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后的赵括:断粮40日士气不衰,5次突围不降,宁死倒在冲锋路上

最后的赵括:断粮40日士气不衰,5次突围不降,宁死倒在冲锋路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82 更新时间:2024/1/23 11:48:36

[var1]

这位长平之战的指挥者,秦军最高的军事统帅,一举揭开了长平之战后、外强中干的秦国与秦军: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如今秦军虽然歼灭了赵括的45万长平赵军,但秦军同样死伤过半,国内府库、钱粮空空如也。远离秦国本土而去争夺别人的都城,那么赵国为内应,各国诸侯为外援,秦军一定会大败而归的!

而令白起扼腕,哀叹秦军损失过半的赵括,却长期被人们以一个简单的“纸上谈兵”,概括为庸才孺子。那么一个和“杀神”为敌,能令白起损失惨重的人,真的能用无能二字简单概括吗?本文将从赵括死前的悲壮逐步逆推,还原马服子生前的另一面。

一、46日断粮、绝境中的赵军

长平之战中,白起的神来之笔,在于用25000精锐切断了赵军的补给线。《史记》中这样描述,粮草耗尽、食不果腹的长平赵军:

[var1]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等到9月的时候,赵军被断粮已有46日之久,军中再无丝毫粮米。赵军从上到下,都充斥着饥饿、恐惧与绝望。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知道——不会再有援军了!

整整四十六天的围困,以赵国都城邯郸到长平前线的距离来看。如果真的有援军,那么援军就是爬,也应该爬到长平战场了。赵孝成王不可能抛弃45万赵军,而他们的坚守确实也没有等来援军,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

赵国已经无力救援长平了!以武力条件来看,45万赵军都被围困了,人口三百万的赵国还要防守燕国、齐国。赵孝成王又能去哪里抽调足够的兵马,撕破五十万秦军的包围圈?

所以,不可能再胜利了,这是每一个赵军都清楚的事实。除了这种绝望的情绪,和对战败的恐惧,肚子咕咕叫的饥饿感来得更加迅速。他们从争抢一个面饼,到撕咬着抢一碗稀粥,最后变成了自相残杀、“阴相杀食物”。

二、最后的赵括,最后的赵军

那么面对这种绝望的情况,最应该发生的是什么?投降!不过赵军没有投降,至少在赵括死前无人投降。

[var1]

《史记》这样记载了,面对绝境、赵括最后的拼搏:

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括不仅没有投降,还令断粮46天的赵军,重新恢复了士气和斗志。久违的战鼓声,再次从赵军营地中传出,赵括将他们分成四队,朝着东、西、南、北4个方向,连番发起冲锋。能令一支饥肠辘辘的军队,一连发动4次大规模攻击,可见赵括的指挥才能。

但是白起更非易与之辈,五十多万秦军、借助工事,组建起的防线固若金汤。赵军4次攻击不能破阵,士气逐渐低迷,赵括于是挺身而出。以主帅身份,亲自带头冲锋,对秦军发动亡命一击。

在赵括的带领下,四十多万赵军,对秦军的包围圈发起了全面反攻。赵括身披甲胄,亲自持剑搏斗,不输其父马服君赵奢风范,双方鏖战良久、各自损失惨重。最终赵括被秦军弩箭射杀,长平地抵抗这才宣告结束。

[var1]

《史记》这样记载了,赵括死后的赵军: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赵括战死之后,饥肠辘辘的赵军残部,瞬间投降秦军。最终,白起一番衡量利弊,在激烈的挣扎后,选择了坑杀幸存的赵军。但此时秦军也已经伤亡惨重,这就是文章开头,白起感叹秦军死伤过半,秦国府库空虚的原因。

三、长平之战中,赵括客观的水平

从上文的推演中,我们不难发现赵括绝非一无是处的庸才,他在被围困的过程中,至少有以下亮点:

一、断粮46天,而能维持赵军不溃散,作为主帅、安定人心满分。或许有人会说,坚守了46天而不溃散又能如何,赵军不还是被全歼了吗?但这是上帝视角,我们作为后来者的未卜先知,作为当事人多一天坚守,就多一天被解救的希望。

作为已经被围困的一方,赵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久地坚持,为救援争取时间。至于有没有内外夹击秦军的机会,那要看赵孝成王的魄力,与其余五国的态度。但是赵括做到了坚守,他们却没有做的来援,这是长平之战一大悲哀。

[var1]

二、能说服饥肠辘辘的赵军,发起4次轰轰烈烈的反击,赵括的指挥才能并不平庸。长久的围困,和饥饿造成的减员,势必会令赵军编制混乱。赵括能够重新振奋士气,并将他们有序地分为4个部分,分别朝着秦军包围圈反攻,可见赵括的指挥才能至少中上。

三、临危不乱做出绝命反击,直至战死亦不言降,赵括不失马服子威名。当46天的坚守没有意义的时候,赵括并没有因绝望而投降,反而是临危不乱、做出了与秦军奋死一搏的决策,赵括至少不失大节、不缺勇气。

而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能够在最后的关头,亲自披甲冲锋、与秦兵搏斗,赵括不失为将门虎子。人人皆知纸上谈兵,可几人记得赵括也曾以命相搏,直至倒在冲锋的路上啊!

四、客观分析赵括的功与过

首先,对于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军覆没,对赵国的打击来说。我们必须承认,赵括负有相当大的责任,这个责任主要集中在被白起切断粮道、打了个歼灭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赵括之所以上任之后,就立刻发动反击。这既是赵孝成王的战略判断,更是秦、赵国力对耗后的现实要求。赵括替换掉的廉颇,选择依靠丹水防线、百里石长城固守,已经耗了三年之久。

[var1]

这样的固守固然不会大败,但对钱粮的消耗,却是一个天文数字。秦国有关中平原、有成都平原,甚至还有白起打下的江汉平原一部分,两个半大粮仓源源不断供给前线的五十多万秦军。

但赵国呢?赵国北部是游牧区域,只有邯郸、太原为中心的一半国土属于农耕区,平原更是寥寥。如此数十万大军对峙,完全放弃农业生产,对谁有利、对谁不利、不言而喻!

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战国策》

长平3年的对耗,前线45万赵军不仅吃光了赵国本国的粮食,就连花钱向齐国买粮、齐国都不买了。这就是赵孝成王执意要换掉廉颇,用年轻气盛的马服子赵括,并立刻对秦军发起反攻的现实原因。

因此,45万长平赵军出击被围,固然有赵括对白起25000精兵迂回的战术忽视,但更主要的是赵国真的已经到了不得不决战的地步。而且赵括不论是被围后46天的坚守,还是最后拼死一搏、5次反攻致使秦军损失惨重的勇气来看,他都绝不是什么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

[var1]

他是一个合格的坚守者;一个满怀勇气与信念的青年;一个初登沙场便敢以命相搏的马服子;一个至死不降、倒在了冲锋路上的赵括。他的失败导致了赵国的衰落,他是一个失败者,但绝不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只因为让他失败的可是白起啊!更何况他的奋力一搏,也让白起变成了惨胜!

更多文章

  • 一片丹心写春秋: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跌宕起伏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昌浩,关于红四团的英雄事迹,红四团的英雄事迹简短

    “陈昌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这一天,距离陈昌浩离开人世,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三年……西路军兵败祁连山,陈昌浩无颜回延安[var1]1936年10月,由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共同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

  • 群星闪耀的战国七雄在《群英荟萃》游戏中各自会有着怎样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七雄游戏有哪些,战国早中晚七雄实力排名,战国七雄游戏哪年开发的

    就是这样的战国七雄,在《群英荟萃》游戏中,又是具有怎样的实力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游戏中战国诸侯们。秦秦朝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大一统势力,在游戏中始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魅力。[var1]秦朝的主城位于游戏中的咸阳城,也就是原版游戏中的长安城位置。虽然城池的名称有所更改,但是不论长安还

  • 羁縻制度的起源与早期探索,战败的三星堆人,在秦国治下如何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羁縻制度怎样形成的,羁縻是什么意思,唐王朝实行羁縻政策特点及意义

    简单来说,三星堆就是古蜀国,起源于四川本土,于战国中前期为秦惠文王所灭。[var1]其历史脉络,《史记》、《华阳国志》等文献多有记载,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那么当秦国占领蜀地后,遗留下来的三星堆人,又经历了什么呢?一、局面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从秦国取胜后,所面临的现实情况讲起。上篇文章地缘封

  • 作为外人差点接班了吴王杨行密的大将刘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行密简介,杨行密手下谋士都有哪些,南吴太祖杨行密

    但周隐却请求杨行密传位给一个叫刘威的外人:“宣州司徒轻易信谗,喜欢击球和饮酒,并非保家之主。您的其余儿子都年幼,未能驾驭诸将。庐州刺史刘威,随吴王您起于细微,必不负您,不如让他暂领军府,等诸子年长再授之。”刘威是庐州慎县人。年轻时为小吏,豪爽有志节。而杨行密在称霸以前,就是庐州刺史。淮南内乱,大将毕

  • 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六代,秦国在此期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是为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昏君有哪些,秦国出了几代昏君,秦国前期有几名昏君

    [var1]第一,秦国在之前是有名的喜欢内斗的国家,贵族内部斗争不断,而君主也长期受制于贵族,有些君主的产生并非来源于继承,而是被贵族说支持才上台的。他们可不管君主是贤者还是无能之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昏君上台是可能的,其实从后来的王朝也可以看出,明明接班人是个白痴,皇帝也要让他接班,这是因为人

  • 晋国私家史托孤之后,在晋侯葬礼和晋国朝堂上的弑君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晋国极简史,晋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晋国发生过什么大事

    [var1]托孤的难题西周初年,周武王去世时,周公执政,他对年幼的成王忠心耿耿,头发顾不上洗,肉顾不上吃,终于安定王室。这是托孤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和传说,汉武帝晚年,宫中画师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暗示他准备辅政。三国时期,又有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鞠躬尽瘁,成为古今君臣之楷模。历

  • 关羽秉烛读《春秋》,背后隐藏什么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读春秋什么梗,关羽手捧春秋画像,关羽夜读春秋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历史上的关羽究竟有没有读过《春秋》呢?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并没有记载。《三国志.关羽传记》极为简略,只对关羽生平做了概述,赞他乃是“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其卷三十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又见《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蒙曰:“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

  • 一口气让你读懂东晋史,清楚了解东晋十六国到底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晋16国分别是哪些,东晋16国的版图,东晋十六国东晋是不是最强

    那么,真实的东晋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本期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东晋十六国。[var1]从公元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衣冠南渡,在江南重建晋室开始,到公元420年被刘裕所灭为止,东晋一共历经了103年,共传11位皇帝。[var1]而此时的北方政权,西晋已经灭亡。在100多年的混战中,北方各民族相互征战,先

  • 极限逆转,仅剩两座城池的齐国,为何还能顺利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真实的齐国现状,齐国是怎么复国的,齐国能复国吗

    在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历史里面,有一些国家能一直保持强势,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其中齐国就是一个例子。齐国建国时间非常早,也是姜子牙的封地,齐国建立之后,也不断吞并周边的国家,把自己的国土拓展得越来越大。在春秋时期,齐国已经成为了和晋楚齐名的大国,到了战国,齐国更是成为和秦东西并立的超级大国。可最终统一天

  • 秦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多少个第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一共有多少年的历史,王立群讲历史视频秦国,历史上的秦国实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了,19岁的太子赢驷即位,都是秦惠文王。赢驷刚登基,商鞅就倒了霉。虽然变法之后焕然一新的大秦让赢次看到了秦国强大的希望。那年轻的赢驷同样看到商鞅变法早教惹的老贵族们一肚子怨气了。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巩固权力开疆拓土是他毕生的修行,因此杀了商鞅,拉拢老贵族,同时继续大行新法意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