接赌上全部身家,在这位后来的唐高祖面前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除此之外,在劝说李渊起兵与制止他人告发这两件事上,武士彟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故李渊以大将军开府治事后,武士彟地位更进一步,成为大将军府铠曹参军,后跟随李渊攻入长安,受封寿阳县开国公。

这么一来,武士彟总算抬高了自家门楣,成为开国县公。李渊称帝建唐后,武士彟又进义原郡开国公,并位列十七名“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凭此可免死一次。

相较于汉末三国时代的糜竺,武士彟无疑是幸运的,他眼光够精准,这才能把握时机,抓住了一条金大腿。

当然,也只有这个乱世,他才能通过从龙之功,大破门阀世族的联手垄断,从而跻身于其中。商人逐利,武士彟后来迎娶杨氏,与他大手笔投资李渊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

二、抬高武氏的第二步

据现有史料中,无法直接得知武士彟迎娶杨氏的时间。不妨以后者为视角,史书称杨氏在四十四岁那年嫁给武士彟,于九十一岁时(670年)去世,可知武士彟在武德六年(623年)这年迎娶了杨氏。这个时候,正是李渊执政期间。

须知,武士彟此时已有了儿子武元爽,这说明他迎娶杨氏,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想借杨氏门楣,抬高自家地位。这个做法,在当时十分常见。

杨氏出生于弘农杨氏,其父名扬达,为隋朝宗室大臣,官拜右武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其祖父名杨绍,来头更大,在北魏、北周二朝中颇有地位,不仅参加过灭亡南梁的战役,更是一路升迁为北周大将军,风头无俩。

当然,杨达、杨绍父子之所以能升迁地如此顺利,主要还是因为弘农杨氏在门阀世族中的影响力。这个家族,源自于西汉时期,一个小兵抢到项羽大腿,得以获封侯位。

——西汉初期,汉武帝移关三百里,将函谷关迁到新安,将其旧址划为弘农郡,交由长安直属。近水楼台先得月,弘农杨氏靠近长安,便有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待“关西孔子杨震出世,整个弘农杨氏在这位“学术大牛”的带领下,得以快速腾飞,一跃成为当时的顶级豪族。

至东汉末年,纵使袁绍所在的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也不逊色其半分。有此底蕴,哪怕杨氏曾遭曹魏打压,它也能在乱世之中快速崛起,并再次成为名震一时的门阀世族。

显而易见,武士彟迎娶快到“更年期”的杨氏,正是为了攀附弘农杨氏与它背后的关陇贵族集团。为了名正言顺,他还搬出大靠山李渊来赐婚。

杨氏这样的门阀世族,能历经数百年而不倒,也是因为他们善于与其他士族豪门联姻。武士彟这样的新贵,虽出身不高,却深得皇帝器重,故弘农杨氏也乐意与之联姻。

三、去世后得偿所愿

杨氏年至四旬,方才嫁给武士彟。在这之后,她陆续为其生下长女武顺、次女武则天与三女武氏,虽说没有儿子,却意外让武士彟赢得了身后名。

原来,虽说武士彟善于钻营,但无论怎么说,他也难逃皇权辖制。他是李渊的心腹旧臣,被打上“元从”标签。在一般情况下,若无特殊情况发生,他本能富贵地度过下半辈子,并顺利将武氏发扬光大。

可不曾想到,李世民却在武德九年(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皇帝李渊也被迫退位给李世民,成了“吉祥物”。后台倒了,武士彟的日子也不如以往这么风光。他曾试图劝说李世民封禅,却并未实现,可见他与新帝的关系并不亲近。

李渊去世后,武士彟悲痛欲绝,也在同年去世。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士彟作为李渊嫡系,在后者去世后,他其实遭到了政治清算,这才会“被死亡”。由此,一生汲汲营营的武士彟,终于被迫停下了脚步。

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此女武则天非常“争气”,后来竟逆袭成了一代女皇。则天大圣皇帝即位后,追封父亲武士彟为“太祖”,谥号孝明高皇帝。虽说武士彟这个“皇帝”日后被唐玄宗削去了帝号,还为郡王,但也好歹过了一把皇帝瘾。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册府元龟》《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北宋欲灭南唐,李煜:我称臣行不?赵匡胤回了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李煜与赵匡胤的关系,赵匡胤如何对待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如何评价赵匡胤

    李煜和赵匡胤唐朝末年,积弊已久的唐朝政权国力衰微,不仅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在地方上也是起义不断,因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藩镇割据的现象在各地普遍出现。等到唐朝灭亡,藩镇势力纷纷自立,我国形成了持续70多年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古代历史中,我国的政权形势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960年赵

  • 一生嫁过六位帝王,60多岁还被李世民接盘,萧皇后究竟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萧皇后一生嫁给六个帝王,李世民和萧太后,李世民和萧皇后谁漂亮

    萧美娘其实就是隋朝的萧皇后,如果把宇文化及等杂牌帝王也算上,她也的确落到过六位帝王手中。萧皇后萧氏的来历非凡,本是西梁的正牌公主,不过梁孝明帝萧岿嫌女儿的八字不吉利,就把她扔给了弟弟萧岌抚养。萧岌比较短命一年后去世了,这下萧岿真把女儿当成了灾星,不肯接她进宫,没办法只有舅舅张珂来收养了。后来隋朝建立

  • 汉朝与唐朝,相隔近400年,而它们之间却有7个相似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与汉朝的相同点,汉朝与唐朝,汉朝和唐朝历史相似

    第一:汉、唐的前任王朝命运相似汉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这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基建上,秦朝修建了万里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而隋朝开创了京杭大运河。而这两朝代都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灭亡了。第二:

  • 李贺的代表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能续,宋朝才出现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鬼才李贺最经典一句情诗,唐朝李贺的著名诗句,李贺40句经典语录

    在整个盛唐时期,出现了无数文人墨客,自唐玄宗起涌现了一大批诗坛奇才,如李白、杜甫、王维、岑参、高适,自此之后,诗歌虽算不上没落,但由于前面的人实在太过于厉害,把能写的诗都写到了化境,后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狗尾续貂,难其出右。李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里,他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八叔——郑王李亮,由于

  • 会做领导的人,沟通术多厉害?看李世民敲打李靖的故事,受益匪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与李靖讨论兵法,李靖经典故事全集,历史上巧妙说服领导的故事

    其实,李靖这次之所以不愿随军出行,是因为他真的病重了,他怕自己拖累李世民,这才告了病假。果然,李靖跟随李世民行军到相州,病得就起不来了,只好留在相州养病。李靖虽是一片好心,但李世民可摸不住李靖是真病还是假病。李世民是位英主,他坐上皇位后,并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大肆屠戮功臣,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猜忌功臣

  • 淝水之战中司马曜以8万大军打败80万大军,却被宫女捂死在了床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淝水之战造成的影响,淝水之战发生的背景,孝武帝司马曜被闷死的细节

    今天我们就说说淝水之战,说起淝水之战,就不得不提到晋朝的司马氏,历史上对这个家族的评价是十分不好的。与别的家族不同,司马家族是通过篡位得来的天下,或许是老天为了惩罚他们家,司马家族的皇帝几乎个个都是奇葩,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正常的皇帝,下场依旧凄凉。例如在晋朝的皇帝中,有一位皇帝叫司马曜,他擅长用兵,淝

  • 叛将被李世民处死,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不料为大唐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王朝的建立,不仅结束了诸藩王割据的乱世,也为后世汉族的领导地位打下了基础。但唐立初期,根基尚不稳定,在经历玄武门兵变之后,唐王李世民宵衣旰食兢兢业业,建立了一系列维护唐朝统治的制度。 人常说,道法自然,福祸相依。唐王朝的命运充满未知和变数,尽管李世民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唐王朝,却还

  • 刘裕:成为南朝第一帝的路上,我干掉了六个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朝宋后废帝刘裕图片,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南朝刘裕之死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出身名门,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史书上称其“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1)”,从军后,在平定孙恩的战斗中,刘裕以一敌千,孤身杀退数千名敌军(2),被后世誉为“武功最高的开国皇帝”,其实除了武功之外,刘裕还创造了一

  • 身为蜀国最后的名将,为什么宁可投降魏国,也不让吴国占便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吗,蜀国魏国吴国谁更厉害,为什么蜀国吴国打不赢魏国

    [var1]蜀国后期确实没有初建立时候人才辈出,但在后一辈中也涌现了不少名将,他们后来都成为西晋的开国将领,比如霍弋、罗宪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罗宪,在听到刘禅投降的消息后,依然能够坚守城池,不被吴国占便宜,既有将才,又有帅才。[var1]师从谯周,刚直不阿罗宪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不过

  • 晋国私家史重耳和夷吾的赌局,晋国智谋之士的精彩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国详细历史,夷吾和重耳,历史上晋国的崛起

    [var1]公子归来的一般套路春秋时期,诸国流亡国君、公子回国并不是一件稀罕事情。一般而言,发生以下的情况,都可以推动他们的回国:其一、国内发生政变。春秋早期,宋宣公去世后传位给弟弟宋穆公,宋穆公为了报答兄长的恩德,临终前驱逐儿子公子冯于郑国,立兄子宋(子)夷为君,是为宋殇公。公元前710年,太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