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欲灭南唐,李煜:我称臣行不?赵匡胤回了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北宋欲灭南唐,李煜:我称臣行不?赵匡胤回了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95 更新时间:2023/12/17 4:00:04

李煜赵匡胤

唐朝末年,积弊已久的唐朝政权国力衰微,不仅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在地方上也是起义不断,因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藩镇割据的现象在各地普遍出现。

等到唐朝灭亡,藩镇势力纷纷自立,我国形成了持续70多年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古代历史中,我国的政权形势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以来华北一带的混乱局面。

在即位当天,赵匡胤便定下了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在灭亡后蜀、南汉等政权后,处于江南一带的南唐政权就成为了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

虽然南唐在南方政权中算得上实力较强,但后主李煜即位时,南唐早已被他的父亲消耗得国力衰微,根本无力与宋朝对抗。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宋朝,李煜只得服软,派出使者表达愿意向宋朝称臣。

但是失去耐心的赵匡胤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愤怒地回了一句话,这句话也成为了千古名言。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从后周将军到宋朝太祖

赵匡胤出生在五代时期的一个军人世家,曾在后周皇帝郭威手下任职,之后又跟随郭威养子柴荣来到开封,为其效力。柴荣即位后,提拔赵匡胤掌管禁军,赵匡胤也成为了柴荣的亲信将领之一。

赵匡胤曾跟随柴荣征伐淮南、寿春、濠州、泗州等地,每次战斗都充当前锋,奋勇作战,就连受伤也不肯退下战线,因而他在后周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后来,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次年,也就是960年,有传言称契丹和北汉即将联合进攻后周,后周朝廷匆忙派遣赵匡胤带领军队前去抵御。

却不料,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夺取皇位”。话说,接到命令的赵匡胤,带着军队离开都城,夜晚就驻扎在离都城不远的陈桥驿站。

当天夜里,赵匡胤的亲信们在军中煽动士兵,号召大家立赵匡胤为帝,取代年幼的后周皇帝。结果,第二天一早,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众人都跪倒在地,拥立他为帝,而赵匡胤则假装醉酒,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还装作很恼怒的样子,斥责将士,最后“被迫”同意了大家的请求。

但其实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中的破绽,赵匡胤是大军统领,又急于去防御,怎么会喝得大醉,贻误战机?而手下不仅恰好带着黄袍,还连诏书都准备好了。

但不管怎样,赵匡胤还是带着士兵返回了开封,几乎没有受到阻碍,就进入了皇宫,后周皇帝柴宗训当天便被迫禅位。第二天,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以宋为国号,仍定都开封。

虽然赵匡胤顺利得到了皇位,但五代以来混乱的割据势力还没有被统一,于是赵匡胤定制了从南向北的作战战略,先是攻破了武平,再打败了后蜀和南汉,而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李煜统治的南唐。

李煜:被政治耽误的诗人

李煜,原名李从嘉,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在长兄太子李弘冀去世后,被父亲立为太子。《新五代史》中记载,“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从这可以看出,李煜相貌堂堂,是个喜好文学书画的才子形象,李煜多才多艺,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特别是他南唐亡后,所写的词极富艺术感染力,而他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

但是,才华横溢的李煜在治理国家上并不合格。虽然李煜仁厚忠孝,但是遇到大事缺少主见,看到罪犯求情就同情心泛滥,并且他太容易被人欺骗。

赵匡胤在进攻南唐前,就曾派去一个假僧人去欺骗李煜,不仅使得李煜花费巨资修建寺庙、操办佛事,还让李煜相信了他有击退宋军的“法术”,骗得李煜放松了对宋军的防守。

李煜派人求和,赵匡胤愤怒回绝

自从971年南汉被宋朝灭亡后,李煜惧怕赵匡胤会立刻进攻南唐,就主动向宋示好,请求去掉南唐的国号,自己改称“江南国主”,又把南唐内一切国君等级的仪仗、礼制都取消掉,生怕赵匡胤以此为借口。

另一方面,赵匡胤也不想发动战争,几次暗示李煜投降。一次,赵匡胤再次“邀请”李煜来到宋朝都城参加祭天活动,李煜自然知道这是陷阱,就言辞激进地回绝了。

3年后,赵匡胤以李煜叛逆为由,大举进攻南唐。但两国实力相差悬殊,仅用了一个冬天,宋军便攻到了金陵城十里远的地方,李煜自知不敌,整日忧愁叹息。

这时大臣徐铉自荐去向赵匡胤求和示好,李煜觉得这是自己最后的希望,便准备了丰厚的礼物,让徐铉一并带去。徐铉见到赵匡胤,对他说:“李煜对待您就像对待父亲一样恭敬,没有什么过错,您为什么要攻打他......”

赵匡胤一句话就让徐铉哑口无言:“你觉得父子分成两个国家,这合理吗......”不久之后,徐铉再次出使,对赵匡胤说:“先前李煜拒绝到京城见您,是因为有病在身,绝非是有意之举,还希望您退兵,让江南百姓能安稳地生活。”

赵匡胤与他争辩很久,最后实在觉得自己没有道理可讲了,就拔剑而起,大怒:“你不必说了,李煜本身并没有过错,只是一行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续资治通鉴长编》)

975年末,金陵城失守,李煜被赵匡胤军队抓获,第二年被带回了宋都城开封。尽管赵匡胤没有杀他,还封为违命侯,但实际上是将李煜囚禁,严加看管。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的著名词作者,但却投生到了衰败的帝王家中,面对着强大的赵匡胤,他无力抗衡,只能求和称臣。在剩余的人生里,他写下了不少思念亡国的词,字里行间充满了忧伤,直到死在了异国他乡。

有意思的是,千年之后赵匡胤虽然去世了良久,但却不曾想到,他的一句“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成为了千古名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一生嫁过六位帝王,60多岁还被李世民接盘,萧皇后究竟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萧皇后一生嫁给六个帝王,李世民和萧太后,李世民和萧皇后谁漂亮

    萧美娘其实就是隋朝的萧皇后,如果把宇文化及等杂牌帝王也算上,她也的确落到过六位帝王手中。萧皇后萧氏的来历非凡,本是西梁的正牌公主,不过梁孝明帝萧岿嫌女儿的八字不吉利,就把她扔给了弟弟萧岌抚养。萧岌比较短命一年后去世了,这下萧岿真把女儿当成了灾星,不肯接她进宫,没办法只有舅舅张珂来收养了。后来隋朝建立

  • 汉朝与唐朝,相隔近400年,而它们之间却有7个相似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与汉朝的相同点,汉朝与唐朝,汉朝和唐朝历史相似

    第一:汉、唐的前任王朝命运相似汉朝之前是秦朝,唐之前是隋朝,而这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在文化上秦始皇制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基建上,秦朝修建了万里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而隋朝开创了京杭大运河。而这两朝代都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灭亡了。第二:

  • 李贺的代表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能续,宋朝才出现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鬼才李贺最经典一句情诗,唐朝李贺的著名诗句,李贺40句经典语录

    在整个盛唐时期,出现了无数文人墨客,自唐玄宗起涌现了一大批诗坛奇才,如李白、杜甫、王维、岑参、高适,自此之后,诗歌虽算不上没落,但由于前面的人实在太过于厉害,把能写的诗都写到了化境,后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狗尾续貂,难其出右。李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里,他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八叔——郑王李亮,由于

  • 会做领导的人,沟通术多厉害?看李世民敲打李靖的故事,受益匪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与李靖讨论兵法,李靖经典故事全集,历史上巧妙说服领导的故事

    其实,李靖这次之所以不愿随军出行,是因为他真的病重了,他怕自己拖累李世民,这才告了病假。果然,李靖跟随李世民行军到相州,病得就起不来了,只好留在相州养病。李靖虽是一片好心,但李世民可摸不住李靖是真病还是假病。李世民是位英主,他坐上皇位后,并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大肆屠戮功臣,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猜忌功臣

  • 淝水之战中司马曜以8万大军打败80万大军,却被宫女捂死在了床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淝水之战造成的影响,淝水之战发生的背景,孝武帝司马曜被闷死的细节

    今天我们就说说淝水之战,说起淝水之战,就不得不提到晋朝的司马氏,历史上对这个家族的评价是十分不好的。与别的家族不同,司马家族是通过篡位得来的天下,或许是老天为了惩罚他们家,司马家族的皇帝几乎个个都是奇葩,偶尔有那么一两个正常的皇帝,下场依旧凄凉。例如在晋朝的皇帝中,有一位皇帝叫司马曜,他擅长用兵,淝

  • 叛将被李世民处死,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不料为大唐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王朝的建立,不仅结束了诸藩王割据的乱世,也为后世汉族的领导地位打下了基础。但唐立初期,根基尚不稳定,在经历玄武门兵变之后,唐王李世民宵衣旰食兢兢业业,建立了一系列维护唐朝统治的制度。 人常说,道法自然,福祸相依。唐王朝的命运充满未知和变数,尽管李世民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唐王朝,却还

  • 刘裕:成为南朝第一帝的路上,我干掉了六个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朝宋后废帝刘裕图片,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南朝刘裕之死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出身名门,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史书上称其“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1)”,从军后,在平定孙恩的战斗中,刘裕以一敌千,孤身杀退数千名敌军(2),被后世誉为“武功最高的开国皇帝”,其实除了武功之外,刘裕还创造了一

  • 身为蜀国最后的名将,为什么宁可投降魏国,也不让吴国占便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吗,蜀国魏国吴国谁更厉害,为什么蜀国吴国打不赢魏国

    [var1]蜀国后期确实没有初建立时候人才辈出,但在后一辈中也涌现了不少名将,他们后来都成为西晋的开国将领,比如霍弋、罗宪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罗宪,在听到刘禅投降的消息后,依然能够坚守城池,不被吴国占便宜,既有将才,又有帅才。[var1]师从谯周,刚直不阿罗宪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不过

  • 晋国私家史重耳和夷吾的赌局,晋国智谋之士的精彩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国详细历史,夷吾和重耳,历史上晋国的崛起

    [var1]公子归来的一般套路春秋时期,诸国流亡国君、公子回国并不是一件稀罕事情。一般而言,发生以下的情况,都可以推动他们的回国:其一、国内发生政变。春秋早期,宋宣公去世后传位给弟弟宋穆公,宋穆公为了报答兄长的恩德,临终前驱逐儿子公子冯于郑国,立兄子宋(子)夷为君,是为宋殇公。公元前710年,太宰华

  • 春秋只有三霸,长江挡住了第四霸,淮河使得楚国北上艰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楚国在春秋地位,春秋时期楚国是在长江流域么,春秋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势

    另外还有一个有争议的,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与战国混战相对,春秋是“尊王攘夷”;当西周制定的上下秩序崩溃,“尊王攘夷”的遮羞布扯下,战国也就开启了;但春秋战国分界点在哪年,众说纷纭。[var1]春秋以山为城,中原之霸注定是鱼腩春秋时代的主要决战方式是车战,那时候说得最多的是千乘之国、万乘之尊等,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