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朱元璋没有杀掉名将蓝玉的话,那么朱棣还敢发动靖难之役吗?

如果朱元璋没有杀掉名将蓝玉的话,那么朱棣还敢发动靖难之役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34 更新时间:2023/12/14 22:34:28

那么朱元璋如果不诛杀蓝玉的话,朱棣还会敢起兵造反吗?答案当然还是会了,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与蓝玉活着与否没太大关系,虽然蓝玉能征善战,还与朱棣不和,对其威胁很大,但是要知道朱棣可是被朱允炆逼到不得不起兵的地步。

朱允炆严酷的削藩逼死了叔叔,最终也逼得朱棣走投无路只能造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由于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因此朱元璋在生前决定直接跳过儿子,把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继位后大封诸子为封地藩王,这些藩王在封地内拥有藩王护卫兵权,地方官都管不了他们,这也导致了藩王手里都握有兵权,还权力极大,对皇权是很大的威胁,朱元璋在世时还能镇住他们,但是朱元璋去世,那么年轻气盛的朱允炆如何能压住这些叔叔,同样这些藩王也对朱允炆的皇权有很大威胁。

所以朱允炆继位之初就感到了这些藩王叔叔们对自己皇权的威胁,朱允炆继位之初不许任何藩王到南京给朱元璋奔丧,尤其是实力强盛的燕王朱棣,这也就表现出了朱允炆对藩王叔叔们的提防。

后来朱允炆又与文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商议,最终在这些文臣的支持下,朱允炆在立足未稳之际就贸然做出了削藩的决定,为此朱允炆还曾颇费心思的搜罗这些藩王叔叔的罪名,想借此撤除他们的封爵。

其实最开始朱允炆是想第一个拿朱棣开刀,朱元璋的前五个儿子都是一母同胞,全都是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所生,朱允炆继位时,老二秦王朱樉和老三晋王朱棡已经去世,朱棣当时是朱元璋最年长的儿子,因此朱允炆想拿年长的叔叔开刀的话首选就是朱棣。

但是朱棣是明初时期十三大塞王之一,也是实力最强的边塞王爷,因此朱允炆忌惮朱棣的实力,没敢先拿他开刀,而是拿了朱棣的同母弟弟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开刀。

以血亲关系来说朱橚也是朱允炆的亲叔叔,但是朱允炆收拾他丝毫没有手软,而且朱橚没有朱棣那么强的实力,所以他最终很顺利的被朱允炆定罪废除了封爵,并流放云南。

有很多人都认为朱允炆宽厚仁慈,实际上朱允炆相对确实要比爷爷朱元璋宽仁一些,不过那也是相对,他在最开始对叔叔们下手其实从来没有手软过。

当然这也怪朱橚本身确实心怀异志,他很可能也有和朱棣同样的野心,只是能力和实力比朱棣差远了而已,所以才被朱允炆收拾的非常惨。

如果说朱橚本身确实有问题被朱允炆收拾那也应该,但是朱允炆对另外一位叔叔十二叔湘王朱柏那可就残忍多了,朱柏是朱元璋第十二子,为人极重孝义,他一生的偶像就是父亲朱元璋,对父亲的话是言听计从。在朱元璋去世后,朱柏亲自跑到南京奔丧,想见父亲最后一面,却被朱允炆阻止。

由于没见到父亲朱元璋最后一面,朱柏很难过地回到封地荆州,当时朱柏已经有了殉父之心。朱允炆在收拾了朱橚之后,紧接着就准备开始收拾朱柏。

朱允炆以私铸钱币和意图谋反为由想把朱柏召南京审讯,但是如果朱允炆光明正大缉拿朱柏也说得过去,可他却偏偏玩手段,他派军队暗中潜入荆州城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包围湘王府,然后才公布圣旨。

朱允炆的这种行为让朱柏感受到了侮辱,本来朱元璋去世就让朱柏悲痛得有了殉父之心,现在侄子朱允炆又来这么一手,朱柏认为自己如果到了南京就会受到更大侮辱,于是朱柏对妻子和儿女说:“嗟乎!吾观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将诏狱下吏,便自引决身。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朱柏这意思就是自己如果被抓到南京,肯定会受到官吏的拷掠审讯,自己是太祖朱元璋的儿子,岂能受此侮辱,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一死殉父。于是朱柏就自己引火自焚,并烧毁了湘王府,他的妻子和儿女都跟他一起自焚而死。

如果说朱橚是还有些不轨之举被朱允炆收拾了也说得过去,但是朱允炆对于朱柏这种极重孝义轻生死的人都没放过,这也看出了朱允炆在收拾叔叔们时的的严酷手段。

看完这些有些人就会说了朱允炆不是心慈手软嘛,在靖难之役时,《明史》中还曾记载朱允炆曾亲自对前线将领说过:毋使朕负杀叔父之名!

没错,按照史料记载朱允炆确实曾说过不要让他背负上杀害叔叔之名,但是如果真凭这句话就认为朱允炆心慈手软,那恐怕就低估了皇权对他的吸引力了,实际上朱允炆说过这番话之后,可真在战场上时,南军对朱棣是从没有手软过,真是追着朱棣杀啊,朱棣几次能逃脱一是多亏了自己的运气好,二就是“建文战神”李景隆的神助攻。

其实朱允炆这句话完全可以理解为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他希望手下将士能在战场上直接把朱棣打死,不要抓活的,到时候把杀叔的事让他来下圣旨,毕竟两军交锋兵器无眼,朱棣死在战场上的话,远比活着被送到朱允炆面前更让他好处理。因此朱允炆在最初削藩的时候就没手软过,他对叔叔们其实还是比较残酷的。

在朱柏自焚之后,朱允炆又相继收拾了朱元璋的第七子齐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十八子岷王朱楩,收拾完这些叔叔之后,朱允炆自认是有了经验,也立威了,于是他就准备动手收拾藩王中实力最强的叔叔朱棣。

那么当朱允炆真的想要收拾朱棣时,朱棣怎么办,束手待毙,还是拼死一搏?朱柏的例子就在眼前,而朱橚、朱榑、朱桂、朱楩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换作谁是朱棣都只能选择殊死一搏,毕竟谁也不想束手待毙。

所以朱允炆对叔叔们的严厉且残酷的削藩,别说蓝玉在世,就是生前与朱棣最不和的老三晋王朱棡在世,那朱棣也一样的反,就因为反的话还能机会能活得更好,不反的话,那这辈子可能就完了。

蓝玉就算在世,朱允炆也未必能用得好,而且蓝玉也未必能一心辅佐他

朱元璋的皇太子朱标是中国历史上最稳最受皇帝信任的皇太子,他在朱元璋在世时就多次监国,也可以说他是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太子,朱元璋甚至还给朱标培育了武将集团,而蓝玉就是朱元璋给朱标培育的武将集团杰出代表人物,而且也只有朱标才能驾驭骜不驯的蓝玉。

为何说朱标能驾驭桀骜不驯的蓝玉呢?这还得从蓝玉和朱标的关系说起。

蓝玉是朱元璋建国的大将常遇春的小舅子,他的姐姐是常遇春嫡妻,他和姐夫常遇春很早就投靠了朱元璋,常遇春获得朱元璋重用,而蓝玉就一直在常遇春部下效命,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夸赞小舅子蓝玉,认为他可堪重用。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几次对元朝残余势力的进攻都有蓝玉的功劳,后来蓝玉更是独自统军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击溃了北元残余势力,使得元朝皇族只能游牧草原,不敢再南下了。

在捕鱼儿海之战后,蓝玉威名日盛,被朱元璋晋封为凉国公,朱元璋最开始时对蓝玉礼遇有加,可是蓝玉却由此居功自傲,不过唯独能驾驭蓝玉的就是太子朱标。

朱元璋过于严苛和猜忌,而朱标宽厚温和,待人随和,行事仁义,因此朱标比父亲朱元璋更得人心。

不过最关键的是蓝玉和朱标还有亲戚关系,朱标的嫡妻常氏不是别人正是常遇春的长女也是蓝玉的亲外甥女,因此朱标也是蓝玉的外甥女婿,以亲情关系论,朱标还得喊蓝玉一声舅舅呢。

所以蓝玉对朱标是十分信服,他也十分愿意辅佐外甥女婿朱标当皇帝,也因此朱元璋才会看在朱标的面子上着重栽培蓝玉。

朱棣在朱元璋时代就被封为燕王镇守北京,蓝玉当时率军征讨北元残余势力,与朱棣也颇有交集,蓝玉在征讨北元回来之后,就曾对朱标说过朱棣为人十分有气魄,行事与朱元璋风格很像,有帝王之气度,绝非等闲之辈,将来很可能会对朱标的皇位有威胁,所以蓝玉当时就建议朱标找机会除掉弟弟朱棣。

如果说朱允炆是假心慈手软,那他爹朱标才是真正的心慈手软,朱标对当时蓝玉的警告不以为然,他认为弟弟朱棣对他极为恭敬,而且自己以宽仁对待弟弟,他不相信朱棣会对自己有何不利。

由于朱标不肯听蓝玉的话,但是蓝玉却十分担心朱棣会对朱标不利,所以蓝玉此后暗中针对朱棣,想找机会把朱棣除掉。

不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去世了,年仅38岁,随着朱标去世,朱元璋开始考虑继承人选问题,由于朱标长子朱允炆颇有朱标的宽仁之风,因此朱元璋才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是确立了朱允炆为继承人,那么桀骜不驯且居功自傲的蓝玉就成了棘手问题。

看到这可能有人又会问朱标是蓝玉的外甥女婿,那朱允炆不就是蓝玉的外孙子了,他们还有亲戚关系,怎么朱元璋还担心蓝玉不会安心辅佐朱允炆呢?

其实朱允炆和蓝玉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朱标一生有一妻一妾,嫡妻是蓝玉的外甥女常氏,妾侍是刑部尚书吕本的女儿吕氏,而朱允炆是吕氏所生之子。

朱标一生共有五子,分别是常氏所生嫡长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吕氏所生次子朱允炆和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本来皇太孙应该是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但是很可惜朱雄英8岁就夭折了,而常氏在生育朱允熥后不久因病而死,所以朱标就把侍妾吕氏扶正为太子妃,这样从法理上来说朱允炆也就成了朱标的长子、朱元璋的长孙。

因此朱允炆和蓝玉没有半分血缘关系,如果朱元璋立的是朱允熥为皇太孙,或许蓝玉还能忠心辅佐这个外孙子,毕竟朱允熥和蓝玉有血缘关系。

但是朱允炆与蓝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还年幼宽仁,所以朱元璋很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朱允炆继位压制不住蓝玉,桀骜不驯的蓝玉很可能会废掉朱允炆,改立朱允熥,因此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朱允炆扫除障碍和威胁,所以他才炮制了蓝玉案,将蓝玉剥皮实草,诛灭三族。

而且朱元璋还借着蓝玉案诛杀了不少功臣勋戚为朱允炆扫清障碍和威胁,在“蓝玉案”中朱元璋借此诛戮了一公、十三侯、两伯爵,受牵连被杀者多达一万五千余人。

归根到底还是蓝玉为人刚猛且桀骜不驯,他在后来居功自傲,他都敢在朱元璋面前口出狂言,对朱元璋给自己的封爵直接表达不满,嫌朱元璋给自己封爵封低了,这样的人朱元璋哪敢把他留给孙子朱允炆。

即便朱元璋不杀蓝玉,朱允炆也驾驭不了和用不好他,且看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时用人就能看出来他有多么不会用人。

靖难之役爆发时,朱允炆派遣了老将长兴侯耿炳文率军平叛,耿炳文也是明朝开国老将,但是他善守不善攻,所以真定之战中耿炳文被朱棣击败就立刻改攻为守,想和朱棣打防守反击。

但是朱允炆却认为耿炳文年老不堪重用,临阵换将,换了纸上谈兵的草包“建文战神”李景隆上场,结果李景隆几次大战下来,就把朱允炆的家底全部打光了,败逃回南京之后,众朝臣都建议朱允炆严惩李景隆,可朱允炆还对其委以重任,命其负责南京防务,结果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立刻打开金川门投降,更嘲讽的是朱棣登基之后居然把李景隆列为靖难之役第一功臣,感觉李景隆就像无间道一样。

就看朱允炆用人的手段,他也未必能用好蓝玉,不过朱允炆如果能用好蓝玉的话,朱棣造反很可能会失败,因为蓝玉的部将瞿能在靖难之役时,就被朱允炆派到李景隆麾下,瞿能当时率军几乎已经攻破了北京的张掖门,就需要李景隆安排协调即可攻入北京,但是李景隆却担心被瞿能抢去头功,因此没有支援瞿能,导致最终没能攻下北京。

如果把李景隆换成蓝玉的话,那么蓝玉很快就能摧毁朱棣的老巢北京,那样的话朱棣就注定要失败了。

但是还要考虑到蓝玉的性格,即便朱允炆能用蓝玉平定朱棣的叛乱,那么以蓝玉的性格目睹朱允炆削藩如此失败,他很可能会趁机架空朱允炆,甚至最后进而扶持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朱允熥取代朱允炆上位,那样的话,朱允炆到头来皇位还是不保,只不过当皇帝的人会从他叔叔朱棣变成弟弟朱允熥。

当初朱元璋就是考虑到蓝玉与朱允熥关系,所以才担心蓝玉活着的话,朱允炆的皇位未必能保住,会落到朱允熥手里,那样的话,蓝玉可真就会权倾朝野,进而会有更大的野心了,所以朱元璋考虑到这些,必须得把蓝玉除掉。可以说从朱标英年早逝时,就注定了蓝玉要给他陪葬。

写在最后

所以说蓝玉活着与否朱棣都必须得造反,这和蓝玉能不能压制他没有多大关系,朱棣造反是求生的本能,他不想束手待毙,那就只有拼死一搏,他之所以造反,完全是被大侄子朱允炆年少气盛贸然且残酷削藩逼出来的,否则他的下场就和朱柏差不多了。

而蓝玉如果活着的话,朱允炆未必能用得好他,即便用好了蓝玉把朱棣给平定了,未来蓝玉对朱允炆来说也是一颗炸弹,由于蓝玉那居功自傲的表现,可以肯定如果他活着的话,他对朱允炆皇位的威胁不会比朱棣小太多。

更多文章

  • 南宋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南宋能坚持150年,南宋至今有多少年,南宋真的那么弱吗

    然而,南宋一次次危而不亡,一直支撑了152年。度过第一次危局:1127-1130南宋立国之初,风雨飘摇。当时,金军兵锋打到江西、两湖、两浙,而南宋的政治、军事都出于无绪状态,民心离散,士气低落,国势不振,大有夭亡之势。第三次攻宋时,金军横扫两淮,渡过长江,占建康,取临安,长驱直入,逼宋高宗到海上避难

  • 因何在靖康之耻发生时,闻名天下的杨家将毫无踪影?原因满是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康之难杨家将为什么不出来救国,靖康之变全过程,野史小说中的靖康之变

    按理说,有这样一个忠贞不二的英雄之家,北宋怎么也会落得灭亡的地步啊?在发生靖康之耻的时候,“杨家将”为何没有出现呢?真实理由辛酸又遗憾。骁勇善战在“杨家将”的故事里,杨家有六个儿子全部都战死沙场,但他们妻子和孩子却继承了“杨家将”的精神,继续上战场厮杀,这样的桥段确实感人,却与真实的历史完全不符。在

  • 朱棣登基之后,除了朱允炆外,朱标的妻子和其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对朱标子女的态度,朱棣与朱标的真实关系,朱标压得住朱棣吗

    可惜,朱棣却始终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那一个儿子。要知道,朱元璋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一直都是大儿子朱标。哪怕是朱标死后,朱元璋也没有多看朱棣一眼,而是直接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棣的能力和手腕都很强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比年纪轻轻的朱允炆更适合登上皇位。于是,他便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

  • 韩琦晚年写晚春诗一首,欲以酒力战闲愁,情致委婉,彰显为民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宰相韩琦,韩琦千古名句,韩琦的牡丹诗

    而“通叛”一职,则由黄帝直接委派,以期辅佐郡政,“通判”之意,即是因上下公文均须与地方知州联合签署而得名,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委派官吏。被任命的“通叛”的人,可以直接向黄帝和中央汇报工作。对于韩琦来说,虽然他是靠才华赢得了“通叛”这个职位,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弱冠小儿”,是一个“小荷才露尖尖

  •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有传位给朱棣的想法吗,朱元璋为啥没有传位给朱棣,朱元璋考虑过朱棣吗

    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君王几乎都会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错。秦始皇一直都不立太子,将长子扶苏发配到蒙恬军中效力,反而巡游四方的时候,将幼子胡亥带在身边。最终沙丘政变发生,赵高就篡改了遗诏,将昏庸无道的胡亥坐上了大位,秦朝在秦始皇死后三年就灭亡了。汉武帝怀疑太子刘据,听信了奸臣江充的鬼话,巫蛊之祸矛头直指太子刘

  • 岳飞临死时直呼自己没有罪,但狱卒说的一段话,让岳飞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岳飞临死前狱卒说的六个字,狱卒一句话让岳飞哑口无言,岳飞死前说过的话

    自古英雄都是被世人尊敬的,无论朝代是怎么样的更替,英雄的都是名流千古的,在宋朝就有一个名流千古的英雄,那就是岳飞,我们都知道岳飞是一个英雄,最熟悉的莫过去岳母刺字的故事还有岳飞留下来的《满江红》那么尽管岳飞的英勇人尽皆知,可他还是被宋高宗赵构赐死了。或许这是当时乃至现在很多人的意难平,岳飞一生傲骨,

  • 赵氏兄弟达成篡周立宋大业背后的神秘功臣——杜太后和燕国长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赵家和杨家的故事,赵氏建立了多少个王朝,燕国长公主

    他玩的什么“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类花招,在五代时根本是司空见惯,基本是照搬了郭威以周代汉时的旧套路。大多数人都知道,在这出谋朝篡位的大戏中,赵匡胤的心腹谋士赵普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再加上其同党“义社十兄弟”,都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其幕后还有另一些神秘人物,在其间穿针引线,她们的作

  • “妖僧”姚广孝帮朱棣登上皇位,朱棣问他要什么赏赐:姚: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杀姚广孝原因,大明第一妖僧姚广孝,姚广孝对朱棣的帮助

    明朝时期就有一位厉害的和尚,也是唯一一个帮助亲王造反成功的和尚—姚广孝。而他帮助的这位亲王就是朱棣,帮助他将自己的叔叔—朱元璋打退,继承明朝的大统。“妖僧”姚光孝是如何帮助朱棣登上皇位的呢?帮助朱棣登上皇位后,朱棣自然要感谢姚广孝,但是姚广孝却没有要金银珠宝,而是问朱棣要了一个人,要的到底是什么人呢

  • 宋太宗赵光义,真的曾经临幸李煜的小周后,还让人作画留念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煜虽然作为皇帝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的诗词很有名,和大周后、小周后的两段爱情也很浪漫,因此后世也有不少关于他和大小周后的故事和传说。比如说北宋王铚在《默记》中就提到,南唐灭亡时,李煜和小周后被宋军带到开封。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曾经以各种名义召小周后入宫,让她留在宫中几天才能回去。为此小周后每次一回

  • 北方女真在攻打大明的时候,明朝宗室在干嘛?明朝灭亡的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为什么没有消灭女真,明朝东北女真部落分布,明朝对女真族的战斗

    从历史角度来看,明朝的灭亡是历史定律,但是明朝的灭亡也属实是咎由自取,在明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可是明朝东林党却还在内斗,面对清军他们侃侃而谈,可是真的需要他们为国家效命的时候却一个个“水太凉”。而在明朝末年,明朝宗室更是过分,由于当年朱洪武定下了规矩,规定了宗室的支出全部由明朝财政供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