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出了清王朝要想自强,只能改革、搞宪政,可他却不敢迈开大步,结果搞出来一个“皇族内阁”,而且阁阁揆还是号称“晚清第一巨贪”的庆密亲王奕劻!伪满时期,他看出了儿子溥仪已经沦为了小鬼子的“儿皇帝”,可他却什么也干不了……
▲摄政王载沣
就这样一个人,怎么看似乎与“最合适的帝位继承人”都扯不上关系,不是吗?可以这么说,即便载沣取代他的儿子溥仪当上了皇帝,也改变不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
因为在清王朝的最后三年里,作为监国摄政王的载沣本就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人、是没有皇帝名分的“皇帝”!清王朝根本不是亡在溥仪手里、而是亡在载沣手里,溥仪不过就是替他亲爹背锅罢了,一个几岁的孩子,知道什么?
▲摄政王载沣与溥仪、溥傑兄弟
慈禧太后为何要选择溥仪呢?原因说复杂的确很复杂、说简单其实也简单。首先,溥仪是与同治帝和光绪帝血缘最近的溥字辈宗室。溥仪的父亲载沣与同治帝是叔伯兄弟、也就是堂兄弟中血缘最近的那种。
咸丰帝除了同治帝之外,没有儿子活到成年的,所以叔伯兄弟已经是同治帝活着平辈中血缘最近的了。当然,光绪帝、载漪、载澄那些也都是同治帝的叔伯兄弟,不止他载沣一个。可人家载沣还是光绪帝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这就是同治帝的其他很多叔伯兄弟所无法相比的了!
▲清德宗光绪帝——载沣同父异母的亲二哥
能占上这两点的,只有醇贤亲王奕譞的几个儿子,而载沣是他们当中活下来的、年纪最大的一个,也是承袭了醇亲王爵位的那一个、是醇王一脉的大宗。
当然,慈禧太后也可以选择奕譞另外的孙子,比如载洵的儿子溥侊等等,但跨过醇王一脉的大宗、从小宗旁支里里挑,终究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因此,慈禧太后如果要选择溥字辈来继承皇位,溥仪是最佳人选,因为同治帝是他的堂大爷、光绪帝是他的亲二大爷!
▲光绪帝与载沣的亲爹——醇贤亲王奕譞
那么,慈禧太后为何宁选择载沣的儿子、也不选择载沣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同治帝去世之后,慈禧太后已经搞过一次“兄终弟及”了。
“兄终弟及”这东西毕竟不是中国古代皇位传承的主流,再搞一次的话,方方面面都说不过去。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
其次,在慈禧太后给同治帝过继的嗣子——“大阿哥”溥儁被强令回归本支之后,同治帝又一次绝嗣了。此后,直到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也没有再给同治帝过继嗣子。如果让载沣来继承皇位,再给同治帝过继一个嗣子,究竟谁才是“大宗”?内讧几乎不可避免。
可如果不给同治帝过继一个嗣子、直接让载沣继承皇位,将来自己去世之后载沣还会不会再去给同治帝过继嗣子?慈禧太后不知道,因为这里面存在利益冲突、载沣多半是不会的。如此一来,同治帝便彻底成了绝户!这显然是慈禧太后不愿意看到的。
同治帝毕竟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有矛盾可以,但亲儿子终究是亲儿子,不是吗?所以,三十多年前慈禧太后可以选择载字辈来继承皇位,但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再选了,她只能选溥字辈,也算是对已故儿子同治帝最后的交代了。所以,溥仪后来被过继给了同治帝、兼祧光绪帝,就是为了让同治帝不至于成为绝户。
▲清穆宗同治帝
当然,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人,他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绪帝的皇后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太后。选择溥仪继承皇位、兼祧光绪帝,叶赫那拉氏虽然不是同治帝的皇后,却依然可以成为皇太后。
可载沣继承皇位就不一样了,叶赫那拉氏算什么?皇嫂?看看宋太祖赵匡胤的宋皇后和明武宗朱厚照的夏皇后吧,皇嫂跟皇太后天壤之别!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分,更涉及到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切身利益。
显然,慈禧太后是不愿意自己的侄女成为皇嫂的。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选择溥字辈继承皇位、对于彼时的慈禧太后而言都是最合适的;而溥字辈宗室中,溥仪又是最合适的。这就是为什么慈禧太后宁选择载沣的儿子、也不选择在载沣来继承皇位的原因所在。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