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沟河之战:朱棣三次更换坐骑,瞿能父子3人阵亡沙场

白沟河之战:朱棣三次更换坐骑,瞿能父子3人阵亡沙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35 更新时间:2024/1/19 9:42:15

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棣等诸侯王手握重兵,朱允炆深感不安,便采取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实行“削藩”。可惜,朱允炆缺乏战略智慧,太过着急,燕王朱棣走投无路,只好起兵与朝廷作战。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扫除障碍,诛杀了很多大将,但依然给朱允炆留下一帮人马。只要用人得当,朱允炆有一百个机会擒拿朱棣,耿炳文、徐辉祖、瞿能、郭英,若是一开始就得重用,且授予主帅职务,朱允炆就是“靖难之役”的人生赢家。

耿炳文擅长防守,朱允炆不信任;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哥,也信不过;瞿能还是信不过,偏偏信任李景隆,坑了自己。重用李景隆,这是朱允炆的错,朱棣笑到最后。

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收编附近兵马,实力不断增强。真定之战,耿炳文失败,却严防死守,朱棣屡次攻城失败,燕军士气低迷,无奈撤兵。接着,李景隆取代耿炳文,统率数十万大军北上,攻打燕京,突袭朱棣的大本营。

李景隆,名将李文忠的儿子,从辈分上讲,朱棣还是他的表舅。如果说李文忠是赵奢,李景隆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朱棣则扮演白起的角色。李景隆,能力一般般,朱棣无视他的存在,但十分忌惮瞿能,这是他的劲敌。

瞿能,安徽合肥人,明朝名将,与蓝玉一起出征西南,屡次击败缅甸,以及当地的叛军。燕京之战,瞿能、瞿陶、瞿郁,父子3人上阵,攻克了张掖门,准备杀入城内,擒拿燕军将士的家属。此时,若非李景隆嫉妒瞿能功劳,能及时派兵增援,朱棣的“靖难之役”就此结束。

燕京之战时,朱棣去找宁王搬救兵,得到8万兵马,其中有两万多是效忠于明朝的蒙古骑兵,骁勇善战。得到宁王朱权的兵马,朱棣信心大增,击败李景隆不在话下。1400年夏,朱棣率十万兵马追击李景隆,但前锋被瞿能击败,南军再次恢复斗志。

白沟河,位于河北保定市,是燕军、南军决战的主场。朱棣亲自上阵,摆出从正面强渡白沟河,直取李景隆中军的架势,自己则率主力绕道上游,从南军防守薄弱处渡河攻击。朱棣善于用兵,李景隆没发觉,但瞿能早有准备。

同样是名将,瞿能自然不会被蒙骗,他早已在上游严阵以待,与儿子瞿郁、瞿陶率精兵设下埋伏,给朱棣一个意外惊喜。就此而言,瞿能的确厉害,比李景隆强太多了。

朱棣率军渡河,准备绕道南军侧后,发起突袭。谁知,瞿能早就准备好了,燕军渡河完毕,立足未稳,瞿能率伏兵杀出,直奔朱棣而来。瞿能、瞿郁、瞿陶都是悍将,亲自上阵厮杀,南军士气高昂,无不以一当十。

火器、弓弩齐射,然后两侧包抄,朱棣麾下的蒙古骑兵损失惨重,朱棣只能率兵逃离战场。瞿能紧追不舍,朱棣率兵掉头,继续厮杀;一直杀到傍晚,才各自收兵回营,等明日再战。

第二天,瞿能、瞿郁、瞿陶身披铠甲,决心击败朱棣,一战定乾坤。瞿能父子3人同时上阵,瞿能身先士卒,率先发起进攻,斩杀燕军将士数百人。朱棣麾下的猛将张玉、朱能、陈亨、谭渊等人不敢迎战,十分畏惧瞿能。

强者对强者,朱棣不能示弱,瞿能已经击败了燕军前锋,若是再不出击,就只有被俘虏的份了。朱棣也身披铠甲,以万余骑兵布阵,直接冲向瞿能,试图从中路取得突破。瞿能以弓弩、火器齐射,并用长矛、木桩阻挡骑兵靠近,朱棣的蒙古骑兵攻势受挫。

接着,朱棣率骑兵绕开中路,从两侧进攻,也没能找到突破点。瞿能所部兵马并不是很多,但此人善于用兵,跟蓝玉不相上下,朱棣岂能轻易得手。正当朱棣寻找突破口,李景隆率兵前来增援,从燕军的侧后发起进攻。

李景隆的增援,无疑糟糕透了,还不如提前把这些兵马给瞿能。朱棣返身迎战李景隆,以少量兵马交战,李景隆却不敢全力以赴。瞿能则乘势冲杀,与燕军展开搏斗,朱棣三次更换坐骑,还是不能阻挡瞿能的攻击。

燕军招架不住,朱棣筋疲力尽,而李景隆因一时无法取胜,想暂时罢兵。瞿能高呼:“朱棣已经累了,大家跟我一起冲锋,捉拿燕王”。说着,瞿能手持长矛,直奔朱棣而去,朱棣乘马逃亡大堤坝,麾下护卫亲兵死伤百余人,局势不妙。《明史》记载:“燕王倦矣,不趁此时擒之,更待何时。”

堤坝也不安全,朱棣只能继续跑,瞿能紧追不舍,燕军将士惶恐不安。突然,狂风大作,沙尘漫天,战场昏天暗地,李景隆的帅旗被折断。作为一位主帅,李景隆应该稳坐中军,临危不乱,并寻找机会将燕军一网打尽,但李景隆太差了。

帅旗被折断,李景隆胆战心惊,朱棣则乘势阻止兵马,突袭南军大营,纵火将其焚毁,李景隆撒腿就跑。瞿能见状,与儿子瞿郁、瞿陶返回,阻止朱棣,却被沙尘遮蔽了双眼。激战中,瞿能、瞿郁、瞿陶,父子3人阵亡沙场。

白沟河之战,南军开局一片大好,瞿能父子奋勇冲杀,有望击败朱棣,夺取“靖难之役”的胜利。可惜,李景隆不是合格的主帅,没有父亲一半的才能,坑了广大将士;若是换成李文忠,朱棣早就束手就擒了。

朱棣惨胜,损失也不小。瞿能的勇猛,忠诚,朱棣十分敬佩。1402年,朱棣夺取帝位,让人厚葬瞿能,并将其事迹昭告天下。瞿能的后裔,朱棣也厚待,没有为难,算是英雄相惜吧。

参考书目:《明史》

更多文章

  • 朱高炽为什么多次饶恕两个试图谋害自己的弟弟?不仅仅是仁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高炽简介,朱高炽是个怎样的人,朱高炽是被朱瞻基杀的吗

    朱高炽之所以要保两个兄弟,与他的性格宽厚仁爱有很大的关系。朱高炽确实非常宽厚仁爱,不但他当太子的时候是这样,他当皇帝以后也是这样,所以,虽然他仅仅干了十个月的皇帝,但是他死后,大臣们在讨论他的庙号的时候,才会把“仁”这个字送给他,给予他极大的肯定。这一点,和他自己的儿子朱瞻基是有区别的。比如朱瞻基在

  • “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朱元璋回复5字,数万人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治贪有多狠,朱元璋在三大案中杀多少人,朱元璋杀尽功臣漏杀一人

    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生中有诸多功绩,但谈及他对于官员贪腐问题的处理,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他初心虽好,方法失当,那就一起来了解朱元璋是如何“反腐”的。草根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皇帝之一,他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其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更因为他不同于其他帝王的“苦出身”,正是早年间波折潦倒

  • 朱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的简介,朱棣装疯卖傻,朱棣有哪些事迹

    有人说,文治武功、功勋卓越,堪称“千古一帝”。这个人就是朱棣,封狼居胥、登临瀚海、勒石燕然的永乐大帝。关于他的奇闻轶事,众说纷纭;有关他的功过是非,莫衷一是。只因他的皇位,是从亲侄子手里抢来的。作家当年明月评价他“不是个好人,但他是个好皇帝”或许最为贴近现实。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就

  • 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发动靖难之役时,三位兄长为何不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临死前为什么叫燕王,朱元璋为什么把燕王贬为庶人,朱元璋曾贬燕王吗

    在明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叔侄争夺皇位的大战,没错,这个两个人就是当时的建文帝和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朱棣作为藩王不满自己的侄子成为皇帝,便举兵造反,发动了持续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而战争的结局还是以老谋深算的朱棣取得胜利而告终。他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当时明朝的皇帝,可话说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

  •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从此定下了一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死后为何准备二十一口棺材,包拯给嫂子披麻戴孝下葬,包拯死后为什么分七口棺材

    原来,这二十一口棺材只有一台停放尸体,其它都是空的。去世的人是包拯,威名远扬且名垂青史的包青天。包拯是北宋大臣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他公正廉明,不畏权势,敢于和恶势力对抗,从来不徇私枉法,被老百姓誉为青天大老爷。包拯自小学习刻苦天赋极高,少年时期就高中举人,但因为家中父母年迈,希望他留在身边陪伴,所

  • 铁铉:铁骨铮铮,让朱棣绕着走的男人。莫信了电视剧中的把忠改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铁铉能战胜朱棣吗,铁铉死磕朱棣片段,铁铉与朱棣交手几次

    铁铉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只比朱棣小6岁。铁铉在为官时断狱稳准,曾审理多起悬而未决的案件,并很快结案。洪武后期,朱元璋召铁铉入宫,见铁铉为人刚直,能谋善断,十分赏识,并赐了“鼎石”两字为铁铉的字。所以,鼎石是朱元璋对铁铉的褒奖。铁铉的高光时刻建文初张权时,鼎石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朱棣,铁铉在后

  • 如果朱元璋没有杀掉名将蓝玉的话,那么朱棣还敢发动靖难之役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杀蓝玉,朱元璋为啥还是没放过蓝玉,朱元璋杀蓝玉到底对还是错

    那么朱元璋如果不诛杀蓝玉的话,朱棣还会敢起兵造反吗?答案当然还是会了,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与蓝玉活着与否没太大关系,虽然蓝玉能征善战,还与朱棣不和,对其威胁很大,但是要知道朱棣可是被朱允炆逼到不得不起兵的地步。朱允炆严酷的削藩逼死了叔叔,最终也逼得朱棣走投无路只能造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

  • 南宋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南宋能坚持150年,南宋至今有多少年,南宋真的那么弱吗

    然而,南宋一次次危而不亡,一直支撑了152年。度过第一次危局:1127-1130南宋立国之初,风雨飘摇。当时,金军兵锋打到江西、两湖、两浙,而南宋的政治、军事都出于无绪状态,民心离散,士气低落,国势不振,大有夭亡之势。第三次攻宋时,金军横扫两淮,渡过长江,占建康,取临安,长驱直入,逼宋高宗到海上避难

  • 因何在靖康之耻发生时,闻名天下的杨家将毫无踪影?原因满是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康之难杨家将为什么不出来救国,靖康之变全过程,野史小说中的靖康之变

    按理说,有这样一个忠贞不二的英雄之家,北宋怎么也会落得灭亡的地步啊?在发生靖康之耻的时候,“杨家将”为何没有出现呢?真实理由辛酸又遗憾。骁勇善战在“杨家将”的故事里,杨家有六个儿子全部都战死沙场,但他们妻子和孩子却继承了“杨家将”的精神,继续上战场厮杀,这样的桥段确实感人,却与真实的历史完全不符。在

  • 朱棣登基之后,除了朱允炆外,朱标的妻子和其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对朱标子女的态度,朱棣与朱标的真实关系,朱标压得住朱棣吗

    可惜,朱棣却始终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那一个儿子。要知道,朱元璋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一直都是大儿子朱标。哪怕是朱标死后,朱元璋也没有多看朱棣一眼,而是直接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棣的能力和手腕都很强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比年纪轻轻的朱允炆更适合登上皇位。于是,他便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