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生中有诸多功绩,但谈及他对于官员贪腐问题的处理,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他初心虽好,方法失当,那就一起来了解朱元璋是如何“反腐”的。
草根皇帝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皇帝之一,他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其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更因为他不同于其他帝王的“苦出身”,正是早年间波折潦倒的人生经历,让他在掌握了世间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对于官员贪腐极端仇恨。
朱元璋出生在元朝末年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作为一个生活在元朝的底层汉人,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在开疆拓土、建立王朝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认可乃至鼓励官员侵城掠地、抢占财物的传统,因为这样官员的收入不主要来自于政府发放的俸禄,中央政府就可以最低成本地扩大疆域,实现管理。
而元朝的建立之初就是如此发家的,即便到了后来完善官员俸禄制度,但是元代官员的薪俸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他们所拥有土地的租税,这就更加剧了基层官员对于百姓的压榨。
在官员人人贪腐、疯狂盘剥百姓的情况之下,即便是在正常年份,百姓们的生活也十分艰难。
人祸不止,天灾又至,连年的旱灾与蝗灾先后带走了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的生命,家中只剩他与二哥,甚至连给亲人入殓的钱也拿不出来,最终只能草草埋葬家人踏上了逃荒流亡的道路。
走投无路之下,他剃发投身到了皇觉寺,每日在寺中辛勤劳作只为求得温饱。然而即便已经遁入佛门以求庇护,他的命运仍难逃困顿。
不仅在寺庙中被老和尚斥责训骂,没过多久,当地又闹起了饥荒,失去了施舍的寺庙便打法僧人出去四处化缘,朱元璋就此离开四处云游,边走边行乞。
正是这数年颠沛流离的乞丐生涯让他走遍了更广阔的土地,看到了更悲苦的大众民生,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此后,随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也把握住了历史赋予他的机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在这之前的种种经历都让他清楚地知道百姓之苦,也知道贪官污吏之害,因此在他刚一建国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
雷霆手腕
封建王朝时期,国家虽有律令,但远不如今天那么科学完善,更何况许多国家大事往往都取决于帝王的喜恶,朱元璋如此痛恨贪污,也决定要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因此他对于贪官污吏的处理方法十分简单粗暴——杀!
而他纠察贪官的武器就是锦衣卫,他们一方面可以无孔不入地监察地方官员,另一方面也拥有种种令人胆寒的刑罚手段,而只要是被发现贪腐行迹的官员则会被严厉惩处,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押送贪官上京告御状,沿途官员谁敢阻拦就要被一起治罪!
为了加强震慑作用,朱元璋甚至下令将那些贪官污吏活活剥皮,再将他们的皮囊挂在城中以此警醒众人。
他曾规定,凡是贪污六十两以上的官员即被处死刑,“剥皮充草,游街示众”,六十两以下则严刑拷打,轻者在脸上留下烙印,一世再难抬头,重者甚至会被打成残废。
因此在朱元璋一朝,因贪污获罪的官员数不胜数,以致于早上刚杀一批,新提拔上来的一批人就又被全杀,雷霆铁血令人胆寒。
然而即便在这样严苛的刑法之下,仍有官员冒死贪腐。这不仅是出于人性之恶,也是历代封建王朝不可根除的弊端。但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大明王朝的官员俸禄实在不高。
朱元璋是个苦出身,因此即便当他当皇帝之后仍然厉行节俭,连带着俸禄微薄,上下官员也都不富裕,以致于有高居于巡抚之位,却养活不起自己一家老小的情况存在。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朱元璋要肃清贪腐之心。
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朱元璋起义之时就一直重用的一员重臣,有从龙开国之功,因此当明王朝建立之后,他也凭借自己出众的才敢、谨慎的作风深得朱元璋宠信,官拜左相,成为百官之首。然而身居高位的胡惟庸却开始逐渐失去了自己曾经最重要品质:谨慎。
他做了多年独相,手掌大权,甚至一度到了在朝堂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步,各部门呈上的奏章都要先经过他的手,经他同意才送给皇帝。
那些拜官求位者纷纷登门献上厚礼,长此以往他的身边也凝聚起了一股势力。无上的权力使得胡惟庸的野心不断膨胀,他再也不甘于清贫低调的生活,逐渐贪图享受、追求奢华,甚至外国使节进献的宝物也要让他先挑。
其实原本对于他的种种作为,朱元璋早就得知,只不过倚重他的才华,也感念他的从龙之功,因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贪心不足的胡惟庸竟开始打起了皇帝宝座的主意。
他不断拉拢朝中官员,甚至在暗中笼络军队力量,这已经明显透露出了颠覆政权的意图。如此一来,被踩到了底线的朱元璋忍无可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盛怒之下他命锦衣卫查抄胡府,搜集到了大量贪赃枉法乃至谋反的证据!
胡惟庸的悲剧就始于无尽的贪欲,即便已经身陷囹圄、死路一条,他仍然狂热万分,甚至向着朱元璋叫嚣:“天下贪官那么多,你杀得完吗?”面对他的挑衅,朱元璋却很镇定,只冷冷说了五个字:“焉知杀不完?”果然,只因胡惟庸一案,就陆续牵连数万人被杀。
小结:
朱元璋杀胡惟庸,既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是朱元璋对于贪赃枉法之辈的一次集中处置。然而即便在这样的铁血手腕之下,朱元璋也没能真的杀尽天下贪官,可见他的这一愿望也只能是理想,而如果想要解决贪腐问题,一味的杀戮是不够的,法律与制度的制约的才是长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