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朱元璋回复5字,数万人被杀

“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朱元璋回复5字,数万人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72 更新时间:2024/2/8 20:42:12

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生中有诸多功绩,但谈及他对于官员贪腐问题的处理,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他初心虽好,方法失当,那就一起来了解朱元璋是如“反腐”的。

草根皇帝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皇帝之一,他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其开创了大明朝的江山,更因为他不同于其他帝王的“苦出身”,正是早年间波折潦倒的人生经历,让他在掌握了世间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对于官员贪腐极端仇恨。

朱元璋出生在元朝末年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作为一个生活在元朝的底层汉人,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在开疆拓土、建立王朝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认可乃至鼓励官员侵城掠地、抢占财物的传统,因为这样官员的收入不主要来自于政府发放的俸禄,中央政府就可以最低成本地扩大疆域,实现管理。

而元朝的建立之初就是如此发家的,即便到了后来完善官员俸禄制度,但是元代官员的薪俸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他们所拥有土地的租税,这就更加剧了基层官员对于百姓的压榨。

在官员人人贪腐、疯狂盘剥百姓的情况之下,即便是在正常年份,百姓们的生活也十分艰难。

人祸不止,天灾又至,连年的旱灾与蝗灾先后带走了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的生命,家中只剩他与二哥,甚至连给亲人入殓的钱也拿不出来,最终只能草草埋葬家人踏上了逃荒流亡的道路。

走投无路之下,他剃发投身到了皇觉寺,每日在寺中辛勤劳作只为求得温饱。然而即便已经遁入佛门以求庇护,他的命运仍难逃困顿。

不仅在寺庙中被老和尚斥责训骂,没过多久,当地又闹起了饥荒,失去了施舍的寺庙便打法僧人出去四处化缘,朱元璋就此离开四处云游,边走边行乞。

正是这数年颠沛流离的乞丐生涯让他走遍了更广阔的土地,看到了更悲苦的大众民生,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此后,随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也把握住了历史赋予他的机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在这之前的种种经历都让他清楚地知道百姓之苦,也知道贪官污吏之害,因此在他刚一建国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

雷霆手腕

封建王朝时期,国家虽有律令,但远不如今天那么科学完善,更何况许多国家大事往往都取决于帝王的喜恶,朱元璋如此痛恨贪污,也决定要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因此他对于贪官污吏的处理方法十分简单粗暴——杀!

而他纠察贪官的武器就是锦衣卫,他们一方面可以无孔不入地监察地方官员,另一方面也拥有种种令人胆寒的刑罚手段,而只要是被发现贪腐行迹的官员则会被严厉惩处,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押送贪官上京告御状,沿途官员谁敢阻拦就要被一起治罪!

为了加强震慑作用,朱元璋甚至下令将那些贪官污吏活活剥皮,再将他们的皮囊挂在城中以此警醒众人。

他曾规定,凡是贪污六十两以上的官员即被处死刑,“剥皮充草,游街示众”,六十两以下则严刑拷打,轻者在脸上留下烙印,一世再难抬头,重者甚至会被打成残废。

因此在朱元璋一朝,因贪污获罪的官员数不胜数,以致于早上刚杀一批,新提拔上来的一批人就又被全杀,雷霆铁血令人胆寒。

然而即便在这样严苛的刑法之下,仍有官员冒死贪腐。这不仅是出于人性之恶,也是历代封建王朝不可根除的弊端。但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大明王朝的官员俸禄实在不高。

朱元璋是个苦出身,因此即便当他当皇帝之后仍然厉行节俭,连带着俸禄微薄,上下官员也都不富裕,以致于有高居于巡抚之位,却养活不起自己一家老小的情况存在。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朱元璋要肃清贪腐之心。

胡惟庸

胡惟庸是朱元璋起义之时就一直重用的一员重臣,有从龙开国之功,因此当明王朝建立之后,他也凭借自己出众的才敢、谨慎的作风深得朱元璋宠信,官拜左相,成为百官之首。然而身居高位的胡惟庸却开始逐渐失去了自己曾经最重要品质:谨慎。

他做了多年独相,手掌大权,甚至一度到了在朝堂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步,各部门呈上的奏章都要先经过他的手,经他同意才送给皇帝。

那些拜官求位者纷纷登门献上厚礼,长此以往他的身边也凝聚起了一股势力。无上的权力使得胡惟庸的野心不断膨胀,他再也不甘于清贫低调的生活,逐渐贪图享受、追求奢华,甚至外国使节进献的宝物也要让他先挑。

其实原本对于他的种种作为,朱元璋早就得知,只不过倚重他的才华,也感念他的从龙之功,因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贪心不足的胡惟庸竟开始打起了皇帝宝座的主意。

他不断拉拢朝中官员,甚至在暗中笼络军队力量,这已经明显透露出了颠覆政权的意图。如此一来,被踩到了底线的朱元璋忍无可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盛怒之下他命锦衣卫查抄胡府,搜集到了大量贪赃枉法乃至谋反的证据!

胡惟庸的悲剧就始于无尽的贪欲,即便已经身陷囹圄、死路一条,他仍然狂热万分,甚至着朱元璋叫嚣:“天下贪官那么多,你杀得完吗?”面对他的挑衅,朱元璋却很镇定,只冷说了五个字:“焉知杀不完?”果然,只因胡惟庸一案,就陆续牵连数万人被杀。

小结:

朱元璋杀胡惟庸,既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是朱元璋对于贪赃枉法之辈的一次集中处置。然而即便在这样的铁血手腕之下,朱元璋也没能真的杀尽天下贪官,可见他的这一愿望也只能是理想,而如果想要解决贪腐问题,一味的杀戮是不够的,法律与制度的制约的才是长久之策。

更多文章

  • 朱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的简介,朱棣装疯卖傻,朱棣有哪些事迹

    有人说,文治武功、功勋卓越,堪称“千古一帝”。这个人就是朱棣,封狼居胥、登临瀚海、勒石燕然的永乐大帝。关于他的奇闻轶事,众说纷纭;有关他的功过是非,莫衷一是。只因他的皇位,是从亲侄子手里抢来的。作家当年明月评价他“不是个好人,但他是个好皇帝”或许最为贴近现实。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就

  • 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发动靖难之役时,三位兄长为何不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临死前为什么叫燕王,朱元璋为什么把燕王贬为庶人,朱元璋曾贬燕王吗

    在明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叔侄争夺皇位的大战,没错,这个两个人就是当时的建文帝和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朱棣作为藩王不满自己的侄子成为皇帝,便举兵造反,发动了持续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而战争的结局还是以老谋深算的朱棣取得胜利而告终。他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当时明朝的皇帝,可话说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

  •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从此定下了一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死后为何准备二十一口棺材,包拯给嫂子披麻戴孝下葬,包拯死后为什么分七口棺材

    原来,这二十一口棺材只有一台停放尸体,其它都是空的。去世的人是包拯,威名远扬且名垂青史的包青天。包拯是北宋大臣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他公正廉明,不畏权势,敢于和恶势力对抗,从来不徇私枉法,被老百姓誉为青天大老爷。包拯自小学习刻苦天赋极高,少年时期就高中举人,但因为家中父母年迈,希望他留在身边陪伴,所

  • 铁铉:铁骨铮铮,让朱棣绕着走的男人。莫信了电视剧中的把忠改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铁铉能战胜朱棣吗,铁铉死磕朱棣片段,铁铉与朱棣交手几次

    铁铉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只比朱棣小6岁。铁铉在为官时断狱稳准,曾审理多起悬而未决的案件,并很快结案。洪武后期,朱元璋召铁铉入宫,见铁铉为人刚直,能谋善断,十分赏识,并赐了“鼎石”两字为铁铉的字。所以,鼎石是朱元璋对铁铉的褒奖。铁铉的高光时刻建文初张权时,鼎石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朱棣,铁铉在后

  • 如果朱元璋没有杀掉名将蓝玉的话,那么朱棣还敢发动靖难之役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杀蓝玉,朱元璋为啥还是没放过蓝玉,朱元璋杀蓝玉到底对还是错

    那么朱元璋如果不诛杀蓝玉的话,朱棣还会敢起兵造反吗?答案当然还是会了,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与蓝玉活着与否没太大关系,虽然蓝玉能征善战,还与朱棣不和,对其威胁很大,但是要知道朱棣可是被朱允炆逼到不得不起兵的地步。朱允炆严酷的削藩逼死了叔叔,最终也逼得朱棣走投无路只能造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

  • 南宋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南宋能坚持150年,南宋至今有多少年,南宋真的那么弱吗

    然而,南宋一次次危而不亡,一直支撑了152年。度过第一次危局:1127-1130南宋立国之初,风雨飘摇。当时,金军兵锋打到江西、两湖、两浙,而南宋的政治、军事都出于无绪状态,民心离散,士气低落,国势不振,大有夭亡之势。第三次攻宋时,金军横扫两淮,渡过长江,占建康,取临安,长驱直入,逼宋高宗到海上避难

  • 因何在靖康之耻发生时,闻名天下的杨家将毫无踪影?原因满是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康之难杨家将为什么不出来救国,靖康之变全过程,野史小说中的靖康之变

    按理说,有这样一个忠贞不二的英雄之家,北宋怎么也会落得灭亡的地步啊?在发生靖康之耻的时候,“杨家将”为何没有出现呢?真实理由辛酸又遗憾。骁勇善战在“杨家将”的故事里,杨家有六个儿子全部都战死沙场,但他们妻子和孩子却继承了“杨家将”的精神,继续上战场厮杀,这样的桥段确实感人,却与真实的历史完全不符。在

  • 朱棣登基之后,除了朱允炆外,朱标的妻子和其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对朱标子女的态度,朱棣与朱标的真实关系,朱标压得住朱棣吗

    可惜,朱棣却始终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那一个儿子。要知道,朱元璋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一直都是大儿子朱标。哪怕是朱标死后,朱元璋也没有多看朱棣一眼,而是直接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棣的能力和手腕都很强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比年纪轻轻的朱允炆更适合登上皇位。于是,他便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

  • 韩琦晚年写晚春诗一首,欲以酒力战闲愁,情致委婉,彰显为民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宰相韩琦,韩琦千古名句,韩琦的牡丹诗

    而“通叛”一职,则由黄帝直接委派,以期辅佐郡政,“通判”之意,即是因上下公文均须与地方知州联合签署而得名,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委派官吏。被任命的“通叛”的人,可以直接向黄帝和中央汇报工作。对于韩琦来说,虽然他是靠才华赢得了“通叛”这个职位,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弱冠小儿”,是一个“小荷才露尖尖

  •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有传位给朱棣的想法吗,朱元璋为啥没有传位给朱棣,朱元璋考虑过朱棣吗

    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君王几乎都会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错。秦始皇一直都不立太子,将长子扶苏发配到蒙恬军中效力,反而巡游四方的时候,将幼子胡亥带在身边。最终沙丘政变发生,赵高就篡改了遗诏,将昏庸无道的胡亥坐上了大位,秦朝在秦始皇死后三年就灭亡了。汉武帝怀疑太子刘据,听信了奸臣江充的鬼话,巫蛊之祸矛头直指太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