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蠡的次子入狱,大儿子要去救,范蠡说: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范蠡的次子入狱,大儿子要去救,范蠡说: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45 更新时间:2024/1/13 0:10:49

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如果没有范蠡和文种的相助恐怕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才能灭掉越国。自从他兵败会稽山之后,才有了要灭掉越国的意志力,也从那时开始重用范蠡和文种两人。

勾践也在范蠡的建议下狠抓经济稳定社会,让勾践勤政爱民,暗地里操练兵马,最终一举灭掉了越国。可以说勾践的成功是离不开范蠡和文种两位军师在背后出谋划策的。

[var1]

功成隐居

范蠡辅佐勾践二十多年,陪他走过了卧薪尝胆的岁月,吃了很多苦头之后终于消灭了吴国。勾践感念他的功绩,于是将他封为上将军。这本来是一件大喜事,但对范蠡来说却是一场可预见性的灾难。

于是他便上书给勾践说:“臣知道陛下担忧臣的辛劳,如今天下已定,既然咱们已经报了会稽兵败的仇,那么就让我们回到那个地方吧”。随后勾践就答应了范蠡的请求,将会稽作为都邑赏赐给他。

但范蠡却带着家眷去了齐国,人们都说范蠡在风头正盛的时候离去实在可惜,但这恰是范蠡的高明之处。因为他了解勾践,跟知晓帝之术,对于功高盖主的人是不会被轻易相信的。

[var1]

他走之前非常担心自己的好友文种,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信说:“越王这个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你要做好决定”。

文种看了信之后心中忐忑不安,开始称病不上朝。后来有人在勾践面前进谗言说文种有叛乱之心,于是勾践赐了一把剑给文种,意思是让他自行了断。正如范蠡所言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

从此可以看出,范蠡放下了富贵却得以保全了性命。这都有赖于他非常有先见之名,后来返乡之后他将这些才能都发挥到了商场上。

[var1]

离开越国的范蠡一路来到齐国,在这里他隐姓埋名带着家人临海而居,然后靠海吃海,几年时间就挣下了数十万的家产。齐王觉得他有贤能,于是想邀请他入朝为相。

范蠡掐指一算:“在家有千金可花,为官位极人臣,这是布衣百姓的人生巅峰啊!这是不详的征兆!”然后他归还了相印、散尽自己的家财举家搬迁到了陶邑。

陶邑是宋国的城邑,这里四通八达、商贸繁荣。范蠡觉得可以在此地重新开始,于是他自称“陶朱公”,与自己的儿子们再次一同创业,不多久又积累下了无数的财富,范蠡也被世人称为“商圣”。

[var1]

父子情深

范蠡在商海中打拼多年,在宋国成为了一名巨富,他曾经为了隐居而三次搬迁,最终定居在陶邑这个繁华的城市。他一生中有过三位妻妾,黄氏、官氏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美女西施

虽然西施与范蠡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但民间关于两人爱情的美谈却非常的多。范蠡有过三个儿子,但都没有留下名字,后人都按照他们的出生顺序称之为大儿子、二儿子和小儿子。

这三个儿子一路陪伴着范蠡成长,同时也养成了不同的性格。大儿子是在齐国出生的,那时候的范蠡刚刚开始创业,日子过得非常清苦,后来才逐渐有点积蓄。

[var1]

过惯了苦日子的大儿子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但缺点就是爱财如命。

后来二儿子出生的时候,范蠡家已经是一方的巨富了,因此二儿子是在养尊处优的家庭条件下长大的,他的性格跟大哥相比就差一点,喜欢到处惹事生非。

小儿子是在范蠡一家离开齐国到达宋朝的陶邑时出生的,他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但却没有养成懒惰懈怠的性格,反而喜欢读书习字,人也非常聪明,对钱财不是很看重。

[var1]

三个儿子中,范蠡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因为他有着两位兄长的优点,但却没有他们的缺点。一次二儿子到楚国去游玩,没想到在当地与人打架斗殴,最后竟然将人给打死了,随后他也被抓了起来。

消息传到范蠡这里,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仿佛有些结局早已预料到了。他深知自己的二儿子为人暴怒,迟早会惹出事端,这次他杀了人,按照礼法就要偿命,但是范蠡顾念父子之情,还是希望能救他一命。

随后他拿出一千两黄金装进一个小箱子里,让小儿子带上黄金去楚国找一个老朋友庄生,让他帮忙疏通将二儿子解救回来。

[var1]

但这件事被大儿子知道后,他非常不高兴,觉得父亲不信任自己,于是便到范蠡面前去理论。但是范蠡还是想让稳重的小儿子去完成这件事,几经争执下来大儿子居然要挥剑自刎。

无奈之下范蠡只能同意让大儿子去,还说“你若是去,你弟弟必死无疑”。临行前他告诫大儿子:“到了楚国把黄金交给庄生后,按照他的话照做,不要横生枝节”。大儿子点点头就出发了。

贪财害弟

大儿子到了楚国见到了庄生,然后将那箱黄金交给他,庄生对他说:“事情我会处理,你立即回家不要再此多作停留”。大儿子于是拜别了庄生。

[var1]

可是他刚出门就找个地方住下,并没有要返回家中的意思。他担心庄生拿了钱之后不帮他救弟弟,想留下来监视他的动向。

庄生看到钱就已经明白范蠡的意思,于是立即进宫参见楚王。他说最近星宿不利,恐怕国有大祸。楚王震惊,连忙问他破解的方法。庄生不紧不慢地说:“大赦天下即可”。

于是楚王立即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大赦的名单里也有范蠡的二儿子。但是大儿子不知道是庄生在背后运筹,以为真的是楚王要大赦天下,觉得那一千两黄金白送了。

[var1]

于是他就闹到了庄生的府上,打算要回那些黄金。结果庄生大怒,将黄金还给他,随后气急败坏的进宫面见楚王,跟他说:“外面的人都说大王大赦天下其实是只放走了陶朱公的儿子”。

楚王一听不乐意了,于是命人将范蠡的二儿子给斩杀了之后再大赦。此时大儿子正打算回楚国,看见有人被斩首就去凑下热闹,没想到死的却是自己的弟弟。

范蠡听闻这件事后叹息道:“因为你贪恋金钱而害了自己弟弟的性命,这就是我最初为何要派你三弟去的原因。”大儿子听了之后也懊悔不已,但世界上本就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var1]

由此可见范蠡识人辨人、洞悉未来的能力非常的好,因此才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和谋略家。

更多文章

  • 齐国伐鲁国,只一人出面游说,鲁国被保全,另一国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齐国灭鲁国的经济战,齐国对鲁国的态度,齐国是怎么瓦解鲁国的

    这件事情要从齐悼公被杀,齐简公上台说起,这个齐简公上台之后就任命常田为相,结果任命三次,都被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给阻止了,常田大怒,欲削弱四大家族的实力,决定发兵鲁国立威,巩固自己在齐国的地位。齐国灭鲁国本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但是鲁国出了一位名人,叫孔子,此时正在卫国,老家都要

  • 千古之谜:秦始皇父亲是秦庄襄王还是吕不韦?王立群教授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立群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父亲真实简介,百家讲坛王立群秦始皇

    引言史海勾陈,浩渺如烟,于大海求针,注定难寻其果;置身事外,远而观之,心豁然而明。在浩渺如烟的史海中,去寻求和探索那寥寥真相,注定难得答案,反易受困其中;作壁上而观之,识前因,参后果,方悟今时。题外话,个人见解纵观华夏几千年历史长河,始皇帝绝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儿时,其在我们的骂声之中“成长”,

  • 长平之战,40万被坑杀赵军为何没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起坑杀40万赵军是哪一战,白起坑杀赵军40万真实性,长平之战赵军被谁杀死了

    然而,萦绕在长平大战背后的诸多疑问,却因史料记载不详而迷雾重重。[var1]据《史记》记载:“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阬之。”“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关于白起坑杀40万赵军降卒一事,历来都有不少人对这个数字表示怀疑,理由如下:[var1]一是认为赵国

  • 最后的赵括:断粮40日士气不衰,5次突围不降,宁死倒在冲锋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有多可怕,真实的赵括有多强,赵括的厉害之处

    [var1]这位长平之战的指挥者,秦军最高的军事统帅,一举揭开了长平之战后、外强中干的秦国与秦军: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如今秦军虽然歼灭了赵括的45万长平赵军,但秦军同样死伤过半,国内府库、钱粮空

  • 一片丹心写春秋: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跌宕起伏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昌浩,关于红四团的英雄事迹,红四团的英雄事迹简短

    “陈昌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这一天,距离陈昌浩离开人世,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三年……西路军兵败祁连山,陈昌浩无颜回延安[var1]1936年10月,由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共同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

  • 群星闪耀的战国七雄在《群英荟萃》游戏中各自会有着怎样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七雄游戏有哪些,战国早中晚七雄实力排名,战国七雄游戏哪年开发的

    就是这样的战国七雄,在《群英荟萃》游戏中,又是具有怎样的实力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游戏中战国诸侯们。秦秦朝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大一统势力,在游戏中始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魅力。[var1]秦朝的主城位于游戏中的咸阳城,也就是原版游戏中的长安城位置。虽然城池的名称有所更改,但是不论长安还

  • 羁縻制度的起源与早期探索,战败的三星堆人,在秦国治下如何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羁縻制度怎样形成的,羁縻是什么意思,唐王朝实行羁縻政策特点及意义

    简单来说,三星堆就是古蜀国,起源于四川本土,于战国中前期为秦惠文王所灭。[var1]其历史脉络,《史记》、《华阳国志》等文献多有记载,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那么当秦国占领蜀地后,遗留下来的三星堆人,又经历了什么呢?一、局面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从秦国取胜后,所面临的现实情况讲起。上篇文章地缘封

  • 作为外人差点接班了吴王杨行密的大将刘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行密简介,杨行密手下谋士都有哪些,南吴太祖杨行密

    但周隐却请求杨行密传位给一个叫刘威的外人:“宣州司徒轻易信谗,喜欢击球和饮酒,并非保家之主。您的其余儿子都年幼,未能驾驭诸将。庐州刺史刘威,随吴王您起于细微,必不负您,不如让他暂领军府,等诸子年长再授之。”刘威是庐州慎县人。年轻时为小吏,豪爽有志节。而杨行密在称霸以前,就是庐州刺史。淮南内乱,大将毕

  • 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六代,秦国在此期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是为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昏君有哪些,秦国出了几代昏君,秦国前期有几名昏君

    [var1]第一,秦国在之前是有名的喜欢内斗的国家,贵族内部斗争不断,而君主也长期受制于贵族,有些君主的产生并非来源于继承,而是被贵族说支持才上台的。他们可不管君主是贤者还是无能之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昏君上台是可能的,其实从后来的王朝也可以看出,明明接班人是个白痴,皇帝也要让他接班,这是因为人

  • 晋国私家史托孤之后,在晋侯葬礼和晋国朝堂上的弑君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晋国极简史,晋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晋国发生过什么大事

    [var1]托孤的难题西周初年,周武王去世时,周公执政,他对年幼的成王忠心耿耿,头发顾不上洗,肉顾不上吃,终于安定王室。这是托孤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和传说,汉武帝晚年,宫中画师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暗示他准备辅政。三国时期,又有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鞠躬尽瘁,成为古今君臣之楷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