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高炽为什么多次饶恕两个试图谋害自己的弟弟?不仅仅是仁爱

朱高炽为什么多次饶恕两个试图谋害自己的弟弟?不仅仅是仁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46 更新时间:2024/2/8 20:45:52

朱高炽之所以要保两个兄弟,与他的性格宽厚仁爱有很大的关系。朱高炽确实非常宽厚仁爱,不但他当太子的时候是这样,他当皇帝以后也是这样,所以,虽然他仅仅干了十个月的皇帝,但是他死后,大臣们在讨论他的庙号的时候,才会把“仁”这个字送给他,给予他极大的肯定。

这一点,和他自己的儿子朱瞻基是有区别的。比如朱瞻基在对待他二叔朱高煦的问题上,朱瞻基当了皇帝以后,朱高煦继续造反,朱瞻基率军把他抓起来。照理说,对待谋逆之人,那得把他杀死。但是朱瞻基并没有这样做,只是把二叔囚禁了起来。这也体现出朱瞻基仁爱的一面。不过后来,当他去看朱高煦,而朱高煦伸腿把他勾倒以后,他却把朱高煦盖在一口铜缸之下,堆上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这种做法,就把他本性残忍的那一面凸现出来了。也就是说,朱瞻基之前的仁爱,并不是真的仁爱,只是做出来给大家看的。而朱高炽的仁爱,则是实打实的,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爱。

那么,朱高炽仁爱的做法,有没有谋略智慧方面的考虑呢?应该说,也是有谋略智慧方面考虑的。

朱高炽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儒家思想讲究“仁义礼智信”,这其中,就特别讲到了“智”。为什么特别讲究“智”?因为智慧是“仁义礼信”的保证。如果没有智慧,那就是一种愚蠢的“仁”。比如宋襄公的那种“仁”,就非常的愚蠢。他倒是对楚军讲仁义,但是他缺乏智慧,因此最终被楚军给打败了。当他被楚军打败以后,他的“仁义礼信”这些都没有任何意义了。

可以说,朱高炽就是一个特别有智慧的人。

朱高炽是不受朱棣待见的。朱棣一直不想让他当自己的接班人,只不过因为他是朱元璋定下来的王世子,所以朱棣也不好取消他的世子资格。这种时候,如果朱高炽做了让朱棣不满意的地方,朱棣就会找到借口把他给拿下来。因此,朱高炽是需要有绝大智慧的。

两个弟弟为什么反对自己?主要还是朱棣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因为朱棣觉得朱高炽不够英武,同时觉得他的身体不够好,如果让他当继承人的话,不能很好的把江山传递下去,所以才对朱高炽百般挑剔。朱棣对朱高炽百般挑剔,也让他的两个弟弟看在眼里,所以他们才会理直气壮地起来反对朱高炽。

对于朱高炽来说,他存在的基础,就是父亲对他的肯定。父亲如果一直不肯定他,那么就算他的弟弟们不反对他,他的继承权迟早也会被父亲给剥夺。

但是要让父亲喜欢他,却不容易。首先,他的身体变好,不是他能够决定的。朱高炽其实就是太肥胖了,如果他能够减肥,他的身体可能会好起来。但是那时候没有这样的概念,医生也没有给他下这样的处方。所以,朱高炽解决不了他身体变好的问题。

其次,朱高炽也不可能变得英武。因为朱高炽把仁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不觉得像他父亲那样上马打仗,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仁义是朱高炽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要让朱高炽改变他的价值观,显然是办不到的。

总之,他父亲不喜欢他的两个理由,他都没办法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的仁爱价值观坚持到底。不管他的两个弟弟如何反对他,他都坚持仁爱,饶恕弟弟们的罪恶。只有这样,让父亲看到他们兄弟和睦的那一面,因此才有可能转变对他的看法。

毕竟古代的皇帝最在乎的,除了江山以外,还有他的儿子们是否能够和睦相处。当年李世民之所以最终选择把江山传给李治,就是因为他认识到,只有传给李治,才能保全李承乾李泰的生命,而不至于兄弟手足相残。

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仁爱以外,还体现了朱高炽极大的智慧。而朱高炽也因此获得了成功。父亲朱棣最终改变了对的看法,一直把继承权留在了他的手里。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更多文章

  • “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朱元璋回复5字,数万人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治贪有多狠,朱元璋在三大案中杀多少人,朱元璋杀尽功臣漏杀一人

    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生中有诸多功绩,但谈及他对于官员贪腐问题的处理,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他初心虽好,方法失当,那就一起来了解朱元璋是如何“反腐”的。草根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皇帝之一,他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其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江山,更因为他不同于其他帝王的“苦出身”,正是早年间波折潦倒

  • 朱棣,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的简介,朱棣装疯卖傻,朱棣有哪些事迹

    有人说,文治武功、功勋卓越,堪称“千古一帝”。这个人就是朱棣,封狼居胥、登临瀚海、勒石燕然的永乐大帝。关于他的奇闻轶事,众说纷纭;有关他的功过是非,莫衷一是。只因他的皇位,是从亲侄子手里抢来的。作家当年明月评价他“不是个好人,但他是个好皇帝”或许最为贴近现实。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就

  • 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发动靖难之役时,三位兄长为何不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临死前为什么叫燕王,朱元璋为什么把燕王贬为庶人,朱元璋曾贬燕王吗

    在明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叔侄争夺皇位的大战,没错,这个两个人就是当时的建文帝和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朱棣作为藩王不满自己的侄子成为皇帝,便举兵造反,发动了持续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而战争的结局还是以老谋深算的朱棣取得胜利而告终。他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当时明朝的皇帝,可话说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

  •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从此定下了一条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死后为何准备二十一口棺材,包拯给嫂子披麻戴孝下葬,包拯死后为什么分七口棺材

    原来,这二十一口棺材只有一台停放尸体,其它都是空的。去世的人是包拯,威名远扬且名垂青史的包青天。包拯是北宋大臣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他公正廉明,不畏权势,敢于和恶势力对抗,从来不徇私枉法,被老百姓誉为青天大老爷。包拯自小学习刻苦天赋极高,少年时期就高中举人,但因为家中父母年迈,希望他留在身边陪伴,所

  • 铁铉:铁骨铮铮,让朱棣绕着走的男人。莫信了电视剧中的把忠改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铁铉能战胜朱棣吗,铁铉死磕朱棣片段,铁铉与朱棣交手几次

    铁铉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只比朱棣小6岁。铁铉在为官时断狱稳准,曾审理多起悬而未决的案件,并很快结案。洪武后期,朱元璋召铁铉入宫,见铁铉为人刚直,能谋善断,十分赏识,并赐了“鼎石”两字为铁铉的字。所以,鼎石是朱元璋对铁铉的褒奖。铁铉的高光时刻建文初张权时,鼎石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朱棣,铁铉在后

  • 如果朱元璋没有杀掉名将蓝玉的话,那么朱棣还敢发动靖难之役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杀蓝玉,朱元璋为啥还是没放过蓝玉,朱元璋杀蓝玉到底对还是错

    那么朱元璋如果不诛杀蓝玉的话,朱棣还会敢起兵造反吗?答案当然还是会了,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与蓝玉活着与否没太大关系,虽然蓝玉能征善战,还与朱棣不和,对其威胁很大,但是要知道朱棣可是被朱允炆逼到不得不起兵的地步。朱允炆严酷的削藩逼死了叔叔,最终也逼得朱棣走投无路只能造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

  • 南宋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南宋能坚持150年,南宋至今有多少年,南宋真的那么弱吗

    然而,南宋一次次危而不亡,一直支撑了152年。度过第一次危局:1127-1130南宋立国之初,风雨飘摇。当时,金军兵锋打到江西、两湖、两浙,而南宋的政治、军事都出于无绪状态,民心离散,士气低落,国势不振,大有夭亡之势。第三次攻宋时,金军横扫两淮,渡过长江,占建康,取临安,长驱直入,逼宋高宗到海上避难

  • 因何在靖康之耻发生时,闻名天下的杨家将毫无踪影?原因满是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康之难杨家将为什么不出来救国,靖康之变全过程,野史小说中的靖康之变

    按理说,有这样一个忠贞不二的英雄之家,北宋怎么也会落得灭亡的地步啊?在发生靖康之耻的时候,“杨家将”为何没有出现呢?真实理由辛酸又遗憾。骁勇善战在“杨家将”的故事里,杨家有六个儿子全部都战死沙场,但他们妻子和孩子却继承了“杨家将”的精神,继续上战场厮杀,这样的桥段确实感人,却与真实的历史完全不符。在

  • 朱棣登基之后,除了朱允炆外,朱标的妻子和其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对朱标子女的态度,朱棣与朱标的真实关系,朱标压得住朱棣吗

    可惜,朱棣却始终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那一个儿子。要知道,朱元璋心目中的最佳继承人,一直都是大儿子朱标。哪怕是朱标死后,朱元璋也没有多看朱棣一眼,而是直接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棣的能力和手腕都很强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比年纪轻轻的朱允炆更适合登上皇位。于是,他便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

  • 韩琦晚年写晚春诗一首,欲以酒力战闲愁,情致委婉,彰显为民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宰相韩琦,韩琦千古名句,韩琦的牡丹诗

    而“通叛”一职,则由黄帝直接委派,以期辅佐郡政,“通判”之意,即是因上下公文均须与地方知州联合签署而得名,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委派官吏。被任命的“通叛”的人,可以直接向黄帝和中央汇报工作。对于韩琦来说,虽然他是靠才华赢得了“通叛”这个职位,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弱冠小儿”,是一个“小荷才露尖尖